第13章 才敏明辯超無倫(一)

才敏明辯超無倫(一)

崔知縣在躺椅上打着盹兒,那引路的婢子一瞧,連忙尋了個月牙凳,讓徐三娘在旁坐下,好慢慢地等。幸而這徐三娘的運氣實在不賴,她這屁股才沾上那小凳,便聽得鼾聲乍然而止。

徐挽瀾立時站起身來,卻并不急着上前。這人剛睡醒的時候,難免頭腦有些混沌,若是被吵醒的呢,往往還要再發上一頓脾氣,徐三娘摸不準她,生怕讨了她的嫌。

崔钿歪倒在那黃檀躺椅上,手支着下颌,懶懶擡眼。她瞥得徐三娘立在跟頭,不由一笑,坐直身子,招了招手,道:“帶狀紙來了?拿過來,趕緊拿過來。昨日晌午,我看完那秦嬌娥連夜趕出來的狀紙,便尋思着你甚麽時候過來,早就急着看你如何應對了。”

徐三娘心上稍安,這才緩步上前,畢恭畢敬,将那三封狀紙呈了過去。崔钿一面接着,一面吩咐婢子,快聲道:“小娘子,且先擡張小桌兒過來,再做些冰食。這五炎六熱的,我不過打個小盹兒,就渾身是汗,實在難受。”

那婢子領了吩咐,忙與人擡了張黃花梨的茶案過來,并再拎來了一方月牙凳。崔钿下了躺椅,坐到月牙凳上,将那狀紙一份份展開在茶案之上,細細品閱起來。她看起來倒是極快,一目十行,不消片刻便完全讀罷。

徐挽瀾低着頭,暗中觀察着崔钿的神色,卻見崔钿笑了兩聲,高聲道:“寫的着實不錯。我跟你說老實話,官家近年頒下來的新律法,我還沒來得及細讀,若不是你提起,我都不知道還有這等規矩。”

徐三娘笑了笑,平聲道:“新法于年初方才谟印頒行,累累十二卷,攏共有五百零二條之多。也就我等做訟師行當,為了換幾兩銀子,買米下鍋,一等新法頒下,就通宵徹晝,一字一句,細細研讀。娘子那時候還不曾做官,未曾細讀,也是正常。”

崔钿挑了挑眉,呵呵一樂,笑道:“你是個會說好聽話兒的,偏巧我也愛聽人說好聽話兒,倒是投了我的胃口。只是我心裏也清楚,咱也不能光聽人家捧着不是?高興罷了,該學什麽、該讀什麽,還是要去學,去讀。”

她既然愛聽好聽的,那徐三娘也不吝于多說兩句。她抿了抿唇,笑眯眯地朗聲道:“娘子既然願意去學去讀,那便稱得上好官二字。從此以後,咱們壽春縣便多了一位聽訟明快、雪冤理滞的好官,官清而民靖,如陽春煦物,實在是一方之福。”

徐三娘先前其實就看出來了。當日釣月樓上,崔钿剛進來時,多少還是帶着幾分笑的,然而秦嬌娥這一開口,辭鋒逼人,與質問無異,登時就令崔娘子這小臉兒一下子就沉下來了,那幾分笑意,也變作了冷笑。

這也并不奇怪。滿打滿算,這小娘子才十八歲,放到現代,說不定大學都還沒上呢,多少還有幾分小兒女的脾氣。再加上她又是左相之女,門庭顯赫,富貴尊榮,從小到大,慣常是被人捧着的,她雖是個明白人,可難免也沾上些嬌縱任性的習氣。

此時徐三娘說了這一番好聽話兒,果然逗得崔钿喜笑顏開。她撫掌笑罷,随即卻搖了搖頭,嘆道:

“這壽春縣雖也算山明水秀,可比起開封府來,實在是無趣得很。一入了夜,街巷空空蕩蕩,連條狗都沒有。想吃點兒什麽稀罕物吧,也統統只有京都才吃得着。真該每日都将你召來,聽你插科打诨,變着花樣兒地捧着我,倒也能消不少煩,解不少悶兒。”

二人正說着話兒,婢子款款前來,擺了兩碗冰食在案上。崔钿一見這冰食,那原本耷拉着的眉眼,也立時鮮活了起來,忙不疊拿起小瓷勺,舀了一口,送入齒頰之中。

她細細品着那冰食,十分享受地眯起了眼兒來,徐挽瀾看在眼中,忍不住在心裏笑嘆道:果然還是個半大孩子。她原本覺得自己裝少女已經裝得夠像了,可一遇上真少女,還是自愧弗如。

Advertisement

嘆過之後,徐三娘低頭看向自己這碗冰食,卻是穿越以來不曾見過的花樣兒。她一面舀食碗中之物,一面出言問道:“我倒不曾見過這等花樣,卻不知這是何物?”

崔钿抿了抿唇,挑眉道:“這是奶冰,打西域傳來的。我先前見開封府裏随處可見,還以為天底下人都吃這個的,不曾想到了壽春後,買也買不着。我渴得不行,可謂是日思夜想,便幹脆自己教了那廚娘做,試驗了好幾回,總算是學得了七八成。”

這所謂奶冰,便是牛乳與碎冰的混合之物。牛乳裏加了櫻桃、荔枝等冰果子,冰塊将凍的時候便擱了蜜糖和珍珠粉,輕舀一勺含入口中,立時便覺得奶香四溢,清甜可口。

徐挽瀾作為一個現代人,都沒這麽吃過,這頭一次吃,也有幾分驚豔,兀自嘆道:這京裏來的貴女,果然見過世面。她都牽腸挂肚的吃食,果真是十分美味。

眼見得崔钿吃得快活忘言,徐三娘卻是心上一動,朗聲笑道:“娘子若是想日日召我來,我自然樂意得很,不為別的,就為了這碗奶冰,我也心甘情願,随叫随到。”

崔钿聞言,微微一笑,默而不語。徐三娘輕輕一頓,随即又道:“這壽春縣,确乃一隅之地,沒甚麽新鮮玩意兒。只是我有區區一言,娘子不妨一聽。現如今你駐守一方,秉鈞持軸,這壽春縣裏該有甚麽,不該有甚麽,不全都是你說了算麽?”

崔钿聽了這話,持着小勺的手凝在半空當中,眼兒也直視向徐挽瀾,定定地瞧着她,道:“你這話是何意?”

徐挽瀾連忙笑道:“我土生土長在這壽春縣城,沒甚麽大見識,娘子若覺得不妥,全當我是說笑便是。方才娘子講那京都府,當真是人稠物穰,花天錦地,我聽了,自是稀罕不已。我聽說開封府還有草市、夜市、水市等,咱們莫不能有樣學樣,學一個來?壽春縣城雖說地方不大,卻也是坐守要津,六通四達,平日裏還有不少外地來的,特來此吊古尋幽,賞月吟風,只不過停留不久罷了。”

她生怕崔知縣覺得她有僭越之嫌,無自知之明,于是稍稍一滞,又笑眯眯地道:“我出這主意,實在是為了我自己。我這輩子,怕是出不了這淮南西路了,更不用提到京都府開開眼界了。要是能多吃些稀罕東西,看些見所未見的新鮮玩意兒,那我可知足了。”

徐挽瀾說這話之前,崔钿對她雖還算喜歡,可這喜歡,不過是皇帝之于弄臣的喜歡,為的是消煩解悶而已。畢竟聰明人說的奉承話兒,總要比笨人說的好聽些不是?然而徐挽瀾說完這番建言之後,崔钿對她,卻是多了幾分另眼相待。這主意算不上多高明,但是卻正中崔钿的下懷。

她一拍茶案,笑道:“你這主意,我很是歡喜。阿母早先給我下了定論,說我就是個貪吃懶做的,見天只想着招財納福,可偏生她還要将我逼到這官道上。若真指望我言不及私,一心為公,我可沒這等覺悟。你說得對,現如今這地方我做主,那我便非得把它建成‘小開封’不可!”

徐挽瀾敢說這話,自然是早看穿她乃是膏粱子弟,過慣了快活日子。徐三娘別的不會,專會投其所好,同時也不難為自己。

崔钿享樂慣了,養得驕縱恣肆,絕不是那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人物。幸而她不是愚鈍之輩,亦不失赤子之心,又因着生養在富貴門第,多半也不會做出那受赇枉法的貪污之事。因而徐挽瀾,也願意捧着她,順着她,明裏暗裏幫扶着她。

崔钿聽徐挽瀾的建言之後,一掃頹态,精神煥發,又留了徐挽瀾一同用午膳,拉着她說個不停不休。午膳罷了,因崔钿要開堂審案,徐三娘不便久留,這才請辭而去。

她告別之時,崔钿整着衣衫,與她說話的态度也親近了不少,但笑道:“一碼歸一碼。別以為我不知道,先前李阿姐做知縣時,明裏暗裏,偏幫了你不少。明日上了堂,我和你可不論交情。你若是輸了那秦嬌娥一頭,我可只會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徐挽瀾拜了一拜,含笑道:“幸災樂禍才好,出了事,惹了災,哭也沒用,合該付之一笑。落井下石更好,石頭多了,踩着石頭,便也有出頭之日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我打算上午更新,只有周四例外,因為周四上午有課……都是為了鼓勵自己早起!!我要做一個早睡早起的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