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秋風春浪鳌頭好(二)

秋風春浪鳌頭好(二)

徐三娘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令在場諸人, 皆是目瞪口呆, 待到回過神來, 忙不疊地拍手叫好。那婦人見此情形,雖滿心不甘, 到底是無可奈何, 只得不情不願地将那龍紋玉佩, 磨磨蹭蹭地從懷裏掏出,遞到了徐三手中去。

徐三娘兩手捧着玉佩,緩步走到那山大王跟前。她低下頭來, 默不作聲,只等着三皇子接過玉佩。

山大王掃了她兩眼,勾唇一笑, 擡手去接, 可待到他的指尖觸及玉佩之時,這少年假作不經意, 猛地擡手, 欲要将那玉佩摔到地上。

這小子, 年才十二, 正是最混的歲數, 眼見得徐三出了這般風頭,一方面慕強心理作祟,覺得這女人很是厲害, 可是另一方面,又對她有些惱怒,恨她打翻了自己的算盤,讓自己沒能教訓到那擺攤的婦人。

他這心理,卻是早就被徐三料到。山大王手上才一動作,徐三卻是眼明手快,一把收回玉佩,定定地看着那少年,含笑道:“三郎才吃過糖球,手上黏得很,若是污了玉佩,那可就不好打理了,還是讓草民替三郎系上罷。”

崔金釵是穩重人,眼見得徐三救場,心上自是松了口氣。她信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三大王犯了錯,她作為臣子,也不會去說他。但崔钿卻是不同,這小娘子當即白了那少年一眼,沒好氣地道:

“你小子,少不知好歹!若是鬧到官家跟前,我們幾個是吃不了兜着走,你呢,也未必能有甚麽好果子吃。差不多得了,少整那麽多幺蛾子!”

少年瞥了她一眼,動也不動,由着徐三彎下腰來,給他系上玉佩。徐三系罷之後,山大王揚起下巴,對着崔钿冷笑道:“今兒夜裏頭,要麽你就一直跟着我,要麽,你就少管閑事。崔小幺,你看着辦罷。”

崔钿瞪了他一眼,卻也是無可奈何。她跟阿姐商量一番,轉頭便對徐三說,讓她先行歸家去,至于她們姐妹,今夜就搭在這混世魔王身上了。徐三見狀,很是理解,只管拜辭而去,不複多言。

自打她搬到後山園子之後,滿打滿算,足足有二十餘日,不曾見過阿母和弟弟。一方面,徐三對家中親人很是牽挂,可另一方面,她心裏也清楚,晁四的事兒,多半已然傳到徐榮桂耳朵裏去了,待她一回去,這徐阿母自然是要數落她一番的。

果不其然,這徐三才進了門,便見唐小郎連連給她使着眼色。徐三搖頭一笑,負手而行,踏入房中,一擡眼,就看見徐阿母瞧着二郎腿,坐在凳子上,邊磕着瓜子兒,邊陰陽怪氣地道:

“好嘛,我道是誰來了呢,原來是咱們告禦狀的徐大訟師啊。徐老三啊徐老三,你好生威風,在家裏頭攔着你娘,不讓她碰錢,自己倒好,每個月都給人家貼金子,到頭兒來連人都沒到手,你可真是闊氣,讓你娘我是秤砣過河——不服也不行。”

這孝之一字,上邊是老,下邊是子,說白了,就是做孩子的,要承其親,順其意。而在晁四這件事上,徐阿母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徐三的,在她看來,徐三這事兒做的,豈止是一分理也不占,簡直是不可理喻!

徐三清楚這點,因而也未曾多費口舌,與她解釋始末,只呵呵笑着,先自認理虧,連說不對,又哄了她幾句,以退為進,說是連日以來,對她很是想念。眼見得那徐阿母臉色稍霁,徐三趕忙又轉了話頭兒,說起官家的穿着打扮是如何華麗,言辭之間,很是誇張,自是将徐阿母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去。

徐阿母聽罷之後,一扯徐三的胳膊,口中高興道:“這下好了,你也是在官家跟前露過臉的了。以後你若進了殿試,官家瞧着你眼熟,一高興,說不定就點了你做狀元哩!”

Advertisement

徐三聞言,不由失笑,只又哄了她幾句,總算是将她打發罷了。

可到了夜深人靜之時,徐三娘側身而卧,閉了幾回眼兒,卻都是無法入眠。她微微抿唇,怔怔然想道:仇雖報得差不多了,但是人,卻是再也回不來了。

若是晁四還在,不知該有多好。只可惜瞬息浮生,薄命如斯,翻驚搖落間,已是碧落茫茫,天人兩隔。

白日裏熱鬧,她心裏頭憋着股勁兒,非要替四郎報仇不可,因而也顧不上悲傷,現如今入了夜,四下靜寂無聲,這股愁思便如潮水一般湧了上來,令這徐三娘沉溺其中,無法自抑。

徐三輾轉反側,寝不成寐,又是想起晁四生前的音容笑貌,又是憶起他曾說過的每一句話語,直至後半夜時,才好不容易睡了過去,只是這睡,也是睡不安穩,夢魇不絕,令她大汗涔涔,不時驚呼出聲。

待到徐三娘滿心倦怠,再一睜眼,便見唐小郎坐在炕席邊上,瞧着她醒來,趕忙湊上前來,很是擔憂地小聲說道:

“娘子,天都快黑了,你睡了一整日,該是餓得不行了罷。奴給你做了些清粥小菜,趕緊起了吃了罷。”

徐三笑了笑,揉了兩下眉心,這便披衣起身,坐到桌邊,吃起飯來。她舀了勺粥,送入口中,一邊吞咽着,一邊擡起頭來,看向門外。

徐三放眼望去,便見天邊紫霧缭繞,紅霞潋滟,其後接着漫漫黑雲,沉沉墨色,即如唐玉藻所言,現下正是晝夜交替,日落月升之時。

徐三默不作聲,視線轉至院內,又見缸中碗蓮,及那一盆通泉草,映着月色,随風輕曳,而她的弟弟貞哥兒,正微微俯身,專心如一,在旁料理花草。

忽然之間,一人現于門前,隔開了她的視線,卻是唐小郎端着瓷碗,急急步入門中。徐三定睛一看,卻見他手裏頭端着的湯水,顯然是剛出鍋的,冒着香氣,也冒着熱氣,燙得這小郎君手指發紅,額前發汗。

唐小郎将那湯碗放到桌上,也顧不上看自己手上被燙紅之處,只眯着一雙狐貍眼兒,對着徐三笑道:“娘子趕緊趁熱喝罷,這雞湯,奴在竈上,用小火炖了一整日,甚麽滋味兒都炖出來了。娘子在山裏頭待了好些日子,又在那破院子裏受了苦處,如今好不容易得了閑,該要補補身子才是,千萬莫要落下病根。”

雨恨雲愁,幾許傷悲,到底比不過日升月落,俗世煙火。徐三清楚,為了天地,為了親友,為了這一食一飲,一花一草,為了來之不易的生命,也為了那一個不能為外人道的夢想,她必須要好好活,努力地,活下去。

她沒有時間,放任自己沉淪于悲傷之中,她必須要馬不停蹄地去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她心中的願景。

徐三對着唐小郎笑了一下,又喚來貞哥兒,讓他幫着找出治燙傷的藥膏。唐小郎見此情形,又是暗中高興,又有幾分受寵若驚,不曾想那徐三又讓他給貞哥兒盛一碗湯,再給他自己也盛一碗,各自端回房中,喝罷了再出來。

唐玉藻依言而行,捧着那熱氣騰騰的雞湯,抿着小嘴兒,止不住地笑。他正兀自出着神,胡思亂想些不知甚麽鬼東西,忽地聽到院門口傳來吱呀一聲,驚得他連忙起身去看,卻見徐三立在門前,瞧那樣子,似是要出門。

唐小郎連忙道:“娘子,這麽晚了,你要去哪兒?有甚麽事,明日再做,也是不急。”

徐三笑了笑,只道:“你好生歇着罷,我去去就回。我心裏急,等不得了。”言罷之後,徐三娘便跨出門外,只餘下這唐小郎蹙着眉頭,絞着手中帕子,複又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徐三出了門後,便往後山行了過去。她心裏頭擔憂的,便是那似荷蓮。一方面,晁四如何,官家已經有了決斷,但這牡丹呢?是栽到盆中,送至京中,還是說就養在壽春?以後呢,可有專人來養?這幾日她被困于城中,可有人給它澆水松土?又是怎麽澆的,怎麽松的?

晁四大字不識一個,自是留不下半點筆墨。他也沒甚麽銀錢,衣裳都是徐三買的,自是也留不下甚麽物事。若說他在這人世間留下了甚麽,不過只有一些花草罷了。那是他的一生心血,徐三絕不想讓旁人糟蹋了去。

徐三懷着滿心憂慮,趁着月色,夜半上了後山。她左顧右看,見這園子周圍,并無一人把守,直叫她心中咯噔一下,忙不疊地提起裙擺,急步而入。

她大步走進茅草屋裏,找了一番,接着急急忙忙地抱上花澆等物,手提燈籠,走出屋外,步入小徑,朝着花道深處行了過去。夜色深重,四下昏暗,徐三昨日失眠熬夜,精神頭兒自是大不如往日,而這山中更還起了茫茫霧氣,實在叫她眉頭緊皺,怎麽看也看不真切。

徐三提着紅色燈籠,按着記憶中的路,于白霧之間,緩步而行。走了一會兒後,她估摸着到了地方,便又擡起燈籠,照向四方,可誰知她這一照,便見花間有一男子,背對着她,一襲白衣,長身玉立,瞧那模樣,分明就是晁缃。

作者有話要說: 我夢想着以後早一更,晚一更……不知道能不能實現=_=

可能只是說大話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