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堂,鬥奸臣,其樂無窮(三)

“啓奏陛下,銀錢是臣祖上餘留,不敢輕動。”

“陛下,臣父親把金銀埋在地下酒窖裏,臣并不知情啊。”

陳演、周奎等早有準備說辭,推得一幹二淨。

但現在的皇帝,沒那麽好糊弄。

崇祯淡笑道:“你們覺得,我會信嗎?”

瞥見崇祯那似乎早已看穿了一切的深邃目光,衆官陡然驚出一身冷汗。

反套路!

本想套路皇帝。

卻中了皇帝的反套路!

“朕說了會幫你們,君無戲言。這樣吧,名單上的人,全都滿門抄斬,人死光了,就不怕養不起妻兒奴仆,對不對?”

崇祯的聲音,回蕩在靜谧得有些詭異的朝堂上,宛如在地獄敲響的喪魂鐘。

這些天,順軍勢如破竹,圍城京師,城池不攻自破,百官以為大明必亡,很多人做好投降順軍的準備。

想不到皇帝竟化身蓋世戰神,一路狂飙,狂暴殺敵,硬生生誅殺令人聞風喪膽的順軍第一猛将劉宗敏,又在決鬥中輕松擒拿李自成,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保住京師,捍衛大明社稷。

傳聞皇帝是得九天玉帝的神力,得天庇佑。

事實擺在眼前,親眼所見那震撼場面的人,都是深信不疑。

而沒有親眼見到的人,有的将信将疑,有的不太相信,認為傳聞可能有誇大,應該是皇帝親自上戰場,激起兵将們骨子裏的血性,才扭轉乾坤,然後按慣例把功績都推給聖上,吹捧恭維皇帝,朝臣們之前就經常這麽做。

加上崇祯連下的數道事關國運的聖旨,信息量太大。

每一件事都太驚人,匪夷所思。

讓百官有些懵逼。

他們昨天被晾在皇城外一晚上,今天又站在皇極殿外苦等一早上,一滴水沒喝,一口飯沒吃。

此刻又渴又饑又累,心中積累濃濃憤怒和怨氣。

因此,他們考慮事情,沒有以前那樣的深思熟慮,清晰機智。

聽到國庫繳獲二千萬多兩,他們無比震驚之下,一時間,被如此巨額的銀子蒙蔽了心智,尤其是貪財者。

皇帝叫大家報出家財損失,并做出想彌補群臣的樣子,他們心中歡喜,不疑有他,三十幾人報出家財損失。

不料,皇帝今日不按常理出牌。

竟是擺下的反套路。

不知不覺中,他們一個個往裏面鑽。

如果家中有這麽多損失,那麽此前皇帝借錢時,憑什麽又說兩袖清風,為官清廉,沒有錢借出呢?

而家中損失越多,正說明他們平時絕對不是兩袖清風,肯定不清廉。

“祖上留下,不敢動用”這些說辭借口,看似有道理。

但皇帝根本不信,甚至放出要滿門抄斬的狠話。

他們這才想起。

昨夜東平侯這樣的勳貴世家,連皇帝面都沒見,就被新提拔的禁軍提督周雲辰,手持尚方寶劍斬殺,滿門抄斬。

聽說周雲辰去請罪時,皇帝不僅沒有怪罪,還大為嘉獎,擢升周雲辰為參将。

朝官們在殿外本商議着,要對這事質詢崇祯,彈劾一下周雲辰,壓一壓武人提振的勢頭。

萬萬沒想到,沒等他們開口質詢這件事,崇祯的屠刀,倒是先懸在了他們的腦袋上。

朝官們陡然吓得魂不附體。

面色唰地一下變得蒼白,雙目透出萬分驚恐之色,雙腿止不住的顫抖。

“撲通”“撲通”“撲通”

他們忙不疊跪下磕頭。

“陛,陛下,老臣冤枉,老臣一生為官,歷經三朝,民間也有傳頌老臣清廉的詩詞歌賦啊,請陛下明察。”陳演哭訴道。

“陛下,臣等即便有罪,但罪不至死,何來滿門抄斬一說。”周奎仗着是皇親國戚,強烈提出反駁。

“國丈所言極是,老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至于家中損失錢鈔,乃愚妻私藏,臣對天發誓,委實全然不知,臣回去必定嚴加懲處,望陛下開恩。”

陳演把罪責推給妻子。

“陛下開恩,臣與陳演情況相同,妻妾私下收取財物,臣概不知情,回去必親手斬殺她們,獻上罪婦頭顱,以示臣精忠報國之心。”

楊士聰更狠,不僅把責任推給妻妾,還要親手殺他們,以保全自己。

群臣道出諸多理由,一把鼻涕一把淚,訴說冤屈,功勞與忠心。

凄惶哭聲,回蕩在金銮殿中。

畢竟是大明頂尖文人,端地是巧舌如簧,辯才了得。

他們也是一步步混到手握重權的朝堂大員,最擅長權謀心計,個個比鬼還奸猾。

有些清廉正直的文臣,也被他們的言辭與哭嚎的氛圍所感染。

也覺得皇帝過于狠厲,言論太過暴戾。

一名禮部侍郎說情道:“陛下,眼下仍是內憂外患,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望陛下開恩。”

“陛下開恩。”

“陛下開恩。”

多名朝官附和。

但聲音小了很多,能感受到崇祯眼中的凜冽殺意,不敢公然提出讓崇祯收回成命。

他們心裏也恨那些不願借錢給皇帝赈災,還謊稱家中清貧,裝作兩袖清風的達官勳貴,但滿門抄斬,牽連太廣,許多世家門閥要被抹殺,可能會動到大明根基。

崇祯摸了摸下巴,沒有回應。

禮部侍郎的意思,自己很清楚。

雖幹掉李自成,大部分順軍投降,但內憂外患确實依然嚴重。

內有張獻忠造反作亂,大西北災情蔓延。

外有清軍即将兵臨山海關,大明早已沒有反攻之力,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問題。

而投降順軍與京城守軍數量雖多,但由于魚龍混雜,連番大戰嚴重破壞生産等一些列問題,時間一長,必定軍糧匮乏,亂像滋生,急需一批大臣幫忙處理。

魏藻德等老奸巨猾者暗中松一口氣,他家也有被搶掠,但心有疑慮,不動聲色,沒有報家財損失。

但也不能眼睜睜看着同黨都被問罪清算,一旦同黨被打入诏獄,他們的罪行也極有可能被供認出來,脫不了幹系。

他們察言觀色。

以他們對崇祯皇帝的了解,以前常常是聲嘶力竭罵一陣,說幾句某些人“罪不容誅”之類的狠話、氣話,如果有百官一同求情,最多免職而已。

崇祯氣消,也就過去。

只是,今天崇祯語氣平淡,從容不迫,卻給人一種強大氣場。

金銮殿中好似多了一股無形張力,層層疊加,越積越重,壓迫得人難以呼吸。

魏藻德等聽到群臣求情後,皇帝沉吟不語,認為起效果了。

起先百官在外頭商定妥的對策。

是時候發力了。

必須反将皇帝一軍!

否則這樣下去,他們将會失勢,無法掣肘皇帝,更無法間接控制大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