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2)
幾個意存觀望的國公也表明了态度,附合徐敬業的舉兵,有幾個文臣開始鬥膽上表,要求武則天歸政于子,使天下複歸大唐,武則天倒很沉得住氣,先将那些奏章留中不批,等了幾天,看着沒有什麽新的發展了,她才突然下诏。
派右孝王李孝逸為左玉鈴衛大将軍挂帥再征,指派了前驸馬秦懷玉監軍協同指揮作戰。
旨下之日,各地要來支援的兵馬也都開到了長安附近,由則天皇帝親自授印祭旗拜印。
這一着大出朝臣意外,看新到的兵衆甲胃鮮明,訓練有素,分明是一支勁旅,大家才知道武則天早有準備,先前的糊塗只是故意的裝做,看看大家的态度而已!
有些人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尤其是那幾家附會的國公,他們雖是徐敬業的同黨,卻因為聲勢較小,先時不敢稍動,及至看到了徐敬業反了之後,武則天對吳國公府毫無動靜,以為武氏尚有顧忌,徐敬業軍事勝利,他們才跟着反了,那知這一次武則天卻沒有那麽好說話了。
首先将吳國公府中上上下下百餘口人都抓了起來,而後一家家地挨着抓,抓完之後,由于叛事已明,連夜就加以處決,新首示衆,校場上挂了幾百顆人頭,連那些大臣們求情的機會都沒有!
這下子顯示了武則天的決心。
再等到武則天親自授印,再度封将拜帥,看到軍容的嚴整,很多人更是叫苦連天,後悔不疊,尤其是一些上表請求歸政的大臣們,更是惶惶然不知所以。
聰明一點的,立刻上表自請休政,武則天很幹脆,立刻當廷賜準,毫不挽留,別的人也知道厲害,不也作挽留的請求,遲鈍一點的看人家請退了,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也紛紛跟進,武則天一例照準,兩天內,六部大臣與閣老中,整整去了一半人。
于是武氏朝廷中又換進了一批新員,使她的治權更形穩固了。
秦懷玉本來想辭監軍之職的,可是挨了兩天,看到武則天的作風後,哧得不敢作聲了。
老少三代在府中密謀,秦漢道:“父親還是打消請辭的念頭吧,皇帝這次派您監軍,一方面固然是要借重您的作戰經驗,另一方面也是考驗我奏氏一門可信賴程度!”
秦懷玉憤然道:“我們還要如何支持她,從她十六歲進宮開始,到六十歲做皇帝,我們都沒有扯過她的後腿!”
秦漢道:“父親,您至多也只是沒扯後腿而已,可談不上支持,咱們家與人家不同,多少總要有個明确的立場,聖上今天召見我時說了,上次派武三思領軍是一個大錯,她是故意犯個錯來看看朝臣的态度,您在武班中列朝第一,卻沒有開一句口,皇帝認為您有虧職守!”
“她要派她的侄兒子,并問我什麽事!”
“皇帝說她派的人未必恰當,完全靠大臣們的規戒以彌缺少,她一直等個人去谏說她用人不當,結果卻沒一個人開口,當然,她也想到,大家不願意得罪武三思也有關系,所以她不追究了,但這次她卻是拔出了精軍部隊,全力以赴,請您多多幫忙!”
Advertisement
秦瓊嘆道:“這個女人大厲害了,懷玉,你還是盡心盡力地跑一趟吧!”
秦懷玉道:“孩兒是對其他人難以交代,尤其是對徐敬業,更是難以開口,他打出歸政的口號,我們畢竟都是唐室舊臣……”
秦瓊冷笑道:“徐敬業只是以此為口號而已,他口口聲聲委歸政,但他自己對廬陵王卻毫無敬意,舉兵以前,沒有到廬陵去請示一下,舉兵之後,自己升官封爵,也沒有征求過廣陵王的同意,他安的什麽心,誰都明白,你真要以為他是中興唐室,你就是個大笨蛋了!”
秦懷玉道:“孩兒也知道他不會如此忠貞,說不定事成之後,他連廬陵王都廢了,但現在他……”
“現在不管別的,你只問右孝王所率的這些部隊,是否能夠與徐敬業一戰!”
秦懷玉道:“徐敬業所部雖號三十萬,卻都是烏合雜湊之衆,他自己在江都之衆,不過才五萬人,武三思率去的那一批根本是老弱殘兵,才被他得了甜頭,孩兒若是出馬,只要十萬人就穩吃掉他了!”
“不管別人,假如沒有你,右孝王是否能勝!”
“右孝王的兵力足夠了,他不知兵,但是初受重命,不會固執,皇帝要孩兒去,也是指點的成份多,無論如何,他被擊敗的成份不多!”
秦瓊道:“這就是了,你去,李孝逸可勝,你不去,李孝逸也不會敗,徐敬業是輸定了,為何耍把建功機會放棄而自惹嫌疑呢!你要知道,漢兒現在是禁軍副帥,在人家心目中,我們已經是武氏一黨了,你再撇清也沒有用,我們要心在唐室,只有在朝掌勢才能有作用,武則天六十多了,她總會老死的,只要不讓她立嗣異姓,廬陵王終還是有複起之日!”
“孩兒就擔心這件事!”
“這個你放心好了,武家沒一個挑得起這件擔子,而且張士遠父子也不會讓她這麽做,因為廬陵王究竟是誰的骨肉,大家都知道!”
秦懷玉的态度是很有關系的,他明确地表示了支持武氏的立場,以秦府為首的國公群們也都知道自己的選擇了,而他們的支持也穩定了武氏在京中的地位。
武則天以雷霆手段,強迫秦懷玉表明态度,也是為達到這個目的。
大軍出發後,軍中還随行了張士遠和張昌宗父子倆,連同傷愈的高元泰和崔素素夫婦。
他們是要以對付飛钹禪師和鐵板道人,這兩個人在徐敬業的軍中很讨厭,他們以暗器手法加上邪術,在陣前狙殺将領,引起軍心動亂,對征戰大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