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年節也沒有多少天,很快地過去之後,王曉雲的後宮生活便又趨于平靜。

王曉雲了解過皇帝為她娘家準備的府邸,她很是滿意,那府邸就在京中,卻不是在什麽吵鬧的街道附近,那邊全都是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住的地,府邸面積雖不算多大,但也不算小,而且王家也沒多少人,王秀雲也嫁了出去後,住那的便只有她娘和二娘以及她那弟弟王愛國,夠住且還有餘很多了。

王秀雲的婚禮定在元月二十五,王曉雲是從現代穿越過來的,總覺得不能參加妹妹的婚禮有些怪怪的,但想着若是她去了也是個麻煩,于是她也沒多計較。

皇帝派去接她們上京的人也差不多是那天到的,等着王秀雲回門之後,第二日就把王曉雲她娘和二娘她們接上京。

盡管走的是水路,卻也在三天之後才到京城,王曉雲派了如月和幾個太監出宮去迎接,原本她娘還想第一時間進宮來,不過王曉雲念着她們也累了,便在第二日才宣她們進宮。

由于南京和北京城的距離在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算是很遙遠的,所以王曉雲她娘,也就是劉氏并不經常上京,上次與王曉雲的見面還是在王曉雲受封太子側妃的時候。

如今算算時間也有個一年多未見,來到京城的第二日,不知是認床的關系還是她太想念王曉雲了,才四更天劉氏就醒了過來,醒來後她便忙着梳妝洗漱,又忙着準備王曉雲自小愛吃的點心,那便毫無疑問是後者了。

等她都準備好了,在房裏呆不住,她便出了廳去等着來接他們的太監,王曉雲的二娘張氏這時候也起了來,見劉氏已經換好了衣服盤好了頭發坐在那廳裏等着,她立即就上前,關心地慰問着:“大姐,怎麽這麽早就醒了?”

劉氏被封了個诰命夫人,張氏原本不能也沒資格這麽稱呼劉氏,但在自己家中,劉氏雖與張氏在她們夫君死後就小摩擦不斷,甚至還因王曉雲的婚事撕破過臉,但兩人都是小家小戶出身,雖都不算是個什麽爛好人,但仍想着都是一家人,和平些共處是最好的,畢竟她們現在是皇後的娘家了,傳出了什麽不好的消息,那丢的就不止是自家的面子,還是皇後甚至是皇家的面子……張氏不知有多慶幸她以前沒對劉氏做什麽太過分的事,同時也很是慶幸劉氏是這麽個好人。

所以劉氏早就和善地對張氏說過,別喊她什麽夫人,和以前一般喊聲大姐就可以了。

劉氏和張氏這兩年關系融洽了很多,也是劉氏心地好,而張氏又不敢得罪劉氏,所以劉氏一見着張氏便笑了笑:“這都一年多沒見過雲兒了,想着等下要進宮,我昨晚就高興得怎麽也睡不着,睡着了也沒一會就起了床,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早些起床準備,還能給雲兒備上些她喜歡吃的東西。”

張氏也笑道:“大姐若是沒睡好,讓皇後娘娘瞧見了指不定還會唠叨上幾句呢。”

她可以叫劉氏大姐,卻怎麽也不敢再直呼王曉雲的名諱。

劉氏笑着瞥了她一眼:“行了,等下你們也得跟着進宮,早些去準備吧,順便也把愛國叫醒了,一同吃個早飯再進宮去。”

張氏也點着頭:“宮中規矩多,也不知進宮了能不能趕上吃早飯的時間,若是一路餓着也不好,我這就去把愛國叫起來。”

這宅子裏有不少的丫鬟,也是王曉雲細心,想着等王愛國去讀書後,家中多是劉氏和張氏兩人住着,便沒讓人去雇小厮,粗重些的活安排給那些粗壯些的丫鬟便好。

Advertisement

而張氏和王愛國從裏邊走出來時,桌上已經由着丫鬟們給擺上了不少的早點。

吃好了早點,沒等多久宮中就來人來接他們進宮了,王曉雲見着她們走進坤寧宮的時候,原本還覺着自己就算是想念老母親了,可也沒嚴重到哭鼻子的程度,沒想到才剛剛見着自己娘親的身影,她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劉氏也是,一見着王曉雲淚腺也繃不住了,兩人握着手愣是一句話也說不出,就是目前還因王秀雲的婚事成日笑不攏嘴的張氏見着這母女感人的畫面都不禁吸了吸鼻子。

她不像劉氏一下子被激動沖昏了頭腦,立即就拉着王愛國下跪:“民婦參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詞都是從戲文裏學來了,王愛國見着久未見面的大姐原本也是有些激動,被她娘拉着跪下,他又是個讀了好幾年聖賢書的人,也知道什麽叫“身份”,便也一同喊着:“草民參見皇後娘娘。”

王曉雲原本還想上前拉他們起來,怎麽說這裏邊也有一個她的長輩和一個有着血緣關系的弟弟,可沒想着劉氏一聽他們的請安,也要跟着下跪,王曉雲還握着她的手,于是便拉住了她:“娘,這可使不得,女兒若受了您的跪禮,那可是要遭天譴的!”

劉氏還想掙紮着要跪下,主要是她怕這沒規矩的模樣讓外人瞧着了會對王曉雲有影響,站在一旁的如月便小聲地開口了:“夫人,您是個诰命夫人,娘娘允許的情況下,福一福身子也是可以的,無需下跪。”

劉氏聽了,便福着身子給王曉雲行禮,她只是彎了彎腰,但到底也是行禮了,王曉雲雖然心中仍然覺得別扭和對劉氏的不孝,卻也覺得沒跪下便是最好的退讓了。

把劉氏扶起後,王曉雲便又讓人去扶張氏和王愛國:“二娘,平身吧。”

等張氏和王愛國也站了起來後,王曉雲便又給他們賜了座,先開口問了問劉氏的身體,見都挺好的,便開口關心起了還在江南的王秀雲:“妹妹的婚禮辦的還好吧?”

張氏笑道:“很好很好。”

王曉雲又關心起了王愛國:“才一年多沒見,愛國倒是長高了不少,也俊秀了不少,更有大人的模樣了。”

王愛國雖然很是敬重這位身份尊貴的姐姐,卻也因從小并沒有太多的接觸,一時也客套得緊:“娘娘謬贊了,弟弟是家中的唯一一個男人了,也希望能快些長大擔負起照顧家裏的責任。”

王曉雲倒是更喜歡這種稍帶些客套的相處模式,畢竟他們姐弟真沒有過多少接觸,若是王愛國一上來就各種套關系裝親密,她只能認為這弟弟以後估計會給她惹上不少麻煩,如今看王愛國一臉正經,說的話也尊卑有禮,不枉他在外學了這麽幾年。

說着,王曉雲便讓人去端些糕點來配茶,在宮中無聊這麽久,她還想好好地和自己家人說說話呢。

端上來的糕點裏也有王曉雲之前弄出來的蛋糕,這蛋糕雖然是用來算計萬貞兒的,但本身除了高熱量外也沒什麽害人之處,多吃了也不過是多長上幾斤肉而已。

聽着王曉雲讓人去端上糕點,劉氏也趕緊把自己弄的一些糕點拿出來,王曉雲看着眼前一下子多了幾個碟子,裏邊擺着模樣雖不像宮中所做的那樣精致卻飽含了愛心的糕點,眼眶又開始紅了。

接着王曉雲便吃着她娘做的糕點,劉氏和張氏她們吃着王曉雲那小廚房弄的蛋糕,然後邊喝茶邊說着話,聊的也只是些閑碎的話語,剛開始還談了談王曉雲當上皇後之後的繁雜宮務,劉氏和張氏也不太聽得懂,且王曉雲也不想說太多,于是很快地又說起了她當皇後之後王家在南京的生活。

多是好話,不單單是她當了皇後之後,她在當上太子側妃時王家在南京的地位就已經不同,而現在那南京府的布政使更是處于較低的地位在與他們家聯姻,之後又開始讨論起了那布政使蘇家的大小事情。

王曉雲在收到那封家書前對那蘇家都沒太多了解,甚至都還不知道南京有什麽布政使,如今也豎起耳朵來認真地聽着,畢竟嫁過去的那是她妹妹,盡管和王愛國一般與她相處不多,但王曉雲還是希望王秀雲能過得幸福。

蘇家風評一向不錯,皇帝當時看了她的家書,也說那蘇家是忠臣之家,所以也沒八卦什麽,只是蘇家是個大家族,那布政使就有好幾個妾室,生的孩子更是有十幾個那麽多,最大的那個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最小的卻才剛學會爬。

孩子雖多,但嫡子嫡女卻只有三個,嫡女已經嫁了,嫡長子也已經成親,而王秀雲這次嫁的便是那個小的嫡子。

在王曉雲看來,王秀雲嫁進這樣的家裏還是不錯的,起碼她嫁的不是嫡長子或長子,不算被算計的目标,而那樣的家族最重視的便是名聲,那樣的家裏自然也是會注重教養的,自然是不會出多大的醜聞。

張氏說起蘇家,嘴上都停不了了,就想讓人知道她女兒嫁進了個多好的家裏。

可王愛國卻在一旁無聊得緊,王曉雲看了,笑着讓他先下去休息。

中午她留了他們在坤寧宮裏用膳,認真來算,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吃宮裏的膳食,特別還是準備給皇後吃的,精致且名貴得緊,嘗着鮮他們都吃得很開心。

飯後她讓銀星帶着張氏和王愛國下去休息,她便和劉氏在她寝宮裏說着貼己的話。

由于皇宮有門禁時間,王曉雲便沒打算再多留他們,反正他們都住在京裏了,以後要見的話也不難,下午時她正要安排人送他們回去,皇帝卻在這時候來了。

劉氏她們第一次見着皇帝,都有些慌張,王曉雲帶着她們行禮的時候,她們腿有些軟,正好規矩地行了禮。

王曉雲這次沒敢再阻止他們行禮,畢竟這事她不在意,不代表皇帝會不在意,皇帝讓她們都起來後,笑着開口:“朕剛從長寧宮出來,突然想着皇後你娘親今日進宮,便想着過來看看。”

“皇上有心了。”王曉雲福了福身子。

“王夫人,京中那宅子住得還舒适嗎?”皇帝問劉氏。

劉氏有些慌張,卻也知道不能給自己女兒丢臉了,穩了穩情緒後,答道:“回皇上的話,那宅子很好,臣婦謝主隆恩。”

張氏和王愛國也彎腰謝道:“謝主隆恩。”

王曉雲看出了自己母親與張氏她們的緊張,笑着對皇帝道:“皇上,宮門就要關上了,臣妾還是命人先送他們出宮吧。”

皇帝一向與她還算是好說話的,點頭應了聲,還命自己的貼身太監送着劉氏她們往外走。

等她們走出了坤寧宮,皇帝看着王曉雲,“眼睛這麽紅,哭過?”

王曉雲點頭:“都有一年多沒見着娘了。”

“以後常傳召她們進宮不就好了。”皇帝笑着拉她到一旁坐下。

看着拉着自己的這男人,王曉雲內心最柔軟的那塊被觸動了下,淺笑着開口:“皇上,謝謝您。”

不僅僅是安排了她家人上京,也不僅僅是允許她以後可以常常傳召她娘,而是在她娘進宮時,他能出現……在她娘面前說多少句自己過得很開心幸福都沒法與皇帝的出現來得重要和來得有說服力。

皇帝回頭到她那笑容,也跟着笑,心中他卻覺得奇怪:他剛剛匆匆地在長寧宮看了一眼,然後沒和萬貞兒用晚膳就又匆匆地過來,難不成就是為了想看見皇後此時這感動的笑顏?

當晚,皇帝沒什麽意外地寝在了坤寧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