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小時候三 太子殿下的
太子殿下是個如果喜歡一樣東西, 就把它玩到膩的人,他愛上皇宮外的生活和趣味,挨完打, 下次還去。
采買的太監出宮腰牌被收回,每次只有出宮的時候才能拿到手,不僅如此,身旁還跟着皇後的大丫鬟, 會武功, 他打不過的那種, 就為了防着他,叫他沒機會接觸到采買太監。
然而這廂才安排好, 那廂太子殿下養好傷, 借了幕僚的身份,拿到腰牌繼續出宮浪。
彼時他東宮已然基本完善, 麾下該有的官員都有,他們都是可以出宮的,有些本身就不住在東宮,出入很是平常, 叫他尋到機會。
這回玩的更瘋,小小年紀跑去賽馬, 蹴鞠, 上鬥獸場和野獸博弈, 野的不行。
回來後自然又被打了,這回叫他三五天沒下來床, 但是傷一養好,他又溜了。
皇後娘娘天真的以為東宮官員和幕僚的漏洞堵上,這厮肯定跑不了, 但她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一點不要臉,扮成宮女混入每年一次的探親隊伍裏出宮繼續瘋。
一次兩次三次都叫他得逞,皇後娘娘似乎也曉得這厮鬼點子多,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根本攔不住他。
他才十二歲,縱然現在沒吃上虧,但以後難保不會,她擔心兒子,打完沒讓他走,娘倆在床上徹夜長談。
主要商量着以後不管他,出宮是可以,但必須帶着人,一個人太危險。還有就是下次別這麽倔,有什麽事跟她商量着來,不能自己一意孤行。
到底是親的兒子,每次屁股開花,一次比一次嚴重,她肯定是心疼的,上藥的時候都不敢看。
普通小孩,像明王殿下挨一頓最少管一個月,太子殿下倒好,只要還能走,第二天就開始搞事。
這點姬玉是驗證過的,剛捆了他的手,他用腳,腳也捆了他還有辦法,反正不閑着。
皇後娘娘不能像她一樣日日把自己兒子捆起來,只能服軟似的講起了道理。
太子殿下也是個認理的人,聽話的答應下來,于是那晚娘倆很是和諧,太子殿下縮在皇後娘娘的懷裏,皇後娘娘也格外配合的撫摸他的背哄他。
太子殿下在日記裏說,他倆已經好久沒有在一起睡過,從他兩歲開始,長白睡到三歲,只有他兩歲就被送到偏房。
Advertisement
皇後娘娘言他從小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不哭不鬧,幹了壞事打他就躲到皇上身後,叫皇上抱在懷裏,然後挑釁一樣朝她看,每每把皇後娘娘氣個半死。
皇後娘娘似乎也知道他比較早熟,所以兩歲就把他一個人放隔壁,那時候已經有了明王,要照顧明王,他只能靠邊站,所以他其實不喜歡弟弟,很少跟他玩。
但是明王殿下可喜歡他,幾乎日日纏着他,他要是表現不耐煩,皇後娘娘就把他和弟弟都擱在床上,自己堵在床頭,看着他倆玩。
通常是明王殿下揪他的頭發,拽他的衣服,趴他背上要他背背,好不容易忍過了明王殿下,又多了個長央公主,繼續揪他頭發,拽他衣服,趴他背上要他背背。
其實他并不讨厭吧,因為他這個性子,如果不願意的話,就會一直搞事,閑不下來,只有他得勁的時候才老實,所以無論是明王殿下還是長央公主,都是在他的默認下揪他頭發,拽他衣裳,在他身上來來回回。
後來兩個□□崽子長大了,開始合起夥來折騰他,每次他都趴在床裏,一動不動,任兩個小混蛋作為。
彼時皇後娘娘坐在床邊看他們胡鬧,手裏拿着東西給他們鈎鞋,做衣裳。
他們三個的衣裳大多都是皇後娘娘親手做的,皇後娘娘喜歡看他們相處‘和諧’,太子殿下也喜歡這一幕,姬玉在他的日記裏不止一次翻到。
他寫了好幾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日期,結果都差不多,玩累的□□崽子們睡了過去,他也拉着皇後娘娘的衣擺進入夢鄉,醒來皇後娘娘還在,每次都罵他,睡個覺也這麽霸道,拽着她的衣擺叫她什麽都做不了。
太子殿下從來不辯解,只懶洋洋趴在床上,眯着眼要睡不睡的樣子。
姬玉禁不住回身看去,剛剛就注意到,他睡覺拉着人的衣擺,叫她也什麽都做不了,除了等他醒來,或者剪了衣擺,再不然吵醒他,沒有別的路走。
她突然覺得也許不是霸道,只是喜歡醒來的時候身邊有人吧?
想一下一醒來就有人坐在床邊,像護着他一樣,心裏會很有安全感吧?
姬玉本來就有一種這厮把她當娘的感覺,現在這種錯覺更甚,也有可能是把她當朋友,知心人?
因為看過她的經歷,知道她學東西也很快,亦比同齡人成熟,他還堅定她很聰明,将來會有一番大成就,姬玉自己都不信,但太子殿下用那種很篤定很篤定的語氣說話,叫人不受控制信服。
姬玉都忍不住開始深扒自己的天賦,難道真的很厲害嗎?
或許不是她厲害,是這厮誤把她當成了同類,他覺得只有跟他一樣高的智商才配和他玩,姬玉不知道做了什麽,叫他天真的以為她也是高智商。
同類相吸,這才對她特殊的?
姬玉眨眨眼,一時不曉得該說自己幸運好,還是這厮眼瞎好,或許兩者皆有?
他要是不眼瞎,倆人也不會走到今天。
姬玉深吸一口氣,沉下心思繼續看。
接下來很多都是一些溫馨的日常,和掌管東宮的細節,他已經十二歲,皇後覺得差不多,有什麽事都會跟他商讨,叫他自己收買人心,提拔自己信任的人,慢慢接手東宮小朝廷。
太子殿下經常幫着皇上批閱奏折的事瞞着她,她不知道,一直到現在才發現兒子這方面的天賦,其實十二歲也不晚。
但太子殿下有個毛病,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會耍小脾氣,任性,皇後從旁指點,叫他選這個,他非要選那個。
皇後重視人品,他更在乎才華,兩人之間有分歧,皇後娘娘尊重他,想叫他自己吃了虧再說。
要不然這厮不會認的,下次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他就是這麽扭,非要撞到南牆才行。
日子就這麽慢悠悠的過去,不留神小半年過去,接近年尾的時候民間舉辦了一場花燈會,聽說很是熱鬧,他待不住,和南風一起趕在宮門下鑰之前出宮,在外面玩到很晚。
到放煙花的環節,他心中忽而一跳,毫無預兆,莫名其妙的很疼很疼,就好像掉了一塊肉,被人生生的挖走一樣,他看不下去,和南風從人群裏出來,正好碰見皇上的禦林軍,就是來找他的,他被禦林軍帶着從側門回了宮。
正門不能開,但是側小門可以。
一進鳳翔宮便瞧見躺在床上,面色暗沉,嘴唇發紫的母後,他的母後中了毒,被人算計了。
毒摻合在口脂上,本來是打算連皇上也一并毒去,但是下毒的人沒想到皇後有舔唇的習慣,将毒吃了進去,先一步毒發。
她已經油盡燈枯,五髒六腑皆損,救不了,能撐到現在全靠一口氣,她要最後看看她的兒子,把她的驕傲記下來。
雖然總愛損他,從來不誇他,但他還是偷聽到母後和別人的談話。
他的母後其實一直以他為榮,他聰明,君子六藝皆是一等一的,別的方面也不遑多讓,每次別人誇他,皇後聽了也會笑的合不攏嘴。
皇後說所有人都誇他贊他,一時還好,長此以往他會自大自滿,孤高冷傲,所以她要做一個棒槌,每天敲他幾下,把他的高度錘下來,他才能曉得自己并不能無法無天,也要服從規矩,做錯了事一樣挨揍,和其他人沒什麽兩樣。
這大概也是皇後老愛打他的原因,他已經是太子,皇上又對他極是寵愛,幾乎可以說要星星得星星,要月亮得月亮,沒有局限。
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肯定會無所顧忌,肆意妄為,所以皇後做了那個最不讨喜的工作,将他從天上拽下來。
他能不走歪,皇後娘娘占了很大的原因吧。
那晚皇後娘娘拉着他的手,把一對弟弟妹妹交給他,還告訴了他一個秘籍,能讓所有人都不敢欺負他們的秘籍。
那‘秘籍’很短,短到只有兩個字,所有人都以為是她氣竭的快,沒來得及說其它的,其實就兩個字。
強大。
【真草率的秘籍。】
姬玉瞧見太子殿下在末尾這樣寫道。
幾乎可以想象他當時苦笑的模樣和無奈。
母後去了,什麽都沒有留給他,也沒有告訴他兇手是誰?只有這兩個字。
其實他知道兇手是誰,他去找了那個人,是他母後幫助的一個妃嫔,他母後那段日子和這個妃嫔走得極近。
這個妃嫔曾經也得過聖寵,家中背景強大,後來娘家因為犯了事被革職,沒有娘家的幫襯,加上皇上厭煩她,她在宮裏的日子開始一天不如一天,時常有人欺負她,皇後娘娘看不下去,好幾次出手幫襯。
那妃嫔不知道是感激還是想讨好她,開始頻繁來找她,今兒送個糕點,明兒提着清茶過來,漸漸的和皇後混熟。
有一天皇後瞧她口脂又豔還不掉色,問她哪裏來的?
她上道的開始經常送口脂來,一開始都很正常,兩個人都會塗,所以皇後一直沒起疑,也相信她是善良的,誰知道她會突然發難,想同時毒害兩個人。
皇後和皇上感情很好,經常同進同出,只要沒人便會做些出格的事,她料想那天必然也會,但是她算天算地,沒算到皇後會舔口脂,叫事跡先一步敗露。
她送口脂給皇後的事也瞞不住,很多人都知曉,太子殿下亦然,所以他去的時候,那個妃嫔已經服毒自殺,什麽都沒留下。
但她突然這麽做,肯定是有緣由的,殺了皇後和皇上,誰的好處最大,一查便什麽都明明白白。
前陣子文賢王剛打完戰回來,被皇上收了兵符,當時他瞧着頗有言辭的樣子,也就前腳的事,後腳便有人試圖毒害皇上和皇後,事跡敗露後連夜退出京城,攜兵安紮在千裏之外,一路回到自己的領地,除了他似乎沒有別人。
皇上很是懊惱,因為是自己親弟弟,從前感情很好,所以從來沒有防備着,太子殿下也很懊惱,沒有早一點看破那個老實女人的僞裝。
或許不是她演的好,是她本性确實老實,即便當初得了聖寵,也膽小如鼠,甚少得罪別人,在宮中二十來年,幾乎看着他長大的,即便是他也想不到,那個女人會下毒。
事後才查出文賢王拿她一家老小要挾,她沒辦法才會犯下大錯,但她死後她一家老小還是被文賢王臨走前弄死。
她什麽都沒做到,還害死了一個救她于水火的人。
皇後娘娘敗在了自己的善良上,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看不得別人的孩子受委屈,同樣是母親的人被苛待奚落,過着心驚膽顫的日子,她幫別人撐了一把傘,把那個女人和她的孩子庇佑在傘下,允許她靠近自己。
結果害死了她。
她經常說太子殿下是小壞蛋,勸他回頭是岸,做個好人,結果她自己輸在太好上。
好就要受委屈,當初她和皇上感情還沒這麽好的時候,皇上心中其實有心上人,但那人已經嫁做他婦沒有可能。
皇上在新婚之夜告訴她,永遠都不會愛上她,她說沒關系,時間還久,她可以慢慢等。
她等啊等,十幾年如一日,終究是将皇上的心暖熱,皇上放棄心中的白月光,安心和她過日子。
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結果她沒了。
那段日子整個皇宮都挂滿了白幡,從這頭到那頭,處處壓抑着沉重的氣氛。
太子殿下寫日記也少了,十天半月才會記一次,每次都只匆匆幾句話。
姬玉看到字被什麽東西泡開,糊了筆墨,都瞧不清寫的什麽了。
【我不要做好人,我就是個大壞蛋,我要做壞人。】
她憑借其他字組合,猜出來的。
【做好人沒有好報。】
【活該,誰讓她這麽善良,看,就沒有人有機會對我下毒。】
【是她太善良了。】
【善良保護不了我們。】
笨,蠢,傻,形容他母後的字眼越來越惡毒,但每次的字跡都會被什麽東西糊住。
【母後傻,母後身邊的人也傻,香林和落葉跟着去了,她們說怕母後一個人在那邊寂寞,真傻,死了就吃不到好吃的,玩不了好玩的了。】
【長央和長白一直問母後去哪了?我也想知道,母後去哪了?】
【和長央吵架了,煩。】
【東宮散了,那些幕僚和官員都走了,因為我打了少詹士?冒犯公主不該打嗎?】
這段姬玉隐約有點印象,好像是九公主沒有了母後之後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哥哥又這麽忙,成天在東宮不回來,她覺得是東宮和那些官員牽絆住了哥哥,于是過去鬧事,被太子當面呵斥,叫她給被她欺負了的官員道歉,九公主不肯,太子動手打了她。
原來他事後還打了那個官員,這事辦的不地道,本來就沒了皇後這座靠山,衆人心中正恐慌不安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安民心,還罰了少詹士,又不占理。
少詹士肯定委屈,他職位不低都這種待遇,其他人自然也會擔心有一天自己更慘。
在他們看來,十二歲的人掌權,本身就是胡鬧。
大家借此機會辭鄉的辭鄉,告假的告假,叫整個東宮癱瘓。
東宮本身就是閑職,裏頭所有職位都是對應朝廷的,将來太子殿下登基,他們便可以鳥槍換炮,成真槍實彈,現下就是專門為太子一個人辦事。
沒有了他們,多難也沒,挫敗感會有吧。
姬玉發現接下來幾頁,全都跟一個字有關。
【煩。】
【煩死了。】
【舅舅被人抓住把柄暫時革職查辦了,如果是以前,母後很快就能為他平反,我能做什麽?我什麽都做不了。】
【原來我這麽差勁。】
【我把什麽都搞砸了。】
【母後還擔心我會成為大壞蛋,我成不了。】
【我什麽都做不了……】
姬玉摸着上面的字,幾乎能感覺到他的絕望,仿佛實質化一樣,從指尖纏繞上來,一路到了心口,沉重到叫她喘不過氣。
【我連長白長央鬧着想吃的桂花糕都做不來,我有什麽用?】
這張紙上有血跡,他受傷了,應該是進廚房弄的,想給弟弟妹妹做桂花糕,結果切到了自己?
【太累了,我想歇息歇息。】
他沒有歇息成,因為長白和長央又鬧了,哭着要找母後。
彼時太子十二,明王才十歲,長央剛過九歲生辰。
【我也想找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