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818那個妥妥被綠的太守之子
所嫁之人正是吳家吳俊林。
對于一個聰明人來說,在大部分抉擇中都是能做出正确判斷的。吳俊林正是如此,他曉得自己追逐的永遠不會是那情情愛愛的東西,比起兒女之情,他更期待在浮浮沉沉的商場上打拼出一番事業,就像老丈人祝員外一般。
所以,娶哪家小姐對他而言都是差不離的。更何況,祝家大小姐不論學識還是身家都算豐厚,娶她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助力。
至于祝英臺在見面宴席上對馬文才很不一般的表現,吳俊林很機智地一一忽略了,就算他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他也得相信明橙的美貌與馬文才的深情啊!
真的,就自家妻子那品格身段,打死吳俊林他也不信祝英臺與未來妹夫暗通款曲過。
于是,吳公子很是有風度地去祝家下聘了。
祝員外不停地拍着吳俊林的肩以示看好(同情),祝英钰對吳俊林這位大妹夫也是欽佩不已,待他更是熱情了許多,祝家父子倆隐隐暗含着一絲同情的态度落在吳俊林眼裏也是很受用。
吳俊林:果然,娶祝家大小姐是個正确決定!q(≧▽≦q)
祝家父子:甩鍋了!甩鍋了!成功甩鍋了!ヾ(≧ ▽ ≦)ゝ
這樁親事就這樣板上釘釘的定下來了。
祝家上下都是舒心地不要不要的。
除了……祝英臺。
她傷心啊!她憤怒啊!她恨不能遠遠地逃離這個傷了她的心的家,奈何祝老爺和祝夫人早就吸取了經驗教訓,嬷嬷奴仆一個不缺,輪班守着她。
待嫁閨中的祝英臺不由想到了蕭山書院,想到了蕭山書院那群可愛的同窗,尤其是與她一道往來的梁山伯,那時的他們是多麽快活啊……
越是追憶過去祝英臺越是哀戚,她後悔了,真的後悔了。若是那天自己沒有聽從山長的話跟着管事回家,是不是事情也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越往前想,就有越多的人被祝英臺仇恨上,譬如寫信騙她不懷好心的祝員外、幫着跑腿兼欺瞞的管事、不幹己事卻幫腔讓自己回家的山長,還有偏心眼偏到咯吱窩的張氏和祝英钰,尤其是那生着狐媚子臉的禍水妹妹祝橙和她那眼瞎識不得心靈美氣質美的夫婿馬文才!
Advertisement
咳,說來也是好笑。自從那日祝英臺當着明橙的面暴露出對馬文才的不軌之意後,明橙暗搓搓地施了個小法術。
那是一個偏向噩夢的法術,基本上不耗什麽靈力,主要還是靠想象力!
明橙作為噩夢的主導者,她也懶得編腦洞,索性就從現代copy了許多部驚悚恐怖電影,比如大名鼎鼎的《午夜兇鈴》系列,還有喪屍片大融合。
無一例外的是,噩夢裏的妖魔鬼怪都披上了馬文才的臉,而下場慘烈的主角則是由祝英臺切身代替。
啧啧啧,後果可想而知。
在被井裏爬出來的馬文才版貞子吓到後,祝英臺徹底熄了心底愛慕的小火苗。而喪屍版的馬文才則成功讓祝英臺惡心害怕到見了真人就有一種反射性的嘔吐與顫抖的沖動。
這樣的結果,明大佬很開心!
總之,祝英臺這是将整個祝家都給恨上了,在逃跑無望後,她也冷靜了,她不好過也別想別人好過,于是成日裏對着大家臉不是臉腚不是腚的。
衆人想着反正這貨要嫁出去了,就随着她作吧,就當是娘家人對她最後的一點寬容吧!
祝英钰不啊,他特瞧不上這個只會窩裏橫的大妹,于是跟祝員外打了個報告,意思是要出去查看一下自家産業順便找找新思路,并讓祝員外放心,祝英臺成親那日他準是會提前回來的。
祝員外能怎樣?當然是同意了。
明橙緊跟着她哥的作風,呵!她也是千嬌萬寵的小小姐,憑什麽由着祝英臺糟踐?這小綠茶還真拿自己當根蔥啦?去她娘那兒撒了好一會子嬌才磨得張氏松口,小包裹一收拾,明橙就跟着馬文才出去游玩了,她才不去受祝英臺這鳥氣呢!
兩人只帶了一小厮一丫鬟,還有一輛馬車。鑒于馬文才超于常人的武藝,祝員外還是很放心将小閨女交給他的。
明橙的離家似乎是給祝家上下開啓了一種新奇的思路,祝員外和張氏很默契地否定了一家子坐一桌吃飯的規矩,還是各吃各的好,至于祝英臺每天的請安問候,張氏很大度地表示願意将大閨女日常孝順的時間騰出來讓她多習練習練女工。
**
索性一天天過得快,很快就到了祝英臺出嫁的日子。
不得不說,祝員外和張氏還是厚道的,雖然祝英臺平日裏沒少惹事也沒少添麻煩,但這對做父母的還是将嫁妝備得很是豐厚,出席喜宴的誰不誇上一句這嫁妝豪氣
偏接受饋贈的祝英臺不滿意得緊,她是見過明橙的嫁妝的,比她足足翻了一倍,縱使這份嫁妝這份心意已然是很難得了,可有明橙珠玉在前,祝英臺哪裏能感激高興的起來?不喪着個臉就不錯了!
幸好她還記着今日是新婚大喜日,兩頰硬是湊出了不大的微笑,可着實敷衍,讓人一看便知新娘子笑得有多勉強。
至于其他,倒也順利。
本來馬文才也是想在喜宴上露個面的,就他看來,祝家二女婿的名頭還是得廣而告之才好。
誰知祝英臺曉得了他要來,一臉驚恐地跑到明橙的院子,第一次對着明橙低三下四地懇求,拜托她一定一定不要讓馬文才露面。
明橙頓時戲精上身,一口一個謙虛道,這怎麽好啊,姐姐的婚禮妹夫怎能不出席呢,這不是下了姐姐的面子嗎……更何況,文才哥哥也是姐姐之前傾慕過的,去露個面也算是徹底死了姐姐那份心思。
不不不,她對馬文才的那份心思早在夢裏這個男人從那一口枯井裏爬出來的那一刻就沒了,況且,若真是在宴上見到他,恐怕自己會控制不住自己啊!祝英臺瞪直了雙眼,形神渙散。
這般可憐的模樣倒叫大佬橙心軟了一下下,呃,心軟是因為不想讓祝員外和張氏傷心,畢竟祝英臺在大婚之日出了什麽醜世人都會将罪過安放在其父母身上,子不教、父之過啊!
祝員外和張氏對祝英臺當日的表現很是滿意,吳俊林的寡母也是歡喜得很。
在她兒子與祝英臺訂婚的那日,這位年滿四十看上去仍矯健麻利的女人就暗暗想着,等兒媳婦進門了,定是好好與她相處,以後家裏的錢財也交予她一并打理,比起做那惡婆婆,吳母更想早日抱上孫子孫女。
可惜幻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不管吳母怎麽體貼這位新媳婦,祝英臺就是不領情。
怎麽說呢,這大概就是清高文人對着劉姥姥的那種不自覺地鄙視吧。祝英臺一天到晚捧着書、泡着茶,時不時在彈彈琴,很文藝很清新!
吳母就不解了,這兒媳婦不查賬不打理家務哪行呢?俊林的生意越做越大,難不成娶個媳婦反是一點忙幫不上了嗎?
想着祝英臺待字閨中也是位嬌小姐,吳母也不嫌棄,決定手把手帶領兒媳婦走上正軌。可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祝英臺最煩跟吳母這樣沒文化沒內涵的女子打交道了,更何況吳母教的還是經濟錢財這類俗物。
祝英臺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這一下兩下三下,吳母的心是徹底涼涼了。
誰又願意一次次地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呢?
吳俊林是知曉自己妻子的習性的,不止一次地勸自家娘看開就好,吳母一方面欣慰兒子的豁達一方面又心疼兒子的懂事,所幸,祝員外和張氏這親家是沒得說的,對祝英臺吳母也就撒手不管了。
就像吳俊林說的那樣,吳母以後等着含饴弄孫就是了,多操這心幹嘛呢?
婚後三個月,祝英臺成功懷上了孩子。
又過了十個月,兩個瘦巴巴的小猴子呱呱墜地。
那把吳母喜的喲,成日成夜地抱着兩孫子不撒手,全心全意地照看倆孩子。那大夫說了,大孫子在他娘肚子裏吸收不好,缺了點營養,那她這個做祖母的可得好好給兩孫子補補,幸好孩子沒什麽大礙。
吳俊林也是樂得不要不要的,這以後奮鬥的動力更足了!
至于并不是很喜愛雙胞胎的祝英臺,吳母是徹底失望了,撫養孫子的擔子她一手接了過去;吳俊林也對妻子失望得不行,本來以為有了孩子妻子的心就能回來,現在看來是他妄想了。失去了情愛的挾制,吳俊林的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
生意做大了,吳俊林也沒想着把祝英臺給休了或者與她和離,再怎麽說她也為他生了兩個孩子,他做不出來這等龌龊事。不過夫妻倆是徹底分開過了,一人一院,家裏下人不多嘴,外人也從不知道從不納妾的吳大商人已經清心寡欲很多年。
雙胞胎一日一日地長大了,會跑會跳了,會奶聲奶氣地喊“爹爹”“祖母”,長成了青蔥小少年時,祝英臺後悔了,想和兒子、丈夫、婆婆、父母修複關系時才發現前方早已沒有回頭路了。
餘下一生,便與那成日捧着的古書為伴。大概這一生也學不來班昭、文姬之才了吧,祝英臺寂寂地想道。
至于早年間隐藏在祝英臺心頭的白月光梁山伯,一生說不上富貴榮華,倒也平淡順遂。書院結業後娶了山長的掌上明珠,在會稽城某個屬縣做了個縣令,官職雖小,他倒也滿足,成日裏批了公文便與妻子一道談談詩詞作作畫,一道在老母親身前盡孝,日子雖平淡過得卻也滿足。
至于早年間那位名叫祝英臺的同窗,早已與那陳年往事一道塵封,縱使再次相逢,梁山伯怕也是識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