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談成

擔心這個林老也和老太太一樣又問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耽誤時間,她不能順利回到學校上晚自習,雲間月連忙開口:“這是我拿過來賣的,手镯、扳指和項鏈的吊墜。”

林老聞言,這才看向她和秋北望,見到她跟秋北望站在一起的時候,眼中閃過一絲驚異。

随後笑着說道:“我知道這是手镯、扳指和吊墜,我老頭子還沒那麽老,認不出這些東西了。”

雲間月有些尴尬,下意識的看了老太太一眼。

老太太已經在打呼嚕了。

看到雲間月看了一眼老太太,林老才明白是怎麽回事,哈哈一笑,“她腦袋不清楚,你別管她。”

林威在一旁小聲嘀咕,“腦袋不清楚還能管住你?”

林老橫眉一豎,“你說什麽?”

林威慌忙搖頭,“沒有,爺,你快看,這是什麽年代的東西?我看不出來。”

林老緩緩搖頭,“我也認不出來。”

林威驚訝,“怎麽可能?你不是一向說最清楚了嗎?”

林老有些尴尬。

那些話,自然是跟自家孫子吹牛的時候說的,哪裏當得真?

不過現在又不能這樣跟他說,便只得捋了捋胡子,搖頭晃腦,“這玉做工精致,絕對是好玉,沒有裂縫,說明保存得很好。原本這應該是現代工藝品,可據我所知,現代的那些玉制品也沒有那麽精致……這可奇怪了。”

實際上,林老對現代玉制品發展到什麽程度了,是完全不清楚的。

只是因為認識秋北望,秋北望來過這裏,知道秋北望曾帶了一個京城來的人過來,說不定這些東西就是京城流傳出來的。

Advertisement

那些富貴人家,誰會留現代的工藝品飾品?哪個不是用的古董?或者做工精美的首飾?

手镯要古,吊墜要精美,玉扳指是富貴的象征,這才讓林老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是現代的飾品。

“是吧,是吧,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麽東西,什麽年代的呀??奶好像也不認得。”林威眼睛亮了,有些得意。

看起來不是他的知識太少了,而是确實不知道是什麽年代的嗎?

秋北望看向雲間月。畢竟不是他的東西,她他也不知道怎麽辦。還是得看雲間月這個主人,明天樂說怎麽辦就是怎麽辦了。

“你就說它的價值在什麽段位就可以了,我只是要将他們賣成仙,什麽年代的沒有關系。”雲間月見此,開口說道。

林老一愣,看向秋北望。

就是因為不知道年限,才不确定多少錢啊!

秋北望沒有開口,而是看向雲間月,明顯一副雲間月自己拿主意的意思。

“你覺得大概有多少?”看林老确實為難,雲間月又說道,“或者在某個價位之間,先給一件的錢,然後你可以自己去找人鑒定,多的你我對半分。如果以後我有貨,也從你這裏出去。”

秋北望詫異的看了她一眼,但是沒有說話,眼中的驚異帶着閃亮的光芒。

林老則搖搖頭,“不愧是小秋的朋友,小小年紀,竟然就如此聰慧!”

林威的眼裏也露出驚訝,他沒有想到,雲間月看起來那麽年輕,卻能想到那麽多。

雲間月倒是很冷靜,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是她在商場學會的第一句話。

實際上,在畢業之後,她就理解這句話了,可惜那時候還不會使用,一直到後來,真正進入商場了,才開始使用。

“好吧,你的要求我可以答應。”林老有些無奈的應了,看着手上的手镯,又說到,“手镯倒是很普遍,但也要分幾種情況。玉是真的,是現代的,大概是三百到一千,如果玉是假的,自然就只有幾塊錢或十幾塊錢了,畢竟做工精致,市面上就那點價錢。如果是古代的,就是在兩千以上,越古老自然越值錢。當然你這玉是真的,所以我能肯定的是,至少有三百或者五百。”

林老說完,還特意詢問的看了雲間月一眼。

秋北望有些驚異,一個手镯,就有幾百塊?挺貴啊!跟他的補貼也差不了多少了。

雖說上面有說補貼會漲,但畢竟文件還沒下來,到底漲不漲也還是未知數。

一件手镯,就能跟他一個月的補貼,還是營長級別的補貼相比,她能不驚訝嗎?

之前他可是看出來雲間月穿得破舊,現在身上穿的也不怎麽好,可突然之間就有了好東西?價值一個月補貼的好東西?還一下子三件?

他的疑惑越發重了。

“那你給我五百,然後把吊墜和手镯拿去鑒定,到時候想必你也能确定玉扳指的價值了。”雲間月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按照後世的市價,一件玉镯也價值一千以上。這個玉镯不僅材質特殊,混合了其他的高質量物質,還擁有按照林若塵說的暖玉的功能,只是沒有暖玉的功能明顯而已。要是再後世,怎麽也得一萬以上吧?她還特意考慮到現在年代不對,所以沒有想要一萬,可怎麽也想要有一千啊。

雖然現在的錢比以後的錢值錢,可一千能做的仍舊不多。

一年的書學費,生活費,加上其他的雜費,一千塊還不一定夠呢。

現在她還欠着學校的三百六十的學雜費沒有交,書本費倒是交了,還是在她生病的前一根星期,父母存下來的,老太太一點也不知情,否則說不定她的學費又要被老太太拿給雲龍去了。

她本想拿一千,可看林老那心痛的樣子,也有點擔心林老拿不出來,到時候惹出麻煩。

“可以,但是需要做一個見證。”林老确實心裏還是有些虛。

那個玉扳指明顯比這兩樣更值錢,他對玉扳指的估價,應該是在八百到兩千。

林老實際上沒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在以前的時候碰巧遇到了一個鑒定古董的學者,但是那時候卻偏偏是知青下鄉時期,老學者們被文革,打擊到了鄉下,不能明面上說那些東西,只是暗地裏學的。

暗地裏學的自然是不多的,但後來知青返城,然後改革開放,他就憑着這個手藝,收一些鄉下的小物件來賣。

鄉下的東西城裏的人不一定見過,城裏的東西鄉下的不一定見過,他就兩邊倒騰,真正鑒定的少,賣的都是一個稀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