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土地兼并問題, 在歷朝歷代都不稀奇,很多大戶豪紳開荒種地,默認将田地列為私産, 并不報給官府。
官府不知道嗎?在其治下短時間內可能不知曉,但時日長了怎麽可能不知道。
但知道不代表能管, 多少大戶豪紳背後都有靠山利益關系盤根錯節,甚至有些官員的家族就在當地也做着這樣的營生,為着一點蠅頭小利得罪了他人, 這事兒得不償失。
所以富戶越來越富有,沒土地淪為佃戶的百姓也越來越多, 百姓日子越來越難過。
王金川雖然心裏暗罵殷序給他這差事讓他得罪人,但現下殷序手中有他的證據,為了不和黃标一樣倒黴, 只能捏着鼻子帶人各鎮去張貼了。
松安縣下轄十六個鎮,要想走完沒個五六天是完不成的。王金川把能帶的衙役都帶走了,從最近的鎮開始張貼, 而後敲鑼打鼓讓衙役去各家通知來看告示,更根據縣令的要求給百姓講讀這告示, 好讓告示上的內容經過百姓之口傳遍整個松安縣。
比起豪紳富戶如今的慌亂,百姓倒是沒什麽反應, 因為他們不相信新上任的縣令會是個好官, 而且這事兒跟他們也關系不大, 聽聽也就算了, 只把這事兒當成一則笑話在百姓中傳播起來。
然而王金川走後沒多久,殷序又寫了另外一則告示,在全縣範圍內招募勞工,要求是能寫會算, 再不濟的也得會寫字。而內容則是跟着縣令各個鄉鎮丈量土地,每日一鬥糧食。若是有其他才能被縣令賞識可能會帶如縣衙一展所長,或者若在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糧食也會翻倍給。
一鬥糧食可是不少了,文書寫這酬勞的時候都有些心動了。
殷序道,“每個鎮招募二百人,年齡十六至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太瘦弱沒力氣的不要,優先選拔體力強健者,若是頭腦靈活聰慧的可放寬條件,單獨列出後面親自到縣衙我來面試。”
文書問道,“那時間呢?”
殷序想了想,“按照縣裏的鎮和王大人走訪的順序列出來,第一批兩日內,第二批三日內,畢竟三日後就得開始了,不能耽誤啊。”
文書覺得這新縣令真是大方,據他所說這糧食全部他自己出,入贅到這樣一戶人家有這麽厲害的娘子,真是件好事。
殷序知道僅憑縣衙裏的十多個衙役是幹不成什麽事的,要想将土地順利丈量出來,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這個,有人好辦事,而他不缺錢,人手招就是了。
縣裏的大戶慌了神,關系好的湊在一起讨論新縣令的做法到底什麽意思。
但扔有人覺得殷序并不是為了做出一番業績,只是為了逼迫他們拿出錢財來。
Advertisement
黃标的事他們都略有耳聞,大林氏拿了全部家當去搭救黃标一事他們也知道,所以這事兒出了,幾家便商量着些銀兩去殷府探探口風。
于是各戶各出了一千兩銀子由當家夫人去了殷府。
覃幼君也沒攔着,只不過懶得見他們,送了禮她便收着,所有送來的銀兩東西都一一登記在冊,甚至還讓來人摁了手印,表示這銀兩是各家各戶捐來用于松安縣建設的。
各家夫人懊惱的不行,覺得殷序夫妻吃相難看,拿了銀子卻不見人,不見人又怎麽知道到底什麽情況?
倒是招募勞工的告示貼出去,引起了百姓的興趣,畢竟一天一鬥糧食可是不老少了。佃戶和百姓一年到頭交了賦稅和徭役都剩不了多少米,一鬥米都能難倒一戶人家。所以聽衙役講讀之後便紛紛報名。
得了殷序好處的衙役并不徇私,一一按照殷序的要求挑選,殷序可是說了,這些人他最後會親自帶隊,要是有不合格的找他們麻煩。
報名的人很多,衙役也忙的過來,只一日便在四五個鎮上完成了招募。至于腦子聰慧的,這四個鎮上加起來也有二十來個,在第三日紛紛上了縣衙接受新縣令的面試了。
殷序這幾日動作頻頻,忙的腳不沾地,這會兒瞧着堂下這二十來個書生義氣的人不由笑了,“各位想必都是為了糧食而來,我這面試也簡單,只有一題需要你們作答。”
站在堂上的宋敏和喬宇還是驚訝的,那日他們與殷序倒是有過一面之緣,竟沒想到這人竟是他們縣新來的縣令。這兩日貼出去的告示,讓整個縣都轟動起來,想不知道都很難。
這些書生或時運不濟,或才華不夠,這會兒站在這兒更多的是對殷序身為狀元的羨慕和對這幾日事情的疑惑。
更不知道殷序會提什麽問題。
殷序讓人給他們搬了小幾在堂上坐下,然後道,“本官想問的是你們對本官這幾日做法的看法。”
衆書生驚訝,瞧着殷序有一瞬間的錯愕,難道這新縣令真的要整改土地,将被富戶兼并的土地拿出來?
這怎麽可能呢?
但殷序既然發了話,他們又是奔着糧食來的,只能擰眉思索這件事。
殷序還擔心他們不敢說真話,直言道,“我這人你們可能不了解,我是入贅覃府的,就像之前告示說的那樣,我們夫妻不缺錢也不缺糧食,只想在松安有所作為,為百姓謀福利。所以這事兒我肯定要做到底,你們也不用怕寫了會得罪哪些人,這卷子我會私下自己看,看完就銷毀,大可放心便是。”
他都如此說了,衆人又是讀書人也有讀書人的氣節在,便紛紛提筆寫了起來。
晌午時分,大家寫完交了上去,殷序并不離去,當堂看卷子而後将選定的人記錄下來直接把卷子一把火燒毀。
最後二十多人選出十二人來,其他人則讓他們回去了。
宋敏和喬宇忍不住看了對方一眼,有些慶幸自己賭對了,那日的交談雖然不深,可好歹也能見點端倪。縣令說的清楚他不缺錢,所以根本瞧不上松安這點蠅頭小利,他們願意相信殷序當真是想做出一番業績出來的。
殷序對他們道,“這次的事恐怕會動搖富戶和豪紳的利益,後面你們多加小心,若有人私下裏報複,盡管來找我便是。”
他說的鄭重這些書生也暗暗決定只要這縣令當真為了百姓着想,有問題他們也不懼怕的。
王金川出門五日,終于帶着一衆嗓子嘶啞的衙役回來了,殷序也不小氣,每人發了二兩銀子作為辛苦費,讓衙役們突然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王金川除了累就是佩服,這縣令可真有錢啊……
五日的功夫,全縣十六個鎮的人手也招募齊全了。
整個縣城的富戶豪紳也終于明白了,縣令要來真的了。
而這些富戶也不知道是心存僥幸還是如何,竟只有十來戶往縣衙重新報了土地。
待沒人再報之後殷序又下發了他上任以來第三道告示,在告示中言明若重新丈量出與官府登記造冊的數目不等的土地時官府将土地收歸官有,并且對隐瞞這部分田地的人進行懲罰,一畝地按照十兩銀子征收,若是不從便以侵占大周官田為由收押。所得銀兩将用于該鎮路況和橋梁的修繕,總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堅決打擊土地兼并問題。
這簡直是明晃晃的告訴那些做過土地兼并之人:快點準備好銀子,老子要去收錢了。
松安縣雖然貧瘠,但再貧窮的地方都少不了富戶和豪紳。好在松安縣這些有錢人家真的只是地頭蛇,在外的靠山要麽沒有,要麽官職低微,欺壓尋常百姓尚可,想壓倒殷序讓他網開一面簡直不可能。
這一條告示一出,那十來戶重新上報土地的人家松了口氣。雖然未能把所有土地都上報上去,但好歹也能省下一些了。
至于那些心存僥幸的人家,這時候才真的慌了神。一畝田十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到時候田地再被收回官府所有,這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可殷序顯然并不打算輕拿輕放,就連去內院求情的人也找不到門路。
畢竟覃幼君身份擺在這兒,哪怕知府夫人來了都不敢造次,這些鄉下富戶的太太們又非官身,這時候真的叫天無門。
于是便有人派了家中兒孫前去龍安府報信,希望将這事兒宣揚出去,讓知府過來管管,以免出現亂子。
然而人到了龍安府也順利将消息傳到了龍安知府的耳中,偏偏這龍安知府是個清官,對土地兼并一事也不贊同。聽聞殷序的做法,直呼過瘾。若非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靠山不行,這龍安知府都想學着殷序的做法在龍安府境內廣泛推廣了。
但龍安府的通判等人卻有人擔憂,“殷縣令固然初生牛犢不怕虎,可這一舉動将得罪整個松安縣內有頭有臉的人物,就怕會出了亂子。”
他頓了頓繼續道,“何況樂平郡主也在松安,若她出了問題,恐怕不能善了。”
龍安知府梁為淳卻捋遮胡須笑了,“這事兒你覺得沒有覃家人的手筆?而且松安那些人真想動殷序夫妻,也得問問蘇州的覃二将軍答應不答應,也得問問康王答應不答應。”
通判神色微動,“大人,可據說殷序在京中并不受陛下喜歡,日後之路恐怕并不順暢。”
“那又如何呢?”梁為淳為老搭檔倒了一盞茶低聲道,“都說天高皇帝遠,松安離着京城十萬八千裏,這裏還是康王的地界,你覺得在四川,皇帝大還是康王大?松安的地頭蛇厲害還是覃幼驚的鐵騎厲害?”
通判陳運心中一顫,心中思量起來,梁為淳笑着道,“都說雲國公府大不如從前,可覃家二位公子都在軍中效力,過年的時候還打敗匈奴軍隊,哪怕日後回京,誰敢不給他們一家顏面?至少在他們二人還在西北的時候,殷序夫妻就不會有問題。”
“那之後呢?”
梁為淳喝了茶水道,“之後?這西北的仗三五年能打完嗎?三五年後誰知又是怎樣的光景。”
“那……咱們是否要給予支持?”陳運問道。
梁為淳:“不用,只看着便是。”
但,只看着不管,不就是變相的支持嗎?
陳運有些看不懂他這老上司了,只是他們都是沒靠山的人,哪怕在龍安經營多年也找不到通往京城的路。陳運甚至想殷序會不會是他們能更上一層樓的貴人呢?
梁為淳似乎瞧出老搭檔的意圖,便勸道,“他們在松安至少待上三年,咱們且走且看便是。咱們可經不起折騰啊。”
消息傳入龍安府衙未能激起任何水花,這讓松安縣內的大戶們慌了神,而在此時告示已經貼滿整個松安縣,全縣的百姓都知道了這事兒。
原定計劃出門的時間推遲了幾日後,殷序終于打算出門清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