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南京在長江尾,陽新在湖北,算是長江頭。去陽新除了水路,恐怕也沒別的更快更好的路線了。
看着楊舟輕面上顯而易見的難色,張嘉聞笑了笑,“你游過去吧。”
楊舟輕翻了個白眼,卻也沒有拒絕。
于是張嘉聞買了一張船票,平時在船艙內休息,累了便走到甲板上看看風景。
他平日裏總是苦着一張臉,但長得斯文俊秀,一旦放松了心情迎風而立,竟還有幾分倜傥的意思。
這個時候還能有閑情逸致坐船的人,至少不曾受災,甚至還不斷有頗有姿色的女士前去找張嘉聞搭讪,只可惜他郎心似鐵,臉色冷淡。
于是這日,又一人讪讪離去後,張嘉聞的目光頓在水面上,“熱鬧看夠了?”
水花微濺,楊舟輕從水下露出頭來,對他龇牙一笑,“行情不錯。”
張嘉聞蹲下身,“快到了,你也早點上岸,老是濕漉漉的像什麽樣子。”
楊舟輕撇撇嘴,一個猛子又沉入了水底。
陽新從前什麽樣張嘉聞不知道,可如今的陽新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樹上、坡上、屋頂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甚至還有一家人都在水中,勉強将孩子放在木板上随波逐流。
人人面上都是惶然而不知所措的神色,有如喪家之犬。
他們二人站在半山腰上,一旁的縣長面色發苦,“道長,咱們這裏死的人實在太多了,被水沖走的、病死的,賣兒鬻女是家常便飯,就是易子而食也時有發生。國民政府到現在赈濟款還沒有到,都忙着去江西剿共,哪裏管的上我們?”
楊舟輕看着臉色冷峻的張嘉聞嘆了口氣,“所以你們有錢請道士超度,沒錢赈濟災民?”
縣長一噎,“我們只是想讓走掉的鄉裏鄉親安心些。”
“那留下的就不管了?”楊舟輕反唇相譏。
“夠了。”張嘉聞喝止他,轉頭對縣長道,“小童不懂事,在學堂裏學了些歪理邪說就開始不敬尊長,還請閣下勿怪。”
縣長倒是沒有生氣,卻是滿腹苦水,“這學生說的卻也不算錯,只是超度亡靈,只需要請一個道士,赈濟災民卻要多少糧?我奔走于省市已經數日,卻一無所獲,要錢要糧要人都是無能為力,那日在家中坐着發愁,陡然發現請人過來做場法事已經是唯一可做的事。”
楊舟輕看着他花白的頭發還有通紅的眼眶,也再說不出苛責的話,“你也不容易,方才是我刻薄了,對不住。”
縣長深吸一口氣,“對了,先前還有一個人中了邪一般,說是這裏山洪暴發是有惡蛟作祟。”
“時不時就有人聲稱自己看到什麽蛟啊龍啊的,先前營口不是還有人聲稱撿到龍的屍首,被日本人拿走了麽?”楊舟輕笑道,“再說了,道士斬惡蛟本來就是傳統技能,再有些道士倘若道行深些,怕是連瘟疫都能為你祈禳了。”
“言多必失,慎言。”張嘉聞忍不住打斷他。
縣長心思卻活絡起來,他突然想起《水浒傳》第一回 裏就有提到洪太尉請張天師祈禳,結果放出了一百零八魔君的舊事來,轉頭就對着張嘉聞拜下去,“道門玄妙,還請天師拯救蒼生。”
張嘉聞冷冷地瞪了一眼楊舟輕,還來不及說話,又聽旁邊一人一拍腦袋大聲道:“我是江西人,咱們那邊一直傳言龍虎山張天師能夠斬妖除魔,沒記錯的話,似乎有個天師就曾經鹽池斬蛟,還請了關帝君幫忙呢。”
他這話一說完,頓時縣長和大小鄉賢都眼巴巴地看着張嘉聞,張嘉聞此刻極其後悔當年為了招攬生意打出龍虎山的名號來,僵硬道:“貧道只能一試。”
再一看楊舟輕在一旁笑得開懷,仿佛是期待能蹭上一頓酒席,咬牙切齒道:“我與小童定當勉力而為,不辜負諸位鄉親美意。”
做了幾場法事,被他們安頓在某個鄉紳山頂上的別院內,張嘉聞終于按捺不住火氣,指着楊舟輕道:“平時驕縱你太過,祈禳也好、斬蛟也罷,那是尋常能答應的事麽?特別是斬蛟,這裏有沒有蛟龍都不一定,你竟然胡亂答應。”
楊舟輕見他難得氣急敗壞,不僅不慌,反而還笑出了聲,“當地人把洪水就叫做走蛟,只要洪水停了也就行,哪裏需要見到屍首?再說先前見你招引天雷多次,多厲害的惡鬼都能祛除,不過是惡蛟罷了,哪裏能難得了你?”
張嘉聞搖頭,“你不信翻翻書卷,歷史上有多少人能留下斬蛟之名?我有純陽祖師那般的道行麽?”
“你祖宗都能做到,你定然也可以的。”楊舟輕正色道。
張嘉聞冷淡道:“鹽池那位終身未婚,未有子嗣,哪裏算我的祖宗?”
“不過我不是游過來的麽?”楊舟輕收了嬉皮笑臉,正色道,“開始也便罷了,靠近此地時,我覺得河道确實有被沖撞過的痕跡,如果不是動物,得是鐵達尼號那種巨輪才能做到,而如果是動物,除去蛟龍巨鯨,我還真的想不出第三種。”
張嘉聞也不再責怪他了,“你的意思是,此番的洪水雖是由降雨所致,但此地的山洪卻不僅因此?确實是蛟龍作亂?”
“正是。”
張嘉聞沉吟片刻,也不知想到了什麽,最終無奈道:“真能惹禍,遲早有一日被你害死。”
楊舟輕見他似乎是消了氣,趕緊上前,給他端茶遞水、捶肩按摩,“說真的,我見過的道士千千萬萬,像你這般厲害的也不多了。說起來,我方才聽聞龍虎山那邊也在開倉放糧,也免費做了不少法事。”
張嘉聞點點頭,“應當的。”
“那張鶴琴雖然法力不如何,人倒是還可以。”楊舟輕冰涼的手指在他額角輕輕按壓,“南張北孔,也不知道北邊的孔家有沒有放糧。”
“你是不是已經看到了。”張嘉聞輕聲問。
“看到什麽?”
張嘉聞緩緩睜開眼,“蛟。”
作者有話要說:
營口的龍也是未解之謎了
以及民國時期地方長官奔走求赈也頗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