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縣城(抓蟲)
冬天天黑的很快,吳筠端着魚就着昏暗的光線回到家裏。這時候吳爺爺已經把飯都做好了,看到進門的吳筠笑着到:“這魚看着還挺不錯的,本來還以為這次會不夠分咧。”
“有幾家沒換,就便宜我了。幸好今年魚量大,不然肯定是不夠的。這魚我吃完飯後就先處理了。爺爺,要不要留一條過年?”把盆放到地上,吳筠甩了甩酸軟的雙臂。話說自己還真是弱雞,這也沒多重的東西,居然就手軟了。看來要多鍛煉一下,不然以後學廚時估計颠個鍋都夠嗆的。
“把這條最大的放外頭凍着,留着做年夜飯。其他的吃完飯就處理掉,切成塊腌好。明天咱們爺倆做個紅燒魚塊。”說着把最大的魚拎起來放到院子角落的一個竹框裏。這個竹框是吳筠家冬天用來存放肉類的地兒,本來只有半斤豬肉在裏邊兒的,現在又添了一條長長的魚。
三口人在堂屋邊吃飯邊聊:“筠子,明兒個跟奶奶去供銷社,你三爺剛好要去給你堂哥送糧食。快過年了,奶今年想給你做身新衣服。家裏的鹽糖跟醬油也快沒了。還要買點過年的糖,省的到時候來拜年的娃娃沒得吃。”
“奶,衣服不用給我做,我還有的穿。家裏好不容易湊齊了布票,你跟爺爺都好久沒做新衣服了。”吳筠急忙道。
“你爺爺跟我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還穿啥新衣服了。而且布票也不夠做我們倆的衣服。今年遇到這麽多事兒,要給你做身新衣服,過年穿穿去去晦氣。”吳奶奶不容吳筠拒絕。
其實按照縣裏紡織廠的補貼,吳筠家裏的布票應該是很寬松的。奈何之前有個吸血鬼一般的親家,為了不讓親家過來說嘴,基本上年年的布票都給送過去一大半。現在吳筠都被退親了,今年的布票就存下來了。回過頭來想想,說不定還是因禍得福,擺脫了這吸血鬼一般的親家。
“行了,就這樣定。筠子,明兒個陪你奶一起去供銷社。中午回來爺爺教你做魚。”吳爺爺一錘定音道。
第二天,天蒙蒙亮,大概就5點左右。吳筠已經攙扶着奶奶坐在村裏的牛車上。因着氣溫還比較低,吳筠特意帶着家裏一床不要的被子鋪在車架上,給吳奶奶擋風。車裏還坐着春花嬸子,大柱嬸子,會計吳大利家的,還有幾個小媳婦,滿滿一車人,就吳筠個半大小子。吳筠有點淡淡的尴尬。
“三爺,還要等誰嗎?”吳筠幹坐着,身邊的大小媳婦都在聊着天。有那好事的又開始跟他打聽退親的事情。
“你李大嫂還沒來咧,再等等。”大柱嬸子插嘴道。這李大嫂是很遠的村子嫁過來紅星大隊的,據說他們村子在山裏面,交通很不方便。當時家裏把她嫁給村裏的李鐵蛋,李鐵蛋家裏窮,附近沒人家看的上,愣是熬到30歲才娶到這個媳婦,給了足足50塊彩禮錢,這在他們這裏可是天價彩禮啊!
可惜,李鐵蛋有一次上山摟柴的時候摔下山死了。這李大嫂就成了個寡婦,整天跟大柱嬸子混在一起,家長裏短,說三道四的,也沒男人管她了,整天說話沒個把門,在村裏很是得罪不少人。只是因着她是個寡婦,村裏人厚道,不好跟她多計較。
遠遠有個婦女樣的人跑着過來,“吳三爺,你這車太早了,還以為你們都走了,要是不等我就走了,我準去找大隊長告你欺負我是個寡婦。”說着爬上了牛車,眼睛看到吳筠這邊的棉被,立馬伸手就要拉棉被往自個兒身上披。邊拉邊說:“這天氣可真冷,這被子準備的不錯啊。”
吳奶奶人厚道,一下子不知道說啥好。吳筠伸手把被子拉回來。“這是我帶來給我奶用的。鐵蛋嫂子你要用麻煩自個兒帶。”
李寡婦看到吳筠眼前一亮,眼珠一轉道:“哎呀,叫啥鐵蛋嫂子,叫我姐姐就好。我還以為是村裏的東西。沒事,那被子給你奶吧。”說着就要往吳筠身邊擠。
旁邊的春花嬸子跟會計媳婦看不過眼,麻利的拉着李寡婦。“你個寡婦不好往小夥子身邊湊,這名聲你是不要了嗎?你不要名聲,筠子可是個清白的好孩子。”
Advertisement
“這筠子大兄弟可是都退親了的。”李寡婦說着還想往吳筠身邊去。
這時吳三爺指着車尾大聲喝道:“趕緊去那給我呆好,要趕車了,你都耽誤多少時間了,再不給我坐好你就下車。”說完揮着鞭子就趕車出發。
李寡婦被巅的差點摔下去,還是大柱嬸子拉了她一把。她不甘心的坐在車尾,時不時還拿眼睛去看吳筠,心裏不知道打什麽鬼主意。
到了縣裏,吳三爺把車子停在供銷社附近,跟這幫人說11點就在這裏集合回村裏,過時不侯。說完拿着帶過來的東西去他孫子家去了。
因着快過年了,現在縣裏供銷社正是人山人海的時候。一進供銷社,就看到了賣糖果餅幹的櫃臺那放了很多新到的糖果餅幹。糖果是水果硬糖跟米花糖,水果硬糖要五毛錢一斤加一張糖果票。米花糖比較金貴,是用糧食做的,要一塊錢一斤加一張糖果票。平時這米花糖村裏是沒人買的,一般是縣城人才吃得起。餅幹是最普通的奶味餅幹,要一塊錢一斤加倆張糧票。
吳筠看着這些糖,問過奶奶後,道“同志,為人民服務,我們要買一斤的米花糖跟一斤水果硬糖。”
“為人民服務。一共一塊五毛錢加兩張糖果票。”說完就寫了單子,接過吳筠手上的錢票,用夾子夾好,絲線一拉送到會計那邊。會計開好票後,售貨員把糖果包好遞給吳筠。買完糖果後,吳筠跟奶奶去到調料櫃臺,買了鹽跟醬油。轉身準備去扯布,但是看着遠處一堆大娘圍着那賣布的櫃臺。吳筠看着自己這小身板,還有吳奶奶的年紀,考慮後還是不要去擠。這布等下次他來縣城再扯。
祖孫倆回到車子停放的地點,時間還早,好幾個人還沒過來。先買完東西的大柱嬸子看到吳筠身後的背簍沒啥東西,直接問道:“哎呀,大娘,你們這是買啥啦。咋看起來跟沒買一樣,是不是沒錢啦。之前就聽說是因為沒錢,所以那李家才跟你們家退親的。這是真的嗎?”一臉幸災樂禍的樣子。
“我家有錢沒錢跟嬸子你家也沒關系。”吳筠應了一句扶着奶奶上了牛車就不說話了。吳奶奶看着孫子的樣子,擔心孫子又想起李雪這女娃。“筠子,不生氣,前天你春花嬸子還說要給你重新說一門親事。等你重新訂個親事就沒人說嘴了。”
“奶奶,不用了,我還小,不急着訂親。而且我才剛退婚,現在就找人訂親的話,村裏又要說閑話了。”吳筠知道奶奶關心他,可是他目前真的不想再跟哪個姑娘訂親。這感情的事情太複雜了,他還是好好的想辦法賺錢養爺爺奶奶比較實際。
“呸,我剛在糧站遇到那劉招娣(李雪的媽)了,她跟我說這吳筠之前就是騙婚。劉招娣說他們家可是住在縣城的城裏人了,肯跟這吳家結親,還不是看在這吳筠每個月都可以從紡織廠領補貼,滿18歲就可以去廠裏上班。
不然,怎麽可能跟這泥腿子家結親。她看家裏的大兒子沒考上鋼鐵廠的招工,想着她家跟吳家那可是頂頂親的親家,然後就去跟紡織廠的領導商量是不是可以讓他兒子先去廠裏頂吳筠的班。結果,人家紡織廠的領導可是說了他們家當時就拿了買斷工作的錢的。現在還在裝,等我回到村裏看我不把他們家的醜事說出去。”說着笑的一臉得意,好像自己得到什麽大寶貝一樣。
“嬸子,這可是真的?看他們家以後還神氣啥。等村裏人都知道,這吳筠可就難說親喽。這老的太老,小的看着瘦巴巴的,就不是幹活的料。家裏又沒兄弟姐妹幫扶,哼。”李寡婦想到之前在車上這吳筠那一副嫌棄她的樣子,陰測測的笑着道。
待牛車出發回村時,滿車的人在大柱嬸子跟李寡婦的宣傳下都知道了這個流言。車上大部分都是厚道的人,聽了直接反駁。但是那些平時就喜歡說三道四的長舌婦已經是笑作一團。吳筠因着是個小夥子,也不好跟這些老娘們争辯太多。他也拉着吳奶奶和其他幾個交好人家的嬸子,沒必要現在跟這些長舌婦說太多。
前世,當這個流言開始在村裏流傳的時候,他還特意去問了李雪。當時,李雪斬釘截鐵的說不是他們家傳出去的,肯定是吳家哪裏得罪了人才被這樣傳,還哭着求着吳筠就讓流言這樣子吧。反正吳筠是個大小夥子,大不了晚點結婚,可她一個大姑娘,要是真正退親的原因被世人知道的話,她肯定會被指指點點。
當時自己真是豬油蒙了心,為了李雪,甘願背上騙婚的罪名。現在,冷眼旁觀分析,才知道這一切只不過是李家人為了推脫掩飾做的局。而自己這傻子心甘情願往裏栽。這次,一定要想辦法把這李家這李雪的僞裝狠狠撕下來,讓衆人知道他們的真面目。
吳爺爺從廚房出來看到走在前面氣呼呼的老伴以及後頭一臉無辜的孫子,疑惑道:“發生啥事,不是去供銷社買東西嗎?咋這麽生氣的回來。”
吳筠一邊關上院門,一邊無奈的說:“大柱嬸子在縣城遇上了李雪她媽了,跟她說兩家退婚是因為我們家當初騙婚。現在看來,縣裏估計很多親近的人家都聽說了這個流言,村裏這次去縣城的人多,估摸着明天村裏人都會知道。”
“當初她們家是嫌貧愛富,攀上了高枝才退婚的。現在可好,倒打一耙。不行,我明天要去李家跟她們理論,不行就去找他們工廠的領導評評理……”吳奶奶不服氣道。
“奶奶,你先冷靜一下,我會想個法子讓大家知道事情的真相的。你啊,就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等我跟爺爺做好吃的給你嘗嘗。”吳筠放下背簍,提着今天買的東西往廚房去。
吳爺爺看着孫子的樣子,欣慰道:“咱們家筠子長大了,你就放寬心吧。我去教筠子做魚去。”
廚房的竈臺上,擺滿了做紅燒魚塊的材料。切成段的蔥花,切成絲的生姜,切成圈的幹辣椒,泡發的幹蘑菇适量,還有作為主料腌制好的魚塊。
吳爺爺讓吳筠負責燒火,先燒大火,待鍋熱好後,抹上油,倒入姜絲,幹辣椒,跟蘑菇翻炒數次,待香味出來後,倒入魚塊,再加上少許清水,蓋上鍋蓋,改為小火慢炖,期間要打開鍋蓋翻炒,以便所有的魚塊可以入味。
待過了10分鐘後,放入适量的醬油跟白糖鹽粒調味,裝盆後撒上蔥花就大功告成。看着這散發濃烈魚香,色彩缤紛的魚塊,吳筠忍不住咽咽口水。
一家三口坐定後,吳筠夾起一塊金黃色的魚塊放進嘴裏。魚肉在碰到味蕾的一霎那,一股鮮味就湧上來,姜絲跟幹辣椒完美的把魚腥味壓下,魚肉肉質鮮美甘甜,而蘑菇把魚肉的鮮味更近一步的激發出來,真是人間美味啊。
“爺爺,您手藝可真是好的,這魚肉又嫩又鮮的。要是姑姑她們在就好了,可以一起嘗嘗味兒。”吳筠吃完一塊忍不住又一塊,一時間,玉米餅子都顧不上吃了。
“還是我們這裏的魚好,這魚好,做出來的味兒就不會差。想當年在部隊的時候,那邊的魚就沒我們這的味兒好。不過,那時候生活艱苦,有的吃大家就很滿足。”吳爺爺開始回憶起當兵時候的光榮歲月,滿臉驕傲自豪。
都說美食可以治愈心靈,本來心情憋屈的吳奶奶吃了這魚後也是一臉滿足微笑的看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心裏想着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平平安安就無懼任何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