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聽到朱喬梅這樣說,宋招娣的一顆心竟然放下來了。
她這個小姑子從來沒有這樣和顏悅色地跟她說過話,今天會來她的屋,滿臉笑容地跟她說話,原來是為了跟她借錢啊。
“喬梅,我這個冬天一共賺了七十二塊三毛錢,給了咱娘七十二塊,我只留下了三毛錢,去年賺的錢也都給了咱娘了。”宋招娣說道:“你也知道,咱們家裏的錢都是咱娘管着,掙工分村裏分的錢是咱娘拿着,我賺的錢也都交給咱娘了。花錢的話,我是花一分跟咱娘要一分,我的手裏真的沒什麽錢。”
宋招娣真的沒錢嗎?她是有錢的,錢還算不上很少,有五百多塊錢。
這些錢都是她這些年做小買賣攢下來的。
光是做小買賣,賣肉皮凍,當然是攢不下這麽多錢的,這些錢是她做別的買賣攢下來的。
宋招娣的公公是村裏的會計,大小也算是個幹部,宋招娣的丈夫是大學生,以後要分配工作,宋招娣的小姑子是中專生,以後也要分配工作的,她做個小買賣還行,要是買賣做的稍微大點,那就是投機倒把了,說不動就要被國家處分的。
要是她被國家處分了,那她的公公,丈夫和小姑子,就都得跟着吃挂落。
所以剛開始做小買賣的時候,她的公公就說了“我們家跟那些種地的不一樣,做些小買賣賺點錢補貼家用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投機倒把,那樣會害了一大家子人的。”
宋招娣當時就保證了,只賣些紅薯糖和肉皮凍,不會做別的買賣,絕對不會投機倒把的。
她賣肉皮凍,也不在附近的村鎮集市上賣,而是去離着家裏六七十裏的地方賣,因為公公還說了:“我們家跟那些種地的不一樣,要是在集上有人看見我的兒媳婦賣肉皮凍舉報了,說不定我就得受處分。”
宋招娣也沒想着在附近賣,畢竟現在雖然說可以做小買賣了,但是政策還是不明朗,還是去遠一點的地方賣保險。
她去的地方有一個叫瓜田渡,那裏以前是個渡口,以前有很多做皮毛生意的人家,國家的政策剛一出來,就有人拾起了祖傳的手藝,開始做皮貨了。
皮毛衣裳可是個緊俏貨,宋招娣身上沒多少錢,只有自己以前偷偷存下來的一點錢,她買不起皮毛衣裳,就買了十副皮手套,然後趁着去縣城和臨縣賣肉皮凍的時候推銷。
皮手套用的都是做皮毛衣裳剩下要扔掉的碎皮子縫起來的,雖然也是皮毛的,但是價格卻比較便宜。
皮手套的利潤大,賣出去一副就差不多抵得上她賣肉皮凍和紅薯糖一天的收入。
賣皮手套賺了錢,她都偷偷存了起來,等到攢到一定數目,就買了一件皮草,在臨縣縣城賣肉皮凍的時候捎着賣。
她沒多少錢,賣的也是皮草當中最便宜的兔皮皮草,就是最便宜的,她也是賣了一個多月後才賣出去呢。
這一件衣裳就賺了三十多塊錢,賣出第一件以後,就有人主動找到她,說是也想要一件那樣的皮草衣裳,宋招娣就賣出了第二件第三件。
這兩年來,她賣出去十多件皮草衣服,加上賣肉皮凍的時候藏下來的錢,她現在有五百多塊的積蓄了。
小姑子跟她來借五十塊錢,她當然拿的出來,可是她卻不能拿出來。
一來小姑子跟她的感情說不上多好,要是真的碰到難處了來借錢,她是個做嫂子的,既然有錢怎麽說也該拿出來,可是小姑子卻是為了買一件衣服來借錢,她可不會把存款給拿出來。
二來,她要是真的把這錢借給小姑子了,被婆婆知道了,婆婆心裏肯定會想,你不是把賺的錢都給我了嗎,怎麽還能拿出五十塊錢來?你肯定背着我存錢了,存的錢肯定還不止這五十塊錢,一定還有更多的錢。
到時候恐怕又要生一場大氣!
要是真的鬧起來,她宋招娣可不占理,婆婆的性子又是個潑辣的,到時候要怎麽收場?
所以,宋招娣堅決不會借錢給小姑子的。
朱喬梅來的時候都想好了,她嫂子做小買賣,說是把錢都給了她娘了,但是手裏肯定是有錢的,她好好跟她嫂子說,她嫂子說不定就把錢借給她了。
“嫂子,你做買賣,我哥上大學還有補貼,你們結婚這麽多年了,怎麽着也得有點存款吧,你就借給我吧。嫂子,我的學校裏也有補貼,我攢上半年就能還給你了,嫂子,你要是怕我賴賬,我給你寫張欠條。”
宋招娣趕緊擺手道:“喬梅,我是真的沒錢,要是有錢的話,我早就給你了,哪用得着你給我打欠條,我是真的沒有。這兩年我做小買賣是賺了點錢,但是都給咱娘了,你也知道家裏還沒分家,我賺的錢都得給咱娘拿着。”
朱喬梅又磨了幾句,宋招娣就是不肯松口,她臉色有些挂不住,硬邦邦地說了一句:“嫂子,你做鞋吧,我先走了。”
說完她擡腳就走,一陣風似的沖到了門口。
朱喬松正好從外面回來,兄妹兩個在屋門口打了個照面,朱喬梅白了她哥一眼,話都沒說就出去了。
朱喬松莫名其妙,被妹妹這樣白了一眼,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他進了屋,問宋招娣:“喬梅這是怎麽了,怎麽看起來氣沖沖的。”
宋招娣嘆了口氣,說道:“喬梅來找我借錢,說是看到縣城有賣呢子大衣的,她想買一件。可是我哪裏有錢,做小買賣賺的錢都給了咱娘了。”
說完她就低下頭開始做活,她手裏有錢的事誰也沒告訴,就連丈夫都不知道。
不是她信不過丈夫,而是丈夫跟大部分人一樣,都認為還沒分家賺的錢就該交給爹娘,要是被丈夫知道她有這麽多年,卻沒給老人反而自己攥在手裏,肯定會跟她生氣的。
宋招娣想的是,等到丈夫分配了工作,一家三口都到城裏去生活的時候,再慢慢把這些錢拿出來,花在柴米油鹽和兒子身上,那樣丈夫就不會察覺她有私房錢了。
只不過宋招娣不會知道,她想的這些,永遠都不會來到了,朱喬松根本就沒打算帶她到城裏生活,他的未來,根本就不會再有宋招娣了。
朱喬松眉頭一皺,沒說什麽,妹妹的脾氣他是知道的,既然來借錢沒借到,接下來的幾天裏肯定不會給他和宋招娣好臉色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吃飯的時候,朱喬梅對着宋招娣沒什麽好臉色,宋招娣也不惱,還是一如既往地做家務,好像根本就不把朱喬梅的壞臉色放在心上。
朱喬梅見狀火氣更大了,說話也陰陽怪氣的,宋招娣就當做沒聽到似的,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新年終于到了,大年三十,早上要吃包子,中午要吃白菜炖粉條,晚上就要吃餃子了,
家裏的細糧都放在婆婆屋裏,中午做飯的時候,周三巧把饅頭拿了出來,送到廚房。
宋招娣已經把白菜粉條炖到鍋裏了,看周三巧拿了饅頭來,趕緊說道:“娘,我做飯就行,你趕緊出去吧,煙太大了。”
“嗯,粉條菜得多炖一會兒,時間越長粉條越好吃。”
宋招娣點點頭,掀開鍋蓋開始把饅頭放到篦子上熱。
周三巧是用柳條筐把饅頭拿過來的,直到把上面的幾個饅頭放到篦子上,宋招娣才看到最下面放着一個金黃的窩頭。
這個黃色的窩頭在一衆白饅頭中間是那麽突出,宋招娣卻好像沒看到似的,把那窩頭和饅頭一起放到了篦子上。
蓋上鍋蓋,宋招娣坐下來開始燒火,她的一雙眼睛被紅紅的火光映着,十分平靜。
做好了飯,宋招娣還得跟太婆婆和婆婆一起拜神,拜完神以後,才能開始吃飯。
一碗碗粉條菜被端上了桌,饅頭也放在柳條筐裏被端了上來,一家子坐在一起,開始吃年三十的午飯。
周三巧掰了一塊饅頭給孫子,說道:“寶兒吃饅頭,等到晚上咱們吃餃子。”
朱奶奶朱海田朱喬松朱喬梅也紛紛拿了饅頭吃起來,宋招娣的手,卻伸向了筐裏唯一的一個黃色的窩頭。
做飯的時候看到這個窩頭,宋招娣就知道這是給自己吃的。
寶兒見她拿了窩頭,就說道:“娘,你吃饅頭,不吃窩頭。”
宋招娣眼睛一酸,臉上的表情卻沒什麽不對,反而笑着對兒子說道:“娘喜歡吃窩頭,寶兒你吃饅頭吧,等到娘吃完了這個窩頭,再吃饅頭。”
吃過飯,宋招娣刷了碗,給所有的神仙都燒好了香,就開始和面包餃子。
公公和丈夫是男人,是不會包餃子的,奶奶年紀大了,坐的時間長了就腰疼,不能包餃子,婆婆吃過飯就出去找人打牌了,自然也不可能包餃子,小姑子更不可能幫她包餃子了,六個大人一個孩子,最少也要包三蓋簾餃子,從和面,剁菜,調餡,到包餃子,都是宋招娣一個人做。
她倒是沒覺得有什麽委屈的,誰家不是這樣過的,哪個媳婦過年的時候不得包餃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