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九間殿上
妲己琢磨女娲的話琢磨了很久。
最基本的氣運格局,她還是知曉的。
如今這一方天地間,稱得上聖人的,不過八景宮太上老君,玉虛宮元始天尊,碧游宮通天教主,火雲洞伏羲神農軒轅三位人皇,玉帝昊天,西王母瑤池,再加一個女娲娘娘。
聖人之下,便是混元大羅金仙,多集中在闡截二教門下。
其中截教尤為勢大,當年分寶岩上,通天教主獨得鴻鈞寵愛,手中法寶衆多,外加截教收徒不挑資質心性,這許多年下來,已經成為了世人眼中道門的代表。
而彩雲曾與她言道,封神量劫中,闡教十二仙結犯了殺戒。
妲己丢給纣王丢一個幻術,看着纣王與幻術中的“妲己”颠鸾倒鳳,喜不自勝,只默默地走到房間另一頭,給自己泡了杯清茶,以澄明心境。
她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回想彩雲和女娲與她說過的話。
娘娘話語間透露的意思,這封神榜,非得死人才能上不可。妲己自知根行淺薄,想不明白道門那三位聖人立這個榜是為什麽,不過這其中,有兩點關鍵,她還是能看到的。
第一,娘娘列了許多名字,後妃,皇子,諸侯,近臣,每一個都是極重要的人物,可這其中卻沒有她,也沒有琵琶精和雉雞精。
倘若有,娘娘絕無不告訴她的道理。
那她姐妹三人,是活到了量劫後,還是死得不能再死了,連封神榜都上不去?
第二,這許多人,除了聞仲是截教弟子之外,都是凡人,那殺死這些人的殺業,由誰來擔?
她可不信天道是什麽良善之輩。
因果報應高懸于頂,哪怕殺這些人是“順應天道”,既然殺了人,就不可能無事。
況且彩雲也與她提過,闡教衆仙犯了殺戒,所謂殺戒,指的便是這些仙人們很可能會殺死別人;以仙人們的定力修行,這些事,甚至多半是出于不得已的因由。
Advertisement
元始天尊卻對此萬分謹慎。
以元始的性格,自然不可能是擔心別人被自家弟子殺死,那就只能是擔心門下殺人之後,沾上因果,犯下殺業,最終反噬己身——因果報應連大羅金仙都逃不過,何況是她?
那日娲皇宮中,她問女娲何為殘害生靈,女娲不答,只說要起一卦。
可是起了卦,也并未告訴她到底何人可殺,何人不可殺。
妲己畢竟心思玲珑,前前後後推想一番,就已經猜到了大概。
女娲娘娘執掌招妖幡,斷無欺瞞她這一個小妖的道理;可娘娘不惜萬妖殿天雷壓頂也要為她算卦蔔問前程,卻不願回答她這麽簡單的一個問題,那……
只能是這個答案一說出口,便做不得數了,所謂天機不可洩露。
或者娘娘自己亦身在劫中。
或者,本無答案,她怎麽做都是錯,怎麽走,都是死路一條。
……
當初娲皇宮中,女娲以銅錢起卦時,銅錢碎裂,妲己便已經有了預感,此時推想一番,知道了自己只能慘淡收場,卻也沒有驚慌,只是心裏更加平定。
她不在乎什麽量劫,也不在乎正果,她只在乎娘娘。
娘娘讓她去做,她便去做,只有這麽簡單,只能是這麽簡單,多想也無用。
妲己又在心裏嘆了口氣,看着陷入她的極樂幻境的纣王,慢悠悠地,喝了口自己泡的清茶。
纣王對着她用環境制造的“妲己”,可謂醜态畢露,最原始最獸性的一面全部暴露了出來,在此刻冷靜的、真正的妲己看來,格外荒謬好笑。
纣王意亂情迷,情到濃時,對着她造出來的妲己幻像,深情款款地喚:“女娲。”
旁邊真正的妲己放下茶盞,伸出手,撫摸着頭上金釵,恨不得一釵刺死這昏君。
愛慕娘娘?他也敢?他也配?
所以第二天三朝元老杜元銑上奏,言朝中有妖孽,懇請纣王明察,纣王來問妲己時,妲己便道:“大王,臣妾聽說,常言道,國之将亡,妖孽必生,杜太師這是說大王你是亡國之君哪!”
——如今纣王對她愈發迷戀,白日裏也舍不得她,可妲己卻堅持勸纣王去上朝,纣王只好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在九間殿垂了一副珠簾,每逢上朝,必然讓妲己坐在珠簾之後。
這樣一來,他便既可以瞧見他的大臣,也可以時時看着他的美人。
妲己穿着十分得體的宮裝,發間釵飾繁複,容貌又是端麗柔媚的,就這般往珠簾後一坐,原本那些上奏說她是妖妃的大臣們,便都噤了聲。
這等人物,怎麽可能是妖?
杜元銑還是第一個敢再提這回事的。
纣王心裏大概也是這麽想的,被妲己激得大怒,當場綁了杜太師,下令問斬。
龍座之側,一派溫婉娴淑模樣的妲己端坐在珠簾後,看見纣王朱筆紅砂批了一個“斬”字。奏折丢到杜元銑面前時,妲己只覺得自己心裏,有一部分,随着這份朱批落地,一同碎裂開了。
仿佛被她親手割裂的、再也回不去的過往。
從此刻起,她再也無法回頭。
杜元銑,是她殺的第一個商朝忠良。
往後還會有很多。
纣王下令斬了杜元銑,等定下神,來想了想,又覺得還不夠解氣。
杜太師都已經被押出門外了,他又讓武士把人再押了回來,壓着跪在自己面前,然後吩咐左右,道:“割了他的舌頭,拿去讓禦廚做一道菜來,寡人倒要嘗嘗,這麽厲害一張嘴,究竟是何等味道!”
群臣大驚:“大王不可!!”
纣王只冷冷地哼了一聲,立刻便有武士拿着匕首和銅盤過來,撬開杜元銑的嘴,匕首探進去橫劃一刀,半截舌頭便端端正正地落到了端着的銅盤上。
武士半跪而下,端端正正地把銅盤呈給纣王,任由旁邊滿嘴鮮血的老太師倒在地上,痛苦地抽搐着。
群臣看着這一幕,已經連話都說不出了,不少人轉頭閉眼,不忍再看,纣王倒還是很高興的樣子,自己看完了不算,還要去喊妲己:“美人,你也來看看。”
妲己做出一副弱柳扶風的樣子,“臣妾膽小,哪裏及得上大王英武,大王就不要為難臣妾了。”
說到這裏,她眼波一轉,“不過……”
纣王問:“不過什麽?”
“不過……”妲己起身,從珠簾後走出來,在纣王面前盈盈下拜,“不過臣妾以為,以後倘若來一個人說大王的不是,大王就要割一次舌頭,未免太過麻煩。臣妾倒是有一計,不知大王可願意聽?”
“美人請講。”
纣王妲己二人一個手狠一個心黑,天生一對惡人,旁若無人地一唱一和,龍座階下,滿朝文物聽在耳中,深覺這昏君妖妃暴戾荒唐,氣得臉都黑了。
妲己對朝中重臣的臉色視若無睹,做足了眼裏只有纣王一人的樣子,讓纣王十分滿意。
她順從地低頭,那一頭釵飾便跟着垂墜下來,輕輕蕩着,蕩得纣王魂兒都快被勾走了。
她道:“從前父親征戰,有時候也會把臣妾帶在軍中,臣妾因此見過,那南方蠻夷之地,有一刑名喚炮烙,乃是用一根中空的銅柱子,中間放上炭火燒紅,再把人綁到銅柱上去。臣妾以為,對那些妖言惑衆之輩,此刑正是合用。”
纣王聽了大喜,喜得五官都神采飛揚起來,“美人妙計!”
百官:“……”
纣王卻簡直太滿意了,親自把妲己從地上扶起,挽進自己懷裏,放聲大笑,笑聲在九間殿中不住回蕩。
他笑得暢快,大臣們見他如此荒唐行徑,只能沉默。
卻有一人越衆而出,在階前拜下。
随着俯身,他一身的白袍鋪陳于地。
他道:“罪臣商容,忝居丞相之位,卻無作為,諸侯戰亂四起,路邊尚有餓殍。臣無能,不能輔佐大王保湯江山穩固,也不曾令百姓安居樂業,無顏對天下黎民,九泉之下,亦無顏對先王。故此,臣懇祈大王,準許臣,告老還鄉。”
百官俱靜。
此時,太師聞仲不在朝中,商容便是纣王身邊最能說上話的重臣,況且商容為人又精明,素來進退有度,在朝中很得敬重。
朝臣們見商丞相竟然打算辭官致仕,都慌了神——他一走,這偌大的成湯江山,還有誰來收拾?倘若日後纣王再一意孤行,還有誰勸得了他?
朝臣們齊齊看向龍座上的纣王,希望他能夠出言挽留。
纣王卻只揮了揮手,道:“本王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