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康熙十九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這一年,清軍直抵昆明城外,平定三藩進入最關鍵的階段。

這一年,後宮三位娘娘誕下三位皇子,分別是,宜妃所出五阿哥胤祺、德妃所出六阿哥胤祚,貴妃佟氏所出七阿哥胤祐。

其中最小的是七阿哥胤祐,他生在臘月初八的破曉時分,降生之時,天邊升起一顆明亮的星子,同上弦月相伴而行。

善觀天象者對此議論不絕,很快,宮裏宮外流傳着許多關于七阿哥的傳聞。

有人說,佟貴妃在臨盆前不久,做了個夢,她在用蓮子羹的時候,天上有一顆星子落進碗裏,貴妃只覺得餓極了,将一整碗蓮子羹連同那顆星子一起咽了下去。

有人說,金星淩月乃大兇之象,主兵戈戰事,雲南那位怕是還能再撐兩年。

有人說,七阿哥因為早産,身有殘疾,日後恐怕難堪大任。

更有人說,七阿哥根本就不是佟貴妃所出。

……

不久後,清軍攻破昆明城,吳世璠自缢,餘衆投降,三藩之亂終告平定。

同年,貴妃佟氏晉封為皇貴妃,代行皇後之職。

帝王用行動堵住悠悠衆口,一切謠言不攻自破,漸漸平息下去。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是兩年過去。

年輕的帝王在平定三番之後,又将目光放在了海峽另一端的澎湖。

一直以來,清廷對于澎湖的政策以招撫為主,在康熙二十二年卻陡然生變。

Advertisement

鄭成功兒子鄭經病死,清廷的态度從招撫變為進剿,康熙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戰艦進軍澎湖。

前方戰事吸引了康熙全部注意力,對于後宮便少了幾分關注。

今日早朝之後,正好得了閑,便來到慈寧宮給太皇太後請安。

剛走進院子,就聽到寝殿內傳來老太太爽朗的笑聲,随即便是一群人簇擁着她說話的聲音。

康熙向來是個孝順的人,聽到老太太心情不錯,連日來因勞心戰事帶來的疲累也暫時消散了不少。

撩開簾子剛進屋,就聽到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說道:“這是小兔幾。”

太皇太後哈哈大笑:“好好好,那小七再給烏庫瑪嬷拼只小貓。”

炕桌旁有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正是皇七子胤祐,虛歲已經三歲多,是皇貴妃佟氏唯一的孩子。

七阿哥是早産,自幼體弱,皇貴妃身體也不好,還要照顧四阿哥胤禛。

因此,在胤祐剛滿周歲那年,太皇太後便向皇帝将人要來了慈寧宮養着。

胤祐很認真的擺弄着手裏的七巧板,片刻工夫,一只小貓的圖案就拼出來了。

太皇太後笑着對身旁的蘇麻喇姑和一衆宮女贊道:“瞧瞧,我們小七,打小就聰明,跟他阿瑪一個樣。”

康熙看了一眼低頭專注擺弄七巧板的小兒子,眼裏流露出一絲淺淡的笑意,而後,大步走到太皇太後跟前:“給皇祖母請安。”

看到康熙進來,本還熱鬧的一屋子人此時也都安靜下來,紛紛向皇上行禮。只有炕桌旁的那個小家夥,眨着靈動的大眼睛,好奇又有些期待的看着他的阿瑪。

太皇太後仔細打量着年輕的帝王,剛還笑容可掬,此時卻皺了皺眉頭,又朝他招手:“幾日不見,皇帝瘦了不少。”

“大抵是天氣漸熱的緣故,讓皇祖母挂心了。”

康熙坐在太皇太後對面,順手抄起兒子擱在膝頭,胤祐轉過頭來沖他甜甜的笑,用軟糯的小奶音叫阿瑪。

紫禁城嫔妃多,皇子公主更多,汗阿瑪卻只有一個,除了太子胤礽,其他人平日裏難得與他們的汗阿瑪見上一面。

但胤祐是個例外,他養在慈寧宮太皇太後身旁。一般情況下,每日早朝之後,康熙都會來慈寧宮向皇祖母請安,胤祐自然也能見到他的汗阿瑪。

帝王自帶威嚴,其他皇子公主在康熙跟前,既想要親近,又多少有些敬畏。

不知道為什麽,胤祐卻一點也不怕汗阿瑪,反而每次見到汗阿瑪,都想要與他親近。

“小七,再給阿瑪拼個別的。”康熙逗弄着懷裏的孩子。

胤祐揮舞着小胳膊,把各種形狀的木塊打亂了重新排列:“這是小狗、這是小魚、這是小鳥、這是小雞、這是小鴨子……”

“原來小七喜歡小動物。”

懷裏的小團子點點頭:“喜歡!”

康熙問他:“最喜歡什麽小動物?”

胤祐答:“喜歡小魚。”

“為什麽喜歡小魚?”

胤祐歪着腦袋作思考狀,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麽,露出個向往的笑容:“真香!”

“哈哈哈哈!”康熙被兒子的童言童語逗得哈哈大笑,太皇太後和一屋子人也跟着笑了起來。

旁邊一直貼身照顧胤祐的大宮女笑道:“咱們七阿哥最喜歡小動物,頓頓都不能少。”

小團子依偎在汗阿瑪懷裏搖頭晃腦:“不能少,不能少!”

他長得實在是可愛,圓溜溜的大眼睛,長睫毛忽閃忽閃的,笑起來眉眼彎彎,兩頰上肉嘟嘟粉嫩嫩,誰看了都忍不住想要輕輕地捏上一把。

太皇太後笑得合不攏嘴:“自從小七來了我這慈寧宮,每天從早到晚都是歡聲笑語。”

一旁的蘇麻喇姑也笑着附和:“就是,這一年多來,每日有七阿哥陪伴,主子的精神也好了許多。”

衆人正談笑間,忽聽院外宮人禀報,皇貴妃來了。

不過片刻工夫,佟皇貴妃就進了屋,她身材高挑,五官輪廓分明,高挺的鼻梁,偏薄的嘴唇,第一眼讓人感覺有些冷,不是容易親近的相貌。

皇貴妃右手牽着一個約莫四五歲的孩童,神态面容與她如出一轍的清冷自持。

她先是帶着孩子走到康熙跟前,兩人按照規矩向皇上行禮問安,儀态端莊,神态自若。

那個孩子便是四阿哥胤禛。

康熙剛回了句“起來吧”,還沒同皇貴妃說上一句話,只見她垂眸,臉上綻開個和暖的笑容,低聲對胤禛說了句什麽。

胤禛便點點頭,乖巧的站在到了一旁。

這時,皇貴妃轉身走向太皇太後,先是問安,而後,一邊執起老太太的手,摸她的脈象,一邊向蘇麻喇姑詢問昨晚到現在她的飲食和睡眠情況。

不知怎的,這讓康熙想起了幾年前,沒有孩子的時候,她還會私底下嬌羞的叫自己表哥,有了孩子,便深居簡出,研讀醫典,見太醫的時候比見自己多。

康熙在心裏暗自嘆了口氣:這也不怪她,她進宮這些年小産兩次,小七又是早産,身子虛弱,是該多休息休息。

而後,他的思緒就被懷裏不安分的小家夥喚了回來。

低頭看去,胤祐半個身子已經探出了炕外,伸出又圓又短的胳膊,口齒不清的朝胤禛喊:“哥哥,哥哥……”

胤禛嘴角揚起個淺淺的弧度,伸手輕輕地捏了捏弟弟的臉蛋兒。

忽然,一只小手抓住了康熙常服的前襟,懷裏的胤祐咿咿呀呀的喊:“阿瑪,抱哥哥,抱哥哥!”

看到兩個幼子,康熙今日的心情格外好,平時恪守的規矩也暫時抛到了腦後,便把胤禛也抱了起來,放在自己另一邊膝頭上。

胤祐便撲進胤禛懷裏,咯咯笑了起來。

康熙不管兩個孩子,只擡頭去看孩子們的額娘,話又是對着太皇太後說的:“既然有小七在,皇祖母身體愈加康健,那就把他留在慈寧宮,再陪您兩年。”

皇貴妃手裏動作稍有停頓,心知對方這話緣是試探自己,卻也沒表現出什麽。

她從康熙膝頭抱過胤祐,摸摸他的額頭,又哄着孩子張開嘴,看了看他的牙齒和喉嚨。

這些都是每日的例行檢查,确定沒什麽問題她才放下心來。

太皇太後笑道:“那自然好,就怕慶儀日後埋怨咱們,讓他們母子分離。”

慶儀是皇貴妃進宮前的閨名,與她的兄弟一同從“慶”字輩,可見佟國維對這個女兒的寵愛。

自從胤祐被送來慈寧宮之後,她每日風雨無阻過來請安,雖然主要為了看兒子,但照顧老人也是盡心盡力。

皇貴妃一面吩咐宮女把食盒內的點心端上了,一面從容的回道:“小七能常伴在老祖宗身旁是他的福分,臣妾謝恩還來不及,又怎會埋怨。”

康熙本意只是想讓表妹向自己撒個嬌,說幾句好話,求他把孩子送回去。

沒想到,人家順水推舟反倒承了他這個情。

佟慶儀知道康熙把胤祐養在慈寧宮自有考量,不會輕易再送回去,便也沒上他的當。

她稀裏糊塗來到這深宮之中,又稀裏糊塗成為了兩個孩子的媽。

身為一名現代兒科醫生,她深谙一個道理——在這內卷嚴重的深宮之中,要想活得長久一點,就得少生孩子多讀書。

尤其是她和康熙血緣太近,胎兒就不容易存活,就算生下來,早夭和殘疾的風險也很高,就不費那個勁了。

為皇家開枝散葉的KPI留給其他同事去完成就好,她可以發揮一下餘熱,利用自己上輩子所學,讓同事們的孩子活得更加長久一些。

至于胤禛和胤祐兩兄弟,大的從小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性格內向,心思細膩,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卻又不肯表現出來的小孩。

小的活潑開朗,個性讨喜,就是從小身體不太好,三天兩頭大病小病不斷,要不是自己這個專業人士悉心護理,恐怕是活不到現在的。

胤祐的出生實在特殊,宮裏宮外閑言碎語從未停止,前朝幾大外戚家族也将他視為最大的潛在威脅,當初康熙決定将孩子送到太皇太後身邊養着,也是想讓他們有所忌憚。

“額娘~”小兒子抓着皇貴妃胸前的龍華,喚回她的思緒,“點心,小七餓了!”

這小崽子,眼睛裏就只有吃的,他不久前才用了牛乳和春卷,宮女剛把裝點心的盤子放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吵着要下去。

皇貴妃帶來的點心,都是承乾宮小廚房做的,低油低脂低糖,軟糯清香,最适合老人和孩子。

今天做的是茯苓餅、荷花酥和藕粉桂花糕,外觀就做得頗為用心,聞起來更是香氣四溢。

皇貴妃額頭蹭了蹭兒子的額頭,用只有母子倆才聽得到的聲音說道:“那寶寶應該怎麽做?”

小家夥毫不猶豫摟着額娘的脖子,在她臉上“吧唧”親一口。

胤禛在他汗阿瑪膝頭正襟危坐,像個小大人一樣,父子倆都有些不自在。康熙幹脆把人放下,讓兩個小家夥陪着太皇太後用些茶水點心。

胤祐指着他最愛的藕粉桂花糕碎碎念:“烏庫瑪嬷一個,小七一個,額娘一個,小七一個,哥哥一個,小七一個,阿瑪一個,小七一個,最後兩個給熹姑姑和蘇嬷嬷。”

熹姑姑就是照顧他的大宮女,名叫李熹,父兄皆在外做官,難得知書達理,原是太皇太後身邊的人,胤祐來了之後,便派到了他身邊照顧。

小孩子說話多少有些口齒不清,認真的神情卻把旁邊幾個大人心都萌化了。

唯一很郁悶的是康熙,他本以為自己在小七心裏的地位僅次于太皇太後,沒想到,待遇不但排在皇貴妃身後,甚至還不如胤禛,僅僅比宮女高一點。

皇上心裏不痛快,小的太小,又有太皇太後護着,于是他便将目光放在了大的身上:“胤禛也快到上學的年紀,先給他找個老師開蒙吧。”

“???”

聽到上學,某個一心撲在點心上的小家夥突然擡起腦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