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荥陽暴亂
蔡邕走出書房,看見庭院中一塊石頭上刻了一個淩厲的“劍”字,他甚至能夠感受到這個字隐隐之中透射出一絲殺氣,不禁點頭贊嘆:“這個字寫得真是好,不知道是誰的佳作。”
一名路過的下人回答道:“老爺,這個字是李公子早上練劍的時候刻上去的。”
“是文忠嗎,原來他的書法還有如此造詣。”蔡邕本就是書法名家,能夠獲得他的稱贊可見李元的書法已經小有成就,這也和他在前世修煉書法有很大的關系。
那個下人繼續說道:“李公子不僅字寫得好,而且還會作詩。”
下人把李元在雅詩會作的詩念了出來,蔡邕聽完後感嘆道:“此子真是個全才,謀略,書法,詩詞,武藝無一不會,能夠在晚年收到如此徒弟也算是我之幸。”
不過細想一下又覺得有些矛盾,如此有才學之人又怎麽會不喜讀書呢?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蔡邕不時拉着李元前往探訪朝上好友,将其介紹給衆人,李元當然是樂于接受,能夠進入到蔡邕這一圈子,對他将來謀求官職會有一定的幫助。
李元知道在幾個月後荥陽将會有一場暴動,到時候朝廷會派出大軍鎮壓,所以他想要獲得一官半職能夠參與這場戰役,以此增加自己的名望,因此他才要成為蔡邕門生,但僅僅有蔡邕的支持還不夠,想要在朝上獲得皇帝親封,還需要有一個人的支持,那就是張讓!
蔡邕一系與張讓本是對立,所以即使蔡邕願意幫李元某得官位,但張讓肯定會反對,更何況現今天子更喜歡聽張讓的話,所以還需要對張讓下點功夫才行。
中平四年二月,一切都如李元所預料一樣,荥陽郡百姓起義,義軍攻打荥陽城斬殺主簿潘業,聲勢漸盛。天子立刻征召朝上群臣議事。
朝中,衆人正紛紛讨論,看着雜亂的群臣,靈帝不禁有些厭煩,張讓走出來斥責道:“哼,大家都安靜點,沒想到剛打退黃巾軍,現在又冒出來一批反賊,真是膽大包天,這些人着實罪惡之極,不能饒恕!”
蔡邕不禁暗中罵了一句,你張讓身在朝中自是不知道百姓的艱苦,要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又有誰會反,這些起義的人都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反的。
靈帝自是沒有太多的主意,看了一眼身旁的張讓,問道:“不知讓父有何妙計能夠鎮壓反賊。”
張讓拱手回答:“陛下,對于反賊我們無需心軟,只需派遣大軍前往剿滅即可。”
“那就派皇甫嵩将軍和盧植各領兵二萬,前往荥陽鎮壓反賊。”靈帝心想上次打黃巾軍正是依靠這二人,這一回幹脆也派出這二人,可謂是輕車熟路了。
但是大将軍何進卻走出來阻止道:“陛下,萬萬不可派遣皇甫嵩将軍和盧植前往。”
“為何不能派他們領兵?”靈帝與張讓均是一臉的不解。
何進解釋道:“皇甫嵩将軍和盧植皆是我漢朝名将,上一次黃巾軍聲勢浩大,所以才派遣他們領兵鎮壓,但這次荥陽暴亂不過是小打小鬧,要是再派他們去那真是大材小用了,甚至會被有心人嘲諷我們堂堂大漢朝難道連小小反賊都要派遣朝中宿将前去剿滅,莫不是無人可用。”
“大将軍言之有理,那我們應派何人前往較好?”
“陛下,我弟何苗熟讀兵書精通軍略,派他前往鎮壓反賊最為合适。”何進立馬推薦自家人,像這種又沒有太大危險,還能掌握兵馬混功績的任務當然是自家人去了。
朝中大臣聞言不禁暗中嘲諷,心想你大将軍何進剛才說得如此冠冕堂皇,還不是為了自己勢力利益着想,堂堂大漢朝能征善戰者不少,你偏偏要派你寂寂無聞的族弟去,而且還敢聲稱熟讀兵書精通軍略,真是夠厚顏無恥的。
雖然一衆大臣皆有不滿,但也不敢多說什麽,畢竟何進乃為當朝大将軍,掌握軍權,可謂是權傾朝野,即使被靈帝所重視的張讓也要讓其三分,所以沒人敢說半點怨言。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大将軍所言,派何苗前往?”
靈帝正要下令,但此時蔡邕又走出來阻止道:“慢着陛下,臣有一言要講,還請陛下傾聽。”
“不知蔡中郎有何要說?”靈帝不滿地看向蔡邕,今天已經是他第二次被打斷,要不是因為蔡邕在朝上頗有威望,他絕對當場斥責。
蔡邕回答道:“禀告陛下,依臣所看,如果只派何苗前往還不夠穩妥。”
靈帝還沒回話,大将軍何進便插口:“哼,我弟何苗為何就不夠穩妥了,難道蔡中郎你一介文官會比我等還要懂兵法嗎?”
“大将軍,我雖不敢說精通兵法,但還是略知一二的,何苗雖然熟讀兵書,但經驗尚淺,更沒有獨自帶兵作戰的經驗,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如若遇到問題,有人一起商議那便更穩妥,所以我認為應該再派一人前往輔佐何苗将軍。”
蔡邕這番話說得較為中肯,并沒有指出何苗實力不夠,而是說經驗不足,所以推薦一人前去輔佐,衆人聽了也覺得可以接受。
靈帝看見大家都不反對便問道:“蔡中郎認為應該派誰前往輔佐何苗較為穩妥?”
“臣有一學生精通軍略,武藝高強,讓他前往最為合适。”蔡邕毫不猶豫地推薦李元,經過這幾個月時間的相處,蔡邕對李元已經有足夠多的了解,知道李元相對于文學類的東西更加精通軍略和武藝,所以他才敢推薦李元。
其實一開始蔡邕并不願意在朝上推薦李元出征,雖然他知道李元的才能,但畢竟是白身,在朝上沒有任何資歷,即使他願意幫忙恐怕還是會遭到張讓和何進等人反對,但李元在臨上朝前跟他說過自有辦法,所以蔡邕才願意一試。
何進冷笑道:“蔡中郎你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剛才還說我弟何苗經驗尚淺,但現在你所推薦之人我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又如何輔助我弟鎮壓反賊!”
蔡邕并沒有反擊,而是給不遠處的王允一個眼色,王允當即明白,站出來說道:“大将軍此言差矣,李元雖是白身,但他乃是當世槍法名家童淵之徒,不僅深得童淵真傳,還精通兵法,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良才我們應該重用才對。”
一些與蔡邕和王允關系好的大臣紛紛站出來支持,而與何進一系的大臣則是反對,一時之間朝上又再次吵雜不斷。
靈帝看到如此感到頭痛不已,喝令道:“都給朕停下來,成何體統!”
衆人看到靈帝發威便不敢再争吵,但何進與蔡邕二人依然針鋒相對,互不服氣。
靈帝也十分為難,現在他只能依靠身邊的張讓,問道:“讓父,不知道你有何看法?”
蔡邕看見靈帝詢問張讓心中未免有些緊張,在他看來張讓一向與自己不和,并且還派人刺殺過他,又怎麽可能會幫忙呢。
張讓略微思索,回答道:“陛下,不如讓我們先看一下這李元是何等人物再來做決定吧。”
靈帝點頭認同:“好,就按讓父所說去做,蔡中郎,不知道李元現在身在何處,能否讓他立即上朝?”
“啓禀陛下,李元已經在宮外等候多時,随時可以進來。”今早蔡邕是帶着李元一起前來的,只是沒有讓李元進來而已。
“好,召他進來。”靈帝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