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天下大勢
“好一個敢作敢當的大丈夫,那我問你一國之中什麽最為重要?”戲志才給李元抛出一個問題。
“自然是百姓最為重要。”李元想都沒想就回答道。
李元的回答倒出乎戲志才的意料,他原本還以為李元會說天子最為重要,他繼續問道:“李将軍既然知道百姓最為重要,拿又為何要做傷害百姓的事情?”
“我傷害百姓?”李元愣了一下,仔細地回憶過往的事情,壓根沒做過任何傷害百姓的事,奇怪地看着戲志才,“我何時做了傷害百姓的事,還請閣下給我點明。”
“攻打荥陽這不就是了嗎?”
“荥陽暴亂,反賊作亂,我乃是率領朝廷之師鎮壓暴亂,你卻污蔑我是傷害百姓,戲志才先生你是有何居心?”李元目光冰冷,一股殺伐之氣不斷散發出來,衆人立刻感到一陣無形的壓力,其中戲志才的壓力最大。
“當今漢室昏君無道,宦官張讓禍亂朝綱,大将軍何進毫無作為,自黃巾起義後百姓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易子而食的事情時有發生,我聞荥陽李木和趙立起大義之師,斬殺貪官,開放糧倉發放百姓,此乃善舉,又何罪之有,李将軍你剛才還說百姓最為重要,但只因天子一道命令你就将大義之師給剿滅,最終受害的不是李木趙立等人,而是荥陽百姓,可見在你心中只有天子而無百姓!”
戲志才面對李元的壓力毫不退讓,雖然冷汗已經沾濕他的背部,但依舊與李元激辯,并且說的的确有他幾分道理。
然而李元還沒有反駁,荀彧就看不下去了,他站起來斥責道:“志才,我知道你心系百姓,但天子畢竟是當今聖上,又有張讓等人擾亂,所以他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你不該如此污蔑天子,實在是大逆不道。”
在座衆人荀彧最為傳統,也最擁護漢室,其實私下荀彧已經和戲志才激辯多次,也是因為漢室的原因,如若不是二人關系非常好,恐怕早已揮手說再見了。
其實這四人荀彧和陳群都偏向漢室,而郭嘉和戲志才則剛好相反,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但他們依然能做朋友,可見這關系得多鐵,大概皆因被對方的才華所征服。而他們之所以各有不同想法,可能是因為出身不同,荀彧和陳群乃是士族,而郭嘉和戲志才皆是寒門。
“文若,志才你們這是幹嘛,我們不是說好了不再為此事争論嗎,怎麽又吵起來了?”陳群連忙出來制止,每次大吵都是他來當和事老,郭嘉倒是沒心沒肺的在一旁自顧自地喝酒,仿佛眼前之事與他無關。
李元搖了搖頭,戲志才雖然有大才,但現在還是太年輕了,做事沖動,而且想法不太周全。李元把身上的殺伐之氣收了起來,說道:“你們受到的消息或許不太完整,所以對我有所誤會了。”
“有何誤會?”戲志才也稍微冷靜下來。
“你們只知李木開放糧倉,卻不知他這只為收買人心,其實他發放糧食只是發放很少一部分,剩餘的都落入他的口袋,而且他縱容手下,與他合謀的趙立一夥乃是山賊出身,在城內胡作非為,四處劫掠百姓,強搶民女,李木還殺害了當地巨富一家,霸占其府邸,此等種種惡行又談何大義之師,或許是因為他們封鎖了消息,你們才不清楚此事。”
李元說的這些其實他剛開始也不知道,在攻下荥陽後與當地百姓交流後才知道李木等人還做過此等事情,遠在颍川的戲志才等人不知道也很正常。
“竟然還有這種事情?李将軍你所說都是真的?”戲志才訝然道。
李元點了點頭,“我所說之事千真萬确,志才你如若不信可親自前往荥陽詢問當地百姓,要是我欺騙了你,我就被天打雷劈,永世不得翻身!”
聽此戲志才也覺得李元沒必要欺騙他,連忙抱拳道歉:“是我不辨是非,錯怪了李将軍,還請李将軍恕罪。”
“哈哈哈哈,志才你心系百姓,又何罪之有,能夠與先生激辯一番實在是有趣,來,我們繼續喝酒。”李元微微一笑,不再計較剛才的事,而且還親自為戲志才斟酒。
“李将軍,這一杯是我不識擡舉自罰的,”戲志才一飲而盡,然後又為自己倒了一杯,“這一杯則是我敬你的。”
“好!”李元也舉起酒杯暢飲。
一番激辯後,李元開始說回正事,他對衆人說道:“今天能夠與各位相遇證明也是有緣,我觀你們皆是飽讀詩書之人,心中必定有一番抱負,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出仕的打算?”
李元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他相信郭嘉等人已經聽出他話裏有招攬的打算。
荀彧四人互相看了一眼,雖然知道李元有招攬之意,但他們都沒有下定決心是否要出仕,良久之後,還是戲志才率先出聲:“敢問李将軍,請問我等出仕,是為你效力還是為漢室效力?”
荀彧不樂意了,他拍了一掌桌子喝道:“志才,我等皆是大漢臣民,如若出仕自然是為漢室效力,你別忘了李将軍也是漢室天子封的将軍。”
戲志才沒有理會荀彧,而是緊盯李元,這可是難得的一次沒有反駁荀彧,別說戲志才,連郭嘉和陳群也想聽聽李元是怎麽回答的。
李元放下酒杯,把心中所想說出來,“如若漢室可救,自然是為漢室效力,如若不可救,那就必須先破而後立!”
李元也不說那麽多虛的,直接把話挑明,荀彧臉色微怒,但郭嘉和戲志才眼中卻是多了幾分欣賞之色。
郭嘉饒有興致地問道:“那到底什麽是可救,什麽是不可救?”
李元繼續回答:“天子親近賢臣,疏遠宦官,愛戴百姓,那自然是可救,如若忠奸不分,是非不辨,不體恤百姓,那便是不可救。”
“那李将軍眼中現在這漢室到底是可救還是不可救?”陳群插嘴道。
李元無奈笑道:“在座各位皆是大才,可不可救或許比我更清楚,四地百姓皆已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易子而食随處可見,然而天子不僅不過不問,還親近張讓一衆宦官,疏遠朝上忠臣良将,大将軍何進只顧争權奪利,蔡中郎和司徒王允等人有心無力,這漢朝已是日落西山氣數将盡!”
“李将軍言過了,大漢已經建立數百年,期間度過不少難關,我相信天子會明悟過來,拯救百姓于危難之中。”荀彧依然竭力維護漢室。
“文若,你是聰明人,你所說之話你自己相信幾分?”李元反問荀彧。
“這……”其實荀彧知道李元說的是事實,但漢朝已經統治數百年,所以維護漢朝的思想已經在他腦中根深蒂固,其實不僅是他,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如此,恐怕也只有郭嘉和戲志才這種既有才智又有膽識的人才不會被這種思想所束縛。
“李将軍,如若大漢氣數将盡,這天下又會是何種走勢?”戲志才又抛出一個問題。
“這天下自然會變成群雄并起的格局,西涼董卓攜虎狼之師入洛陽,挾天子而令諸侯;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獨霸河北;江東猛虎孫堅逐步統一江南,其子孫策也有其父氣概,日後也必定是員猛将;劉表坐擁荊州獨占荊襄九郡;陳留曹操将會伺機而動;漢室宗親劉焉将去蜀郡獨占天府之國;除此之外北平公孫瓒,南陽袁術,并州丁原,皆是一方豪傑,北海孔融,徐州陶謙,豫州孔伷或許無争霸之心,但也手握兵馬,不可小視。”
李元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天下大勢分析得清清楚楚,讓衆人吃驚不已,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和李元說的也比較相符,但沒有他分析得如此詳細,這份見識着實厲害,堪稱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