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燒炭

第22章 燒炭

喻莘讓大半采集隊的人先背鹹土回到部落,又親自帶剩下一些人往河邊走。

河邊除了粘土還有紅土,紅土是非常好的工具,可以砌竈、盤炕,還可以砌牆。

“莘,你要用紅土做什麽?”鳴背着自己的背簍,跟在喻莘旁邊。

喻莘蹲下檢查腳下的土,随口答道:“燒炭。”

鳴懵懂地點頭,他對炭不陌生,木頭燒過以後會留下一點炭,炭不僅可以燒,還能在石頭地上和山洞岩壁上畫畫,部落的大岩洞裏有很多壁畫,就是用炭條和赭石畫的。

祭司爺爺還說,等他攢夠了炭條和赭石,要把莘的事跡也畫上去,在部落裏代代傳頌。

“祭司爺爺要嗎?”鳴問。他自然想到是祭司爺爺囑咐的,因為要畫壁畫嘛。

喻莘一時沒聽懂,他又檢查了一處的土,讓采集隊挖這邊的。采集隊的人開工後,喻莘才反應過來,鳴說的是壁畫那件事。

有昊氏沒有文字,他們用壁畫和繩結這些原始的方式記事。老族長落葬的時候,他見過大岩洞裏老祭司畫的壁畫,不得不說,老祭司确有幾分藝術天賦,用簡陋的黑色和紅棕色,竟然能畫出這樣多栩栩如生的故事。

岩洞裏的壁畫記載着有昊氏逃離神殿,自力更生的故事,是部落的歷史。

老祭司前段時間跟他說,要把他的故事也畫上去。

老祭司的态度非常堅決,并且又狠狠誇了喻莘一遍。只要想起這件事,喻莘就尴尬要原地裂開。

托鳴的福,所有來挖紅土的采集隊隊員都以為喻莘燒炭是為了畫壁畫。

“祭司爺爺一定很高興。”一名采集隊隊員說。

他們對喻莘有神奇的,快速燒炭的辦法一點也不奇怪,更關心老祭司的壁畫。

Advertisement

另一名采集隊員贊同道:“是的,我們要把莘的故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知道,咱們部落來過一位偉大的神使。”

鳴聽得津津有味,轉頭一瞧喻莘,問:“莘,你的臉怎麽紅了?”

喻莘抓住機會,迅速接管話題:“我在想鹽的事情,我們要快點把炭燒出來,這對獲取鹽有很大幫助。”

“真的?”采集隊的注意力果然被引開了,壁畫雖然神聖,但哪裏有事關性命的鹽重要呢。

終于不說壁畫的事情了,喻莘松一口氣,再說下去他會尴尬到原地裂開。

池和丁帶着他們的狩獵隊回到部落時,部落中間的空地上堆着二十幾大筐,有些是空的,有些裏面有土。池和丁繞過那些筐,采集隊和平日裏留守部落的人都在忙,連剛剛生完孩子的棉也背着孩子在幫忙。

“你們在做什麽?”池問。

老祭司在指揮幾個采集隊的隊員做事,回頭說道:“我們在砌過濾池。”

“啊?”池沒聽懂。

鳴滿身泥巴得跑過來道:“我們在做大陶鍋,莘說我們還需要很多大陶鍋才夠。”

這句池聽懂了,但是要這麽多陶鍋做什麽?

“喂,來幫忙!”這句是野喊的,他本來應該跟着狩獵隊,不過被喻莘留下幫忙了,同樣還有力也在。

野和力一人扛着一棵粗壯的大樹走進部落,手上都拎着石斧。

池嘟囔:“我憑什麽給你幫忙啊?”

他一邊嘟囔,一邊很聽話地跑過去幫忙了。

丁随即也叫了兩個狩獵隊的一起去幫忙。

野和力把巨大的樹放到地上,砰一聲,地都跟着顫了一顫。

“這麽多?”喻莘過來,也有點驚訝。不止驚訝有兩棵大樹這麽多,還驚訝這兩人的力氣竟然這麽大。

野臉不紅氣不喘道:“這些夠了嗎?不夠還能再砍幾棵來。”

喻莘忙道:“夠了夠了,你們把樹都劈成柴先,這幾日要用很多柴。”

“明白。”野和力立刻忙碌起來,狩獵隊的一些人也找來石斧,跟他們一起做事。

原始社會的石斧遠遠比不上鐵器,野和力他們劈柴的時候,都是用石斧先劈開一個口子,然後幾乎是用手生撕下來的,力氣可見一斑。

喻莘又去老祭司領銜的過濾池小組。

這組需要一點技術性,所以喻莘事先在地上用樹枝給老祭司畫了設計圖,然後講解了一遍各處的功能和他需要效果。

老祭司不愧被稱為部落裏最聰明的人,他不但聰明,還擁有謙虛的美好品質,喻莘給他講解的時候他聽得非常仔細,還會提問。

喻莘查看了一遍已經砌好的部分,又跟老祭司溝通了幾個細節,又去了另一組。

這組正忙着把部落唯一的大陶鍋和大銅鍋都架到用石頭搭建的簡易竈臺上,然後他們又拿來裝水的牛膀胱和豬膀胱,把水嘩嘩倒進大鍋子裏。

有昊氏的部落距離水源實在有點遠,部落裏的用水都是采集隊每天徒步背回來,非常不方便。

如果能把部落整個搬到水邊就好了。

喻莘幫着他們倒水,然後把一筐鹹土分兩半倒進兩鍋水裏。他讓人用大棍子把土塊戳開,然後攪拌。

“煮的時候邊煮邊攪拌,這樣土裏的鹽就能全都融化進水裏面了。”喻莘囑咐。

“沒問題,交給我們。”把孩子綁在背上來幫忙的棉道。

喻莘不太贊成她現在就幹活,但棉非常積極,臉色也紅潤健康,他就不婆媽了。這裏的原始人明顯體質好過喻莘從前生活的時代,也許真的不需要坐月子。

因為煮鹹土用掉了大量的水,采集隊趁天黑前又去了一趟河邊運水。

傍晚的時候,喻莘分出一些人去烤肉,做晚飯。野和力他們已經把兩棵樹都砍成了一堆堆的柴禾,跟狩獵隊那些人正鬥嘴互噴。這是他們的習慣了,喻莘沒有多管閑事。

他叫了他們一起,把一部分木柴豎起來,一點點堆疊,弄成了一座小山的樣子,高度大概到喻莘腰部上下。

“去問祭司爺爺要點紅泥。”弄好後,他吩咐力。

力馬上去要了紅泥,喻莘親自上手,帶着他們往木柴堆的小山外頭糊泥巴。他們用泥巴給木柴堆的小山做了個同樣形狀的外殼,喻莘在“山頂”留下一個洞,然後又在“山腳”的四面各挖了一個洞。

這種燒木炭的方式是他在某個原始生存的網紅視頻裏看到的。

作為一個閑得發慌的小賣部老板,他可真是見多識廣。喻莘自嘲一笑。

他用幹草引來火種,從上面的空洞點燃木柴,而後對力和野說:“等裏面的火熄滅應該就差不多了,你們看着吧。”

力和野自然也沒有異議,只是他們都不懂喻莘今天這些動靜的用意。

想問,又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問。

喻莘沒注意到,他腦子裏飛快轉着。

土已經燒了,燒完沉澱、過濾,然後再煮,嗯……之後經常要煮的,還是得砌個竈。

他打算等過濾池砌好,再讓老祭司帶他們砌個竈臺。

竈臺不能見水,上面搭個頂棚好了。他選了一個離篝火堆不遠的空地,叫池先把剩下的紅土都搬過來,等明天天亮後,他再帶采集隊去搬運搭竹棚需要的材料。

今天晚上朔的狩獵隊沒有回來,應該是跑遠了。

喻莘已經習以為常。

晚飯後他去看了燒炭的火堆,跟鳴還有棉他們閑聊一段時間後,炭就燒好了。

野和力扒掉外面的土,用竹竿把裏面還滾燙的炭扒拉出來。

喻莘也拿了一根竹竿扒拉,十之七八都燒成了,只有幾跟木柴沒有燒着。

“明天再弄,早些休息吧。”喻莘道。

野和力把木炭裝進竹筐裏,放到大岩洞,避免晚上下雨把炭淋濕。

第二天,喻莘帶着采集隊回來時,留守的人過來跟他說:“莘,水沉澱好了。”

說沉澱這個詞的時候,那人有點別扭,畢竟這是他剛剛學會的單詞,說起來不大熟練。

喻莘立刻跟他過去看。

部落裏唯二的兩口鍋,大陶鍋和大銅鍋正安靜的停在一處岩壁下,喻莘過去,裏面土已經沉澱,上層的水清澈不少。

這是喻莘計劃的第一步。

野和力跟蹤鹿找到的鹹土裏面含鹽,但土是不能直接吃的,所以喻莘要把土和鹽分離。

他讓人把土和水一起煮,一邊煮一邊攪拌,是為了讓土裏的鹽分能夠充分地融化進水裏。等他覺得差不多後,便讓他們把煮過的大鍋子放到這裏靜止,以便土沉澱下來,他便可以倒出鹽水。

“這水是鹹的啊!”鳴跳到大鍋子上,用手指沾了一點點水嘗道。

“真的?”旁邊的人也都湊了過來,也想嘗。

喻莘連忙阻止:“別,都別吃,這水不幹淨。”土裏面如果真的有不好的菌,這會兒水裏面也有了,不能直接喝。

“那怎麽辦?”圍着莘的其中一人問。

“這不是鹽水嗎?莘你煮出鹽水了!只要有鹽水,部落就有救了。”另一人道,看喻莘的眼神裏充滿了敬佩。

其他人也附和道。他們怎麽沒想到用這樣的方法煮出鹽水呢?

喻莘卻搖頭:“這水不幹淨,得過濾。”

“過濾?”

大家重複起這個新的名詞。

然後也不知是誰率先反應過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唰投向不遠處,老祭司昨天帶人砌好的過濾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