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原來今天被涮下去的這位寡婦是苗老頭一個結拜兄弟的兒媳,苗老頭的結拜兄弟和他老伴去的早。所謂禍不單行,留下的獨子也在去年打獵的時候被熊咬死了,就剩了這麽一個兒媳婦帶着個孩子。苗老頭想讓文姜把這寡婦也招進來。
“爹,可是如果她來這裏做工,她的兒子誰給她帶呢。”文姜不太想招這人。
“平時她也要下地的,孩子給她鄰居帶,每月給人一點兒糧食。”苗老頭不以為意的說道。
這名寡婦的鄰居是一位獨居的老太太,老伴去世了,兒子和兒媳帶着孩子們搬到了鎮上。老太太舍不得離開住了一輩子的苗家溝,所以留了下來。
老人一個人住也寂寞,正好幫着這位寡婦帶帶孩子。
也不圖她那點仨瓜倆棗,老太太兒子每年都給她買足夠的糧食屯家裏,就怕餓着老娘,每個月還讓人給從懷河鎮上捎錢捎物的。
聽到這裏似乎也沒什麽不妥的,總不能說她看那個寡婦的面相不喜吧,總覺得那不是個白蓮花就是個綠茶.婊,可是這些沒有證據也不能對人言。
文姜一時也找不到別的拒絕的理由,便同意了。把人招進來做點外圍的活,不行給分到廚房給工人做飯去。
主要是一天忙下來,她太累了,現在只想吃口飯,趕快上床去,沒力氣繼續跟苗老頭掰扯了,一個寡婦她還是對付的來的。
明天正式開工,要忙的事還一大堆呢。沈知行還在鎮上等着她的八千塊香皂呢。
累死了。
苗家三個嫂嫂也跟着忙了一天。很多人文姜都不認識,苗家大嫂和二嫂負責介紹來面試的這些人之間的關系,苗家三嫂幫着記錄通過試工的人的簡單情況。
文姜娘今天也很給力,把飯菜早早都做好了。
苗家的孩子們今天也跟着跑進跑出的,大忙幫不上,但是幫着挑挑揀揀黎檬還是可以的。
正好人都在,晚飯也趕快端了上來。所有人就着朦胧的月色,在作坊裏大口的吃着飯,談論着村裏的八卦。
這竟然是從文姜穿越來後,跟苗家人相處最和諧的一頓飯。
Advertisement
作坊正式開工了,開工這天,文姜還拿出了準備好的鞭炮,意思了一下。
這段時間除了收購黎檬,文姜還讓苗家大哥大嫂去周邊的村子收購了各種植物油。
但是堿面卻是讓苗家大哥苗家二哥和三哥專門去鳳陽府買的,來回就花了三天的時間。懷河鎮有去鳳陽府的船,一來一回兩天也就夠了。但是文姜要的堿面多。兄弟倆第一次去這麽遠的地方,帶着不少的銀子,行事很小心。
這也算文姜對他們的一點考驗,畢竟作坊将來要做大做強,無論是原料的采購還是香皂的售賣都繞不開鳳陽府。趁着現在有機會,正好讓苗家兄弟鍛煉一番。
苗家大哥大嫂暫時主要負責對外收購原料,苗家二哥二嫂負責對內人員的管理。
她按照文姜的要求對作坊裏的工人進行了分組,一共分成了六組,每組之間負責一道程序,相互之間不得交流。
當然制作檸檬皂的關鍵步驟文姜還是親自動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再說制作香皂也不麻煩,否則她也不會将檸檬皂當做自己來大良朝的第一杯羹。現在所有的保密工作都是為了盡可能延長仿貨出現在市面上的時間,文姜想着能多賺一點還是多賺一點。
就這樣忙活了半個來月,作坊終于上了軌道。留在山洞那邊的最後一批檸檬皂也成熟了,文姜準備去鎮上送貨,大的訂單還沒趕制完成,但是孟家千顏閣那邊還是可以送上一些的。
這段時間除了忙活作坊的事,她還把水浒傳的後面的章節寫出來了,今天也要送到茶樓。
雖說寫書的事給她帶來了還算可觀的收入,但是文姜準備寫完水浒傳和西游記就收筆,畢竟她不是小說的真正作者。
抄襲人家的一兩本就算了,她可沒臉一直抄襲下去。她查閱了資料,雖然這個大良朝并沒有一個叫施耐庵,也沒有一個叫吳承恩的人,但是萬一有個王耐庵或者張耐庵呢。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的,踏踏實實掙錢才是王道。
文姜給自己比贊。
下了大苗山,坐上去懷河鎮的馬車,文姜在車上急忙打起盹來,那八千塊檸檬皂還沒做完,這段時間她也忙的腳不沾地。
到了懷河鎮,下了馬車,文姜匆匆進鎮,還沒到孟家的千顏閣,她便遠遠看到,那裏似乎聚集着很多人。
走進了發現,一個穿着淺色羅裙挽着婦人發髻的女子正站在孟家千顏閣的門口,她的身旁跟着兩個丫鬟。在她的身後不遠處還停着一輛馬車,馬車邊站着四位壯碩的婦人,車夫也随候在側。車尾還站着八位牽着高頭大馬護衛模樣的人。
吼,哪裏來的婦人,這麽大排場。
文姜沒有急着進千顏閣,靜靜的立在一邊,看看這位婦人是在唱哪一出。
實際上她就算想進去也沒得進。
千顏閣的門口被這位女子帶來的下人和看熱鬧的吃瓜群衆圍的滿滿的。
這時孟娘子身邊那位文姜熟悉的叫春香的丫鬟走了出來,對門口穿着華麗服飾的女子,沒好氣的說道,
“我家娘子說了,她已經跟蘇沉央和離了,和蘇家再也沒有任何關系了。你們從哪裏來回哪裏去,不要堵在我家鋪子門前影響我們做生意。再不走,小心我放狗咬你們。”
丫鬟放完狠話便回了鋪子,随後鋪子裏走出來了倆夥計,拿着掃帚便開始驅趕這位婦人,女子身後的幾位婆子立馬擋了上來,要打夥計。
“幾位媽媽不要動手,我今天是真心實意的來請姐姐回去的。姐姐您不知道,自從您從府城離開後,相公就再也沒回過家裏,婆婆最近都急病了。雖然我這趟來是瞞着相公和婆婆的,但是我知道他們知道了一定不會怪我的。”
女子擦了擦眼裏掉出來的淚,接着道:
“您快跟我回去吧,姐姐。恕我說句不恭敬的話,讓人知道咱這樣的人家,兒媳竟然出來抛頭露面做生意,您讓相公的臉往哪裏擱呢。姐姐,您跟我回去後,好好給婆婆道個歉,求得婆婆的諒解,我把希兒放在您名下養好不好?”
看裏面的人不出聲,女子聲音又大了一點,生怕周邊的吃瓜群衆聽不清,
“姐姐嫁給相公這麽多年,也沒有生個一兒半女,我知道姐姐心裏也着急,才忤逆了公婆。公婆也是一時之氣休了您,你跟我回去,我會幫着姐姐跟婆婆求情的。看在希兒的面上,婆婆也會給我幾分情面的。”
估計希兒就是這個婦人口中的兒子的名字了,聽到這裏,文姜感覺自己已經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看來是孟娘子在府城嫁的那戶人家的小妾上門來鬧事了。文姜這段時間來往懷河鎮很頻繁,關于孟娘子的事她也聽說了一些。
孟家是外來戶,十年前孟家一大家子才從外地搬過來的。聽說他們當地鬧了水災,不得已遠走他鄉。還好孟家從老家帶出來了不少財産,所以順利在懷河鎮落了腳,開了幾間鋪子,這些年除了子嗣不昌,日子過的也不錯。
孟家這一代就孟娘子一個閨女,本來準備留在家裏招上門女婿的。結果在一次出門上香的時候跟鳳陽府蘇知府家的家眷撞在了一起,當時蘇知府的兒子蘇沉央陪着母親一塊回老家來探望嫁到懷河鎮的表親。
兩人一見鐘情再見傾心。
不過孟父覺得兩家門不當戶不對,起先并不同意這麽親事。最後被蘇沉央的誠意感動,才允了婚事。
孟娘子嫁過去後前幾年,倒也夫妻琴瑟和鳴,兩個人很是過了幾年好日子。蘇家是世家大族,族人大多在京城,這一任的族長是蘇知府的哥哥,禮部的侍郎。蘇知府外放到他們鳳陽府做官,聽說過幾年還是要調回京城的。
畢竟京城繁華,不是他們鳳陽府能比得了的。
蘇家規矩比較嚴,但是孟娘子本身性子就很溫婉,知書達理,蘇家從最初對她出身的不滿到後來也逐漸接受了這個兒媳婦。
但是好景不長,嫁進去三年後,孟娘子的肚子卻沒有一點消息,蘇沉央也執意不肯納妾,這可惹惱了蘇夫人。
接下來的兩年間,婆婆便開始看孟娘子不順眼,讓她晨昏定省不說,還處處給她立規矩,一時之間孟娘子的處境竟比剛進門時還糟糕。
就在這種情況下,蘇家的大宅外一個女人帶着一個五歲的兒子上門了,聲稱孩子是蘇沉央的。
文姜站在千顏閣的外面,看着不遠處梨花帶水的婦人,看來這就是那個當初帶着孩子上門的女人了,跑他們懷河鎮這是唱的哪出?
她是不是應該上前去幫忙,無論如何先把這女人趕走。
雖然跟孟娘子認識不久,但是對這個外柔內剛的女子文姜很欣賞。
文姜雖然在孤兒院長大,自己的日子都過得七零八落,但是最看不得別人受苦。在現代她就是為了救人才穿越到了大良朝。
不過還沒等文姜出手,孟娘子的父母帶着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