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早戀’對中國孩子來說是個恒久遠的話題,家長老師總在禁止,但這就像是野草,春風吹又生——少年少女從十二三歲起,甚至更早以前,就對異性有了模模糊糊的好奇和好感,這是青春期遐思,是內分泌系統的一次狂歡,根本不是外力能夠完全控制的。

而不同的時代,孩子們總體上而言對早戀的态度是越來越坦然的。在毛思嘉穿越前的2019,早戀這個名詞雖然還在,但孩子們早就不會因此而不好意思,甚至驚慌失措了。

然而,在1967年,以及之後的幾十年間,孩子們會很長時間保持心驚膽戰,早戀就跟地下工作者傳遞情報一樣。

而且現在又和幾十年後不一樣,這個時候風氣更加保守,對這方面也就看的更嚴。

首先,因為各方面的原因,男生和女生之間是隔着很厚的壁壘的。誰要是跳出這個圈子發展早戀,哪怕只是單相思,立刻也會被發現端倪的夥伴排擠。這種排擠倒不見得都是惡意,但反複地捉弄、調侃是免不了的。這個年紀的孩子,自尊心極強,怎麽受得了這個!

另外,還有家長老師的眼睛盯着...沒有人願意孩子們‘犯錯誤’。

不過青春期的怦然心動到底是不知多少萬年進化發展的結果,根本不可能完全壓制住!所以哪怕是在這個相對保守的時代,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甚至每個班,依舊會傳出一些似真似假的緋聞。

有些有幾分真,有些半真半假(至少一方喜歡另一方是真的),有些就完全假的了。

每一個少年少女談論起這些都充滿了興趣、神秘、壓抑不住偏偏要壓抑的興奮,但他們表面上還是要裝模作樣地進行批判!

這怎麽能行呢?這簡直就是耍流氓——沒錯,如果一個男生有找女生搭話的意向,很有可能要被說是‘耍流氓’。

關于彭小勇喜歡毛思嘉...這件事算是楊雪燕猜的,但他并不覺得自己猜錯了!

他親眼看過,午休的時候毛思嘉在臨窗的桌上趴着睡着了,坐在她斜後方的彭小勇盯着她看,看了足足有十幾分鐘。再想想那些特殊态度,怎麽可能沒問題!

但是,在場的其他人并不知道這件事...即使是彭小勇的好朋友,也不知道這件事的真假——這時候問題來了,大家是願意接受楊雪燕的這個說法,還是更傾向于彭小勇隐藏了真實情況?

說實話,事情進展到現在,其實已經沒什麽選擇的餘地給其他人了。這些人這個時候保持了沉默,其實就是一種妥協和默認。

這并不是因為楊雪燕人緣有多差,他們這個時候才剛剛入學,就算是得罪人也來不及。只是因為彭小勇身份不一般!彭小勇是大家搞集體活動時候的領頭人,說話算話!

“都是同志...都是同志...”有人出來打圓場。

楊雪燕松了一口氣,其實話說出口她就後悔了,她知道彭小勇有多大能耐!自己這樣一說,肯定是要得罪人的。但是少女的自尊心讓她沒辦法說自己錯了,幸虧有人給了臺階下。

另一邊,彭小勇也只是哼了一聲,并沒有真的做什麽。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只是楊雪燕是個女的,他一個男的特別去為難,總覺得有些不自在。

“走撩!”彭小勇招呼自己身邊的幾個哥們,看都沒看女生那邊一眼——這也算是正常反應,男女生這個時候都對異性好奇,與此同時又要拼命表現出一點兒興趣都沒有的樣子...至少在異性面前是這樣的。

如果不這樣,立刻會成為自己性別圈子裏的‘全民公敵’。

別看人多的時候大家一本正經,其實男孩子私下都喜歡談論女孩兒!放學之後,就有哥們問彭小勇了。

“勇哥...那個‘郝思嘉’,真是你小學同學啊?”

彭小勇疑惑地看了對方一眼:“‘郝思嘉’?”

問的男生嘿嘿笑了幾聲,稍微解釋了幾句——《亂世佳人》是建國前拍的外國電影,當時是引進了中國的。但是在建國之後就沒有公映過了,看過的人不多。

不過總有人有機會看過。

只是看到這部電影的孩子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至少彭小勇的這個小夥伴,他是絕對沒有看過《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的。只能說傳聞就是這麽來的,有人說了,《亂世佳人》裏的女主角就叫郝思嘉,長得漂亮。

這在巧合之下被認識毛思嘉的孩子知道了,當即就說:“我認識一個毛思嘉,絕對不比外國的郝思嘉差!”

看過電影的人就不信,非要去看真人,後面果真找機會帶着看了一次毛思嘉,這才相信。

從此這個故事也流傳出來了,毛思嘉有了一個‘郝思嘉’的外號。

這時候大家的娛樂生活匮乏,随便一點兒傳聞都能傳的很興奮...這也是這麽無聊的故事也能傳開的原因吧。

“認識...小學一個班的。”彭小勇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淡一點兒,就好像這根本沒什麽一樣!實際上他是很得意的。

其實這個年紀的男生女生麽。女生因為早熟的關系還好一點,男生的所謂‘喜歡’,真心玩鬧、找刺激的成分比較重。對于彭小勇來說,确實多看了毛思嘉幾眼,但絕對沒有真正的喜歡,甚至連早戀也很難說得上。

這個時候聽哥們兒說到這個,更多的是一種與有榮焉。

“怎麽樣,毛思嘉多少分兒?”

小夥伴扶了扶自己的栽絨帽子,豎起大拇指:“一百分兒,絕對的一百分兒啊!‘刀削面’還說他認識一個一百分兒的,說了多少次帶咱們開開眼,都是糊弄。上回好不容易去看了,什麽呀!最多一個八十的!”

“哪個‘刀削面’?”彭小勇有些糊塗了。

“就是家裏住月壇公園那邊的‘刀削面’,姓王,下巴特棱角啊!”小夥伴幫助回憶。

這就是男生們事後的樣子了,沒有女孩子在的時候和有女孩子的時候,完全是兩個樣子——面對女生,得裝的特凜然,好像電影裏的我黨戰士一樣,絕不會和女生說一句話!至于私下,和幾十年後沒什麽差別,總要提一提女生。只不過稍微具有時代特色的是,會含蓄一點。

女生們則是另一個樣子,之前和楊雪燕貌似乎走的挺近的劉妮,回到教室之後就若有所思地看了毛思嘉一會兒...最後撇了撇嘴,轉過頭不看了。

“毛思嘉,今天班上要辦黑板報,有一段英文要抄寫,你來板書可以嗎?”班上的團支書來問毛思嘉。

這又不是什麽大事,毛思嘉點頭就算答應了。

很多人以為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學校裏都在學俄語,俄語重要性超過英語...這是認識錯誤的。事實上,即使是俄語最當紅的那幾年,也不一定超過了英語。更別說,現在中蘇破裂,俄語早就是老黃歷了!外語課依舊教授英語。

毛思嘉本人是外語課代表,一手漂亮的英文書寫不少同學都知道,她留下也是正常。

傍晚,放學之後,辦黑板報的同學留了下來。

劉妮一眼看到了毛思嘉,皺着眉頭說:“這回辦黑板報不是我們的事兒嗎?毛思嘉是班幹部啊!”

關于課代表算不算班幹部,總有不同的結論,但在毛思嘉這會兒是算的。

此時的班集體,能說的上話的人有三撥,而不是只有班幹部。有的時候他們能一起做事,甚至有的人就在三個系統兼職。但有的時候又是泾渭分明,必須彼此分開的。

今天似乎就是一個需要分開的場合,留下的并不是班幹部,只有毛思嘉,以及陪毛思嘉的于欣,好像兩只黑羊掉進了綿羊群一樣顯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