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書房與後花園有好一段距離,若玥自然又是被丫鬟奶娘一路抱過去的。董三太太把若玥送到書房後便回了自己的院子去了,孩子們學習,倒是沒她什麽事兒,有他們爹爹在呢。
若玥第一次到董三爺的書房是四歲的時候,那天也是董三爺休沐。三歲的時候,若玥終于肯走路了但卻是很懶,一直到四歲都一樣是多走兩步便要人抱。偏偏是那一段時間,總喜歡邁着小短腿到處亂轉,屋子裏嫌小,還總想着去外邊。董三太太沒了法子,便牽着若玥一路到了董三爺的書房去。
那一天,董三爺本是在檢查兩名哥兒的功課,仆人來報說董三太太和七小姐來了不免有些訝異。怎麽也沒想到,竟是因為若玥不消停,董三太太沒了法子,才領着她到了書房來的。
七小姐邁着小短腿兒,轉進了書房,嘴裏還喊着“爹爹”、“爹爹”的,粉嫩的小臉上是極認真的神情。尋到了爹爹的若玥,立刻跑了過去,董三爺樂呵呵的抱起她,若玥卻對着書架上的書揮舞着小手,竟還毫不含糊的說道:“書,書。”
一直以來,董三爺和董三太太都堅信自己的女兒不笨,聰明着呢,只是,這才四歲,還自己嚷着要看書呢?
董玉仲和董玉川皆是一臉驚奇的看着自己的妹妹,雖然兩個人四歲的時候都已經啓蒙了,但妹妹不一樣。妹妹這麽懶呢,說話兒也不肯,走路也不肯,沒想到,會對書這麽感興趣。
将信将疑的,董三爺抱着若玥坐在書案前,拿了本适于啓蒙的書打開來放在了兩人的面前。若玥探直了脖子,兩眼直勾勾的盯着董三爺手中的書,心裏卻是百感交集。真糟糕,不認識字兒了,和前世不一樣呢。
若玥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十個字能認出三個字,四個字就很不錯了,真真愁人。怎麽辦,學吧!自己這麽聰明,很快能學會的,毛筆字兒不會寫,學吧!穿到了古代,識不得字,寫不得字那可是不行的,更不說,自己好歹也是董家的嫡女,可不能丢了爹娘的臉。
董三爺只見若玥瞧着書冊一臉的認真的樣子,心裏更加高興了,果然是我董正安的女兒呢!甚好,甚好!
于是,四歲的董若玥小朋友終于開始識字,習字了。董若玥學東西很快,記東西也快,董三爺先前是訝異,又惋惜是女兒身,後來也接受了,且極為滿意,女兒天賦異禀,也是妙極了的。
董玉仲和董玉川見妹妹如此聰明,比自己還要厲害都不覺有些失落,失落之外,更多的還是和董三爺、董三太太一樣的高興。自己的妹妹呢,再聰明也是該的!
董三爺高高興興的,想将這事兒說與董老太爺聽聽,逗逗他高興,偏偏自己的女兒一板一眼的與他說着:“古人有言,‘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又有‘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咱們須謙虛,低調。”
今天剛剛教與了她些古人低調,不張揚的事兒,她這便拿來說服自己,不服不行。董三爺毫不保留的同意了若玥的話兒,低低調調的,誰也不告訴,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因為這樣,三爺從不與人誇耀嫡女如何如何聰明,如何如何過目不忘,也決不讓若玥成為別人口中津津樂道的人物。董三爺不止自己不提,也不許董玉仲和董玉川與別人提起。兩個孩子哪怕不明白其中的意味,也一樣是恭恭敬敬的應下,安安分分的守着嘴巴。自己的妹妹的事兒,必須好好護着。
董三太太素來不是個張揚的人,董三爺只消在她面前一提,三太太便心中有了自己的計較。自己的女兒,安安穩穩的生活就好了,更不提,自己的女兒不喜了,誰知道那麽個小小人兒怎麽會有這麽多自己的想法呢?
書房內,董三爺坐在書案前,二少爺董玉仲和四少爺董玉川則齊齊的站在了一側。若玥進來的時候,自己的二哥正在背着書:“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忿懥亦即發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Advertisement
待若玥走到書案前,董玉川也将書背完了。若玥便将幾個人一一喊了個遍:“爹爹,大哥,二哥。”
大約是先前說的要送妹妹去後花園的事兒沒能兌現,董玉川有些懊惱的不敢去看若玥。董玉仲則樂呵呵的同自己的妹妹打招呼:“若玥來了,花園裏的花兒開得可美?”
若玥好不容易爬到了自己爹爹的大腿上,坐好了之後才笑眯眯的回答董玉仲的話:“美呢,兩位哥哥回頭也該去瞧瞧,最好能帶上若玥,沒看夠呢!”
雖然前面已經有好幾個孩子了,可沒有一個敢和若玥一樣,見着他便要抱,更不說爬到他腿兒上坐着讓他念書了,其他幾個孩子,對自己更多的卻是敬畏。玉仲和與玉川都是少爺哥兒,穩重些好,那兩名庶女,更是對他又敬又怕,便也只有若玥敢了,也好在她是個敢的。
董三爺一面想着又忍不住在心裏暗笑若玥的小氣勁兒,一面幫她調整了一下坐姿,讓她可以坐得更舒服一些,卻是對着董玉仲和董玉川說道:“以後也須得像今日這般,将所學的東西熟記了,再領悟,再融會貫通,不得松懈怠慢。既然你們妹妹都說後花園的景兒好,那你們便也去賞賞景兒吧。”
董玉仲面上一副鎮定的樣子,心裏卻是高興的,到底還是有些小孩心性。董玉川聽到這話,再看到若玥一瞬間垮下來的小臉,心裏的歉疚更甚了。妹妹只能去一個時辰就得來書房,做哥哥的卻允了休息去賞景兒,怎麽辦?只是在董三爺面前,他不敢造次。
等到董玉仲和董玉川出去之後,若玥才氣鼓鼓着小臉,奶聲奶氣的指責自己的爹爹:“爹爹是故意的。”一句話氣正言辭,絲毫不因為自己還坐在被指責的人身上而減弱了半分氣勢。
董三爺揚了揚眉毛,笑了:“無故指摘,兼惡意中傷,你便不怕傷了爹爹的心麽?”
若玥小臉一揚,不輕不重的哼了一聲,別開臉去,無視。聽不見,看不見,不搭理,任你說個天花亂墜的。
見若玥這般,董三爺笑意更深,卻徑自說起了其他的事情:“爹爹替你尋了名女先生,很是有些才氣,待女先生來了你便跟着先生上課罷。你四姐姐,五姐姐也與你一起可好?”
這個國家雖然妻妾制度、嫡庶制度嚴格,倒是對于女子做教書先生這樣的事情不算太過嚴苛,但也與許多年前與外邦的戰争有關。戰争持續的時間很長,影響很大,有不少書香門第在那個時候沒落了,有一些學識、教養都好的孤女便會被有權有勢且有錢的門第請去為嫡女們做教書先生。孤女們有了生存的條件,又有了庇佑,況且教的都是女子,有一則有二,漸漸的,這樣的事情也就被默認了下來。
這般有主意的若玥,董三爺可不敢自己決定。雖然他不覺得若玥會反對,但是若玥與這兩位姐姐關系委實不親厚,還是征求一下若玥的意思的好。
原來是為了這個事情?若玥也不故作生氣了,認認真真的回答董三爺:“爹爹拿主意便是,這樣的事兒無須問我的。不過,有四姐姐五姐姐陪着,很好呢。”
董三爺笑了笑,“那便這樣罷,女先生最遲再過個五、六日便能到。”
若玥大力的點點頭,說了聲“好”,未待董三爺開口她又說道,“爹爹,以後讓哥哥們還有若玥每天都去陪陪老太爺可好?”
董三爺訝然,連忙問若玥:“怎麽冒出這樣的想法來?”
“今早,咱們一家子和和樂樂用膳的時候,也不知怎麽的若玥就想起老太爺了。老太太走了,大伯和爹爹日日忙碌不得閑,二伯遠在邊關,老太爺每日一個人想想便覺得可憐極了。”
董若玥的二伯,亦即是董家的二爺董正遠。因為是庶子,不太受老太太的待見,地位也是要比身為嫡子的大爺和三爺的地位低。老太爺既曾為太子太傅,大少爺是走了文官這一條路的,而三少爺自然也是要走這一條路的,而二少爺若是也選這一條路,則注定了不會太好走。身為庶子,難道能輕易的越過了嫡子去麽?
但若是為武将則不一樣了。是以,當老太爺詢問董二少爺的意願的時候,二少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參軍,很是有主見,讓老太爺倍感欣慰和滿意。自己的兒子,即便是庶子又怎麽的?一樣是好的,有出息的。
董二少爺也算是有一番作為的,回京成婚不久又被派守邊關,老太爺、老太太命其舉家赴任,二房也就都去邊關了。這一去,便是許多年。
若玥的話讓董三爺蹙了眉,他和大爺雖然日日去請安,但又的确如若玥所言,只是請安罷了,旁的什麽都是沒有的。他不是沒有想過,老太爺一個人住在靜心院是否過于清靜了些,又無奈于老太爺對什麽都不甚關心。讓幾個孩子去陪陪倒是個好主意,只是……
“老太爺清靜慣了,怕是受不了你這般吵鬧的。”
想了想,董三爺還是決定打消若玥這不知是一時興起還是怎麽的念頭。幾個人被老太爺冷待也無法,往後不去便是了,只是若是惹得老太爺對他們不喜便是不好了。
若玥聽董三爺這般說,便轉而說道:“方才二哥背的那幾句,其中‘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說的是其心不正,那麽心正又當是如何?”
“所謂‘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xiu)’,心思端正,不三心二意,不為情所牽,才能真正的修身養性。又曾有古人雲‘心正則筆正,乃可謂法’……”
……
午膳後,若玥如常的去了午睡,董三爺與太太提起了為若玥找女先生的事兒。董三太太聽言便主動的提起了:“如此,便讓四小姐,五小姐與若玥一起上課罷,也有個伴兒。今日在後花園遇着了四小姐和五小姐,我便有這樣的想法了。”
“嗯,便依夫人的意思。”
董三太太哪裏不知道董三爺定然早便有這意思,卻不拆穿他,“便讓下人去将先時大小姐和二小姐上課的屋子收拾出來好了,明日我便去與大嫂提一提這事兒。”
董家未分家,自然是大太太當家的。說起來,董家大爺膝下有一子兩女,皆是嫡出。董玉承是董家大爺唯一的嫡子,也是董家的嫡長子,今年十六歲了;董若婵是董家的嫡長女,今年十五,即将及笄;董若舒是董家的嫡次女,今年十四歲。
不過是去年的事情,教兩位嫡女的女先生提出要歸鄉,董若婵與董若舒已是不小,大爺自然是允了女先生,且派人親送,又贈予厚金。也因為這樣,董三爺不得不為自己的女兒另尋良師,旋即便有了現下的事情。
董三爺點頭,同意了自己太太的話,而後,又與三太太溫存了好一番才出了門去赴好友之約。
作者有話要說: 前面一小部分可能節奏慢一點 要先把許多人物引出來 等到人物出場了才能真正開始唱戲不是~~~
有存稿有大綱大家放心跳坑放心包養TVT
感謝西受做的封面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