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11)

離去。如今,倒連為什麽會把轉轉帶上都不知道緣由了,是希望轉轉能讨得她的歡心麽?還真是奇怪的想法。

謝靖澤只走了幾步,感覺到身後似乎有人在看着他,忍不住轉了身。若玥已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與他隔了不過二十步的距離。

“對不起,我沒有辦法獨自出府,更不說是去謝府了。即便真的有心也做不到。這樣顯而易見的事實,謝二公子不該不清楚。”若玥最後到底是沒有答應謝靖澤的話,難道要她偷偷出府麽?這樣的事情,她辦不來。

“是我疏忽和為難了,董七小姐,十分抱歉。”心裏忽然變得清明了起來的謝靖澤,此時再看到若玥卻只想立刻離去。他大概是明白了過來,為什麽自己會想要來董府了,還尋了這麽樣蹩腳的借口。

他似乎瞬間便回憶起了諸多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多少都與面前的人有關……

若玥與董三太太并沒有說太多的細節,只是說謝靖澤是希望自己能去替謝靖衍求情才來的,而她并沒有答應。董三太太聽了倒是嘆了口氣,說:“謝大公子總該為自己這樣不給出任何理由的行為負責,若不是謝家與董家的交情深厚,怕是便毀在了這件事情上了。你祖父希望你……如今這希望落了空,甚至不敢讓他知道。若是知道了,那後果,又豈是他能夠負得起的?”

董三太太不是沒有想過,既然謝将軍和謝夫人會主動來提出這樣一門親事,不是該謝大公子也是同意的麽?既然先前同意了,後來怎麽的便無端端反悔了?

沒過幾日,先前來說媒的媒婆果然是來了,董三太太依着董三爺的話,讓她問清女方是什麽态度,又說讓她帶了畫像過來。媒婆見這事情有戲,滿口答應下來,還笑的合不攏嘴。

第二天,媒婆就将畫像帶來了,又說女方那邊已是沒有問題,讓董三太太安心。董三太太看過,的确是長得不錯,不算是什麽大美人,但本就不需要多漂亮,勝在內涵。再後來……董玉仲也……于是,便又開始準備提親的事宜。

順順利利的下了聘,再經過一系列的事項将婚期訂在了兩年後。本就舍不得女兒的朱大人對兩年以後才迎娶倒不甚介意,十八歲出嫁并不能說太晚。本朝唯一的公主,如今十八歲,也尚未出嫁啊!

慶豐十五年,三月。

懷仁郡主被賜封為懷仁公主,遠嫁和親。

慶豐十五年,五月。

董家四小姐出嫁,嫁的是少府監劉大人次子劉希。劉希與董玉仲、董玉川同一年科舉,但只謀了個同進士出身。董三爺唯一看中的,便是他嫡子的身份,才情也不須他多有才情,人老老實實的就好了。反正董家一天不倒,自己的女兒在劉家就絕不會受了委屈。

慶豐十五年,八月。

本該因為和親一事而安定下來的邊關卻再一次遭遇了戰争的侵襲,慶豐帝大怒,将朝中的大将派遣了不少出去。事實卻是,不知為何,對方來勢洶洶,本朝亦節節敗退不抵入侵,連連失守多座城池。

Advertisement

于是,皇帝又派遣了包括謝将軍、董二爺在內的諸多大将帶着十萬大軍前往邊關支援,随行在列的,亦包括謝家大公子靖衍以及董家三少爺、五少爺董玉恩、董玉潇。

似乎是,免不了一場……惡戰。

☆、44

董二爺帶着董三少爺、董五少爺走了,董家二房一下子冷清了許多。以前董家二房舉家邊關赴任畢竟只是駐守,并沒有什麽危險可言。如今是打戰,自然不可能帶女眷出門。

董二太太本就不喜歡邵姨娘也不喜歡六小姐董若喻,更不喜歡六少爺董玉瀚,三小姐又早已經出嫁了,董二太太一下子就覺得身邊連個陪着的人都沒有。除了覺得孤單之外,亦是日日擔心董二爺和自己的兩個尚且年幼的嫡子,偷偷哭了不少。

大太太和三太太因為二太太越來越好相處,對她早就客氣多了。如今她身邊沒有個體己的人在,也知她不好過,便對她多了幾分關心,時常會去她那兒坐坐,說說閑話,讓二太太的日子好過了一些。

董若喻和若玥今年都是十五了,董二爺遠在邊關,董若喻的及笄禮沒法辦,只能推遲,這麽一來,若玥的及笄禮也跟着推遲了。

董大爺、董二爺、大少爺、二少爺和四少爺回府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晚,也常常臉色沒有半點笑意,連着大太太、二太太、大少奶奶還有若玥雖然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但也都感覺得出來形勢的嚴峻,邊關的戰況更是不常能知道,卻也不敢輕易妄測順利。

盡管如此,董三爺卻要求有若玥仍舊須得去學堂,但如今依然去學堂的只剩下她和董若喻兩人了。女先生與若玥相處了七年、八年的不算短,教董若喻的時間雖然短一些,但也差不到哪去。在董家的這麽多小姐裏面,她也的确最喜歡這兩人。

邊關的戰事,她雖知道得不多清楚但亦有所耳聞,怕是不僅僅是看到的這麽簡單。六小姐的父親和兩位年幼的哥哥都奔赴了邊關她也知曉,朝堂上的事情卻是沒有辦法知道的。只是見她們頗為郁郁寡歡的樣子,多少會安慰她們幾句。不過,她們已是十五了,怕是不多久她這個先生也該離開董府了。

董六少爺董玉瀚今年已是六歲了,先時董二爺在府內,自然是親自教養。董二爺這麽一走,董二太太無法想到這些也沒有那個能力教養,董玉瀚便也是在邵姨娘身邊養着。老太爺已無那個心力神了,府內的其他大人和少爺們都忙于朝堂之事,這事情最後反倒是落在了董若喻的身上,但畢竟是她的親弟弟,也無什麽不可的。

若玥知曉這事情,想着董二爺的書房該多是些兵書,倒不怎麽适合才六歲的人,便與董若喻說拿些适宜的書冊子給她。董若喻本就為這事情發愁,也想過問問若玥如何,但到底不算是多穩妥。現在若玥主動提出來,她就可以不須顧忌了,自然是應好。

從學堂出來,與董若喻分別之後,若玥直接去了靜心院老太爺那兒。她的确有自己的書房但書冊子并不多也不怎麽合适拿出來,老太爺的書房藏書豐富,自然是上上之選。

老太爺自那一次發病之後身子雖然好了許多,但一如大夫所說不能受任何刺激,也定然是不能過于勞累的。往常總是去書房尋老太爺,後來若玥卻是每次都陪他去府內的後花園走走。眼看着已經是冬天,天氣越來越冷,若玥只陪老太爺稍微轉了轉就說得回去了。

若玥與老太爺說起借書的事情,老太爺很爽快的應下,甚至還報了些書名給若玥,并沒有說要抱過來養的話。一則是他清楚自己的身體,二則是……大房的曾孫兒曾孫女也是需要啓蒙的年齡了。一碗水若是端不平就會出現問題,他現下已沒有精力能折騰了,只想多清淨幾天。

讓丫鬟流螢将書送去董若喻那裏,若玥到了董三太太的院子,卻發現秦姨娘正跪在院子裏,便問是怎麽了,自有知情的丫鬟悄悄回話說秦姨娘來求董三太太不要将她送走。

若玥忍不住皺眉,這事情早就定下來了的,自己的爹爹也點頭了,不會更改。問題是,四姐姐已經出嫁且過得不錯,秦姨娘為何……這樣的舉動倒是很有些奇怪。不肯走,為什麽呢?

秦姨娘看見了若玥,立刻行禮問好,将頭深深的埋下去。若玥沒有說什麽,徑自進去了屋內。董三太太看起來對外面的一切都不在意,只專注着手中的繡活。用董三太太的話來說便是:一年多以後自己的大兒媳婦就要進門了,她離抱孫子也不遠了,當然是要抓緊時間的。董三太太沒說的是,若是不做些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便只能天天擔心出現什麽意外……董三爺這陣子,與她說了些奇怪的話,讓她心中十分不安。

“娘。”若玥喊了一聲,董三太太擡起頭來,笑了笑,“回來了?外邊冷不冷?怎麽沒拿個手爐出門?”董三太太問了一連串的問題,又立刻吩咐丫鬟,“綠芙,打點熱水來給七小姐暖暖手。”

綠芙應吩咐走了,若玥卻只問,“娘,秦姨娘……是怎麽回事?我剛剛進來,她在院子裏跪着呢,看起來似乎跪了很久了。”

“她還在院子裏跪着?”董三太太問了一句,見若玥點點頭,又道,“不必在意,她愛跪就讓她跪着了,左右是會送她走的,這事情是定下來了的不會改了。”

董三太太言語中頗有不屑,秦姨娘的确性子溫婉,從不鬧事也很安分,她再怎麽笨這麽多年來也不會看不出來秦姨娘是對三爺有情,以至于當年才會和楊姨娘勾搭在一起,想盡辦法不被送走。

秦姨娘的确不生事,但這麽一個美貌的姨娘養在府內,自己的丈夫不去碰不能不說是她葉挽眉運氣足夠好。她是容了這個人這麽多年了,可不代表要容一輩子。好不容易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能把人送走了,還不趕緊送走非留着膈應自己難得很有意思麽?

若玥見董太太面色有些不悅,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說起了其他的事情來。

後來秦姨娘在院子裏跪到董三爺和董二少爺、四少爺都回來也未起身,董三爺聽說了原由,便直接與秦姨娘說,一定會将她送走,不會更改,秦姨娘才不得不死了心。

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後,秦姨娘便被送離了董府。

緊張、壓抑和擔憂的日子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遠去,這些情緒在董府的衆人心中愈演愈烈。

這一天的晚上,若玥陪着董三太太等着自己的爹爹和兩位哥哥回府,但一直等到比先前任何一天都要晚,也仍舊是沒有能夠等到。直到大太太那邊派了丫鬟來問,才知道董大爺和董大少爺也是一樣尚未回府。兩人心中的擔心和憂慮更盛。

現在已經是深冬,天氣已是非常冷。送過來的晚膳早已經涼透,聽到大太太那兒的消息,就更加沒有胃口了。若玥不想吃,可是舍不得董三太太也一樣什麽都不吃,到底是勸了勸自己的娘親。

“娘,我讓丫鬟去把東西送去熱一熱,待會好歹吃點好不好?”若玥耐着性子問。

董三太太搖了搖頭,又醒悟過來若玥也什麽都還沒吃,也說:“讓丫鬟把吃食熱一熱,待會你用點兒,然後先去休息吧,已經很晚了。”

若玥沒有應話,這個時候她哪裏會睡得着,只是吩咐了丫鬟去熱吃食,然後依然陪着董三太太。先前兩人還能做着女工耗耗時間,現下卻是什麽做什麽都沒有那份耐心了。

吃食熱好重新被送了上來,若玥再一次勸董三太太用些東西,董三太太卻只說若玥也要吃一些才行。不得已的兩人雙雙提起了筷子,丫鬟給她們布了菜,若玥與董三太太對看了一眼,最後又齊齊放下了筷子,都實在是吃不下。最後,兩人勉強的用了一些東西,食欲不佳,也只那麽兩三口就覺得很飽了,然後吩咐丫鬟把東西收拾走。

外邊不知何時刮起了大風,嗚嗚的響。屋內太過安靜,以至于外邊的什麽動靜都聽得清清楚楚的。董三太太讓仆人去大門候着,若是董三爺回來了就立刻來報,綠竹出去吩咐了下去回來便說外面下雪了,下得很大。

“娘,興許是下雪的緣故才這麽晚都沒有回來,您先去休息好不好?”眼看董三太太臉上都是疲憊之色,若玥沒法不心疼,哪怕知道自己的娘親不會聽勸也一樣沒有辦法不勸。

“阿玥去歇息吧,我再等等也會去歇息的,好不好?”

若玥不依董三太太的話,董三太太也不依若玥的話,最後兩人幹脆都不互相勸了,還是一起等。

“娘,我們還是邊做女工邊等吧。”不找點事情做時間過得慢得不行,又總想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實在是不妙。

董三太太大約也是一樣的想法,遂點了點頭,“好。”

兩人又繼續挨着坐在一塊兒做起了女工,只留了綠芙和綠竹服侍,其餘的都讓她們下去歇息了。如果不是擔心董三爺回來了沒有人服侍,這兩個丫鬟也不會留下。

若玥和董三太太一直等着,等到了半夜,丫鬟都打瞌睡了,也不見董三爺回府。董三太太沒熬過夜,若玥也一樣不曾,眼瞧着若玥的眼睛都起了血絲了,哪怕先前說一起等,董三太太也又說讓她去歇息。其實兩個眼皮都在打架了,若玥的确有些扛不住,但仍舊是搖頭,說不去。

董三太太沒有法子,見若玥重新專注手上的活計,也繼續低了頭。直到感覺有什麽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董三太太微微偏頭,見若玥已經睡着了。送回若玥的院子是不可能了,董三太太更怕自己一動若玥就醒了不肯再睡就只小聲的喊丫鬟拿了床被子過來給她蓋着,怕若玥會凍着。

若玥從睡夢中突然驚醒了過來,發覺自己竟然睡着了,心中不免愧疚。又感覺到董三太太和她一起互相靠着也睡着了,若玥便小心翼翼的離開董三太太的肩膀只讓靠着自己睡,好在沒有驚醒董三太太。發現自己身上蓋了薄被,心中不免暖暖的,又見自己娘親身上也蓋了薄被,才算是松了一口氣,本還擔心她會凍着了。

綠竹和綠芙也互相交替着,讓彼此能夠休息一會,又不會耽誤事情。這會兒綠芙醒着,見若玥已經醒了且朝她招了招手,便立刻腳步很輕的走了過去。

“現在什麽時辰了?”若玥的聲音很小,小到幾乎只能靠口型來辨別她的話。

“回七小姐,寅時了。”雖然聽不清,但綠芙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若玥的話。

寅時,已經很晚了,大約今晚是不會回來了。若玥皺了皺眉,又小聲問綠芙,“能尋個什麽書冊子給我看麽?随便什麽都行,但如果太費勁找就不必了。”

綠芙點了點頭,領了吩咐暫時離開了,若玥不敢亂動,也不知道綠芙去了哪兒拿書給她,只知道并沒有離開這屋子。綠芙很快就回來了,拿了兩三本書冊子回來給若玥,若玥說讓她們可以下去休息了。若玥不知道是綠芙沒有聽清還是什麽,見她只搖了搖頭就就走開了,也不好再說什麽。

外面的風雪呼嘯的聲已經聽不清了,整個屋子,整個天地似乎都是安靜的。若玥拿着書冊子,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看什麽。這一刻,唯一能夠清晰的感覺到的是自己內心的沉寂。她想起慧明大師說過的話,說她一生平順,突然就很希望那話是真的,很想去相信都是真的,這樣也就真的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了。

若玥不知道過了多久,但聽到雞鳴聲的時候,除了驚異之外莫名覺得新的一天一定會順順利利的。董三太太在這個時候醒了過來,若玥本看着書冊子,恰巧翻過去了一頁,感覺到肩頭一輕,就偏頭去看董三太太。

“娘親醒了?”若玥放下手中的書冊子,說了一句。

這會兒,昨日夜裏讓下午休息的丫鬟都起床且過來服侍了。除了吩咐丫鬟準備熱水過來伺候洗漱之外,若玥也讓綠芙和綠竹下去歇息了。

洗漱完之後,在屋裏悶了一晚上了,若玥忍不住走出去看一眼。冬天天亮得晚,這會兒外面仍舊是黑漆漆的。哪怕是這樣,也能夠分辨出院子裏落滿了雪花,光是站在房門外,都能夠感覺到外面很冷。董三太太也跟着她一起走了出來,這會兒才說了一句,“天還黑着呢,外邊也很冷,還是進屋裏呆着罷。”

若玥點點頭,與董三太太又一起回了屋內。

一直等到天亮時分,終于有仆人匆匆忙忙的跑了過來說是董大爺、董三爺、還有三位少爺都回府了。若玥和董三太太都驚喜不已,也顧不得什麽就立刻走到了房間外去,連加一件大氅都忘記了。

兩人剛出來沒多一會兒,董三爺和董二少爺、董四少爺就出現在了視線裏,皆是一臉的疲憊之色,看起來像都是一夜不曾睡。董三爺本是讓董玉仲和董玉川直接回去休息的,但聽說自己的娘親和妹妹等了他們一夜,兩人便無論如何要來看一眼再說。

三人見她們連大氅都沒披就站在這兒受凍,臉色還有欣喜的神色,腳下的步子更快了一些。董三太太早就吩咐丫鬟準備好早膳,要等董三爺幾人一回來就能送上來。是以當董三爺幾人剛進了屋內,解下了大氅,再梳洗過後,早膳也已經準備好了。

對于董三太太和若玥來說,人能好好的回來,比什麽都重要。若玥在聽見仆人來報說自己的爹爹和哥哥們都回來了的時候,一瞬間幾乎想要感謝上蒼的憐憫了。朝堂上的變數說來就來,所以才讓人無法不緊張不擔憂,但能夠好好的回來,就代表暫時沒有什麽抵不住的事情發生。

因為知道他們疲累,董三太太和若玥都不問他們什麽,用過了早膳。皆是不曾休息好的衆人便散了各自去休息,若玥忍不住問了自己的哥哥們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卻并不指望自己的哥哥們一定會告訴她那些事情。

“我們亦知道得不算多清楚,但是,邊關戰事出現了大危機,又一波臣子和數萬士兵被派了去邊關,皇上甚至讓太子親去……因為聽信了大皇子的話……還有靖澤,自請去邊關,他說不放心自己的爹爹和大哥,心中總有不安之感。”

“太子親去,那朝堂不是就……”若玥忍不住說,又立刻意識到這不是她能夠去評說的。

董玉仲和董玉川卻是點了點頭,董玉仲說:“妹妹,你想的不錯。所以,若是往後再有如昨夜這般的情況出現,祖父和娘親這邊,就都需要靠你了……”

董玉川說:“妹妹,對不起,要讓你承受這些。”

“沒事的……比起你們承受的來說,我的那些根本不值一提。大哥、二哥,一定要保重,還有,爹爹。”若玥連忙搖了搖頭,又語氣鄭重的說了後面的話。

董玉仲和董玉川皆點頭,與若玥承諾,“妹妹,放心,會沒事的。”

慶豐二十五年,冬。

慶豐帝被大皇子蠱惑,将太子派去邊關應戰。

邊關戰事連連告急,好不容易收複回來的城池堅守不了多久又被蠻夷攻占。

被戰争迫害的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情緒失常。

慶豐二十六年,春。

失地終于收複,兩國卻陷入了僵持。

與此同時,西夏的東南地區,暴、亂頻生。

于是,不得不分散出軍隊力量去壓制暴、亂,更讓邊關地區陷入了苦戰之中。

慶豐帝舊疾複發,更是一病至卧床不起,而太子遠在邊關。慶豐帝下旨,朝中事務由大皇子代為掌管,大臣嘩然,散了早朝卻不肯離去,于殿外跪求皇帝收回旨意。慶豐帝得知了消息卻不宣不見。

慶豐二十六年,初夏。

慶豐帝病入膏肓,欲召太子回帝都,旨意卻在宮中即被攔下。

至此,慶豐帝已被囚禁于宮中,不得見任何人。

邊關戰事仍是無任何勝利的消息傳回帝都。

慶豐二十六年,仲夏。

大皇子逼宮,士兵圍守各個宮門,大臣們皆被圍困于宮中。

慶豐帝已是奄奄一息,卻因大皇子逼宮而心寒,不肯下诏将皇位傳于大皇子。

大皇子只道太子已于邊關被人暗殺,不可能再回帝都。

慶豐帝怒極攻心,幾乎吐血而亡。

大皇子僞傳慶豐帝旨意,稱皇帝下诏将皇位傳與他,諸多大臣不信此事,拒不接旨。

于此時,寧王帶兵強行進入宮中,訴諸大皇子種種罪行。從與蠻夷勾結威脅将其答應将懷仁公主去往和親至透露邊關諸城信息與蠻夷,及至在軍中安插奸細,迫害謝昭謝将軍及其子謝靖衍,又蠱惑皇上派太子去邊關,于邊關戰亂之中暗殺太子,繼而囚禁皇上,威脅其下诏傳位于大皇子等等罪行。寧王道其被迫參與其中,夜夜不得安睡,只能留下罪證以求有一日被原諒。

大臣皆愕然,繼而憤怒。

太子已死,大皇子罪不容誅,便有大臣站出言,擁立寧王為帝。

大皇子寧王各持兵馬,在宮中僵持。

大臣們依然被囚于宮中,但并無性命之憂。

最後,大皇子與寧王兵戎相見,從宮中及至宮外,皆是混戰一片。

這樣的僵持與混戰,持續了一天一夜之後,終于出現了轉機,打破僵局——

太子回帝都了。

若玥和董三太太及董府的衆人皆不知發生了何事,只是董大爺、董三爺以及三位少爺皆兩天兩夜不曾回府,且無法得知任何消息。府外處處有将士出沒,危險異常。幸而有李折沖都尉李大人遣一隊兵士看護董府,董府才沒有出現什麽大亂子。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并不算短的時間,直到一夜醒來,似乎什麽事情都沒有了。

看護董府的兵士撤走了,帝都內再無将士帶着兵器在街道肆意走動,最重要的是——董家的三位大人,五位少爺皆回府了。

先前未得知任何消息,這會兒連着董二爺和三少爺、五少爺皆回來了。得到仆人突然來報的這消息,董二太太除了不敢置信之外,便是忍不住又落了淚。

府內無一人不是高興至極,無一人不是激動至極。哪怕是如老太爺這般情緒不外洩的人,在看到三位兒子皆好好的、五位孫子也都無事,再聽到他們講起這段時間的重重事情,也禁不住老淚縱橫。

回府的諸人皆因為這一段時間的事情弄得憔悴,好在一切終了,至此不必再擔心任何的變數。

原來,軍中有奸細加之大皇子與蠻夷勾結,才導致初時的節節敗退。哪怕是懷仁公主遠去和親,也不過是一個幌子,甚至成為了大皇子與蠻夷勾結的另一個渠道。

謝将軍被所信之人陷害,才至于被蠻夷活捉,謝大公子謝靖衍帶三千鐵騎闖入敵營,殺敵軍十二員大将,救回謝将軍。離去之時,不防敵方暗箭,身中劇毒……而太子與謝靖澤衆人,盡管日夜兼程,亦是在此事發生的第二日才至邊關……

後來,奸細被揪出,戰事上才至于漸漸占據了上風。

再後來,大皇子派人暗殺太子,太子詐死……而邊關的戰事無消息再傳回帝都,于是,便有了後來的一出。

大皇子和寧王皆以為已經死于非命的太子卻在邊關戰事勝利之後秘密攜大軍回帝都,至此,一切皆已成了定局。慶豐帝被太子解救,卻是生命垂危,堪堪保住了性命。

若玥只從自己的兩位哥哥口中得知了謝大公子的事情,已是心中情緒萬種。畢竟是一個相識這麽多年的人,不過是十八歲,年紀輕輕,卻是去了。過去的種種事情連恩怨都算不上,如今乍聽見謝靖衍沒了的消息,心中無法不動容。

謝将軍和謝夫人,怕是傷心至極罷……回想起來她和謝大公子最後見的一面,卻是謝大公子來董府賠罪的那個時候的事情了。不知覺的,又順便的想起謝二公子來請求她去謝府為謝大公子求情的事情來,如果當初去了的話,現在是不是不必去想,謝大公子死前會不會還惦記着這事情,認為對不起董家?

☆、45

謝靖衍已經去了的事情,無論如何也瞞不了董老太爺,董三爺便老老實實的交待了。至于先前的事情,并不去提起,既然結果最後也都一樣便是不如不提的好。老太爺得知此事,不免惋惜于謝靖衍年紀輕輕就……亦是交待董三爺須好好寬慰謝将軍,董三爺恭恭敬敬的應下。

這事情,即便沒有自己父親的這般交待,他亦一樣會如此去做。他的确氣謝靖衍的那般行徑,後來謝将軍亦曾經帶着謝靖衍與他賠罪他氣也消不下去半分,但今時今日,再糾結前事已無任何意義,也不可能真的這麽多年的交情都不顧從此陌路。

若玥随父母和兩位哥哥去謝府吊唁,悲傷的氣氛彌漫了整個謝府,任是誰也一樣被感染得情緒低落。

謝夫人兩眼都哭腫到只能睜開一條細縫,眼淚依然是止不住的流;謝将軍兩眼布滿血絲,面露疲态,似在強撐;謝二公子面部緊繃,雙唇緊抿,對着前來吊唁的賓客皆是重複着鞠躬的動作,對所有安慰的話語都回禮致謝,也許是這樣的過于平靜反而更加顯得反常,即便是這樣,也一樣能讓人感覺到他心中的悲苦。

若玥随兩位哥哥一起跟在董三爺和董三太太身後焚香鞠躬哀悼謝大公子的離去,言語的蒼白并不能夠真正撫慰離世者的親人,但除此之外,又似乎再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安慰的方法。董三爺和董三太太安慰謝将軍和謝夫人須節哀,董玉仲和董玉川亦是安慰了謝靖澤幾句,若玥也一起說了些安撫的話。

她想起六歲的時候聽自己的大哥說過的謝大公子準備從軍的話,又想起曾經謝大公子談論起自己祖父時的敬佩和崇拜,還有就在兩年多以前他第一次獨自上戰場就大獲全勝,以及為救出謝将軍而帶領三千鐵騎闖入敵營連殺對方十二員大将的壯舉……

若玥一直都覺得謝大公子是個不錯的人,這與不願與她結親并沒有什麽關系,現在想想,倒覺得自己更把謝大公子也當作哥哥一樣看待,總覺得他很愛照顧人。只是這個人往後都無法再見到了。

與謝将軍,謝夫人,謝二公子一一回禮,若玥最後擡起頭來時,對上的是謝靖澤的一雙眸子,眼光複雜,似包含萬千情緒。若玥看不懂這眼裏的意味,竟一時愣忡了。直到自己的二哥輕聲的喊了她一句,若玥才回過神來。

後有諸多一樣是來吊唁的賓客,董三爺一行人并沒有能夠在靈堂內多留,吊唁過後董三爺一行人便只能很快離去。回去時,若玥與董三太太同一輛馬車,兩人卻什麽話都沒有,都尚未從在謝府的沉重心情中緩和過來,唯有沉默。董三爺與董玉仲、董玉川乘坐的馬車內也是一樣情況。

慶豐二十六年,秋。

慶豐帝退位,傳位于太子。

太子即位,改年號天盛。

因為新皇即位的原因,加之大皇子一黨、寧王一黨黨羽須肅清,朝中的事務并未減少反而更加繁重。除了董二爺和董三少爺、董五少爺能夠多歇息幾日之外,董大爺、董三爺并着其他三位少爺皆是依舊日日忙碌。雖是忙碌,但勝在一切都安定了下來。

新皇即位後,除了舊臣之外,亦是大膽任用年輕臣子,如董玉仲、董玉川之流皆受到了提拔,反倒是舊臣之中被提拔的為少數。邊關戰事中功勞重大者,如謝昭謝将軍則特封為忠武候。朝堂上于這時,出現了新氣象。

一切的确是都安定下來了,但已十六歲的董若喻和若玥皆是尚未定親,跟着的是笄禮便也就不着急了,于是,若玥便體會了一把古人所謂“待字閨中”。不知道是因為經歷了先前謝大公子的事情還是怎麽的,即便是慢慢不再忙碌的董三爺,亦仍舊是一點兒也不着急若玥的親事,讓若玥不能不奇怪。

奇怪歸奇怪,若玥卻不問去什麽,她本來就覺得,十六歲出嫁也一樣是太早了。頭上的幾位姐姐,十六、十七便生子,若玥都每每為她們捏一把汗。哪怕這就是古人的規矩,若玥也并不是太接受,最重要的是她自己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還在想着享受父母的疼愛,即便是真的嫁人生子了她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真正的照顧好自己寶寶。她希望的是等到再遲一點,她能夠擔起這份為人母的責任的時候,再要孩子然後全心全意的去照顧他。

若玥腦子裏七七八八的想法挺多的,卻獨獨忘記了一件事情——雖然是十六歲了,但她還沒有來葵水呢……意識到了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的若玥,還來不及思考什麽,就感覺到下|身的一股異樣之感。這股異樣之感,讓她深深的覺得自己被捉弄了,然後,很想抓狂,卻無從發洩。

只喊了丫鬟流螢進來,若玥心中郁悶,卻是不知道該怎麽與流螢說了,只能道:“我想沐浴,替我準備幹淨的衣裳……”話本是沒說完,但流螢見若玥好半天也沒再說什麽,便要出去吩咐,又被喊住了。

流螢覺得七小姐有些奇怪,但也只問,“七小姐還有什麽吩咐嗎?”

若玥狠了狠心,說,“我……好像……來那個了……幫我準備……”聲音低得不行,讓人根本聽不清說的是什麽。

流螢懵了懵,見若玥這副樣子且難得的臉紅了,也不知怎麽的,就頓時醒悟了過來,立刻笑了起來問,“小姐來葵水了?”見若玥點點頭,流螢立刻說,“小姐稍等,我這就去準備。”

若玥看着流螢走了,只覺得臉有些燒得慌。好在後來丫鬟送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