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Chapter 86

很久很久以前, 皇宮裏的皇後娘娘生了一個小皇子。

小皇子出生的時候天降異象,聖上大喜,為小皇子賜名“李瓊”,并将其封為太子。

然而小皇子這個太子之位沒坐多久, 小皇子洗三之日, 國師便率師門修士親臨, 說小皇子與他們師門有緣, 要把小皇子接回師門。

國師的師門是天機閣, 乃歷朝歷代的國教。

雖然舍不得小皇子, 但帝後不能阻攔小皇子的仙路,最後還是不得不揮淚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交到了國師手上。

小皇子處在襁褓中時,就被國師懵懵懂懂地抱上了仙山。

長老從凡間抱回來一個凡嬰, 無異于往油鍋裏滴了一滴水, 引起了閣裏弟子們的好奇。

不少人偷偷摸摸地來看小皇子,發現小皇子長得白白嫩.嫩、像塊白豆腐,讓人忍不住想掐掐他的小臉蛋。

于是你掐一下, 我掐一下, 到天機閣的第二天, 小皇子的臉就腫了!

事發後, 大長老氣得追着這些沒分寸的弟子滿山跑!

小皇子看着樂得吐了個泡泡。

可惜這些弟子記吃不記打, 依然惦念着小皇子柔軟的臉蛋。

直到有一個人埋在小皇子的肚皮上猛吸了一口以後,大家才開始轉而惦念起小皇子的小肚皮。

雖然這些弟子在吸小皇子的時候, 都會給小皇子送禮物。

什麽特制的撥浪鼓, 特意挑的可以溫養靈脈的靈石, 如嬰兒肌膚一般柔軟絲滑的法衣面料……

但這些禮物都不能掩蓋, 小皇子是在他們的摧殘下長大的事實。

好在小皇子跟個白面饅頭似的, 不僅又白又軟,而且實在好脾氣,從來不哭不鬧,搞得天機閣弟子都想生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了。

那段時日,天機閣結道侶的弟子好像确實特別多。

不過更多的弟子,則在琢磨着怎麽直接把小皇子叼回自己的窩裏,比如把小皇子收作自己的徒弟啥的……

有了念想後,這些弟子給小皇子送禮物送的更勤了,都想哄着小皇子跟他們當徒弟。

“小不點,這個蜜餞甜甜的吃過嗎?你要是叫我一聲師父,以後你就有吃不完的蜜餞了!”

“啊!”

“徒兒,師父抱抱,看!這是什麽?上好的玄鐵石!走,跟師父回洞府,師父給你打法器!”

“呀!”

“嘬嘬嘬,小寶貝,這個可是上好的青鳥羽,快快長大拜我為師,師父你去掏青鳥蛋!”

“哇!”

可惜這些弟子費盡心思,最終一個也沒得逞。

小皇子滿周歲那天,大長老做主将他記在了祖師爺名下,并欽定他為下一任閣主,賜名“一緣”。

“好!哈哈哈!”

看着沒心沒肺剛學會說一兩個字的小皇子,禮物打水漂了的弟子們悲從中來。

好好的徒弟居然成了他們的小師祖,輩分和身份都穩穩地壓了他們一頭……

唯一能安慰他們的就是,小皇子變成小師祖以後就是大家的了!

誰也別想獨占小緣緣!

這般想着,天機閣的弟子們又想開了,于是對着剛滿周歲的緣緣開始了新一輪的争寵——他們決定了,如果不能當緣緣的師父,就要當緣緣最親的“徒孫”!

緣緣小的時候可并不好帶,又活潑好動,手裏又沒個輕重,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傷到別人。

但這些弟子渾然不在意,每一個都把對緣緣的溺愛寫到骨子裏。

哦,除了一個叫屈陽的弟子,但這個弟子也很快自己離開了師門。

大長老看在眼裏,生怕這些人的溺愛把緣緣毀了。

于是等小緣緣長成了大緣緣,一到達元嬰期後,大長老就把緣緣趕下山,要讓他去山下歷練。

一緣下山的第一天,天機閣裏哭成了一片。

不過一緣這個小沒良心的倒是很開心。

一緣天生是個富貴命,自小被寵得不知天高地厚。一下山後,上碧落下黃泉他哪裏都敢去闖一闖!

他跟着散修打過九階妖獸;跟着魔修進過魔淵想弄懂魔淵的來歷;跟着劍修混進秘境大殺四方;也試圖一個人一艘船出海尋找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然後從那帶回了一只混血青鳥。

後來他帶着這青鳥好奇地去了一趟他的故土,發現此處早就已經改朝換代,他的父皇母後早成了一抷黃土,他這個小皇子也已經變成了過去式。

一緣說不清自己是什麽感覺,按理來說他被抱上天機閣後,便與凡人再無關系。他連自己生身父母長什麽樣都不知道,照理也說不上什麽感情。

可他走在這片土地上,卻不願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于是他學着周遭的江湖騙子支了塊旗幟,上面寫着——“一卦黃金萬兩,童叟無欺”。

他借着這杆旗一頭紮進凡間小城,一日算兩卦,算到哪就把哪個小城弄得天翻地覆。

漸漸地,天下皆知人間出了個身邊跟着青鳥、長得特別好看的神算子。

有修士、妖獸聽說了這個消息不屑一顧,有的則起了逗弄的心思,想去看看一個凡人長得能有多美。

然後這些修士便一去不回了。

大家這才知道,這個神算子便是天機閣許多年前從凡間接回來的小皇子——觀星臺預言的天道之子!

傳說他天生一對天機眼,可看命理、可斷因果。

一開始,大家還不太明白這可“斷”因果是怎麽回事。

直到大家發現一緣是天道的眼,所有行惡事的人在被天道發現以後,都會遭到報應!

一時之間,所有修士都開始夾起尾巴做人,原本弱肉強食的修真界似乎無縫進入了大同世界。

以前修士們常常互相争奪機緣,常為了某個天材地寶殺人越貨,可後來有修士的靈藥掉路上了,都有人路不拾遺。

有人擁護一緣,喜歡在他的帶領下,這般祥和的修真界。

有人憎惡一緣,覺得一緣是在進行強.權.統.治。

外人對一緣褒貶不一,一緣卻從來沒有在乎過這些人的看法。

雖然表面上看上去,是他讓那些惡人遭到了報應。但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他确實從來不會随意對別人出手,只會幫人算卦。

一緣總是自诩天道親兒子,可天道是什麽?

他行走人間多年後,終于知道了答案。

一緣為天下公允而生,何為“公允”?

公平、公正、公允、公道……公為“衆”。

所謂天道其實不過是萬物所凝聚的一道意識!

那些因果報應非一緣所操控,而是萬物所渴望的善惡有報!

只因為萬物需要一個真正的人為他們主持公道,所以一緣才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

一緣曾經去魔淵看過,發現魔淵裏儲藏的是萬物的恨與絕望,而他則是萬物希望的造物。

是以,一緣很清楚他“工具人”的定位,從來不在意外人的看法,每天安安心心地當着天道萬物的眼。

他以為他以後的生活就這樣了,沒事摸摸魚、算算卦,以維護社會安定為己任。

直到從魔淵裏爬出來了一個小崽子……

其他人都以為這崽子是毀滅世界的魔物,只有一緣知道,其實他也是天道萬物的造物。

一緣很好奇這小崽子又是為何而生,結果發現他竟然是為了“複仇”而生。

天道汲取了萬物的渴望,致力維護天下公道。

可有些時候,一些恨并不是“公道”可以抵消的,需要所恨之人十倍的、百倍的償還!

于是魔淵便誕生了應不予,讓應不予做它的刀。

一緣和應不予兩個人,一個“刀”、一個“眼”,雖然都是萬物意識的造物,卻是互相矛盾的。

畢竟集體裏總是會有不一樣的聲音,這種時候往往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所以天道提前降下了預告,想要修真界的修士剿滅應不予這“會毀天滅地的真正魔物”。

當一緣和應不予相遇的時候,如果天道和魔淵可以化人的話,他們可能會宛如對着鬥獸場裏的野獸一般搖旗吶喊,想讓一緣和應不予咬死對方。

可沒等他們二人彼此亮出尖牙,一條紅線就将他們拴在了一起。

應不予這刀終于是沒有秀出利刃的那一天。

他因恨而生,而恨卻是因愛而生。

“因愛故生怖,因愛故生恨”,應不予被紅線綁得死死的,于是一緣不戰而勝 。

應不予和一緣這兩個“工具人”因為不知道怎麽處理這根紅線,跟小孩子一樣,互相争吵、互相戲弄,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

不說應不予喜不喜歡這種感覺,反正一緣真覺得他認識應不予後,生活中突然多了很多樂趣。

于是他逗弄應不予,逗弄地更起勁了,讓人很擔心他是不是真的能有正式脫單的一天。

雖然一緣和應不予都有些別扭,但随着朝夕相處,他們之間的紅線确實越來越深,逐漸只剩下一層窗戶紙擋在他們中間。

可惜他們二人生來不是為了打情罵俏談戀愛的,命運完全沒給他們繼續談戀愛是機會。

在有一次一緣把應不予逗得太狠,氣得應不予直接準備閉關兩百年後,天地忽然破了個大洞,需要大量的靈氣和天道法則進行修補。

若任由這個洞破下去,将會導致靈氣逸散、天地崩塌。

大量的靈氣,修真界咬咬牙還能用天材地寶、丹藥法器湊出來,可天道法則世人卻不知道要去哪裏尋找。

這個時候,本身就是為萬物而生、身負天道法則的一緣不得不站了出來。

他自出生,身上就伴随着天道法則,此時此刻以身補天正正好。

對于這般命運,一緣倒沒覺得有什麽不公,只是在他補天之前,他不由地想起應不予,生怕他來陪自己了,于是叫天機閣沒事就去找應不予打打秋風。

那時的一緣絕對沒想到因果循環還會報在他身上,一千年過去了!他竟然還有機會回來給應不予還債!甚至還能閑着沒事,給一些凡人講故事……

當然,一緣沒那麽自戀,當着所有人的面講他的自傳,他只是給廣場上的修仙新人們講了講修真界的歷史,主旨就是要告訴這些小萌新:其實我們天機閣要教你們的是修煉之法,大家好好練,我們争取一起重建修仙新世界!

一堂歷史課上完了,一緣便要功成身退,只是在他起身離去之前,臺下突然有個人舉手問道:“仙、仙長,敢問您和小大師緣緣有什麽關系嗎?啊、我我我沒別的意思,就是看仙長您有點眼熟……是我越矩了,對不起!”

看着臺下緊張到結巴的人,一緣笑了笑,覺得這也沒什麽好隐瞞的,畢竟這些人早晚都會知道真相。

于是他再一次做了個自我介紹:“在下之前因為意外,重新轉世成為了孤兒院裏的緣緣,并上了個綜藝節目,幸虧在座諸位在網上對我的支持,讓我可以重修本體,本人感激不盡。”

作者有話說:

看大家好像有點誤解,于是偷偷冒頭說一聲,這本文畢竟寫的是《小祖師爺在娃綜靠玄學爆紅》,所以緣緣長大就差不多準備完結了,這幾章都是在收尾了。

大家如果還有什麽想看的,比如感情線、辦學校的細節,我番外再多寫一點!

感謝在2023-05-23 23:46:11~2023-05-24 23:57: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挽夢亦清歌aq、紫述 18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