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引子?01蛟龍入夢
引子:
包拯點燈熬油審閱公文,唐突伏案睡去,似蛇四足十丈(三十多米高)有餘的龐然大物猛然入夢。
龐然大物面容猙獰浪中翻滾張牙舞爪:“吾乃江臨府江水蛟龍,因凡人玷污吾眼,吾怒之欲水淹江臨府!”話落猛然靠近。
血盆大口近在咫尺,包拯猛然驚醒後背濕透,回神後聯想江臨府今年水患連連,而汛期近在咫尺,不由心悸!
想到展昭一行即将達到江臨府,包拯連忙連夜修書一封飛鴿送去。
蛟龍怒01蛟龍入夢
:
三天連發的三宗命案因柳勁以死謝罪,柳愔愔在王仵作等的證詞下脫罪。
當夜,案件以極快的速度徹底終結轟動全城,而柳愔愔卻在柳勁尚未入殓的情況下消失了蹤跡。
翌日清晨,珍味閣後院。
細小的雨滴自空中墜落,一只羽毛沾濕的白鴿撲啦啦的落到了窗臺上,歪頭用黑眼睛瞧着房中的人“咕咕”的叫着。
展昭洗漱開了門闩準備下樓吃飯,循着翅膀拍打聲瞧見了鴿子,微微驚訝的抓起鴿子:“包大人的飛鴿傳書!難不成開封府出了什麽事情?”從鴿子的爪子上綁着的小竹筒中取出一張紙條。
“叩叩叩”房門不合時宜的被敲響,公孫策用帶着困倦的聲音道:“不是說着急趕路麽?小妹不會還在睡懶覺呢吧?”打了個哈氣。
“門沒插進來自個進來吧!”展昭展開紙條浏覽着上面的字表情變得有些詭異。
信上說的是前陣子包拯經歷的一件事。
那日,包拯門窗緊閉,點燈熬油審閱公文,忽然一陣風不知從何處卷入室內,包拯第一個反應是擡頭看窗戶,可就在這一瞬間他感到頭暈目眩倒在了桌子上。
Advertisement
夜色正濃江風呼嘯,轉眼間包拯來到了一條冰糖洶湧的江邊堤壩上,忽然江水翻動,一頭上有犄角身似蛇有四足的十丈有餘(三十多米高)的龐然大物自水中升起,帶起的水花濺濕了包拯的衣裳。
龐然大物面容猙獰浪中翻滾張牙舞爪:“吾乃江臨府江水蛟龍,因凡人玷污吾眼,吾怒之欲水淹江臨府!”話落猛然靠近。
血盆大口近在咫尺,包拯猛然驚醒後背濕透,書房內燭火依舊公文依舊一派平靜。
包拯擦了一把汗正要繼續批改的時候發現他的衣裳斑斑點點像極了夢中飛濺出的水滴的傑作。
包拯驚奇回神後聯想江臨府年年水患連連百姓衆多人因此死傷無家可歸,而今日汛期近在咫尺,不由心悸!想到展昭一行即将達到江臨府,連忙連夜修書一封飛鴿送去,讓展昭等人查一查江臨府百姓做了什麽讓蛟龍震怒的事情。
“我是想要叫小妹下樓吃飯好趕路,可不是想要伺候小妹更衣洗臉。”公孫策明知道展昭這會肯定已經收拾好了卻是故意如此說着,她帶着習慣的輕嘲淺笑走了進來,在看到展昭手中抓着的白鴿的時候表情變得嚴肅:“包大人說了什麽?”
“你自個看吧,保證你大吃一驚哦。”展昭俏皮的眨眨眼,紙條遞給公孫策,左給右手裏的白鴿順了順毛。
“是麽……?”公孫策挑眉看着枝條而後蹙起了眉頭:“雖說莺莺一案匪夷所思……但包大人不似這種就因為個夢而驚慌的人呢?”
展昭捏着昨個桌上剩下的幹果糕點喂給白鴿,然後取了房中紙墨筆硯交給公孫策:“我說呢,甭管這事怎麽奇異,但事關無數百姓安慰又是包大人的吩咐,我們自然是要辦嘀!反正順路不是?”
公孫策點點頭拿起毛筆給包拯回信,寫好字條後吹了吹幹,在展昭又給鴿子喂了些水後,将信折疊放回白鴿爪子上的竹筒裏,道床邊将白鴿一抛。
公孫策目送白鴿遠去,鴿子撲打着翅膀飛向小雨微暗的天空慢慢化作了一小點,緩緩開口道:“大胡子告訴我說,白玉堂一早跟歐陽春出去了,現今未歸。”
展昭:“昨晚上我聽見歐陽兄去隔壁找澤琰,說是要為柳勁辦理後事一個人忙不過來,讓澤琰幫把手。”
“澤琰啊……”公孫策似笑非笑:“你信嗎?”
展昭臉頰微紅,筋了下鼻子:“一半一半,怎麽?閑歌~”故意拉長音,摸摸下巴:“姐是懷疑歐陽兄。嗯,說來關于此案歐陽兄身上确實疑點甚多。”
公孫策道:“我是說南宮家的案子而非柳家一案。”
展昭撓撓腮幫:“怎麽說?”
公孫策不答反問:“小妹可知道我是如何識得苗疆毒花一物的麽?”
展昭昨夜聽她說是從父親手劄上看到的,但若是如此簡單的話公孫策便不會問了,于是搖頭:“不曉得。”
公孫策瞥了她一眼又問:“那小妹可還記得當初帶到府衙的四個黑衣的死人麽?”
“記得……”展昭先是不解而後猛然眯起貓眼:“閑歌姐是說……那四個伏擊帶着羊皮紙的男人的黑衣人死于那毒花的毒?”
公孫策挑眉:“還不算太笨。”
展昭摸摸鼻子:“聰明的很嘞!”接着道:“而發現羊皮紙的那日與黑衣人樹林纏鬥的時候,尖銳的笛聲不辨方向毒針又是非常準确的紮入三人腦後,而當時樹林裏只有我們三人。再加上柳勁從王仵作那裏得到了毒花,柳勁又是歐陽兄的世侄,此中種種便有了理所當然的聯系,只是……”眉頭鎖緊。
公孫策追問:“只是如何?我若是沒記錯,趙虎曾禀告過包大人一個背着大刀的大胡子曾在府外徘徊,也就是說歐陽春是從小夕到開封的時候才出現在開封的……現今又出現在了襄州。”
展昭遲疑道:“可是北俠歐陽春個性敦厚素有俠義之名,實在是難以将他與南宮家滅門慘案聯系在一起。”
公孫策“嗤”笑一聲:“這世上人面獸心的還少麽?當然,俠義之士拿着“正義”的幌子殺人也不少吧?南俠展昭行走江湖時想必也鏟奸除惡過呢吧?”
展昭點點頭:“我記得小夕曾說過……”
“閑歌,飯菜都涼了,我讓夥計又熱了熱下去吃飯吧?”昨個展昭見過的那個對着外人很嚣張對着公孫很龜孫的外族男子出現在了門口。
展昭這才想起:忘問公孫這人的事了?!
男子還是腳蹬馬靴脖領帶皮毛的坦胸外族打扮,只是腰間多了把刀鞘破舊的刀身彎起的匈奴刀,這把彎刀跟展昭在匈奴游牧民那見過的不大一樣,刀身要長寬厚重了很多。(蒙古刀那時還沒有産生,所以這是小說中某位高人結合匈奴阿拉伯等刀刃鍛造出的絕世奇刀)
展昭上下打量着男子:江湖中是沒有聽說過這麽一號使用彎刀的厲害人物的,不過除了江湖之外外族之中呢倒是有一個對上號的。
話說,大宋與外族邊界之間通常有一些因種種原因誕生的混血兒,但這些混血兒是不被任何國家的人民所接納的,所以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會明目張膽欺辱他們,因為沒有人管通常他們只能啞巴吃黃連。
而在西夏、大遼、大宋之間有一個各族混血人建立的無人敢欺負的小部落,這個小部落不是有國家庇護而是它是由一個馬賊建立的。
不論是大宋亦或是西夏等等都是有好人也有壞人的,十多年前一個駐紮在三國邊界的壞的流水的大宋将士閑着沒事就帶着士兵去禍禍百姓,而沒人護着的混血游民就是他們的首選了,只是那次他們付出的血與生命的代價。
傳聞,一個瘦弱的外族小男孩在他們欺辱其姐姐的時候,揮着一把巨大的彎刀将十多個大宋士兵砍殺而死,那個男孩就是自稱不歸宋不歸西夏不歸遼的馬賊——三不歸!
展昭有些佩服的看着男子:“你可是那不歸宋不歸西夏不歸遼的狂刀馬賊三不歸?”
三不歸像是公孫策那般“嗤”笑一聲道:“沒錯,我就是馬賊三不歸。比起傳聞中如何?”
展昭笑眯眯道:“見面不如聞名。”
三不歸像是發怒的頭狼一般兇悍的看着展昭。
展昭毫不懼怕的瞧着他,那閃着的烏黑眼眸就像在說:生氣了?動手啊!
公孫策不屑道:“何必如此誇他?不就是個馬賊麽?”
三不歸立刻由兇狼化作忠犬讨好的笑着:“沒錯老子……我就是個不入流的馬賊,哈哈……讓展姑娘見笑了!”
“不歸大哥只是說話直爽,罷了。”展昭和善的笑着,只是心裏疑窦頓生:昨夜我才見過他還不知他是誰,他怎麽好像一副很知道我的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 三不歸……原諒起名無能的偶吧……
至于上一個案子大家可能不明白柳勁為什麽自盡,一來是為了掩蓋妹妹的罪行,二來是受到了某人的威脅勸慰(最後一個案子會揭示)所以以一人之死保全大義、保全家人。
下面是百度來的科普——
蛟龍本義:古代傳說中能發水的一種龍
蒙古威震歐亞時期的蒙古戰刀:成吉思汗的馬隊舉着彎刀沖擊敵人幾乎成為一個标志性的畫面,這蒙古彎刀的來歷确是幾經錘煉。早期的蒙古人不是用彎刀,而是用契丹人常用的長刀,後來在與西亞的交易中,他們也接觸到了風靡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彎刀,有心的蒙古人沒有像漢族、契丹、女真那樣,因為阿拉伯刀太輕和不合手而将其棄于戰争之外,而是認真研究了彎刀受力上的優點,又結合了長刀的厚重和樸刀的鋒利,改進材質和鍛打方法,引入漢族的熱處理技術,于是削鐵如泥、令人膽寒的蒙古彎刀誕生了,至成吉思汗時期蒙古部隊的彎刀幾乎可以砍斷所有對手的刀劍,為蒙古大興起到極大的戰術輔助作用。但是,沉重的彎刀也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揮舞這樣的刀會消耗很大體力,而且速度也不會很快,于是,明朝仿效漢朝克制匈奴的戰術,采用輕快而鋒利的較短刀劍,配以近身戰術,結果獲得大勝,使用厚重彎刀的蒙古武士無法抵擋已經搶入懷中的輕快而鋒利的刀劍,傷亡極大,如藍玉大戰集寧,是一場典型的肉搏戰,很多蒙古武士僅砍出一刀,結果已被對手連刺數刀,5萬精銳被藍玉1萬8千人殺光,于是彎刀也就漸漸退出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