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溫馨
時間眨眼即逝,再幾日之後,已是九月。一夜西風過去,早上推開門,殘花敗葉一地。
琬宜起來的時候卯時過半,天還黑着。她探個頭出去,鼻尖瞬間被凍的通紅,一身薄棉夾衣也抵不住風寒,風一來便就吹透。
屋裏阿黃閑适靠着火盆懶覺,聽見響動擡起半個腦袋,哼叫一聲又回去睡。琬宜瞧它一眼,還是硬着頭皮往屋外踏了一步,反手關上門。
今天是白露,秋已至,楊氏昨天染了風寒,現在還睡着。琬宜搓搓手,小跑進廚房,引上火,燒一大鍋水。她嫌冷,還沒洗臉,正好旁邊竈上閑着,鍋不小,熱水夠一家人洗漱。
屋裏光線昏暗,只壁上兩盞燭火,柴火聲噼噼啪啪。她攏着裙擺蹲在竈臺前,拿着空心柴管鼓着腮幫子往裏吹氣。被煙嗆到,琬宜咳兩聲,太專注,連謝安什麽時候站她身後都不知道。
“啧。”他還沒睡醒,手擡起來揉兩把眼睛,拽着她後衣領給提起來,往旁邊搡搡,“教了你多少次,怎麽就學不會,你這麽吹,天亮了火也燒不大。”
琬宜笑着摸摸頭發,讓了地兒給他,轉身去拿碗筷。
瓷器碰撞聲音悅耳,她看謝安一眼,聲音輕柔,“昨晚上炖了豬骨湯,還剩大半鍋,正好在上面蒸饅頭,沾了肉味,肯定好吃。”
謝安困着,火燒起來後把管兒往旁邊一扔,懶洋洋靠在旁邊凳子上,打個哈欠,“有沒有點別的,總吃肉,多膩啊。”
琬宜手上忙着,沒回頭,“別人家想吃肉都吃不上,你還嫌。”
“那是別人家。”謝安哼笑一聲,兩腿交疊,“爺們兒有本事,山珍海味也吃的起,誰管得着。”
琬宜輕笑着搖搖頭,沒別的話。
見她不理,謝安嘟囔兩句,又開腔,“那你給不給我做啊。”
“成啊,給你做,哪兒敢逆着你。”琬宜架一個竹簾在鍋上,饅頭貼着壁擺整齊,歪頭,“蒜泥胡瓜吃嗎,還是蒜末茄子?”
阿黃也惺忪着睡眼從門口進來,謝安沖它招招手,彎腰一把拎起夾在臂彎下,“我不吃蒜。”
琬宜“嗯”了聲,蓋上鍋蓋,面過身子瞧他,“那醋拌胡瓜,吃嗎?”
Advertisement
“醋……”謝安撸兩把阿黃的後頸毛,沉思一會,“吃吧。”
琬宜應聲,又轉身去籃子裏翻胡瓜。昨天中午楊氏買的,和一堆白薯放在一起,她翻幾下沒見着,就蹲下仔細找。
光影朦胧下,天邊微微曙光。小小廚房裏,她在那蜷縮着,像只兔子,鍋裏湯汁翻騰着,撲鼻菜香。謝安手扶着額坐着,阿黃乖順伏在他懷裏,氣氛和諧溫暖。
他半掀開眼皮瞧她半晌,舒坦地像是寒冷冬日裏剛洗了個熱水澡,暖流從心中蜿蜒而過。
又過了會,琬宜嘆着氣站起來,頹喪靠着牆邊,喊他名字,“謝安,我找不到了。”
她早就不再喚他哥哥,總是直呼其名,第一次時,謝安還有點不高興,後來就也習慣,甚至覺得這樣有種別樣親密。
什麽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比如她适應他的壞脾氣,比如他容納這樣一個陌生姑娘的存在。從讨厭,到不嫌棄,直到現在連謝安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他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得其解,最後歸因于自己的善良。雖然這兩個字,對他這樣的人來說,稍顯諷刺。
阿黃叫了一聲,扭屁股跳下去,趴到籃子邊,對着一堆白薯端詳。
謝安手撐着扶手搖晃起來,腳尖挑着阿黃的胖肚子弄到旁邊去,低聲呵斥,“哪兒都有你的事,滾一邊去。”
琬宜咬着下唇,忍回笑意。她立在一邊,安靜看着謝安粗蠻地把白薯都挑出來扔到一邊,不多時就滿地狼藉。
冷風從門縫中鑽進來,順着衣領鑽進後背,琬宜一顫,捂鼻子打個噴嚏。
“怎麽了?”謝安眉頭一擰,擡頭看她,眉心幾道褶皺,“冷就回屋穿點去。”
“沒事,我烤烤火就行了。”琬宜搖下頭,往爐子旁邊蹭,“一會菜就熟了,我看着點。”
謝安嗤笑一下,随手拿塊生姜扔她腳邊上,“你穿九天玄女衣啊,折騰那麽久,一會兒的事兒,耽擱的了什麽。就在那磨磨唧唧。”
琬宜揉下鼻尖,聽他又說,“再說,我是死的?”
她抿抿唇,還是笑出聲,手腕在一起活動活動,攏緊襟子往外頭走,“那我先去了,你看着點火。要是湯嫌少,就加點水。”
謝安随意敷衍了幾句,拿個木桶過來,裝一半熱水,提到她房門口,“順便洗把臉。”
琬宜愣一下,彎彎眼睛,“成。”
--
為方便,吃飯是在楊氏的屋子裏。弄了張桌子在炕頭,楊氏在裏頭,琬宜挨着炕沿兒,謝安嫌擠,自己端個碗到旁邊,和阿黃成伴兒。
從那日花送過來後,楊氏明顯感覺到兩人之間緩解了許多。
雖然沒幾日就起了秋風,牡丹零落一地有點可惜,但也值得。家裏和和氣氣的,比什麽都重要,謝安混慣了,她治不了,不過看這樣子,琬宜有些本事能降住他。
人家說水柔能克剛,楊氏覺得不假。這才沒多久,謝安就已經服了軟,說不定再過些日子,他還真能再收些心,更服帖些。
前幾天陳媒婆又來找過她,說張家姑娘有意和好,不再提起謝安斷了張家哥哥腿的事,問她願不願意。要是在以前,楊氏說不準就答應了,但這次,她躊躇一會,推了這門親事。
在楊氏的心裏,沒誰比琬宜更好。有可能制得住謝安的姑娘,少有。
她心裏高興,給琬宜夾一筷子肉,笑吟吟,“入秋了,以後一天比一天冷,琬宜還沒有厚衣裳呢。”
琬宜把飯咽下去,筷子搭在碗沿兒上,溫聲笑,“沒事的姨母,我今天就做。家裏有棉絮和布匹,我勤快些,兩日就做好了。”
她偏頭,看向悶不吭聲的謝安,“我這幾天不繡帕子了,多做幾身,咱們換着穿。哥哥的外衣也舊了,正好有兩匹玄色布料,就是棉絮少了些,要再買點。”
楊氏答,“這個好辦,待會讓謝安和你一起去。正巧他有馬,方便。”沒人吭聲,她又叫了句,“謝安?”
屋裏靜默一會,謝安扒兩口飯進嘴裏,半晌才“嗯”了聲。埋着頭,看不清神情。
阿黃吃完碗裏的飯,扯着嗓子叫了一聲。謝安把肉丢一塊給它,狠眉狠眼,“閉嘴。”
語氣雖兇,但聽得出心情不錯,尾音輕快。琬宜唇彎了下,給楊氏挑一筷子胡瓜在碗裏,問,“謝暨呢?弟弟什麽時候放學回來,他在外辛苦,我多給他也做幾套好了。”
“就這半個月的事情。”提起小兒子,楊氏搖頭嘆氣,“回來了便就不會再去了,他給我寫信,把那裏的先生同窗挨個數落了一通,差點要自己跑回來。還說要是我不答應,一路要飯回家也不會再上學。”
琬宜聽的詫異,“是有人欺負他嗎?”
“怎麽可能。”楊氏哼笑一聲,“他沒比他哥哥差多少,小混蛋一個。七歲時就拿着石頭給人家開了瓢兒,上蹿下跳,像只瘋猴子。我就沒擔心過他會受欺負,要不是為了挫挫他的氣,也不會送他到那麽遠的學堂,半年才回來一次。”
琬宜有些怔愣,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好。謝暨都這麽野,謝安小時候,得是什麽樣子。
楊氏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含一口飯進嘴裏,撇撇嘴,“知道為什麽咱家住這城郊,連個鄰居都沒有嗎。”
琬宜搖搖頭。那邊,謝安把筷子往碗裏一戳,氣急敗壞,“娘,您今早上話怎麽這麽多。”
楊氏不理他,繼續跟琬宜講,“因為他十二歲的時候,鄰居家小孩罵他,話我就不重複了,反正不好聽。謝安被逼急了,可人家家裏兄弟多,他和謝暨也打不過人家,就想損招。”
琬宜瞥謝安一下,看見他繃緊的嘴角。他瞪她一眼,琬宜微微彎下唇,沒理,繼續看着楊氏。
“一連半個月,他和他弟弟晚上不睡覺,披着白布到人家窗門口裝鬼,掀人家瓦片往窗戶上砸,把雞往糞坑裏扔。”楊氏回想着,被氣笑,“他哥倆從小主意就正,什麽都不告訴我,直到鄰居一臉青白地舉家搬走,我才知道了這怎麽回事兒。”
“……”琬宜頓了頓,笑的彎腰。
緩了會兒,琬宜又說,“挺好的,這樣不受人欺負。”
楊氏點頭,“所以二十歲還是光棍一條,人家都躲着他,給錢都不願意嫁。”
謝安把碗“嘭”的一下放旁邊桌上,氣沖沖說了句,“有完沒完。”
他站起身,在屋子裏轉悠半圈,賭氣推門出去。
琬宜笑的更止不住,捂着唇,眼眶裏聚了汪淚珠。楊氏把窗戶推開些,揚聲對着謝安喊了句,“待會帶琬宜去買布和棉絮,記得沒有?”
謝安冷着臉給馬喂草料,直到楊氏又喊了兩聲,才一臉不耐哼哼兩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