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至 好窮一家人(下)

天氣冷,裏屋燒炕,窗子都緊緊關着,光線通過二門進來,并不算亮堂。三間茅草頂的土屋,收拾得挺利落,顧老娘拿着籮筐在炕上坐着挑豆子,仨孩子在邊上玩石子,時不時要吵一架,找她分辨。

年輕的時候她脾氣不好,對自己的幾個孩子從來都沒多少好臉色,後來丈夫去世,生生被生活壓彎了腰,脾氣自然是更加不好了。動辄打罵倒是算不上,但是絕對不是慈母。如今老了老了,臉上仍然是刻薄相,對着幾個孫輩時,卻難得有了耐心。

更難得的是,她不偏心,不重男輕女,對梁茜幾個孩兒都是一樣對待。甚至,兒媳婦偶爾偏心孫子,還要被她絮叨。

到了她這個年紀,這些年操勞留下來的病症不少,慢慢地随着年紀增長就都暴露出來了。顧老娘腿上有風濕,刮風下雨的季節裏,總是難受,走路瘸拐,冬天常常都是在炕上度過,靠着火力驅逐寒冷,也讓兩條沉重的腿稍稍好過些。

眼看着時間差不多,她揚聲喊兒媳婦去做飯,招呼仨孩子收拾好東西,自己自顧自地将豆子放到角落的木盆裏,泡一夜,明兒就能磨了做豆腐了。

這些都是在自家自留地上種的,也就夠一家人換換味道而已,如果真要當菜,整個冬季拿來吃卻是不夠。村裏頭的田地種什麽東西都是靠大隊長拍板了安排,能自己發揮的只有家裏自留地那麽一點大的地方,除了高産的每天都要吃的菜之外,農家人一般也就是種點豆子瓜子之類的換換口味了。

如今日子是稍微好過了些,但是每家每戶劃分的自留地都是有規格的,家裏的牲口家畜也都是定量,基本上,要改善生活只能靠上山。這兩年,甚至連上山都有了限制,工作人員來了幾次,耳提面命,大家都不樂意,無奈,卻只能順着政策走。

顧德山抱着孩子過來的時候,正好是他們準備開飯的時候。在門口就碰到了剛從外面回來的顧德海,他被一屋子老煙民熏得一身味兒,遠遠就聞到了,顧德山下意識将孩子挪開了些,不叫他聞到。

“怎麽回事兒啊,你就把娘和媳婦兒孩子丢家裏,自己出去逍遙了呗~”他板着臉,擺出一副老大哥的模樣教訓顧德海,直把他說得啞口無言,“一天天不幹正事兒,現在是農閑,但也能在家裏修整農具,做些簡單的活計。”

他緩了口氣,見顧德海一副不怎麽聽得進去的樣子,繼續叨叨:“就是願意出去,手裏頭也都帶着活兒,你可倒好,兩手空空,到點就回家吃飯,可真是越來越有款兒了……”他聲音越說越大,別說顧德海,家裏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站在他對面的顧德海剛剛從懵逼狀态中回過神來,抹了把噴在自己臉上的口水,似乎習慣了一般也不予回應,反倒是盯上了他哥懷裏抱着的白胖孩兒,“哥,你上哪兒偷來的孩子?!”

說着呢,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大,害怕至極。

要知道前些日子鎮上才來了倆工作人員普法呢,拐賣兒童可是要坐一輩子牢的,他顫巍巍伸手指着他哥,話都說不出了。

“瞎說什麽話呢!”顧德山沒好氣地瞪了弟弟一眼,抱着孩子往裏走,一邊走一邊喊,“娘,娘,快出來,看看我給你帶了誰!”

顧老娘早就聽到動靜了,但是不耐煩管這兄弟倆之間的官司,只坐在餐桌前等着兒媳婦上菜,一邊端着米湯喂孩子。顧德山喊她的聲音賊拉大,她卻只是擡了頭,眯了眯稍稍吊着的眼,等着兒子進來。

都是從她肚子裏爬出來的,什麽性兒她也是清楚得很。大兒每次有點什麽事兒得挑着飯點來,她不樂意說他這貪小便宜的毛病。只是,在對上了他懷裏的奶娃的視線時,手上的調羹啪叽一下直接掉到碗裏,瓷器相擊的聲音頗為刺耳。

她跟顧德海的反應是一模一樣。

見狀,還不等她開口呢,顧德山自己先招了,“娘,事情是這樣的……”等他給他們說了小寶的來歷,以及他自帶的賊拉大的人參後,提及了董美華的決定,不過沒以她的名義,“這參賣了,養活個孩子是綽綽有餘的,我想着這孩子跟我們也是有緣,要不就我們倆養着,說不定能給引來弟弟妹妹~”

“我和美華都覺得挺好,給他取了個名兒叫小寶,似乎是不太會說話,估計以前日子過得夠嗆。以後啊,來了我們家,肯定會對他很好的。”說完,就眼巴巴看着自家老娘,等着她發話。

按說顧德山這情況應該算是分家出去單過了,有什麽事兒都能自己做決定。只是他們這一片的風俗使然,都是十分敬重家裏的老人,有什麽事兒一般也是要問過長輩才行。

顧德山一個大男人,被他娘瞪得直縮脖子,哆嗦了一下,還是硬撐着揚起笑容,“娘,這孩子到家裏來的時候就穿着個紅肚兜,我就是過來問問,有沒有小衣服能擠兩件給他對付,美華在家給他拆着呢,估摸着這幾天就能趕出來了。”

說罷,還眼巴巴看着桌上的飯菜,咽了咽口水。他為了能蹭得上這點飯,把湯留着都沒喝呢。已經到了飯點,自然是餓得前胸貼後背,肚子咕咕叫。

“坐下一起吃點吧,”顧老娘瞪了一眼沒出息的兒子,揮揮手将小寶接了過來,抱到懷裏,順便幫他扯了扯過于肥大的外衫,“茜啊,去找找有沒有收着的舊衣,收拾一套出來。正好新年到了,也給豆子換身新衣裳。”

豆子是梁茜的二兒子,五歲多了,看着身量卻只是跟小寶差不多。

她還存着些布票呢,原本是想着攢下來給女兒即将出生的孩子用的,現在先挪出來給用上,大人衣裳不夠,小孩兒的一身估摸着是夠的。

梁茜原本不大好看的臉色瞬間變了,着急忙慌往屋裏去翻找。顧德山張了張口,到底沒敢将剛剛心裏想的說出口,他險些就要說,直接把票給他得了……

被自家娘這操作搞得不是很得勁兒,所以坐下之後,顧德山跟顧德海一起端着碗埋頭苦吃起來。

得虧今天做得多了些,否則還真不夠他們兩張口來蹭。顧老娘自己沒吃,加上梁茜,省下來的正好叫顧德山和小寶混了個肚圓。算是間接同意了兒子收養這個孩子,顧老娘趁着他吃飯的空檔囑咐了很多話,絮絮叨叨的,眼看着兒子越來越不耐煩,只能最後做了個總結。

“既然決定要養,就要好好養,孩子還小,養熟了也跟親生的沒區別的。”她語重心長看着顧德山,“以後就不要太混賬了,不許大手大腳花錢,都是當爹的人了,也敢穩重些,好好上工,勤快點掙工分掙錢,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

顧德山放下碗之後直接将小寶抱回來,提上他娘和弟媳梁茜給收拾的衣服和一些玩具,笑嘻嘻回道:“行,娘,我知道了。明兒我就帶着人參去鎮上換了錢,到時候給小寶和您帶點營養品回來。”

至于他娘說的上工掙工分的事兒,等明年開春了再說吧。

顧老娘搖了搖頭,目送兒子離開,回頭就跟一臉期待看着自己的梁茜的視線對上。面無表情都盯了她一會兒,也沒開口,直接從自己的褲兜裏掏出來兩張皺巴巴的票,加起來一共是三尺,足夠了。

梁茜用了點勁兒才從她手上将票搶了過來,咧嘴笑了笑,“謝謝娘!”說着,又繼續道:“您剛剛沒吃東西吧,我去做點疙瘩湯,正好一起吃些。”說着,小心翼翼将票塞好,徑直往廚房去了。

目送她離開的顧老娘撇撇嘴,絮絮叨叨抱怨,“吃吃吃,一天天盡長吃心眼了,家裏就那麽點麥子,怎麽能禁得住這麽糟蹋,過年的餃子皮都不夠……”當然,聲音壓得很低,生怕被兒媳婦聽到。

從她身邊路過的顧德海沒理會家裏這些瑣事兒,吃完飯的他只想回屋躺會兒,這天冷得奇了,老實在炕上待着要好過很多。

另一邊頂着寒風往家裏趕的顧德山是絲毫沒有瑟縮,脖子上裹着條破布條子,捂着臉只露出鼻子,頭上戴着董美華給做的帽子,還算暖和。他懷裏揣着小寶,一路上跟他介紹着家裏的人,說一說家裏的事兒,尤其是每個人的性情。

偶爾穿插幾句吐槽,說的直白粗俗,一點兒不怕帶壞孩子。

期間,顧小寶半點沒回應,顧德山也不管他有沒有聽進去,領着他往村長家去了,準備跟他提一提自己領養了個孩子的事兒,順便借村裏的牛車,明天去鎮上一趟。

當然,得順便跟其他人說一聲,這麽遠的路,一個人總是有些慌,說好聽些是捎帶上大家一起,其實就為了找個伴兒而已。想來臨近年關,大家夥兒還是會有需要去鎮上走走的,即使家底不豐,年總要過。

想到這兒,顧德山趕忙加緊腳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