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春,三月。

洛都城發生一件大事情。

災民北來。

非是天災,而是人禍。

北面的大秦朝廷已經被新的大魏朝廷奪走了江山社稷。不管哪朝哪代,一個皇朝興起之時,總是朝氣蓬勃的。

同樣的,一個皇朝最巨有擴張欲望的時候,也大半是在開朝之初。

大魏朝,非是漢人治理的朝廷。

大魏朝的國族是大晉朝未曾南難遷時,一統天下十三州時,大晉朝開朝之初在大晉皇族冊封之下,從漠北草原入了漠南草原生活的蠻人。

後來。

大晉朝廷南遷,北面的大秦朝廷崛起之時,大魏朝的國族就是大秦皇帝手下的打手,一直為大秦皇室立有汗馬功勞。不過嘛……

一旦大秦皇室式微之時,大魏朝這等習漢文,用漢制武器的馬背民族,自然就是噬主了。

大魏朝的國族,立國之短。這等時候,行于四方的自然是武力。

大晉朝,在大魏朝的國族眼中,就是肥肉,而且還是一塊在嘴邊伸伸頭,就能連皮帶骨吞進肚子裏的大肥肉。

升平十年。

春。

大魏朝的國族部軍南下。大晉朝的北疆重鎮,徐州城失守。

Advertisement

過了徐州城,淮南路以北之境,全是一馬平川。所以,大晉朝目前守住的就是淮南路的淮南水系,以及淮南路的山川要沖之地。

大魏朝想南攻,大晉朝想茍安。

這等情況之下,遭災的只是平民百姓。豪門大族早是有些風聲之時,已經南遷而走。于是,洛都城一時之間,人滿為患。

黃帝陰符經曾講: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在這樣一場動蕩之中。

哪怕是生活在洛都城的榮娘和親娘趙春花母女,她們二人的生活也是被影響了。

首先,洛都城的糧價上漲了。

其次,租賃屋舍的價格也是上漲了。

當然,榮娘的豆腐生意倒也是越加興隆起來。畢竟,南遷而來的,除了豪門巨戶,還有許多小富之家。至于災民什麽的?

那些身無分文的人,早被攔在了洛都城外。

榮娘只在賣豆腐時,聽了一些進洛都城投靠親戚的南遷小門小戶人家,講了災民的可憐。那又如何呢?

榮娘幫不了誰。

榮娘目前讨生活,想獨善其身,都算得勉強支持。畢竟,榮娘和親娘趙春花雖然小有積蓄,可她們母女在洛都城的生活,還是如浮萍一般。

入夏後。

洛都城的天氣非常熱起來。

榮娘這晚歸來後。

用了夕食。

榮娘就開始泡豆子,把手頭的雜事料理好後。榮娘沐浴一回,又是洗個頭發。

在院中納一納涼,擦幹了頭發。榮娘跟親娘趙春花也是聊起天來。

“娘,我打算賣一陣子豆腐後,看一看光景如何?”榮娘說了這話後,又道:“要不然的話,咱們搬家南遷吧。”

榮娘會這般講。完全是因為她探聽了一些消息。

那些消息裏講,跟大晉朝廷打仗的北面蠻人,都是兇惡成性的。燒、殺、搶、掠,簡直就完全是那等草原上的野蠻人作風。

總之,大晉朝廷失陷之地,不光是富戶得遭災,百姓也是落不得一個好字的。

特別是這時代的軍隊,常常在攻陷城池前,若遇抵抗的話,往往有屠城的習慣。

榮娘聽到那些聽來的消息,背後冷汗就是蹭蹭的冒。

至于榮娘為何起了想法,想搬家南下?

那是因為大晉朝廷建立都城的地方,還在更南邊的建業城。那裏有一條天塹大江,守護了南方的土地。

南北風土不同。

中原大地,北人善馬,南人善舟。

大晉朝廷南遷後,對于水師這等利器,還是打造的非常利害。至少,榮娘在遂歌大姑娘身邊時,聽過女學先生講課時,就是誇贊過大晉朝廷的水師。

想來,能被那般誇,又是國之重器,再如何還是有些真本事的。

“搬家?”

趙春花聽着女兒的話後,連連搖頭。

“榮娘,咱們哪有那般多的銀錢?”趙春花說這話時,是苦惱的。她覺得女兒許是多想了。瞧一瞧,如今的洛都城多繁華熱鬧?

而且,洛都城又是淮南路,最是城高城堅的地方。

這大河以北的大晉朝廷疆域,就沒有哪座城池比洛都城更加能安穩了。

“往南邊去,一路上的花銷太大了。”趙春花連連搖頭,反駁了女兒的提議。榮娘見親娘沒同意她的話,她也不在提了。

榮娘也就是提一嘴兒。事實上,她也是猶豫的。

到底這時代的搬家,可不像着她的前一世那般容易。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的時代裏。搬家,特別是選距的搬家,确實不是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路引的問題。

其次,你得有錢,非常有錢……

嗯,歸根結底的關鍵,就是得有錢、有錢。錢乃萬惡之源,可沒錢寸步難行。

有了錢,其它打點打點,什麽都是好解決的。問題就在于,榮娘和親娘趙春花屬于窮人這一階層的。她們缺錢,非常的缺錢。

升平十年。

夏,過去了。

秋。

天氣本來最好的時候。

榮娘這時候沒有賣豆腐了。她窩在了家中,跟親娘趙春花一起當了家裏蹲。

這時候,榮娘心裏頭是非常害怕的。因為,洛都城外,那陣天的喊殺聲太吓人了。

洛都城,已經成為戰火燃了起來的戰場前沿之地。

洛都城中。

能組織的青壯年,已經被組織起來,當了護城的兵丁。大戶們也是捐錢捐物,總之,保衛自己的家園。

“唉。”

趙春花在嘆氣。

“早知道應該聽榮娘你的話。咱們若搬家,就不必像如今這般提心吊膽的……”趙春花後悔了。

如今這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讓人心驚膽顫的。

“娘,莫擔心,莫必有事兒。”

榮娘安慰了親娘趙春花,道:“瞧着守城這般多的人,一定能守住了洛都城的。而且,城中這般多的豪門大族在呢,一定有活路的。”

榮娘表示。大戶們也沒逃呢。所以,肯定有活路的。

若不然的話,那些消息靈通的大戶們,早是脫家帶口的跑路了。

洛都城,內城。

劉府。

劉府最近,賓客甚多。

來找劉大老爺的人,不出意外,全是淮南路有名的士族豪門。大家夥都是湊了一堆兒,請劉大老爺主持了給守城的官府湊了人力物力的事情。畢竟,劉大老爺是最有實力的一波人兒中,有當頭領威望的。

這時候,肯定被推舉了出來。

劉府。

百明苑。

三夫人劉王氏這時候是把一雙兒女喚到身邊。這些天裏,三夫人劉王氏也是幾多嘆息。

“娘。”

劉遂歌已經長成了容貌絕色的小佳人。

這會兒,劉遂歌望着親娘時,眼神裏有擔憂,她道:“那些蠻人能趕走嗎?”

“大伯可是拿定了主意,咱們劉氏一族與淮南路共存亡否?”

劉遂歌的問話,一句一句像是重錘落在了三夫人劉王氏的心頭。三夫人劉王氏摟了女兒在懷中,劉王氏說道:“遂歌,莫擔心。”

“你不過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家族重擔,非是你的責任。”三夫人劉王氏用一種肯定的說道:“你和你弟弟是娘的命根子,你們都得好好的,都得好好的……”

“其它的,娘不管。娘只要你們姐弟好好的,平平安安的長大成人。”

對于三夫人劉王氏而言,天下如何?幹她何事?

淮南路的安危,那是劉大老爺的責任。

至于劉氏一族的榮耀,有劉之鋒這個嗣子承擔。

三夫人劉王氏的眼中,她的兒女是庶房的子嗣,平平安安長大,将來成婚嫁娶,有了子孫後人,能給過逝的夫君祭祀血食,就是劉王氏心頭的執念。

天下?

又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不過,只是司馬氏皇族的天下。

“娘……”

劉遂歌喚了一聲,爾後,又是住了口。

她發現,她跟她母親劉王氏的想法不同的。在劉遂歌的身上,她最得意的莫過于她的出生,劉氏一族啊。

在淮南路,劉氏一族的榮耀,哪一個劉氏的子嗣,都是于有榮焉。

劉遂歌自然在意的,特別在意着劉氏的名聲與榮耀。

只是……

劉遂歌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無法去反駁了母親的一片慈愛之心。

升平十年。

秋。

連連大戰後。

至于是秋時節,大魏朝的國族退了。當然,是在淮南路的士族豪門,奉上了一些的供奉後。拿了好處,又見着冬天快要來了。

大魏朝的國族,這才是收了馬缰,準備北歸。

這時候,南面的大晉朝廷的大軍,也是姍姍來遲的北上了。其時,在這之前,大晉朝廷也派了兩支軍隊北上。

奈何實力不如人,頭前的兩支軍隊被大魏朝的國族打一個潰敗。

這第三波的大軍前來,在大晉朝廷的宣傳裏,自然是一波的勝利。畢竟,守住了洛都城這座淮南路的富庶之城池。

實情嘛。

明白點的聰明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大魏朝的國族部軍自己退走了。跟大晉朝廷的軍隊利害不利害?沒一毛錢的關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