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夢境

沈夢昔經常要回寶山監督軍服生産,抽查産品質量,但是交通十分不便。

臨近第一批軍服交貨的日期,沈夢昔向章嘉璈借車,拉着四嫂、勞拉,還有林老夫人回寶山。這條路線,她走過多次,她敢開,那三位也敢坐,就這樣,一路歡聲笑語的到了寶山。

一見沈夢昔,章母就埋怨她沒帶阿歡回來,沈夢昔賠笑說阿歡課業太緊,她這次只是短暫停留,何必折騰孩子。

——實際上是車裏沒位子了。

另一方面,王守卿也派了一個姓李的後勤處長來監督,确認是否可以如期交貨。

工廠裏一派熱火朝天,裁剪的,車衣的,熨燙的,釘扣子的,整理裝箱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職,看得勞拉幾人心潮澎湃,

沈夢昔請李處長到庫房随機抽取幾個箱子裏的軍服,發現服裝針腳密實,尺寸标準,就連扣子圖案的方向都是一致的,李處長非常滿意,沈夢昔得意的笑了,她把林嫂這個整理控,弄來做監督驗收了。

軍服已經完成八成,餘下的時間裏肯定可以如期完成第一批訂單。

章家在家中設宴,宴請李處長一行幾人,由章嘉珩、章嘉棟作陪,席間章嘉珩見李處長每次都是将筷子放下,再用右手執杯,于是談笑間,與其執手相握,随後在其腋下點按兩下,李處長大吃一驚,不明白溫文爾雅的章先生為何如此無禮,左手一動,才發現剛才的澀滞麻木已經全然消失,啊的一聲,起身彎腰下拜,“神醫啊!我這胳膊不知道哪天起就不好使,看了幾次也沒有成效,沒想到,我的緣分在寶山!”

章嘉珩擺手,“不敢當神醫,您這也不是大毛病,只是一根筋錯了位而已。這兩天左手不要用力,就可以了。”

李處長連連應下。飯後,李處長幾人駕車離去,沈夢昔送上幾個紙袋的禮物,李處長滿意地離開。

沈夢昔四人又在寶山玩了一天,林老夫人被章母請去聊天,她們的話題就是誇對方的兒子,倒也愉快。

事後林老夫人和沈夢昔說:“你母親真是好命的女人,是我見過最好命的了。”

“呵呵,大概我是她命裏最差的那一部分!”

“你還曉得!她是真的擔心你,讓我給你留心着,別讓人騙了去。”

“哈哈哈哈!”沈夢昔大笑。

Advertisement

“不過,你父親那兩個妾不錯,老實得可憐,生三個兒子的那個還好些,年齡大了有個座,那個年輕一些的,小腳一點點,站在你母親身後,連眼皮都不敢擡一下。”

“那是做給客人看的,她們平時挺好的。”

“你懂什麽,哪有什麽妻妾和美,都是做給當家的看的,背地裏都恨不得另一個馬上死掉!”

“哈!你很懂啊!”

“我兒子那些個媳婦兒,我早看明白了!最關鍵的是你父親,你父親只要不偏心寵妾......”林老夫白了沈夢昔一眼,“看你就沒開竅。你啊,離婚了你母親操心,要是再婚,估計她更操心,哼!”

“不結婚不結婚,以後也像你一樣,自己住着。”

“呸呸!像我有什麽好的!”

******

這一次開車,勾起了沈夢昔的瘾,她正式跟章嘉璈要求,一定要幫她物色一臺二手車。雖然招搖一些,但是實在方便。

章嘉璈并不放心她的車技,只是敷衍地答應了。

*****

沈夢昔的專欄一直寫得很穩定,擁有一批固定的讀者,編輯經常轉來一摞摞的信件,當然也有人專門寫文章罵她。她也不惱,依舊每周一篇的發表,每日回一封讀者的信,每日一千字的存稿,就像每天打坐、打太極一樣,只是一種堅持而已。

別人喜歡與否已經不重要。

甚至稿酬多少也不重要了。

國民政府成立後,十分重視教育,法律明确規定,中央的教育投入不得少于預算總額的15%,又修正《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了教授的薪俸是400-600大洋,副教授是260-360大洋,助教是100-160大洋。

于是,沈夢昔又漲工資了,每月550大洋。不必再負擔房租,家裏又只有一個新雇傭的年輕女傭阿青,再就是趙三兒這個車夫,這些薪俸,養家糊口,富富有餘。

編輯有一次看了她給讀者的回信,覺得十分有趣,靈感突發,建議她每周再發一篇讀者回信。

還是那些工作量,稿酬卻增加了,沈夢昔欣然答應。

沈夢昔剛剛寫了一篇小說,叫《夢境》。

是寫一個民國的20歲女孩孟媛,正讀女子大學二年級,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被球形閃電擊中昏迷,醒來發現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新世界”,她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另一個女孩。

孟媛第一次從房子裏走出去,就把自己鎖在門外,無論如何再打不開房門,她蹲在門口哭泣,在年輕鄰居的幫助下,用指紋開了鎖。

孟媛謊稱撞到頭,忘記了很多事情。

那個叫金嘉的鄰居熱情幫助她,教她怎麽使用她房間裏的電器,只用手指在那個電話上一按,電話就亮了,出現了她現在的一張照片,笑盈盈的看着她。原來,她的手指和瞳孔可以解鎖很多物品,從皮包裏翻出一個“身份證”,原來她還是叫孟媛。

金嘉帶她出去逛街,看電影,認識新朋友。經過十多天的适應,孟媛漸漸喜歡上了“新世界”的生活,自由自在,和平光明。

孟媛喜歡上了這個熱情陽光的大男孩,但是金嘉只是幫助她而已,他有一個相戀兩年的女友。他的職業是警察,他說自己是為人民服務。

孟媛很傷心惱怒,覺得金嘉對自己那般照顧,招惹了自己,卻又轉身離去。

很快,她的注意力被轉移。她發現,現在是她離開民國之後的一百多年年,只是不再稱民國而已。她知道的和經歷過的很多事情,歷史中都有記載,并且,她發現一個恐怖的歷史事件,那就是她的家鄉,在她離開的十年後遭遇了侵略大屠殺,她看了文章,看了圖片,看了電影,幾十萬人慘遭屠殺,慘絕人寰。

她忍不住嚎啕大哭。

随着她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深入,她發覺所處國度也不是無憂無慮,也有貧窮,也有黑暗,有傾軋有欺詐,即便如此強大,國際上各種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摩擦依舊不斷。

孟媛每日悶在家中,總忍不住看大屠殺的新聞和電影,她知道自己的家人十有八九躲不過去,她每天都會因此哭上一場。

百年後的新世界,天災人禍不斷,環境被破壞嚴重,南北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城市被海水淹沒,地球上每天都有災難發生,地震、火山爆發、水災、山火、蟲災、戰争,孟媛覺得每天看着這些,已經沒有勇氣好好活下去了。

但這是個堅強的女孩,女性總是容易在逆境中激發出潛能,她勇敢地走出家門。

她發現,這世界,似乎只有她一人在怨天尤人,其他人都依然快樂的積極的生活着,年輕人忙碌地工作,老太太在廣場穿得花花綠綠,跳着廣場舞,她們的明天也一樣不可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

孟媛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她教授一些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孩子書法。她女紅做的好,就開課傳授,雖然辛苦些,但是生活有了着落。

孟媛在“新世界”的父母,也在工作,他們要到70歲才可以退休,通過“小電影”,她發現父母還很年輕,父親五十八歲,頭發漆黑,面上無須;母親更是,塗着口紅,說話的時候像撒嬌一樣。

孟媛在“新世界”逐漸站住了腳,她沒有回到父母身邊,還交了男朋友,是個軍人,讓她特別覺得安全。“新世界”軍人的待遇和地位很高,他們結婚的時候需要通過政審,孟媛被人們稱為軍嫂。

她曾經覺得自己思想新潮,要與一切舊的事物和思想決裂,如今看來,這世界已經被革新完畢,她自己是潛藏下來的最舊的東西。

她十分顧家,但是也絕不放棄自己的事業,丈夫很欣賞孟媛的獨立自強,賢惠愛家。他不像民國的一些軍官,有很多姨太太。軍人待遇高,但是軍紀也嚴厲。

雖然他們經常兩地分居,但是軍嫂的身份讓她得到社會尊重。

她隐瞞的很好,沒有知道她是民國的孟媛,只在每年12月中旬,她會一個人去從前的家鄉,去大屠殺紀念館,她早已在上面找到了家人的名字,每次都流着淚久久合十祈禱,祈望時空間仍舊有聯系,民國那邊有人可以聽到,她傳給家鄉人的警報。

文章不是很長,分了三次發完,第一篇刊出,就受到熱烈反響,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小說,将未來的世界描繪的如此詳實,第二周的報紙,已經有人跟風評論了,申報銷量大增,編輯笑得合不攏嘴,聯系沈夢昔趕緊再寫一篇。

沈夢昔無奈的笑笑,編輯看到的只是銷量,他看不到文章結尾的警示。希望有人看得懂吧。

第三周文章全部發完,第四周發了一整版關于《夢境》的評論文章。褒貶不一,沈夢昔仔細逐一閱讀,她注意到一篇“旅滬記者”寫的文章,很顯然他領會了文章的深意,直接指出有可能是孟媛“家鄉”的幾個城市,也将制造大屠殺的國家縮小到三個,文後說,會聽故事至關重要。

許詩哲的文章,對“新世界”的婚姻觀很感興趣,《夢境》中提及很多人終生不婚不育,還有一種人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戀愛态度,他就此将古代三妻四妾,民國新式婚姻與新世界的婚姻觀做了縱向比較。

更有人從文中提及的汽車、建築、電器等着手,分別展開評論。一時間,滬上人人談論“新世界”。

還有人專門寫文分析夢昔,猜測他的身份和性別,有留學經歷,白話文自然流暢,文筆既有女子的細膩,又有男子的豪放,文章涉及面非常廣泛,吃喝玩樂,愛情家庭,汽車武器,小說八卦,無一不有。那人還将近年留學歸來人士逐一排列,請大家排查到底誰是夢昔。沈夢昔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