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讀二:《騎出來的感情一:小白龍自敘》

1.

那一年,四海龍宮共宴諸佛。

我年方五百,體貌尚幼。化作人形,不過十三四歲少年。

我佛如來未至,派大勢至菩薩莅臨佛光法會。

大勢至顏色肅穆,不茍言笑,大伯、三叔、四叔和父親敖閏皆戰戰兢兢。

光頭和尚黑面黑顏,一雙眼睛湛湛泛光,甚是吓人,我躲在大哥摩昂身後不敢向前。

黑臉和尚旁邊有一俊秀和尚,見我害怕,走到我身旁,撫我頂,和顏悅色說:“別怕,他就長這樣,其實人不壞。”

一身白衣,長的好看極了。粲然一笑,滿室慈悲。

他沖着長輩們合掌一禮,自稱金蟬。

我想,再過五百年,我能有他這樣好看嗎?

2.

又三百年,父王要将我定親與萬聖公主。

我本無所謂,龍族繁衍能力本來就不強,四海聯姻向來如此。

可不知為何,當得知公主與九頭蟲私奔之時,我竟有種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腦海中迅速閃過一抹白色的身影。

我面色大驚,不知何時竟藏了這等龌蹉念頭。

畢竟是不可能有結局的吧。只是羞人癡夢而已。

驚慌之下失手打落燭臺,心想:罷了罷了,父王一心要我聯姻,我若茍且,不不若死了。

便縱火燒了殿前明珠,父王果将我劣跡上報天聽。

本一心求死,誰知持瓶兒的菩薩把我求救下來。

又對我說:你與我師兄金蟬有一世緣分,不若如此如此吧……

我果癡了,“一世緣分”,縱不能是姻緣,孽緣也罷。

3.

菩薩将我鎖在鷹愁澗,卻從未告訴我金蟬何時會來。

也從未告訴過我我要如何與他結一段孽緣。

我日日盼望,從未敢遠離。

那一日,他騎着白馬路過鷹愁澗,

縱使隔了百裏,隔了千年,我卻還是一眼認出他來。

容顏雖改,眼神裏的溫潤卻一如從前。

猴子其實老早就看見我了,卻只是沖我笑笑。

三百裏鷹愁澗,他們一行一天便過了。

我從白天看到晚上,眼見他們就要過界,心中惶急。

他身畔已有萬古以來最盛名昭著的妖聖,還會需要我這千年道行的小龍麽?

白馬,白馬?不是沒有想過。

難道就這樣做了他胯下之物麽?

我是白龍,這般驕傲的種族,我怎甘願?

眼見他要離開,終于還是忍不住放下尊嚴,一口吞了他的白馬。

師兄手持金棒将我打。

我龍目含淚,說:我吃了他的白馬,從此就做他的白馬吧。

師兄怔忡,良久扶棒說:“你也是個癡兒呀。該!”

我後來常常想,大師兄其實遠沒有滿天神佛說的那般冷酷而不通人情。

4.

其實唐僧從來都不懂我,反倒是師兄更懂我些。

當日師兄将我領到師傅跟前,說:它便做了你的馬。

師傅竟然驚懼了,說我這孽畜,他怎敢坐?

他果然忘得幹幹淨淨了。他說我是孽畜,我很難過。

師兄拍拍我的頭說,菩薩點化的,沒事。

其實,哪有菩薩?

我自願承歡他胯下,受此大辱,只願從此常伴他左右,卻不得不借着一個女人的由頭。

後來,我慢慢明白。唐僧就是唐僧,畢竟不是金蟬。

縱然有着他的影子和溫潤眼神,卻再也沒有他的自信和氣度了。

他懷疑所有人,包括大師兄。

大師兄被師傅趕走的時候,我勸二師兄找他回來。

二師兄不信桀骜如猴子,竟然肯回頭。可是我知道,他一定會回來。

我化作女子模樣,提劍大戰黃袍怪,不慎受傷。

幸好大師兄回來的及時,救下師傅和我們。

師傅握着師兄的手泣涕連連。

師兄則看着我的傷口,搖頭嘆息。

5.

後來,師兄伴着星光,站在馬廄旁對我說:

何必呢?何苦呢?你為他受傷了他也不知道。

我苦笑:替他做點什麽,從來就沒想過能得到什麽回應的。

命運如此,不敢奢望。

師兄摸摸我的馬鬃說:癡兒。

我不知道師兄這次回來有沒有我的因素,我只知道,

這只貌似冷酷的猴子,其實一直把我當弟弟一樣愛護。

雖然,我比他大。

6.

我馱了他十四年,終于入了雷音寺。

心裏想着盼着,等他回複金身,總該能想起前世今生,念起我的好來。

縱然不敢奢望什麽,以後也盼着他能持弟子之禮,

而不在從心裏将我視為畜生了吧。

佛光罩頂的那一剎那,他眼神亮了亮。

望了我一眼,卻很快又淡漠的轉向另一邊。

他,不想明了。

我看了一眼師兄,師兄也在看我。

他搖了搖頭,終究什麽也沒說。

從一開始,從我丢了尊嚴承歡他胯下的那一剎那,

也便丢棄了平等和公平啊。

而有些東西,譬如尊重,一旦失去,就絕難找回。

佛祖在念師兄的名字了。

“今封你為鬥站勝佛!”

師兄笑了,目光湛湛,迎着大和尚的溫和目光,那般驕傲。

7.

那一剎那,我懂了。

師兄懂我,是因為有人等他。

終于聽見佛祖念到我的名字了:“白龍馬護送唐僧西天有功,免去從前一切處罰,現封八部天龍之首,可以重回西海了。”

八部天龍之首,我西海龍族從未有過的最高榮耀了。

我化作人身,恭聽冊封,目光澄澈的看着師傅。

心想:五百年後,我終于如你那般潇灑倜傥了。

可是師傅卻低頭撫掌,并不看我。

師兄看着我,傳音說:罷了,回西海吧。

我搖了搖頭,終究還是不舍。

縱使他不看我,那又如何。只要我能日日看着他,便此生足矣。

“佛祖,我自願化作金龍,日夜拱繞靈山殿堂至善,常伴我佛。”

善哉,善哉。

諸天神佛合掌為禮,師傅亦在其中。

我笑了,師傅,你總不能離了靈山吧。

長安不見月,萬戶搗衣聲。

如此,寂靜終身。

作者有話說——

解釋一下白馬篇的初衷和隐喻:

1. “白龍呀白龍,你又是何苦”……剛剛寫完這段文,有朋友良久無語,然後感嘆了這樣一句。其實我是故意的。我想寫一種人:

總有這樣一種人啊,死心塌地的喜歡着某個人,那個人不喜歡他。總是如此,可他還是喜歡他啊。。就算所有人都勸他離開,他也不走。就算明知道沒有結局,也願意委屈自己啊。不過這樣讓人心疼的人,身邊總會有一個心疼他的哥哥或姐姐的存在。。那就是猴子

2.向小白龍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可喜歡誰不是自己的事嗎?就算那個人不喜歡自己,又怎樣?心中有愛,總比沒愛要幸福。

3.設想一個情結:其實往深了去。小白龍可能想着:如果我一直在他身邊,他可能總有一天會感動吧。可有人就是不搭你那一茬兒啊。所以不要這樣想,你付出了,有時候真的不一定會有結果。如果唐僧只是不喜歡同性還好,最怕哪一天,唐僧告訴小白龍:不是因為性別才不喜歡你,我只是,只是不喜歡你。……這樣的癡守才殘酷……

4……若幹想象。

西游腐記

···
下一章 上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解讀二:《騎出來的感情一:小白龍自敘》

9%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