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到了養豬場,溫雨晴拿出在武裝部批的條子後,門衛直接将溫雨晴送進會客室。
不多時,一個戴着眼鏡的中年女子進來了,兩人互相寒暄一番後,溫雨晴知道對方姓劉。
聽溫雨晴說要買一百頭小豬仔,劉主任推了推眼鏡道:“我們現在是有幾窩小豬仔,不過都剛出生,要一個多月才能出欄,你們得等一個月,到時候我們會順便幫忙做節育手術。”
等一個月溫雨晴沒意見,她更關心另一個問題,“劉主任,你們小豬仔多少錢一個?”
“二十。”
二十一頭,一百頭就是兩千,艾瑪,她好像要多了,溫雨晴心裏暗暗嘀咕,面上卻不顯道:“劉主任,你看我們這一下子買了一百頭,能便宜點嗎?”
一百頭在劉主任眼裏還真就不多,她推了推眼鏡道:“我們這小豬仔都是喂飼料的,買多少頭都不講價。”
想了想,溫雨晴道:“那我們安排兩個人到養豬場學習可以嗎?吃住我們自己承擔。”大隊的社員都沒用飼料養過豬,每天喂多少量都不知道。
聞言,劉主任點頭,“當然可以,我們養豬場有住的地方,你們可以住養豬場,不過要自己帶行李。”
聽劉主任這麽說,溫雨晴忙道謝。
與劉主任談妥後,天色已經晚了,溫雨晴回到市裏,在國營飯店吃個飯,然後去招待所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溫雨晴便來到了飼料廠。
查看完溫雨晴遞過來的條子,老大爺訝異的看了她一眼,便帶她進去了。
這次接待溫雨晴的是一個青年,他态度十分熱情。
溫雨晴與對方客氣一番後,問道:“養一頭豬大概要多少錢的飼料?”
“若是只喂飼料,不喂其它雜糧,養到200斤,大概要700斤飼料,1斤飼料三毛錢,大概要二十塊左右,溫同志打算要多少斤?”青年問。
Advertisement
一頭豬20塊,120頭要2400塊,他們平時可以喂點豬草之類的,可以少買些飼料,不過加上豬仔的2000,怎麽也要4000多塊錢。
溫雨晴在心裏默默的算了一番後,說道:“我暫定2000塊錢飼料,不過要等一個月後,和豬仔一起拉回去。”
她手裏現在有一千零點,不過鹵味坊每天都有收益,回去後再努力增加一下銷量,一個月後應該能湊夠了。
其實溫雨晴也想過賒賬,到年底的時候一起結算,不過人家本來就瞧不起村辦企業,這又是雙方第一次合作,彼此還不熟悉,幾千塊錢的貨在他們眼裏就是毛毛雨,若是她再提賒賬,肯定更被人瞧不起。
溫雨晴想與他們長期合作,自然不想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若是一個月後,錢還不夠,就再貸點款,實在不行就一次少買一些飼料回去,多跑兩趟,雖然比較浪費運費,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聽溫雨晴這般說,青年很爽快的便答應了,讓他們現在一次性拿出這麽多飼料還真有點困難。
家裏事情一堆,溫雨晴也不想在外面多耽擱,豬飼料談妥後,溫雨晴又去新華書店買了幾本關于養豬方面的書,便馬不停蹄的往家趕。
現在鹵味坊的生意越來越火,溫雨晴回到鹵味坊的時候,大家正熱火朝天的忙碌着,一個個都累的滿頭大汗的。
看到這一幕,溫雨晴決定将招聘的事提上日程。這般想着,溫雨晴直接去了大隊部。
溫雨晴到的時候,大隊部還坐着兩個人,一個是五六十歲的老大爺,一個是二十多歲的青年。
見辦公室內有人,溫雨晴剛想晚些時候再來,這時,趙支書正好看到她,便笑着招呼道:“雨晴回來了,正好我有事要和你說,進來坐。”
聽趙支書這麽說,溫雨晴腳步一轉,走了進來。
“餘書記、楊書記,這位就是我們鹵味坊的負責人。”說完,趙支書轉頭看向溫雨晴,“這兩位分別是梨樹大隊的餘書記和青松大隊的楊書記。”
聞言,溫雨晴一一和兩位書記打了招呼。
青松大隊的楊書記是那個二十多歲的,他的目光在溫雨晴身上打量一圈,笑着道:“趙書記,你們這鹵味坊的負責人看着年紀不大啊。”
“那是。”趙書記一臉得意道:“英雄出少年。”
溫雨晴:“……”英雄出少年還可以這麽用嗎?第一次聽說。
楊書記聽的哈哈一笑,“對。”
“是這樣的。”趙支書沒再繼續和他扯皮,而是看向溫雨晴道:“看着咱大隊的社員用物資兌換鹵味,改善夥食,梨樹大隊和青松大隊的社員們都挺眼饞的,你也知道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嘴裏都快淡出鳥了,又趕上春耕,天天幹活挺辛苦的,他們兩個大隊的社員也想換鹵味補補身體。”
鹵味一在供銷社上架,就在周邊兩個大隊傳開了。
對于沒吃過什麽美味的老百姓來說,鹵味的味道真的可以稱為山珍海味了。
雖然說鹵味的價格并不貴,不過社員們存錢不容易,辛辛苦苦幹一天,也才一兩毛,你讓他們拿勞作一天的辛苦錢享受口腹之欲,他們怎麽舍得,所以在聽說白楊大隊的社員可以用物資換鹵味後,其他大隊的也想這麽幹,他們不能找白楊大隊,就找上了自己大隊的書記。
楊支書一琢磨,就串掇餘書記一起過來了。
社員們都是實在人,大隊書記也都是農民出身,見錢書記說的這麽直白,兩人也沒不好意思,楊書記還附和道:“社員們都想吃點好的,這樣幹活也有勁。”
“這個當然可以。”溫雨晴道:“收購物資的标準我們都貼在公示欄了,只要物資合格就行。”他們現在每天要消耗很多黃豆,有更多人換自然好。
三人在這說着話,餘書記始終安靜的坐在一旁,沒有發言,此時他的心情真的是五味雜陳,想當初他那麽不看好鹵味坊,如今人家紅紅火火的幹起來了,不但在供銷社賣火了,還賣到了縣裏,聽說縣城很多副食品店都有鹵味了。
再看看老趙,滿臉紅光,餘書記心裏更不是滋味了,以前兩人一起吊車尾,難兄難弟的還有個依靠,現在白楊大隊也在謀出路了,就他們梨樹大隊還在原地踏步。
青松大隊的楊書記沒想到溫雨晴這麽好說話,他搓了搓手,一臉期待的看着溫雨晴,“你們賣不賣調味包?咱想自己做鹵味給社員換,這樣社員們也方便。”
聞言,趙支書微微皺眉,你們社員方便了,我們賺錢可不方便了,趙支書剛要說什麽,就聽溫雨晴道:“楊書記,這樣不行,若是給你們開這個頭,其他大隊也效仿,那我們這鹵味坊也不用開了。而且我們兩個大隊離的并不遠,社員們過來,也多跑不了幾步路。”
倒不是溫雨晴危言聳聽,這青松大隊又是開豆腐坊,又是開養雞場,豆腐賣到公社,小雞賣到縣城,這個楊書記年紀不大就當上了大隊書記,要是說他背後沒人,溫雨晴不太相信,若是讓他掌握了鹵味的做法,到時候肯定和她搶占市場。
本來就不是什麽高技術含量的産品,很容易被取代,溫雨晴不可能不提防。
拒絕完後,溫雨晴又開始傾訴自己的苦衷,“您看我們這鹵味銷售的挺好,其實賣給社員的根本沒多少利潤,頂多就賺個辛苦錢。”
溫雨晴并沒有撒謊,因為不想從社員們身上撸羊毛,鹵味批發給供銷社的價格比縣城低不少,确實沒賺多少錢,他們的收益主要來自縣城。
能當書記的都不傻,那鹵味賺沒賺錢,他們都能看出來,聽溫雨晴這麽說,楊書記不好再開口。人家都沒賺你錢,你還想用人家鹵味和人家搶占市場,這事确實不地道。
趙支書也道:“我們這鹵味坊就小打小鬧,不像你們養雞場規模大,每次出欄都能大賺一筆。”
聽到趙支書提起養雞場,楊支書心裏十分得意,他們每年養五百多只雞,能為大隊賺好幾百塊呢,這可是其他大隊幾年的收入。
雖然買調料自己做鹵味的事沒談成,不過能兌換鹵味總是好的,最後兩人都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餘書記和楊書記走後,溫雨晴就和趙書記說了她買一百頭豬的事。
趙支書直接傻眼了,他結結巴巴的問道:“一、一百頭?你咋買了這麽多?”
溫雨晴早就料到趙支書的反應,她直接将自己買豬飼料的經過的說了一遍,最後道:“買點飼料還要找領導簽字蓋章,太不容易了,咱小老百姓也不是想見領導就能見到,我幹脆定了35噸的飼料。定完了才發現有飼料沒豬也不行,我就又買了一百頭豬。”
還買了35噸飼料,趙支書指着溫雨晴,半天說不出話來,這得花多少錢啊,真是要了他的老命啊。
剛剛自己還和那兩家夥吹這孩子能幹,這可真能幹啊,直接捅破天了!
趙支書感覺自己呼吸有些困難,“你…你膽子也太大了,還多買點,豬崽子又不是糧食,這是吃糧的,要是養不好,血本無歸,你知不知道?!沒聽說過‘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嗎?”
公社養豬場一次都不敢養這麽多頭豬,這丫頭膽子也太肥了,而且從來沒用飼料喂養過豬,就敢買這麽多飼料回來。這要是豬都養死了,飼料咋辦?!
趙支書覺得溫雨晴還是太年輕了,做事容易沖動,他真是被她最近的表現蒙騙,竟然敢放心她一個人去省城辦這麽大的事,早知道她這麽冒進,他跟着去好了。
感覺到趙支書翻湧的情緒,溫雨晴道:“我就是覺得機會難得。”
“再難得也不用買這麽多啊,你這步子邁得這麽大,也不怕扯到蛋。”
溫雨晴:“……”真不怕,她沒蛋蛋,怕啥。
趙支書實在是氣糊塗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啥虎話都往外冒,冒完了他自己也有些後悔,“我知道你是為大隊好,但咱可以慢慢來,先養二十頭,有經驗了,咱們再擴大規模,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不好嗎?”
站在趙支書的角度,他說的沒錯,确實應該慢慢來,可站在溫雨晴的角度,真的慢不下來,再過兩年就改革開放了,國家馬上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白楊大隊本來就落後,各個方面都沒優勢,再慢慢發展,真的就趕不上改革開放這趟高速列車了。
不趁着百廢待興的時候努力,等以後改革開放了,無數企業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頭來,那個時候再想發展可沒這麽容易了,畢竟白楊大隊沒有任何優勢和別人競争,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笨鳥先飛。
時間就是金錢,溫雨晴不想再花時間去驗證自己走的這條路是否正确,因為她走的這條路是前人走過無數次的,經驗和效果都擺在那裏,真的沒必要再慢慢走。
不過趙支書不知道,她也沒辦法和他解釋,只能用時間來證明了。
見趙支書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溫雨晴也不知道怎麽安慰他,幹脆轉移話題,“趙叔,現在不管是鹵味坊還是養豬場都要招人,我把招聘條件說一下,通知下去,明天就開始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