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 采買 戶帖、公驗、采買東西

在他們看着這鮮活熱鬧的場景, 全神貫注的時候,卻被一聲清脆的響聲給驚的回過神來。

對面的鐘鼓樓在一旁的各式店鋪中頗為出挑,飛檐翹角, 最上面是亭閣中空的造型,四周柱子朱紅,只能聽見一聲又一聲的鐘聲從上面傳來。

宋嬸指着那鐘鼓樓跟他們解釋,“那是用來報時的鐘鼓樓,晨鐘暮鼓,有專人在上面敲鐘擊鼓,哎呦,現在都到巳時了,可得趕緊走, 不然廂官外出後,這戶籍今日可就無法登記,公驗也得延後。”

幾人也不再東張西望,老老實實跟在宋嬸的後頭,畢竟這戶籍登記和公驗才是他們這一趟來的主要目标。

瞧見他們目視前方并不亂看後,宋嬸出聲寬慰, “無事, 只要腳程稍快些便是。”

一行人沿街走到一處門前擺放着一對石獅子的地方,江昭慈看見朱紅大門朝兩邊打開, 門上挂着一個牌匾, 上書泉潭縣衙, 有穿青色外袍的小吏守在門前。

宋嬸上前去攀談後,得到肯定的答複,小吏帶着他們規規矩矩的從邊門進入,到一扇打開的房門前, 就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

裏面坐着一個年長面色溫和的中年男子,看到他們幾人的出現從椅子上站起來。

“幾位是有何事?”

“官人,這幾人皆是遭遇海難過來的流民”,宋嬸行禮,江媽和江昭慈跟着照做,而江爸兩人跟着小厮的動作。

“流民登記,我找找。”廂官在桌面翻找,找出給流民登記的相關東西。

本想詢問籍貫等事情,沒想到宋嬸從袖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着籍貫、姓名、年齡和居住地址。

江昭慈真沒想到萍水相逢的人能為他們做到這個份上,如果不是遇見師生二人,怕是連公驗這一關都過不了,只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報答他們。

在這裏折騰了很久後,他們才拿着戶帖出了官府的大門,戶帖就是一張紙,蓋着公章,紙上只有江爸和江昭白的信息,在長樂國中女人不用上戶口。

在這裏居住滿一年後,才能有戶籍。

幾人又原路返回去港口前的市舶司趕制公驗,等到全部流程都走完後,出來已經是午時。

Advertisement

原先酒樓食店挂在外面的招牌幡幌全都不見了,大門緊閉,江昭慈想到古人中午基本上是不吃午飯的,這怕是到了休息的時間。

“到了午時這些正店食店就會閉門歇業,走了這麽久也疲乏了,老奴帶你們去吃點點心填填肚子吧”宋嬸看這日頭,又看了折騰了好久都有些沒精打采的幾人,提議道。

自從到了這古代的世界後,江昭慈一家就沒再怎麽開口說話,畢竟在還不了解古代的情況下,多說多錯,還不如多看看別人的言行舉止。

一路上都看着宋嬸是怎麽做的,江昭慈默默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畢竟之後總不好麻煩別人一次次趕過來。

橋邊上擺着一個小攤,攤上是一疊疊黃色的紙,宋嬸從衣袖裏掏出幾枚銅錢,買了一份,遞給江昭慈。

“這是地經,上面畫的是泉潭鎮的地貌。”

在宋嬸言簡意赅的介紹下,江昭慈的注意轉移到這張紙上,紙很大,需要兩人展開才能看清全貌。

橋梁、坊巷、驿路港灣、寺院、旅店、酒樓等都被繪制在這張紙上。

江昭慈暗嘆,這不就是古代版的地圖嗎?省去了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最直觀的讓剛來到泉潭的人能找到想去的地方。

“宋嬸,我們有錢的,怎麽好意思讓你出錢呢”,江昭慈把這份地經小心的折回原來的樣子,有些羞赧的說着。

宋嬸聞言一愣,接着露出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小娘子,一份地經不過幾枚銅子,不值得一提,倒是說到錢”她壓低聲音,“我家郎君交代過,若是你們帶的是什麽金銀珠寶的話,那可得去兌便鋪換些銅子才行,就是得交些錢。”

金銀錠在絕大部分的小店都是找不開的,他們還是更接受銅錢。

江昭慈摸着自己袖口裏揣的兩枚銀錠,還好這上面并沒有什麽亂七八糟的花紋,她思索着,便也這麽說出來,“那還是得麻煩宋嬸你帶我們去一趟。”

雖然酒樓食店閉店,但街邊還有很多的小店在售賣東西,就是這店鋪門匾上的字,江昭慈也只認得一些,全靠半猜半蒙。

宋嬸邊走邊給他們介紹,泉河左邊的這條乾明路是飲食一條街,專賣吃的,小吃、正餐、點心都能在這裏找到。

有一條小巷—泉行後巷,裏面的店面多而雜,全是販賣磚瓦、木工、泥水、竹、漆、裁縫等的手藝店鋪。

江昭慈記下這條小巷,這以後要是在島上建造,都是要到這裏來買的。

畢竟現在已經回不去了,他們也特別正式的讨論過,以後就在荒島上生活,畢竟要幾人完完全全的融入古代的世界,對于現在的他們還是有點難度的。

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對于一些行為總是會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

“那邊一條街全是尋醫賣藥的,醫小兒、産婦的,最好去“熟藥惠民局”,那是官府操辦的,這藥賣的比其他的藥鋪都要便宜不少,便是你半夜來,這藥局都開着門的,窮人生病的話,實在是沒錢,藥局也會看情況無償醫治。”宋嬸說到這就不由感慨官府在民生上的好政策。

江昭慈知道自己到了古代的時候,想象的是愚昧、封建的社會,直到自己站在這裏,親眼看見後才明白這是偏見,是她給古代社會安上的一個标簽。

不由得,兌便鋪就到了,在隔壁的金銀交易所的對照下,顯得格外的寒酸。

幾人空着手進去,回來的時候拿着一個不大的包裹,裏面裝的都是銅錢。

這次江昭慈可沒再讓宋嬸付錢,幾人坐在路邊涼水鋪子時,江昭慈就搶先着去付錢,就連後面的糕點也全是她付的,像是怕別人跟她搶一般,看的宋嬸發笑,卻又暗暗點頭。

歇息夠了後,就繼續往前走,認認路,再往前是一堵長長的牆,牆旁邊有一條巷子,腥臭味格外強烈,這不用介紹,江昭慈都知道是賣肉的地方。

她不好捂鼻,便屏住呼吸,眼神卻時不時往裏面瞟去,天知道她有多久沒有吃過肉了,雖然魚肉清淡鮮甜,海鮮味美,可是她還是想吃紅燒肉、羊肉、烤雞、鹽水鴨啊!

“再往前逛逛,就把要買的東西都買上一些,趁着今天人多,之後你們若是自己來,怕是也得受累不少。”宋嬸嘴上這般說着,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不過短短半天的相處,她對江昭慈一家就充滿了好感。

幾人繼續往前走,牆走出頭又有條小巷,時不時有貓、狗、馬、牛等動物的叫聲,無一不在說明他們這是到了寵物一條街。

宋嬸領着他們走到一家貓食鋪,“你們不是養了兩只四時好,這是賣貓食的,你看可要買點回去?”

出來的時候,怕它們亂跑,就沒帶上這幾只,只能用木門抵住山洞口,留了通風口,防止跑出去,備足了口糧。

可畢竟每天就吃魚肉和其他一些雜糧換換口味,這滿身的稀疏的皮毛是一點也沒養回來。

江昭慈毫不猶豫的點頭,“自然是要買點的。”

出來的時候,江昭白手上拿着一個很大的陶翁,說是叫烀炭瓨,底部裝的全是木炭,用來吸水的和保持貓食的新鮮程度。

至于貓食,則跟江昭慈想的有些出入,跟現代的貓糧一點關系都沒有,裏面的貓食是豬肝、小魚、泥鳅和豬腸等物。

賣貓食的小販裝的時候,還特意給他們科普了貓不能吃的東西,不能吃蝦蟹、多喝肉湯會壞腸、不能吃鹽等等,江媽就差拿筆在那裏記了,非常的認真,把小販都給弄得不好意思起來,還格外多送了他們一點貓食。

鐘鼓樓的鐘聲又一次敲響,這下他們也不用去逛剩下的地方,反正以後都得留在這裏,總有時間慢慢的逛。

采買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去肉鋪市場買肉,兜裏有點錢,豬肉并不貴,買了半扇的豬肉,但羊肉這價錢就得900文一斤,江昭慈買羊肉時候,掏出錢來都格外的痛心,又買了幾只褪好毛的雞鴨,也沒有什麽可以再買的。

“我們這來的時辰不好,肉鋪五更就賣肉了,菜蔬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也沒什麽新鮮的肉可以買了,若是你們要挑新鮮多樣的,那可得三更就出門。”

宋嬸看着這肉,有點嫌棄,但畢竟不是她自個兒買,倒也不好說什麽,左右給他們提個醒。

讓小厮拿着東西帶着肉鋪的人把這些肉全都蓋好送到船上去。

他們還得去買點生活用品,最後在泉行後巷買到一口大鐵鍋、木工專用的工具、剪刀、火柴、油紙等工具。

在宋嬸的帶路下,他們還買了大米、各色豆子、幹果、醬油醋、糕點等物。

整一條渡船都塞滿了東西,看的港口小吏目瞪口呆,要不是這船實在塞不下,再重一點就要沉了,宋嬸還想着帶他們再買點東西。

江昭慈累的都要不行了,整個人無精打采的靠在江媽身上,反觀宋嬸,走了一樣多的路還整個精神奕奕的。

幫着他們把東西全都搬運到洞中,就準備走了,被江媽一把拉住,“你今天可幫了我們大忙了,不吃飯也可以,但你先別走,我可有東西要給你。”

宋嬸無奈的應下,坐在藤椅中,環顧着山洞的布置,暗嘆會過日子的人家,就算住在山洞中都井井有條。

洞內江媽把土豆、幹菌子、油雞枞、椰子、榴蓮等東西都分成四份,裝在小的麻袋中,其中一個江昭慈還放了一個銀錠,做了個标記,她還掏出了一個什麽裝飾都沒有的鏡子。

江媽把這些東西遞給小厮,“也沒有什麽可以給你們的,今天要不是你們,這麽多的東西,我們拿都拿不回來,別介意,收下收下,這個系着藍色繩子的是給你們家郎君的。”

又詳細的交代了這些東西的各種吃法。

宋嬸第一次接觸到江媽這樣的,一時間她說不出自己心裏是什麽滋味,只覺得自己跟這一家子投緣。

“那我可就厚着臉皮收下了”,這時候,宋嬸也不再稱呼自己為什麽老奴,而是第一次認認真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送他們上船後,江媽掏出那個圓圓的鏡子,塞給宋嬸,“這是我們國家帶來的東西,送給你,下次再過來這裏,我好好的招待你!”

宋嬸握住鏡子,臉上不再挂着笑容,而是平靜的看着江媽,卻用力的點點頭。

江昭慈一家看着渡船帶着幾人遠去,夕陽西下,倦鳥歸巢,而船上的宋嬸站在船尾,始終看着衆人的方向。

山水有相逢,來日皆可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