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花滿樓又暫時的住進了大镖局,因為和陸小鳳一樣擔心着西門吹雪的關系,卓東來很是貼心的把事關紫金山決鬥的消息收集了起來,然後轉告給了花滿樓。
同時,卓東來也回想起了一件事。如果他沒有記錯了話,這場決鬥必然不會成功,因為會推遲到八月十五,而地點也會從紫金山改成了紫禁之颠。
适合高手決鬥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山中,因為那裏荒無人煙,不至于傷及無辜,但卻沒有人聽說過紫禁山是在哪裏。但其實紫禁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皇宮中的一座宮殿。這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為了前世的一點念想而特意修建的,取得是大清時候的風格,殿名就叫紫禁城,是将原先的太極殿推倒重建的。
那時候李世民打得旗號是要與隋朝有所區別,改建與衆臣早朝議事的宮殿,也有不重蹈覆轍之意。因為旗號打得太響太亮,倒也無人敢駁,就連魏征都投了贊成票。
卓東來更清楚的是,葉孤城此刻應該已經與南王聯手,要陰謀篡位了。即使卓東來再如何相信李世民對底下奴才的掌控力,不可能有人敢吃力扒外,但凡事總有個萬一,要是真的南王買通了某個太監,來個聲東擊西,利用葉孤城與西門吹雪的一戰引去了太極宮大部分的看守,趁機把李世民與那位和他長得極像的南王世子給調換了的話,怎麽辦?
卓東來唯一可以相信的一點,就是那南王世子即使有極熟悉李世民一言一行的人來幫他關顧着,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又有一群眼尖的賢臣們看着,不多時就能露了馬腳。但李世民的安危卻也值得擔憂啊!
即使卓東來知道今生的二哥好歹是帶兵打仗過,智力也必然會完虐那個只能想到所謂的李代桃僵的辦法來篡位的南王父子,但在乎一個人的時候,少不得就會胡思亂想,即使對那個人多麽的有信心也一樣免不了心焦。
因此,在收到确實的消息,得知西門吹雪和葉孤城的決戰果然被臨時取消了之後,卓東來便再一次取了金牌進宮面見李世民。
事實上,李世民已經是望眼欲穿了,他甚至還想着自己會不會有一天變成所謂的望‘四’石,才能把卓東來給盼來。上一回,李世民好不容易磨得卓東來同意過上幾天就進宮,可是偏又發生了所謂的繡花大盜一案,惱得卓東來日日跟着大宗的镖車走,就是想捉到那個膽敢給大镖局潑髒水的繡花大盜。
後來,李世民發現那個繡花大盜實際上是公民中人,還是他曾面見過,并稱贊其年輕有為的大理寺少卿金九齡時,将其千刀萬剮的心都有了,甚至只要卓東來的一句話,便是生吃了金九齡,李世民也是願意的。
索性卓東來并沒有怪他有眼無珠,讓李世民的心裏多多少少有了點安慰,更是不敢追究他一直不進宮的‘罪過’了。偏偏又因着卓東來說過,為君者不該白龍魚服的緣故,李世民輕易不敢出宮門,更是連親去找卓東來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嘔死他這個千古一帝了。
李世民不得已之下,只能盼着卓東來有一天良心發現趕緊自己進宮來。因着心存着希望,越發覺得日子難熬,也幸好,繡花大盜一事了結後沒幾日,李世民終于把卓東來給盼來了。不管來的原因是什麽,李世民這一回終于可以敘一敘相思……咳,兄弟之情了。
尤其是聽到卓東來說起自己的來意,正是因着自己的安危問題,李世民越發的歡喜。不過,歡喜歸歡喜,李世民可不願意看到卓東來為了自己而憂心的模樣,如此固然能讓李世民心中甜蜜,覺得卓東來的心中自己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可是代價是讓卓東來擔憂的話,李世民可不願意看到。
所以,李世民忙安撫他道:“南王有異心我怎麽可能不知道,雖則我殿中确實有人被南王收買了,卻只是我授意過的,因此你也不必過于憂心。”
聽說李世民早有安排,卓東來果然不憂心了,但面上的擔憂之色立刻就變得端正到面無表情來。“二哥,我不是說過嗎?你貴為天子,本不該以身涉險,若是遭了苦難可如何是好?”
雖則李世民自認安排妥當,根本不可能出事故,但是卓東來發了話,他只能把之前安排好的一應事宜都改動一番,否則若了卓東來生氣,怕又要好幾天不來見自己了。便是為了自己的安危不得不來,李世民也只能對着卓東來的冷臉,又如何與他培養感情呢。
Advertisement
李世民此人,天不怕地不怕,唯一怕的,就是自己的四弟對他擺着一張冷臉,而且四弟一生氣,能有半年不跟自己說話的例子存在,所以李世民對于卓東來說的話從來都是一口答應,有時候便是對方還沒來得及說出來的,李世民都要自覺自願的先做出來讨他歡心。
雖則李世民對卓東來做小伏低做得很是開心,可為什麽親親四弟還不能看出自己對他的好已經不止是兄弟之情了呢?光是想想就覺得虐心,說好的兄弟相合、兩情相悅呢?作者出來,我們談!談!人!生!
李世民很想說自己累覺不愛,可是每每看到了卓東來之後,原先還有的一點子覺悟就立時蕩然無存,只剩下了深情不悔了。
于是,李世民絲毫不覺得朝令夕改有何害處,立刻就要做起昏君來了。
但也幸好,他原先定下的捉賊捉贓的計劃,其實并沒有幾個人贊同的,只是礙于他這個皇帝過于強勢,便是反對也無用,這才不得不應了下來。如今李世民肯改,大夥兒也只有為卓東來點長生燈的份兒,哪裏會計較他煙視媚行(霧),迷惑君王朝令夕改的罪過呢。
卓東來聽罷,方才勉強的點了點頭,道:“二哥如今應是将那南王府上監視得妥妥當當的,只是不管南王原先意圖如何篡位也好,總躲不過罪大惡極四字。因此,倒也不必二哥如何搜集罪證,不如令可信之人打造禦玺一方并龍袍一件,由我将它們藏到南王府上,再秘密投書于魏征。那魏征對二哥最是忠心不過的,必會把此事上禀于二哥,二哥可不就能名正言順的派兵去南王府上搜上一搜,以證南王之清白了嗎?”
雖然對于卓東來如此看重魏征,并且對他有極高的贊譽而心生不滿,但李世民秉持着明君的風采氣度,把卓東來的話仔仔細細的一聽到底,期間還裝模作樣的表現出自己确實的思考過一樣,接着就一錘定音,道:“四弟這主意真真是再好不過了,我自無不應之理。”
卓東來這才把冷臉一收,帶上幾分笑意看着李世民。事實上,如何對付這個好二哥,卓東來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極有經驗的,更何況李世民如今正是有成之人,與前世因為被皇阿瑪厭棄之後,破罐子破摔的時候自是不同了。
“二哥既然已經同意了,那很該立時着手去辦才對。如此,我也先要去看看那南王府的守備有多強,而且也要瞧瞧龍袍和禦玺很該藏在哪個地方才不惹眼也不容易被人發現才好。”因此,卓東來當即就要告退,可李世民哪裏願意,忙把人給勸住了。
“何苦如此着急,青天白日的你就能去了不成?況那龍袍禦玺也不是一日便能得的,好歹與我用了膳才走不遲。”李世民急中生智,打起了親情牌:
“你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今生相見,便是今非昔比了,卻也脫不過情誼二字。偏生你總是連與我好生的說說話都不肯,倒叫我情何以堪?你且數數,我們相認至今,你才來了宮中幾回?每回也不過說上幾句話便喊着要走,難道竟不願認我這個兄弟不成?”
卓東來聽罷,自然明白李世民不過是想與他獨處。卓東來又不是真傻,怎麽會看不出李世民對他的真心實意呢?只是卓東來一向只把李世民當成自己的兄長,而且李世民竟然沒有說出口,卓東來自然不知該如何拒之,便只能對于李世民的留客之意一笑而過,只盼着對方能知難而退。
可是正如李世民所說,既然要做兄弟,如此作為也實在有些過了頭,難免讓二哥傷心了。
因此,卓東來再不多作推辭,好歹留到了晚間,到快落鑰時才匆匆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