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寒梅(6)
第24章寒梅(6)
時間過的很快,随着第一場冬雪落下,學童們越來越接近冬至日瓦子演出的日子。
這個時候不只是學童們緊張起來,不知疲倦地反複排練,就連教舞的善才也會投入更多精力指導弟子,這差不多是‘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意思。
“一張機...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萦系。織成一段,回文錦了,将去寄呈伊......”随着歌唱的節奏,陳玉卿也輕輕點頭,在她看來紅妃她們這一班弟子表現很不錯。至少對照她以前教過的,以及現在教的其他學童,都屬于比較好的那一類。
視線從三排弟子中掃過,最終還是停留在了最後一排、站在中間靠右位置上的紅妃身上。這當然不是紅妃出了什麽錯,只是陳玉卿有點兒想不通了,怎麽‘轉踏’這種表演,又是初入學舍的學童,這個小姑娘還能這樣紮眼。
其實在‘轉踏’這種群舞中過分紮眼不是什麽好事(如果是獨舞轉踏那另說),畢竟大家都是一樣的動作、一排手挽手表演,在舞臺角色上沒有主次之分。這個時候整齊有力,動作幹淨利落,沒有多餘的小動作,這才是最能給觀衆帶來好的觀看體驗的!
至于在這樣的節目中某一個舞者過分突出,那才會讓這個表演失去意義——如果是那樣,為什麽還要來看這個節目,而不是去看那些更難、更能展現某個舞者的表演?
紅妃的紮眼其實還不在于她技術比其他人高到哪裏去,畢竟‘轉踏’的舞蹈動作就是那麽回事,讓新竹學舍的學童來跳是那麽回事,讓跳了許多年的女樂來跳也是那麽回事,總不能基礎的幾個動作裏跳出花來。
大家都努力練習了這麽久,以舞蹈來說都可稱得上‘标準’!
這種時候,紅妃的紮眼更多是源自于她和別人不太一樣的‘精氣神’。這種精氣神陳玉卿在經常登臺表演的女樂身上倒是常見,而學童想要有這樣的架勢,至少也得成為女樂兩三年後了!
其實這種‘精氣神’就是臺風,對于表演者來說,無論排練多少次,都不能代替真正的登臺表演。登臺表演、直面觀衆,這方面的經驗和私下排練是完全不同的。紅妃上輩子雖然還只是一個舞蹈學院的學生,但作為一直以來的專業優等生,大大小小的文藝彙演不知道參加過多少!
如果算上私下兼職,她的表演經驗還要更多!
這種經驗積累下來的‘臺風’并沒有如身體記憶一樣消失,在馬上要進行表演的當下,已經恢複的很好了。她現在站在同期學童中間,高雅一點兒說是‘鶴立雞群’,俚俗一點兒說,就是一地生瓜中有一個熟瓜。
要多紮眼就有多紮眼!
陳玉卿并沒有因為紅妃過于‘紮眼’而說什麽,這又不是紅妃故意在某些動作上搞小動作出位。如果因為有更優秀的素質而顯得紮眼也要強行禁止,那也太為難人了——而且有一說一,表演中常需要和人配合,有的時候需要不那麽顯眼沒錯。但更多時候,表演者就是需要充分展現自身魅力,越紮眼越好!
學舍培養女樂,也是傾向于這種的。
陳玉卿拍拍手,結束了冬至日前最後一次舞課,宣布了明天要去宜春門瓦子表演的事。雖然明天是冬至日這件事衆所周知,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早就有了,但當陳玉卿真的宣布這件事,只相當于後世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童們還是緊張地屏住了呼吸。
回去的時候孫惜惜挽着紅妃的手,臉上因為擔心明天的表演呈現出憂心忡忡的神色。紅妃很想緩解她的憂慮,但她并不是擅長寬慰人的人,所以也只能靜默以對。
第二日,去到學舍之後,學童們被善才們帶到了宜春門瓦子。
‘瓦子’是此時的娛樂場所,和現代的‘城市綜合體’有點兒像。瓦子內部最出名的是‘勾欄’,也就是游棚,是藝人可以進行表演的地方,類似電影院、劇院。而除了用于表演的勾欄,瓦子內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和商業活動。
一個市民如果呆在瓦子中,一整天都可以不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終日居此,不覺抵暮’。
‘瓦子’之所以叫‘瓦子’,取的就是來時如瓦合,去時如瓦解,易聚也易散之意。
在東京城中,瓦子很多,大小有二三十座,其中光是出名的就有十座上下!宜春門瓦子算是叫的出名字,而宜春門瓦子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別的,正是因為其坐落在桃花洞一帶!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僅南桃花洞的妓.女常在此招搖,北桃花洞的女樂也常就近在這裏演出。
紅妃之前也來過兩次宜春門瓦子,那兩次都是姐姐師小憐在這裏有表演,她跟着在勾欄後面的戲房(就是後臺)見世面。至于逛看瓦子,這卻是沒有的。主要是怕瓦子中人多眼雜,小女孩被人拐了去。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年頭‘女子’是非常珍貴的商品!看的再嚴,也經常聽說有少女嫩婦被拐子拐去,不見了蹤影。
紅妃平常能夠自由出入的一小塊地方也就是撷芳園,以及撷芳園附近半條街了——光顧官伎館的都是達官貴人,再加上官伎館本身也很有錢(随便一個官伎從頭到腳的打扮就不是一個小數),北桃花洞一帶向來是官差巡邏最勤的坊市之一,治安算是很不錯。而且周圍又都是熟人,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能讓人放心的。
而這次,紅妃依舊沒機會再瓦子裏逛逛,只匆匆瞥見叫賣舊衣、咳嗽藥等物的小販,還聽到了路歧人賣藝的動靜(瓦子中不止有在勾欄中表演的,還有在路邊空地畫個圈就開始表演的,這就是路歧人)。
因為擔心學童們走散,被人拐了去,學舍看的很嚴。今次差不多出動了所有的善才,也帶了足夠的閹奴,基本上保證了每個小學童都不會離開善才的視線。
等到人到了勾欄,清點人頭确定沒有人落下,善才們才算是松了口氣。
學舍裏兩批學童分在了兩個勾欄,一半的大學童配一半的小學童,正好可以搭配着表演。而紅妃她們所在的勾欄名叫‘玉蘭棚’,內裏能容納千來觀衆,不算頂大的棚,據說東京城中的大棚要數裏瓦的夜叉棚和象棚,都是能容納幾千人的場地。
大概是因為今天學舍要在這邊演出,玉蘭棚重新裝扮了一番。不只是當中挂上了‘新竹學舍學童在此作場’的帳額,還滿場都張貼上了紅紅綠綠的靠背。背靠算是一種gg,上面一般是表演的節目單、人員表之類。
紅妃還沒細看,就被趕到了後面戲房。勾欄中的戲房和後世的後臺不太一樣,對于觀衆來說并不全封閉,是能看到的。所以一般這裏不能換衣服,最多只能場間休憩、化化妝什麽的。
這裏的戲房雖然不算小,卻也無法同時容納這麽多學童在此化妝、候場,所以大家都是輪着來的,其他沒輪上的就在腰棚邊上等着。
因為之前已經在學舍集體排演過了,所以大家都知道各自節目的次序——作為才在學舍學習了一年不到的小學童,她們的節目基本上都被安排在各種不重要的時間段。比如一開始炒熱場子,又比如中間比較疲勞的時期過渡一下,再還有重要角色出場前墊場,都是她們。
紅妃她們的《九張機》屬于轉踏,是炒熱場子最好的節目,所以在一個外頭雇的說渾話藝人表演了一段之後,就會是她們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們要先進後臺做妝扮。
而等到學童們陸陸續續一多半都完成了表演前的準備工作,玉蘭棚的觀衆就開始進場了。這次表演顯然是要買票進場的那種,玉蘭棚的管理人員守着門口賣票,見棚中要客滿了,便有人叫:“張門子,鎖了勾欄門啊!”
之所以要鎖門,就是防着表演過程中有人過來蹭節目看。
雖然這次表演的并不是什麽名角,甚至不是瓦子中積攢起觀衆緣的熟面孔,但‘新竹學舍’本身就是一塊招牌。大家都知道在新竹學舍學習的學童都是未來的女樂!女樂在普通百姓眼裏就代表着色藝雙絕,是平常難得一見的女子。
平常女樂也偶爾在勾欄表演,但往往只表演一段,這也是普通觀衆少有的可以觀賞女樂表演的機會了。而新竹學舍的冬至日演出不同,一次性好多節目,真正可以一次看個夠——雖然這不是真的女樂,只是預備女樂。
不過很多人也不在意這個就是了...甚至有些達官貴人,明明平常可以接觸到女樂,也特別偏愛學舍的冬至日演出。因為可以借此尋找潛力股,看膩了老面孔,就想看看‘新鮮人’,這倒是像後世一些追星族,就愛從偶像不紅、甚至沒出道時就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