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游歷
當李懷瑾在秘境中發現長垣峰的金丹修士史新禮對自己不利,就在猜測自己隕落之事與長垣是否有關。
可無論長垣是否牽扯在內,有一件事李懷瑾可以确定,那就是現在旁人想害他,實在太容易了。
不要說史新禮這個金丹,就像殷奚那般的築基小修,也能借勢踩他兩腳。
以後這樣的事會少嗎?顯然不會。
只要背後之人還心存歹念,必定還會繼續出手,然而李懷瑾的望天犼不可輕易示人,修為不高的他将會非常被動。
偏偏師叔一直在閉關,否則有師叔在,那些對他不利的人至少會收斂幾分。
如今看來,留在宗門內不僅得不到庇護,反而處處暗藏危機,更何況他還想着去極北之地尋找自己的白狼,這離開禦靈宗的決心就更大了。
他既還是外宗弟子,就不像內宗弟子受許多限制,倒可利用這點,趁早離開。
這次歷練,他在最後關頭與其他人彙合,旁人一開始以為他是跟長垣弟子一起遇險的,但很快就會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必定會好奇他這兩個多月的境遇。
一個落單的築基小修卻能夠在秘境活下來,還能提升境界,這本身就是個奇跡,恐怕已經有人在懷疑他在秘境裏是不是有什麽機緣。
他為此想好了一套說辭,等到宗主問話的時候,再真假摻半地說出來,更能自圓其說。
……
随後,李元蘊果然召他到內宗去了,長垣峰的元嬰林安戈也在一旁。
“外宗弟子李懷瑾,見過宗主,見過安戈真人。”
相比于上一次,李元蘊這次對李懷瑾,态度愈發和善,關心了幾句就問起了他在秘境遇到的事情。
李懷瑾早有準備,但還是做回憶狀,才緩緩道來:“當時遇到煉骨期大妖後,弟子驚吓非常,因為找不到同門,只能借着母親留下的法器四下逃竄,其間也數次遭遇危險,好在都有驚無險地躲了過去……後來弟子找到一處靜谧之所,由于身心俱疲,只能停下休息。也許是先賢保佑,那裏竟沒有出現什麽厲害的妖獸……弟子不敢再去別的地方,于是就躲在那裏,直到三月一到,就立刻趕去入口與其他師兄弟彙合,何曾想,在路上遇到了江師兄和張師兄遇險,于是上前解圍,之後便跟他們結伴同行了……此行未能為宗門搜集靈植和妖獸,弟子實在慚愧。”
李懷瑾照着準備的腹稿,把自己如驚弓之鳥的秘境之行編了一通,最後還不忘表達內心的遺憾和愧意——畢竟他在仙尊洞府待了太長時間,別說給宗門做貢獻了,就是自己都沒機會找東西。
當然,他将被長垣峰弟子棄下自己的一段一語帶過,以免叫一旁的林安戈不喜。
“也許是因為有這等一波三折的經歷,叫弟子有所頓悟,再加上秘境中靈力充沛,所以才突破至築基中期,實乃意外之喜。”
年輕修士的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表情,大概正因境界提升而沾沾自喜。
宗主李元蘊見狀,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林安戈,才道:“你做的對,遇到這等危機情況,确實不易輕舉妄動,至于為宗門效力,有這個心很好,但也得保證自己的安全……此次能因禍得福,都是你的機緣。”
能夠因禍得福,自然是好事,而那些在秘境丢了性命的人,也只能嗟嘆時運不濟了。
李元蘊的話,雖是稱贊他,但可能刺激到失去弟子的安戈真人,李懷瑾不好摻和進去,趕緊做聆聽宗主教誨的樣子,不再說話。
好在宗主說了幾句之後,轉而提及更重要的事情:“你這次在秘境中與長垣峰的師兄弟同行,又救下了兩位同門,安戈真人有意将你帶到內宗修行,只是不知你心裏作何打算。”
能從外宗到長垣,對一個普通的外宗弟子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但這絕對不是李懷瑾想要的。
——原本他在外宗已經夠受約束的了,若是一旦困在了長垣,怕再沒有機會離開。
這時候就怕态度含糊,李懷瑾立刻道:“弟子謝過宗主和真人美意。只是在秘境試煉的時候,因為心生膽怯,白白浪費大好機緣,弟子深覺自己見識淺薄,也愈發想見見外面的廣闊天地。所以,弟子已決定效仿先賢,到四處游歷一番,等禀明宗主,再到外宗辭行。”
據傳,商虛仙尊在入禦靈宗之前,乃是一名散修,為遇妖獸遍訪名山大川,結嬰之後才到的始豐山。
李元蘊聞言,眉頭微皺:“你要離開宗門?為何突然有這等想法。”
李懷瑾拱手答道:“弟子原本不過是始豐山下的牧童,得長輩照拂才回到宗門,雖有幸築基,但自知心不在此,所以常常有迷茫之感……或許在外游歷一番,能找到弟子心中的道,否則勉強修煉,也看不到出路。”
這一次長垣的弟子棄他在先,如果他在,不至于讓他們連錦冠短翼鳥和石岩戴勝都分不清,當然也就不會落得這般慘重結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史新禮、殷奚之流,為一己之私害了衆人。
但是他沒有證據,無法當衆揭露對方,再加上史新禮重傷不醒,李懷瑾此刻說什麽,不僅不會叫人相信,還會有落井下石之嫌。
他雖救了兩個長垣峰弟子,算是與他們有恩,但若真去了那裏,只會不斷激得對方想起當初發生的事情。
如果只是彼此感覺到不自在,那還是小事……可若是對方因此生了怨,那才真是人在屋中坐、禍從天上落。
李懷瑾估計,林安戈跟師兄開這口,未必是真心的,只是礙于他救了長垣的弟子,覺得不給回報說不過去,才勉強提起。
現在自己提出要出去歷練,對方恐怕還巴不得他早些離開。
而且李懷瑾心裏明白,無論林安戈和李元蘊是不是想至他于死地的人,都會同意他離開宗門。
畢竟,要在內宗下手殺死一個弟子,太過引人注目,也比較難以自圓其說,還不如把人給放出去,再随便制造一點意外,就可以達到害人的目的。
李懷瑾未入內宗,也還未修成金丹,無法像其他內宗金丹一樣用一縷魂識修成同命燈,好叫宗門知道本門的金丹修士是否遭遇了危險。
這就意味着,築基小修李懷瑾一旦離開始豐山,就算出點什麽意外,過個幾十年、一百年,只要沒人問,都不會有人知道他到底如何了。
這樣的好機會,是李懷瑾自己送到幕後之人手上的,對方願不願意接,可想而知。
林安戈聞言,一直微微皺起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懷瑾有這等心境志向,已足以說明他天資聰慧了。外出游歷并無壞處,長長見識也好,反正長垣會給他留一席之地,倒不限這幾年……宗主,您看如何呢?”
果然,叫李懷瑾入長垣,雙方都是不情願的,林安戈順水推舟,現在就看李元蘊的态度了。
李元蘊豈會這麽容易接過他推來的話:“真人所言,不無道理,只是老祖閉關之前,讓本座将懷瑾帶回宗門,若是等老祖出關,沒見着這孩子,吾等該如何解釋?”
李懷瑾見林安戈不說話了,就知道一提師叔,他也不敢妄言,于是主動開口道:“弟子聽聞老祖每次閉關,不到四、五十年不會出關,那時候弟子怕是早已歸返……更何況老祖對弟子之恩,難以為報,所以不管弟子身在何處,老祖若出關,弟子必定立刻歸返。”
禦靈宗的朔宗老祖的消息,天下道門何人不關注,他若出關,只要李懷瑾還活着,總能得到消息的,這話倒是不假。
李元蘊見他對老祖表現出孺慕之情,心中冷笑,但轉念一想,又覺得叫此人離開也好。
老祖對前宗主李扶風向來偏愛,若叫李懷瑾在長垣站穩腳跟,說不準老祖出關後就會給他一個扶搖直上的機會。
倒是讓他出去蹉跎年歲比較好,這樣一來,就算老祖有心,到時候也不好叫一個多年不在宗門的小子領什麽重要的事。
——不管他是在秘境真有所悟也好,還是察覺到自己在禦靈宗身份尴尬、不如外出闖蕩更有機會也罷,總之出去了,就沒這麽容易回來了!
想到這裏,李元蘊點點頭:“你既然考慮多時,那去何地游歷,可有想法?”
李懷瑾見對方已然心動,也就不客氣了:“弟子聽聞太初門要為韓老祖舉行化神大典,本門定是有師叔要去的,就想着幹脆往南山去,再從那邊往回走。”
太初門在北方,再北就是極北之地,以南就是南山山脈。
李懷瑾當然不可能說自己要去極北之地,所以提南山,不過是混淆視聽。
——等他離開了禦靈宗,再往南山裏一鑽,還怕他們不成?就算真有人想追,以他的本事,再加上還有毛毛,是決計找不到他的!
……
就在李懷瑾計劃着如何去北方的時候,太初門新晉韓老祖,卻在想着到始豐山一趟。
太初門掌門蘇信芳聽到自家師弟要出門的消息,頓覺頭大,趕緊來勸。
“師弟,你的化神大典在即,這時候何必急着外出?”
若是旁人,韓寧必是不回應的,但現在問話的是他嫡親的掌門師兄,倒不好完全不答。
他道:“想見一人。”
——或者應該說,是想到那人隕落之地,看看多年以後,那裏是否已恢複原貌,還有沒有人記得他的名諱……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蘇信芳:本座師弟好任性。
李元蘊:宗門弟子好任性。
作者君:哦?那你的師弟和你宗的弟子,挺般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