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論道

“禦靈宗也有元嬰前往, 林安戈請我們給你帶話, 說朔宗老祖一切安好, 讓你不用挂心。”

韓寧知道李懷瑾經歷過渡劫失敗之痛,對睿川老祖雖然不熟悉,但對他的隕落感到十分惋惜, 于是便借着禦靈宗傳來的消息,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除了楚昊炎和韓寧他們, 李懷瑾也就對這位師叔牽挂幾分,韓寧話一帶到,李懷瑾果然看了過來,顯然對這個傳信很在意。

“幾位化神修士中,睿川老祖年歲最長,其次便是師叔了,這兩位大能相識的時間最久, 我此前就怕師叔會因為睿川老祖的隕落而損了心境,如今看來, 要麽是禦靈宗對他老人家瞞了事情, 要麽是師叔确實無礙。”

——不管是禦靈宗的掌峰們為了避免朔宗老祖聽到壞消息而刻意隐瞞了睿川老祖隕落的事實, 還是朔宗老祖聽到消息後确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總之師叔還好,便好。

十年前,突破失敗的朔宗老祖卻親自前往北境, 率禦靈宗的禦靈師與衆道修、佛修一同誅殺潛伏在北源山的魔修。

他先是在黑河谷誅殺入魔的妖獸, 随後又與太初門韓老祖、德古寺高僧觀境法師聯手, 一同剿滅了比望砺還厲害幾分的真魔史镧,比旁人耗損都要嚴重。

後來因朔宗老祖休養,李懷瑾在這十年間都未曾再見過師叔一次,只是偶爾得到來自禦靈宗的傳信,才能知道他的近況。

“師叔雖未閉關,但這些年在洞府中一直未曾露面,宗門的事務,如今還是李元蘊和李元旭一同管着,兩人互不相讓,看來讓林安戈好生頭疼。”

要不然林安戈也不會這麽好心,頻頻給李懷瑾傳信。

他就是想讓李懷瑾莫要跟禦靈宗生分了,萬一将來宗門有個什麽事情,還能讓李懷瑾為禦靈宗出出力。

當初宗主李元蘊因為李寶璋和李懷暄的事情受到朔宗老祖的斥責,被勒令閉門思過,李元旭數次想挑得李懷瑾和楚昊炎對付李元蘊,就為了借機争宗主之位。

只不過那時候昭華得以正名,李寶璋和李懷暄都受到該有的懲罰,李懷瑾不想打擾師叔休養,也不想卷入李元旭和李元蘊争權的戲碼中,遂沒有讓李元旭得逞。

這十年間他潛心修煉,拿來陪韓寧和毛毛他們的時間都嫌不夠,又怎麽會再費心思在旁的事情上、再管禦靈宗的雜情。

更何況那時候朔宗老祖已經在誅魔大戰中以一人之力挽回禦靈宗聲譽,若李懷瑾跟楚昊炎再對禦靈宗處處緊逼,就顯得有些趁人之危了。

就算楚昊炎和李懷瑾不在意自己,也得在意散修盟和太初門。

Advertisement

尤其是李懷瑾,他只是個金丹修士,再怎麽在誅魔大戰中表現突出,也少不得有人說起他跟韓老祖的關系。

太初門在楚昊炎和李懷瑾為昭華正名的事情上,已經不顧閑言閑語,給足了李懷瑾支持,若因為禦靈宗的事情讓別人說太初門在仗勢欺人,李懷瑾也會不安。

是以,誅魔一戰之後,楚昊炎和李懷瑾便沒有再提追查李元蘊的事情。

他們早早就将昭華的墓遷到了楚昊炎在北境的洞府,昊炎老祖跟李懷瑾一樣,十年間再未去過始豐山一次。

昊炎老祖和李懷瑾這苦主不出面,李元旭不能獨自生事,朔宗老祖在洞府中休養,沒辦法再為誰主持公道,李元蘊“思過”一段時日之後,便又蠢蠢欲動起來。

從開始對付宗主,潭石便一直支持着李元旭,但林安戈果然如李懷瑾預料的一樣,見李元蘊沒被徹底奪了權,便不肯再跟着李元旭對付他了。

在他看來,保不準最後誰會壓過誰,他不能徹底得罪其中的任何一方。

李元旭要跟李元蘊争奪,也要小心他得了林安戈的助力,所以即便對林安戈的撂擔子有些惱怒,但也寧願他就這樣兩不相幫。

“李元蘊趁着師叔休養出來主事,李元旭奈何不了他,這些年事事與之針鋒相對,彼此都讨不得好,”李懷瑾聽了韓寧的傳話,雖然放了心,但也不禁心生厭煩:“林安戈是個牆頭草,一貫愛和稀泥,如果不是他給我傳消息,讓我能知道師叔的近況,他那些小把戲,我真不耐煩看。”

李元旭、李元蘊之流,李懷瑾是決計不會搭理的,潭石與李扶風不對付,李懷瑾自然也不喜對方,如今要知道禦靈宗內宗的事情,不通過非常手段,還真得靠林安戈。

但李懷瑾非常清楚,當年害他渡劫失敗的人還沒找到,保不齊就在這些人中,所以在沒有确定兇手是誰之前,他誰都不信!

“上次林安戈傳信,道李元蘊想把被逐出宗門的李懷暄重新安置在外宗,遭到了李元旭堅決反對,想試探我的态度。”

李懷瑾冷笑道:“我那族兄也是好算盤,竟然好意思提及當年我是怎麽回禦靈宗的。”

當初昭華在外生子,李懷瑾是十歲後才被接回了外宗,李元蘊便稱,那時候昭華還未正名,宗門都肯收留李懷瑾,如今李懷暄雖有錯在前,但李懷瑾畢竟無事了,也不該因此徹底棄了李懷暄如此有天賦的弟子。

李元蘊失了一個妹妹不怎麽傷心,但失去一個兒子,卻是萬分悲痛的,他心裏既恨李懷瑾和楚昊炎,也恨李元旭不顧同族之誼、落井下石。

他卻沒有想過,自己當年是如何在李扶風死後對昭華不聞不問、如何不顧同族同門情分的。

楚昊炎這個化神老祖身後有散修盟,李懷瑾身後又有韓老祖和太初門,李元蘊一時拿楚昊炎和李懷瑾本人沒有辦法,便想先救了小兒子李懷暄再哇哇哇說。

只是,李懷瑾不願管他和李元旭的破事,卻不代表允許他們得寸進尺。

得了林安戈半試探的傳信,當夜李懷瑾就帶着望天犼跑回禦靈宗,将被李元蘊安置在始豐山下的李懷暄暴揍了一頓。

他還對匆匆趕來的李元蘊等人直言,若是李懷暄敢邁入禦靈宗一步,自己便與這樣是非不分、想包庇罪人的禦靈宗一刀兩斷。

林安戈本想試探一下李懷瑾,卻不想人家一點委婉的意思都沒有,上來就大打出手,還放下這樣的狠話。

若李懷瑾還是當年的李懷瑾,那一刀兩斷也就斷了,可偏偏他如今今非昔比,豈可輕易得罪,林安戈也忘記做牆頭草了,連忙跟李元旭一起表态,表示這件事只是宗主自己以權謀私、犯了糊塗,其他掌峰是決計不會同意的。

冷臉的韓老祖在旁邊虎視眈眈,李元蘊就是再惱火,也不敢還手,氣得心肝疼,也只能言語上諷刺李懷瑾“好大的架子”。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不少,好在他們還知道分寸,明白朔宗老祖對禦靈宗的重要作用,都不敢鬧到老祖跟前。

尤其最近淩霄門出了事,這前車之鑒就擺在眼前了。

李懷瑾畢竟是禦靈宗的前宗主,事關整個宗門的事情,還是會思慮一番:“要不是有師叔在,說起後繼無人,現在的禦靈宗比起淩霄門來也好不到哪裏去。”

淩霄門的悲劇在于兩個厲害些的元嬰先後隕落,除了睿川老祖,剩下的三個元嬰資質平平,再往下一輩的弟子中也沒有幾個出挑的。

所以,淩霄門一旦沒了睿川老祖,門衆便如一盤散沙,弟子後繼無力,宗門前路茫茫。

禦靈宗如今看着有一位化神盛期的大能,還有四個元嬰真人,接下來一輩中也有李懷豐這樣天賦過人的,以朔宗老祖的壽元,他只要再撐個四、五百年,禦靈宗未必不能再出一個化神、幾個元嬰。

但若是沒有了朔宗老祖,以禦靈宗如今這般混亂的局面來看,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下一個淩霄門。

也正因為如此,李元蘊和李元旭再怎麽折騰,也不敢折騰到朔宗老祖那裏,否則他們的頂梁柱出了問題,整個宗門都要跟着遭殃。

到時候他們就是争了個高低出來,争來的也不過是個爛攤子。

……

韓寧親自去了一趟淩霄門,對那邊的情況再了解不過了,自然明白李懷瑾的擔憂。

四門二宗看似輝煌,但衰敗也不過是一兩百年的時間,淩霄門已經完了,別的宗門也不該樂觀地以為自家尚好。

真要說起來,四門二宗真正坐得穩的,還是太初門。

不僅有景鴻老祖和韓老祖,還有四位掌峰,掌峰之下的弟子也十分出息,好幾個金丹弟子在十年前的誅魔一戰中跟李懷瑾一樣,嶄露頭角,已初占威名。

李懷瑾不禁感嘆:所以說一門傳承的品性是如何重要,只會讓好的越好,壞的越壞,那爛出來的腐洞,都是從根子上出來的結果,怨不了別人。

韓寧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跟李懷瑾說,便開口道:“如今有一件事,也是當務之急。”

李懷瑾剛剛還因怕禦靈宗步淩霄門後塵而想着事,突然聽到對方的話,明顯愣了一下。

但他很快意識到是什麽事;“你是說,論道大會?”

按照慣例,論道大會每五十年舉辦一次,如今距離上屆論道大會,恰好是五十年,也就是說再過數月,九州道門便要齊聚淩霄山,共赴這場盛會。

此前睿川老祖雖在閉關,但淩霄門不是沒有舉辦過論道大會,門中上下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之中。

可睿川老祖隕落之後,且不說淩霄門已經失去了舉辦論道大會的資格,就以他們目前的狀态來看,也不再合适舉辦如此重要的盛會了。

“所以你們這次去淩霄門,也是要商議接下來如何是好?”

李懷瑾見韓寧點了點頭,便明白他們在淩霄門待了這麽長時間,除了要助淩霄門度過最混亂的時候,也是在為九州道門接下來的安排做個決定。

“那商量出結果了嗎?”李懷瑾心裏隐隐有個猜測,但還是問了劍修。

“此事還是由吾門出面,舉辦論道大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