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文杏還沒出客院,小于子便拎了兩個食盒過來了。三兩句交待清楚,小于子都沒進客院讨個賞,便回去交差了。
送來的晚飯,一半是紅螺寺有名的素齋,一半.應該是宮裏的人給十一做的飯食。
左晞叫人擺上,吃飯時只吃盤子一側的食物,飛快的吃完便叫文杏幾個端下去用飯了。
無論文杏幾個吃不吃她剩下的飯菜,左晞都已經養成吃飯只在盤子一處動筷子的習慣。
左晞拿出一本書一邊看,一邊喝着從家裏帶出來的熟普洱消食。差不多亥時了,便寬衣睡下了。
左晞在外面睡覺從不敢進小公寓,生怕自己的小退路被曝光。此時也是一樣,沒有回去上蒙語課的左晞,睡的還挺早。
十六日一早,左晞還未起床,寺裏的鐘便被敲響了。晨鐘悠遠,意境天然。左晞麻溜爬起來,早飯都沒吃便去了大殿聽和尚們上早課……
上午,被十一叫過去下了兩盤棋,又旁觀他給自己畫扇面的全過程。中午蹭了頓飯,便回房午睡去。
下午去爬紅螺山,晚上自己吃飯,看書練字睡覺。
十七日,從上。
十八日,與十一用早飯,然後一臉欣喜的接過十一送的生辰禮物一把檀香木雕,畫紅楓林的小巧女扇。
再三謝過後,左晞又送了十一一本《金剛金》。
接過扇子,左晞痛快的與十一告辭,然後帶着人下山回京。
在山上遇到十一的事,左晞不光自己誰都沒告訴,還特意叮囑了一回跟着她出門的這些薛家下人,誰都不許回去亂說一個字。
“誰管不住嘴,我就将誰阖家分散的發賣到天南地北,這輩子都別想再團圓了。”
左晞雖然不會真的這麽做,卻不妨礙左晞拿這話吓唬人。跟着出來的下人也都知道左晞不像薛姨媽那般好脾氣,總之見她這麽說,沒誰敢去撸虎須的。
Advertisement
左晞經常去寺裏上香禮佛小住,薛姨媽也只當這次仍是尋常如舊。見人回來了,也不曾多問便說起了這兩日家中大事小情。
莺兒二十日回薛家來,将那邊的情況說了,又跟着文杏一塊收拾了左晞的家常用具和衣裳鞋襪。
二十二日,薛姨媽和薛蟠母子一塊送左晞去榮國府小住。薛蟠将人送到地方,又找了賈琏,請他照顧自家妹子一二。
薛姨媽則先送左晞進大觀園,又在紫菱洲上轉了轉,對着跟左晞住過來的家下人等訓了一番話,又叫同喜放了一回賞,留下文杏幾個收拾行李,便帶着左晞去榮禧堂見王夫人。
姐妹倆個又是幾日沒見,親親熱熱的說了一通在左晞看來只比‘吃了嗎’這種話題強了一點點的家常,然後三人又往榮慶堂見賈母。
如此這般,薛姨媽用了午飯便獨自坐着馬車回家了,而左晞則開始了在大觀園裏留宿的生活。
早兩年住梨香院,薛家自己開夥,左晞雖然知道寶玉和姑娘們一日三餐都去賈母的榮慶堂用,卻不是頓頓都去蹭飯的。
如今一個人住在大觀園裏,一日三餐定是要跟着賈家的姑娘們一塊行動的。用過早飯,又與三春和寶玉一起陪着賈母聊天解悶,等到賈母的牌搭子支起來了,左晞便跟三春一塊回大觀園。
剛剛搬進園子,大家都新鮮着呢。之前進來時大家都只是看個空屋子,如今都搬進來了,自然想要看看你家怎麽布置的,他家是怎麽收拾的。
熱鬧了兩三天,左晞才終于有時間去怡紅院後面的栊翠庵打卡。
栊翠庵離怡紅院極近,出了後門向後走三五十步,行過一座白石橋,對面一射之地就是栊翠庵。
栊翠庵種了許多紅梅,此時雖以二月末,卻仍有不少紅梅倚牆綻放。攏了攏身上的夾棉披風,左晞帶着莺兒,小楓和阿寧步上了栊翠庵山門前的臺階。
山門虛掩着,并未從裏面鎖死,左晞伸手敲門時直接将山門推開了。
對于直面妙玉這事,左晞還挺打怵的。
面對壞人,或是像史湘雲那樣性情的人,左晞都有辦法叫他們吃癟。可偏偏是妙玉這種性情孤拐的,就挺叫人束手難策的。
除了妙玉對待劉姥姥那段,原著裏可是暗示明示了好幾回妙玉對寶玉的不一般呢。
也不知道她祖母和親叔叔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是想她一輩子出家為尼呢還是半途改個裝,再一副嫁妝嫁出去呢?
算了,不管了,先混個眼熟再說吧。
╮(╯▽╰)╭
元春省親時共采訪聘買的十個小尼姑和妙玉主仆四人原是都住在這栊翠庵的。元春省過親後,那十個小尼姑和另一處的十個小道姑便都被送了出去,如今栊翠庵裏獨留妙玉主仆。
妙玉身邊跟的兩個老嬷嬷一個小丫頭,如今除了照顧妙玉的日常起居還要負責打掃栊翠庵的衛生。
此時跟在妙玉身邊的一位老嬷嬷見山門被推開,便走了過去。見左晞主仆四人張了張嘴念了一句佛號才問起她們來此有何貴幹,那态度分明是将這處庵堂當成了私産。
左晞一聽這話,就噗哧一聲笑了。
“我們來上香禮佛,拜菩薩。”左晞一邊說一邊掃了一圈栊翠庵的建築格局。
除了正房三間外加兩間耳房外,左右還各有兩間廂房。院子很大,有參天大樹,也有開得盡興的數株紅梅。
就是少了些人氣。
擡腳朝三間正房而去,正中與其他庵堂無異,皆是大佛堂。左右兩間的門開着,只需一眼便能分辨出東西兩間禪房供奉了什麽。
回頭看了莺兒一眼,莺兒連忙将她們帶來的供果和香拿了出來。
将供果供在佛前,左晞接過莺兒已經點燃的香靜心祈願。
‘菩薩保護,願我長命百歲,活得舒暢不憋屈。’心中默念了一句後,又緊接着默念了一句,‘不保佑也沒關系,幫忙捎句話給隔壁的穿越大神,問問她老人家能不能快點送本姑娘回現代,導師布置的論文還沒寫呢。’
例行的祈願詞默念完,左晞親自将香插進香爐裏,又回身跪在蒲團上特別虔誠的磕了三個頭。
待起身後,自己整理了一下衣裙,便帶着莺兒三個出去了。
來去都沒有多瞧耳房一眼,仿佛此舉真的只是來拜佛,再無他意。
妙玉住在東耳房,打左晞進來便看到了左晞主仆,一直到左晞一行離開,她也沒從耳房裏出來,就那麽靜靜的看着她們主仆的一舉一動。
一直到左晞幾人離開了差不多兩刻鐘後,妙玉才從屋裏走出來,然後一臉不悅的看向仍舊半開的山門。
這裏不是她的家,也不是她在牟尼院的院子。如今她住的地方是賈家的,人家有權力來自己的地方上香。
心中仍舊有左晞闖入了地盤的郁悶,不得疏解。妙玉冷着個臉的看了一回經書,然後才擡起頭對自小照顧她的奶嬷嬷問道,“剛剛來的是誰?”
奶嬷嬷想了想,猜測道:“看年紀和穿戴,應該是那位薛大姑娘。”雖然二姑娘賈迎春也是這個年紀,但元春省親時,賈家的二姑娘她見過了。而且那位二姑娘身上也沒有這位姑娘身上的氣勢。
自信,熱烈,還有仿佛随時都能燃燒起來的活力。
妙玉聞言,冷哼一聲,“原來是她。”
怪不得喧兵奪主都做得這麽理所當然。
自打知道元春讓姐妹們住進大觀園的口谕傳下來,妙玉便知道了左晞。同時還知道左晞選了紫菱洲居住。她還想着是什麽樣的人能越過一幹本家姊妹被元春點名,果然.令人生厭。
妙玉也才十幾歲的小姑娘,原就是個心戀紅塵的心性和年紀,如今不得不自小便出家為尼。心中郁氣與不甘不斷發酵,也叫她越發的牛心左性。時間長長,性子也就越來越執拗孤拐了。
左晞哪裏想到不過上柱香的功夫,她在妙玉心裏就已經成了面目可憎的混蛋了。
她帶着莺兒幾個出了栊翠庵繞到庵後,穿過一處長廊臺池,遠遠的瞧了一眼已經門上落了銅鎖的泥佛寺,之後才順着寺前小路走過一片清堂茅舍。上了沁芳閘橋,又逛了一回凹晶溪館,這才兜了一大圈的回了綴錦樓。
綴錦樓在大觀園的最西邊,而栊翠庵則在大觀園的最東邊,兩者幾乎處在一條直線上。
左晞回到綴錦樓的時候還想着每天早上去那裏燒柱香,最近的路線都要走上不算短的一段路程,就這運動量也是沒誰了。
如果想每天都去,那就得在吃早飯前将這事做了。畢竟吃過早飯未必會立時就回園子。所以早起上過香,再繞回園門,然後出了大觀園再去賈母那裏用早飯.她在現代也沒這麽勤快呀。
躺在床上,左晞不由又有些納悶了,她為什麽要去刷臉卡,為什麽要每天都去上柱香呀?
好像哪裏的邏輯轉錯了方向……
就在左晞和妙玉以一種彼此都咬牙切齒的方式,莫名其妙展開死磕模式的時候,林家仨口也終于進京了。
這一次入京并不在賈家的預計範圍內,所以賈家并沒有得到丁點消息。不過住進大觀園的左晞卻仍舊是個消息靈通的消息販子。
接了黛玉的消息後,左晞還特特派了人去碼頭幫忙了呢。
前兩年,左晞就定制了兩輛馬車。她一輛,薛姨媽一輛。
左晞親自畫了稿,讓人将馬車底部弄成一個大腳爐式的馬車版地暖。碳從馬車外專門留出來的槽子裏加進去,再不用在馬車裏設碳盆了。
如此一來,即便馬車再颠簸也不用擔心弄倒馬車裏的碳盆或是碳盆裏的火星子蹦出來燒了衣裳。
雖然這樣的馬車在行駛時候,碳塊來回撞擊會弄出許多響動和噪音。但在馬車地板上鋪上一層薄氈子後,不但不影晌取暖,還能隔絕大部分噪音。
除了這項調整,左晞還将馬車慣用的馬車簾換成了對開的兩扇小門。又用後世軟包裝房車的想法在馬車上弄了好些小設計。等馬車制造出來後,左晞從此出行便一直坐這輛馬車呢。
這次叫人去接黛玉一行人,便是叫人駕了她這輛馬車過去的。
老的病,大的弱,還有一個小不點,坐這輛馬車絕對舒适。
林家在京城的宅子早就收拾好了,又有林家老家人過來接。因黛玉知道左晞的性格,便叫奶娘抱着弟弟坐了左晞的馬車。
林如海坐在自家馬車裏,聽着先行一步來京城的林家管事跟他說京城這邊的消息。
朝堂上的以及榮國府賈家那邊的。
相較于林家馬車明碳明火的樣子,左晞的這輛馬車就完美許多了。
一歲的林軒小朋友上了馬車後就不讓奶娘抱着他了。
因馬車裏并無危險,馬車門又從裏面插上了,黛玉便随軒哥兒自己玩了。
靠坐在馬車上,黛玉将馬車裏的推拉窗輕輕的推開一個小縫,就着窗上那層薄紗看着外面的街道發呆。
沒人知道這一次回京城對于黛玉來說代表了什麽。
想到病重的父親,年幼的弟弟,黛玉這兩年強撐下來的力氣仿佛在這一刻都消散了去。
她想靠在那人的肩膀上,跟她說一回自己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真的好辛苦。
原來堅強真的是一件好疼,好累,好苦,又好無助的事。
每次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她就會給那人寫信。看着那人永遠都用着歡愉語調,以及天塌下來誰都跑不了和只有傻瓜才會提前透支明天憂慮的奇葩思維,跟你說着各種事的回信時,就仿佛那一瞬間整個人的心胸都開闊了幾分。
那人笑起來有着燦爛如朝陽一般的笑容,也有明媚又炙熱的懷抱。
那人是個不是親姐姐,卻更似親姐姐一般的存在。
讓她想要依賴,想要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