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子與大皇子的鬥争
敢對他的兒子動手?那就不要怪我動一動你的兒子了!
端午節後第二天,聽說炎親王的兒子蕭子翔就病了幾日,只是炎親王府中消息閉的緊,沒有聲張,但是有心人只要稍加打聽,還是探的出來的。
而七皇子的婚事,更是太子給炎親王一個清脆的耳光。
誰不知道德貴妃是江淮世家出身,不過是這一兩代遷徙到京城,母族忠義候府罷了;七皇子一旦和江淮安寧伯府聯姻,安寧伯府世代居住在江淮,雖是京外伯府,在江淮的勢力可是根深蒂固。江淮乃富足之地,可不是一般的削弱炎親王在江淮的勢力格局呀。
朝中禦史近日可是忙的很,上從德貴妃母族忠義侯府嫡長子以公謀私,下至炎親王側妃娘家小舅子強搶民女,凡事跟炎親王走的近的官員家族,都被禦史參了個遍。
當然,炎親王也不是吃素的,約束好自己人的同時,也将太子黨派的一些官員親戚參了個遍,并反指太子失德,不容兄弟,仗勢欺人。
一時間,朝堂烏煙瘴氣,一些朝廷大員紛紛懼怕惹禍上身,殃及池魚。
雖然,太子陡然發難,大皇子防範未及,剛開始有些失利,但後面穩住後方,反擊也是驚濤駭浪的。若不是大皇子勢大,要不會引起一國太子的忌憚。
而且,越到後面,炎親王的優勢越突出。
說一千道一萬,太子和炎親王之間的鬥争,不過一時之争,不能過分,因為所有的一切終究都看在皇帝的眼裏。
對于炎親王而言,他宮中有個德貴妃的娘,比起太子,雖然身份不如太子親娘皇後尊貴,奈何活着就是一種勝利,關鍵的時候枕邊風一吹,可抵萬千禦史的奮筆疾書。
為此,太子氣得摔碎了一套上好的絕品官窯青花瓷杯子。
好在,太子有福氣,娶了位好太子妃。
太子妃獻計:“眼看重陽将至,身為兒女,我們好些年沒有為母後擺過道場了……”
太子聞言,簡直如同天籁,只把太子妃摟在懷裏轉了好幾圈,連連誇贊:“不愧是孤的賢妻!”
一時間,禮部尚書進言,大訴:“百善孝為先,太子仁善,思念母後,孝悌感天動地,堪為天下表率,乃我朝萬民之福……”
這下,連皇帝也不能質疑了,思及過世的皇後,蕭明熠直接連召見德貴妃的心情都沒有了,德貴妃也就沒有了吹枕邊風的機會,氣得德貴妃當天就稱病召見太醫。
哪知次日,禦史和禮部同時有人上奏,說朝中不過剛剛想給先皇後做法事,德貴妃病的真是時候,言下之意: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不想為先皇後做法事,到後來,幹脆就争論起德貴妃能不能執掌鳳印,管理後宮來……
德貴妃吃了個啞巴虧,本想裝病博同情,哪知被人如此诟病,一氣之下,裝病成了真病。可就算是真病,也被禦史用話堵死了,她還病不起,事關鳳印,她第二天就掙紮着爬起床,打起精神帶病整頓後宮,暗地裏卻被人指指點點說裝可憐,真是苦不堪言。
太子與炎親王的鬥争,足足持續了兩個月多月,才在皇帝的幹預下平息;說是平息,不過表面波瀾不驚,暗地裏波濤洶湧而已。
當然,對于這次鬥争的結果,太子是非常滿意的,雖有折損,但卻大大的打壓了一番大皇子嚣張的氣焰,更重要的是,德貴妃可以安生好一段時間了。
解氣,十分解氣!
為此,太子直接差人備了厚禮,送到了錦豐殿,賞賜給徐景軒。
徐景軒直唿招搖啊,這不是送禮,這是要送他的命呀!
果然,次日,大皇子聽聞這個消息,直召忠義候鄭建忠入炎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