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制果脯

“咦,這個是什麽?”葉老爺子看到葉明澤把背簍裏的板栗騰出來,一眼就發現。

“爺爺,這個啊,我們今天剛發現的,我叫它板栗,一會讓大伯娘她們做給你們嘗嘗。”葉明澤叫來葉父幾個幫忙。先把外面那層刺殼去掉,取出圓溜溜的板栗,再剝出一部分果肉。

最近農忙,都是兩家人一起做的飯,今天正好輪到娘和大伯娘。

“娘,這些栗子肉,你先蒸熟,碾成粉,再和進面裏,做成餅子。剩下那些帶殼的,你或蒸或煮或炒都行,嗯,像炒花生瓜子那樣,最好加點糖。”

最近葉家日子越發好過,油鹽醬醋糖都不缺。葉明澤想吃糖炒栗子了。

大伯母丢下手中的活計,毫不客氣地接過大半簍子板栗:“這些帶殼的我來弄,二弟妹就做餅子吧!明澤,放心,大伯娘一定不給你做差了!”

“呵呵,知道大伯娘您做炒貨的手藝好,您來做,我歡喜還來不及,哪能嫌棄?你們忙,我去洗刷一下。”

葉明澤體力好,稍事休息,又精力旺盛。幾個小的,沾床就不想起來,被自己的娘死拽活脫拉起來吃晚飯,還鬧點小脾氣。

農忙期間,糧食都盡着吃,小孩子那桌已經不需要争搶。

葉老爺子拿起一張餅子,全家頓時開動。今天提供的餅子味道跟以往不同,帶點甜味,跟糕點似的,大家一吃就停不下來。

原本預計着能有剩餘的餅子頓時一張不剩,丫頭小子們嚷着還要。劉氏江氏面面相觑,她們今天還多做了幾個,怎麽會不夠吃?

“行了,已經沒了。趕緊下去吃炒栗子去!那有一大鍋。”溫氏看吃了這麽多,有點心疼。

孩子們一聽還有吃的,也不鬧騰了,都乖乖等着投喂。

蒸煮炒都嘗了個遍,丫頭小子們很快就發現糖炒栗子味道最好,一雙雙手紛紛伸向那個盤子。

葉明澤看着大家都喜歡板栗,心情不錯,吩咐小妹給蔣敬之盛了一盤,當然是糖炒的。

“爺爺,山上還有不少,至少能收個幾千斤,家裏還能分出人手嗎?”

Advertisement

今年忙着應付幹旱,緊接着又是秋收,家裏這幾個月來只出過幾次海,最近農忙間隙,正忙着出海賺錢,叔伯們都沒時間。海貨收入可是家裏的大頭,這個能不停就不停,板栗數量那麽大,家裏自然也不可能放棄。

葉老爺子凝眉沉思:“明澤,你讓二孫媳婦出幾個人,再叫上二弟三弟家,這東西也就現在能保密,時間長了,大夥肯定都知道,趁早摘了安心。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家兄弟。”

“嗯,知道了,敬之這邊我來說。”

當初葉家人知道蔣敬之嫁妝包括十來個下仆,四十畝田時,還豔羨了一陣。特別是幾個媳婦,她們每人的嫁妝加起來能超過五兩就不錯了,哪像蔣敬之,擺在明面上的,少說也有幾百兩。差距不可謂不大。

蔣敬之出了五人,葉家滿打滿算能出九人,這還得算上葉則文四兄弟,再加上二爺爺三爺爺兩家人,一共近三十人,浩浩蕩蕩往紫青山脈進發。幸虧他們去得早,沒引起村民的注意。

衆人忙碌了一天,摸黑帶回來四千多斤板栗。山裏還剩餘一小半,隔幾天,衆人又上了一趟山,這次葉則文四兄弟沒再跟着。

兩趟下來,一共收獲近七千斤。這個收獲能抵得上二三十畝田的出産。二爺爺三爺爺兩家不由面露喜色。他們兩家每家人口也都超過二十,田産卻只有葉家的一半,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因此也沒有供讀書人。

葉爺爺三兄弟一番商議,最終決定按出力的人頭分。這算是葉爺爺照顧兩個弟弟,畢竟沒有他們,葉家人也只不過是多跑幾趟而已。

每家至少分到了兩千斤,等于白得七八畝地的收入。只不過這是一錘子買賣。

板栗跟榛子松子等幹果不同,它是可以當做主食吃的。相信明年這個時候,葉家村人肯定成群結隊地去摘板栗。你說那地方偏僻,他們找不到?找不到他們不會問啊?問了,難道你還能不告訴?葉老爺子三家才多少人?總不能跟全村人作對不是?

兩次采摘板栗間隔期間,葉明澤嘗試着制作果脯果幹果醬。這東西他記得配方,卻不記得各種材料的配置比例。他根據腦海中的記憶,按不同比例盡可能多的配置,大部分都失敗了。成功的味道也不盡相同。

根據丫頭們的喜好,葉明澤選出幾種方子,大批量曬制。果脯之類很受小孩子們歡迎,自從他們知道果子能做出這麽好吃的東西後,常常往家捎回各種水果。葉家的零嘴種類越來越豐富。

葉明澤原本只是想解決水果儲存的問題,誰知道,家裏的果子越來越多,最後連村子裏其他家的小孩子都拿着新鮮水果到葉家換成品。

最後,葉明澤和爺爺商量,決定用成品換鮮果。當然葉家不是白幹的,截留了一部分利潤。等每房都分到不少果脯後,多餘的由葉則成賣到陽山縣。

葉家除了葉明澤,就葉則成比較有經商頭腦。葉明澤就算了,家人不會同意他做生意。這麽算下來,也就葉則成比較合适。

當季的鮮果大多很便宜,不少都只能賣兩三斤一文。制成果脯後,怎麽也能賣個一二十文一斤。初初一看,利潤很高,其實收益并沒有想象中那麽大。水分多的,需要十多斤果子才能出一斤果脯。再加上需要添加白糖之類輔料,還得算上人工,這麽算下來,能賺個一倍就不錯了。

剛開始還只是以物換物,後來等葉則成跟縣城幾家點心幹果鋪子熟識之後,需要的量就逐漸變大。

最近,家裏幾個媳婦丫頭都忙着做果脯,生産逐漸開始跟不上銷售。這邊基本只有秋天能吃到水果,自然果脯生産也受到相應限制。

葉明澤到了這裏之後,自己賺了幾百兩,倒是沒為家裏帶來多少好處。這次制作果脯也算是他給家裏提供了一條賺錢的路子。為了盡量擴大利潤,葉明澤提議直接出錢去附近村子收購。果期就兩三個月,錯過就要等到明年了。

這麽一來,葉家不僅自己賺了錢,同時也給附近村子帶來了不少好處。往年這些果子多數都爛在山林裏,每家留夠自己吃的就不再管了。今年則不同,家家戶戶,只要有閑着的,連老人小孩子都參與進來。別看鮮果子不值錢,架不住它數量多啊。

往年那麽便宜都不好賣,今年不愁銷路,還不賣力幹?

當附近村子的收獲到來時,葉家明顯人手不夠。葉老爺子讓溫氏出面,請了他兩個弟弟家的媳婦丫頭過來幫忙,幹些沒技術含量的活計,洗洗切切,每人每天十五文工錢。兩家人欣然接受。別看一天十五文很少,一個月下來就有四百五十文,一家五六個人,那得有好幾兩銀子,不樂意才怪。

蔣敬之身體恢複的不錯,長期一個人在屋子裏呆着,心情不免有點煩躁。葉明澤就讓他每天上午幹小半天活,當然只能幹些輕省的活計。

蔣敬之一直在養病,連葉家人見到的機會都不多,更不用說二奶奶兩家。幾個媳婦丫頭偷偷打量着他,自以為蔣敬之沒有發現。

“明澤媳婦真俊!不比城裏的公子差。”

“得,你信息落伍了!他本來就是少爺,比城裏那些公子來頭還大!”

“嗯,你知道什麽?快說!”.......

媳婦丫頭的議論聲時斷時續地傳入耳中,蔣敬之不覺莞而。在侯府時,哪有人敢在他面前嚼舌根,這種感覺還真新鮮。

葉家只有蔣敬之這麽一個男媳婦,二奶奶兩家也各有一個。三個人碰在一起,那兩個就自發聚在他兩邊。他們倆平時都要下地,身子很是健壯,跟蔣敬之完全不是一個類型。

大興朝除了從小培養嫁人的,其他男媳婦和普通男子沒什麽區別。三人間除了見識不同,倒也能聊得來。

葉明澤很喜歡這一點。他可不想看到一群和女人沒什麽區別的大老爺們在他眼前晃來晃去。那對他來說簡直就是視覺污染。

很快就進入十月份,到了收割玉米水稻的時候。葉家村人又一通忙碌,秋收正式宣告結束。每家每戶開始算計一年的收成,來年的花銷都得提前計劃好。

到了十月,只剩下寥寥幾樣果子可以采摘,葉氏果脯小作坊暫告一段落。二奶奶兩家人拿了銀子樂呵呵的的走了。

葉明澤大略翻了下賬本,短短一個來月,一共收了差不多三十萬斤鮮果。按每三斤一文收,鮮果成本一百兩,人工成本十兩,當然自家人不算,再算上白糖之類家裏沒有的輔料,總成本大概一百五十兩。

得到成品果脯約三萬斤,以批發價十文一斤算,得銀子大概三百兩,扣除成本,盈利差不多一百五十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