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開科

中秋是大節,皇家也過家宴。嚴太後傳了話說自己老了,就不去了,只自己的壽康宮中待着。她坐在軟榻上,微微閉着眼睛。蕭炜酒過三巡,這才帶着皇後趕了過來,面上還帶着點酒氣。他朝坐在上位的嚴太後請了個安,嚴太後這才睜開假寐的眼,喘了口氣,道:“兒啊,哀家這是看不懂你了啊。”

蕭炜笑一聲,他心知這是為了什麽事,便朝嚴太後那走去,露出了讨好的笑:“阿娘不要擔憂,不過是一處避暑山莊,建了也就建了。”

“建了也就建了?”嚴太後道,“去年雪災,你先擴建皇寺祈福,現在又興建行宮……”

“阿娘!”蕭炜打斷了嚴太後的話,“只是在先帝的基礎上重修建造,花費不了多少的。”

蕭炜的話雖然依然很是溫和,但嚴太後已能從中聽出了警告的意思。當初蕭炜幼年登基,嚴太後垂簾聽政長達十四年,直到蕭炜成年後,才還政退出。她能坐穩朝堂十幾年,除了嚴家的鼎力支持外,于她自身也是很有關系的。此刻她聽見自己兒子的話,就突然有了種遲暮之感來,就仿佛雄獅老去,幼獅對自己虎視眈眈。

嚴太後陡然散去了些精神氣,話音也變得柔和起來:“兒啊,重修行宮,也需要花費銀錢的。如今國中正是需要用銀的時候……你自身向來勤勉節儉,可不能在此刻壞了名聲。”

蕭炜上前來,親親熱熱地握住母親的手,笑道:“阿娘莫要焦心了。去年雪災已控制住,朝廷內外一心。阿娘您啊,就好好的等着抱孫子吧。待到同音誕下麟兒,也正正天熱的時候,那時我們一家人正好可去避暑山莊避暑。您含饴弄孫,豈不是絕佳美事?”

嚴太後閉了閉眼,拍拍蕭炜的手背,嘆息一聲:“我兒有這份心,那便好了。”

蕭炜笑嘻嘻的跟嚴太後告了罪,又看了眼王皇後,這便離開了。待到蕭炜走後,王皇後也有些不安地捏着自己的手絹。而嚴太後則道:“你也回去吧。我兒大了,我是管不了。”

王皇後擰緊了眉頭,她還想說點什麽。皇後攝六宮事,按說只需管理六宮開銷就好,但興建行宮,這筆開支絕不會小。她原本對此事并不關注,但聽這話裏話外,竟是為了嚴同音而興建。原本王皇後就因最近蕭炜少來她處而心有不甘,再如今聽了這話,這心情就足以上升到恐慌了。她原本就是一普通門戶出身的婦人,見嚴太後不再理睬,也就只能想到自己兒子。

于是王皇後匆忙一禮後,也就離開,去找蕭鳳鳴商議去了。

王皇後匆匆離去,一旁的宮人端上茶盞來。嚴太後飲了茶,又咳嗽了一聲,她身邊一直跟着她的嬷嬷急忙呈上了潤肺的梨湯,輕聲道:“這天氣轉涼,您可得好好養着,太醫說了,莫要憂心。”

“兒大不由娘,哀家是老了啊……”嚴太後嘆息了一聲,她又突的冷笑道,“我那好媳婦倒真是有個好兒子。”

那嬷嬷跟了嚴太後十幾年,見狀,便笑道:“都是太後的孫子。好兒孫便有好福氣。”

“你說的不錯。”太後看了眼嬷嬷,重新閉上了眼睛,“同音那處,好好看着,她如今懷了身孕,衣食用度馬虎不得。”

這句話就算是下了命令了,嬷嬷急忙應是。嚴太後這才放心下來,陷入了沉睡之中。

對于嚴太後來說,無論是誰的兒子,都是她加孫子。她固然會因為自己娘家的身份而更看重一些嚴家姐妹,但她們能不能出頭,也要看蕭炜的态度,以及她們的子嗣如何。說到底,蕭炜才是嚴太後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嚴太後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而這份閑适,也只有太後才有,身為皇後,王皇後的危機意識十分強烈。無論是她的婆婆,又或是嚴蓁姐妹,都是嚴家的人。一直以來,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于她身後沒有大世家,蕭炜吃夠了被人壓制的苦痛,自然也不願意再在身邊安一個。但嚴同音卻完全颠覆了這一點。

“這個賤人。”王皇後憤怒地一捶桌子,又對左右道,“去看一看二郎來了沒有。”

正說話間,蕭鳳鳴就已經被宮人引了進來,他看着王皇後憤怒的樣子,朝王皇後一禮,又道:“母後為何生氣?”

“我兒現在都不叫我阿娘了。”王皇後幽幽一嘆,又拭了拭眼角,“若日後我兒有了新婦,豈不更不将阿娘放在心上了。”

“阿娘。”蕭鳳鳴從善如流地改了口,他看着王皇後的模樣,尚且稚嫩的臉上端方溫潤,頗具風度,“你我母子,自然是其他人都不能比拟的。”

蕭鳳鳴把王皇後哄開心了,這才問:“阿娘可有什麽心事。”

王皇後于是嘆息一聲,道:“皇上要建避暑山莊。”她頓一頓,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又道,“為了小嚴妃。”

蕭鳳鳴嗯了一聲,他半眯着眼,手指頭輕輕敲打了一下桌面,這才道:“阿娘莫非是想讓兒勸解父皇麽?”他看到王皇後露出了贊同,于是搖了搖頭,“子不言父過。阿娘可曾為兒想過?”他見王皇後的臉色陡然一變,又道,“此事不用我們出手。”

“為何?”

看着王皇後沉下的臉色與不信任的眼睛,蕭鳳鳴無奈苦笑,說道:“避暑山莊修建,少則百萬兩,多則千萬兩白銀。除非禦史臺的禦史都死光了,否則此事絕不會那麽容易進行下去。”他見王皇後漸漸緩和的臉色,搖頭暗自嘆息,又道,“阿娘,父皇不會建避暑山莊的。此事并非宮闱之事,你就莫要管了。”

王皇後聞言,頓了許久,才道:“我只一婦人,所賴不過丈夫與兒子。聖上是聖上,我也認了。如今竟連我的親兒,也要說一半留一半了麽?”

蕭鳳鳴沉默着,看着王皇後輕聲哀泣。他躊躇片刻,這才道:“阿娘,不是我不願說。古時楊德祖三猜主心,每猜必中,君由此忌楊,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臣下尚且如此,何況是父皇的兒子?”

王皇後雖然不懂許多事,也沒有讀什麽書,但她素來相信自己的這個大兒子。見到蕭鳳鳴神情嚴肅,也只好不再多說什麽,只是面帶憂色的說道:“那我就不要管了麽?”

“阿娘放心好了。”蕭鳳鳴胸有成竹的笑道,“我們不作為,才是最好的作為。”

“我還是不放心。”王皇後喃喃說道。

“聽說舅家出了一個孩子,還挺不錯的?”蕭鳳鳴突然問道。

說到這裏,就連王皇後也露出了笑容:“可不是麽,我見阿弟來信,也是十分高興。”王家此前不過一般的書香門第,至多也就出了個秀才,連舉人都無。

王皇後是身為良家子被選入宮中的,當年權臣專權,野心也大,不願讓年幼的皇帝有個可依靠的世家,因此故意指了無依無靠的王皇後。此事當年鬧得頗大,可對于王皇後而言,也是她一生改變的契機。

而今皇帝已經掌權,後宮逐漸充盈,有權有勢的女人們也都進來了。王皇後這才感覺到恐慌,她忍不住想要依賴自己的娘家,想盡辦法去給自己娘家好處。但說到底,好處都是眼前,為長遠計,還需要有人立得起來。而今終于有一個人可以拿得出手,王皇後一面覺得開心,一面又十分擔心,一個孩子需要時間成長,自己的兒子也尚且年幼,而她又能護得住他們幾時呢?

蕭鳳鳴便站起身來,對王皇後行了一禮,道:“阿娘,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我們只需等待就好。”

王皇後嘆息一聲,也不再言語,親自将蕭鳳鳴送了出去。她為蕭鳳鳴披上披風,道:“中秋既過,日子就該涼了。你自己要小心保重身體,也要注意你弟弟。你們兄弟不在我身邊,我這心裏……”

慈母之心總是一片真誠,蕭鳳鳴也柔和着嗓音說道:“阿娘也趕緊回去吧,宮中……”

“宮中有我,其餘無需擔憂。”王皇後朝蕭鳳鳴說道。為母則強,王皇後縱是個無知女子,也是穩坐中宮近十年了。她為蕭炜生下兩個兒子,靠的也不僅僅只是姿色和情分。只是最近蕭炜的動作讓她很是不安,得蕭鳳鳴如此一提醒,她也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反思起來。

母子兩對望一眼,便各自離開了。

次日,果然拉開了一出出好戲。禦史們一一出列,先是勸說皇帝建避暑山莊無效,雙方你來我往數日。修建行宮,雖然耗資巨大,但宮殿也不是一年就能建成的,如此分攤下來,倒也不是不能承受。只是有皇寺在先,蕭炜這一副即将昏庸的作态,實在是讓朝臣們心中忐忑不安起來。

也不知是否是從蕭炜登基後就過于依賴外臣的傳統影響,蕭炜的宮闱事,朝臣們總愛說上一說,漸漸的也就養成了習慣。最後竟有人當衆唾了聲嚴閣老教女無方,讓皇上沉迷美色。嚴閣老不動如山,大家心裏都很清楚,這就是出例行的鬧劇罷了。

說到底,君臣相鬥,講究個你進我退。蕭炜這事并非沒有回轉,關鍵還是要看他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麽。朝堂之中鬧成了一片,嚴家門生尤其出力。畢竟挂着嚴同音的名號,嚴家人比誰都不希望自己名聲受累。

蕭炜見該蹦跶的都差不多出來了,便趁機提議再開科舉的事,如今開科舉并不是時時都有的,官員大多來自士子投卷,再由世家舉薦以及恩科兩方面。自從蕭炜登基以來,朝廷一共也就開了兩次科舉。蕭炜提出此事,內閣諸人望着首輔,首輔垂目不語,于是此事便這樣定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看到大家的評論超開心來着!!這章裏介紹了一部分朝堂的背景了,蕭炜知道其實嚴家不同意開科,他自己也很難達成目的,所以他先讓嚴家名聲受累,讓嚴家疲于奔命,再抛出自己的真實目的,這樣大家就會兩害相權取其輕。開科是名利雙收的事情,而且還有舉薦制度在,從長遠來看或許是個壞事,但是放在當前卻是個好事。

古時楊德祖三猜主心,每猜必中,君由此忌楊,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這是楊修的故事,出自《後漢書·楊脩傳》,“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于此忌脩。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