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後續
總兵覺得自己真是白跑了一趟, 跋山涉水的來, 結果成王自己就把亂平了。平了不說, 還雁過拔毛地順走了他許多的糧草金銀。若是此刻總兵在朝堂上, 他怕還得誇一句成王少年有成啊!
只是現在麽……
總兵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蕭鸾,小小的少年站在他的身邊, 背着雙手,一副嚴肅認真的表情。而她的身邊, 那些舉着賬冊的小吏就像是從未見過的鄉下人那樣, 一邊清點着貨物, 一邊奮筆疾書,臉上滿是快樂, 就是那種久渴的人陡然看到泉水的感覺。
“殿下, 您的吩咐我們都已經完成了。”
總兵說起這話,覺得自己心都在痛。拿糧拿錢不說,蕭鸾清點了過來的兵士後, 頗為滿意,很快就叫人拉去作為當地衛所人力不足的補充。總兵去看過那衛所, 幾乎已經陷入了荒廢, 逃兵多得不知道跑走了多少, 還需要重新翻出滿是灰和蟲蛀的名冊重新清點。而且還要守城、維持流民的秩序,若是人手不夠時,就連搭建房子都需要他們去。
就這麽幹了兩天,總兵就已經不想幹了。他眼巴巴的看着蕭鸾,說道:“既然殿下安全無憂, 那就随臣回去吧。此處自有當地的官員處理的。”
蕭鸾看一眼總兵,慢吞吞的說道:“知府已伏法了……”
總兵一愣,他一開始見知府不在,又聽了幾句下屬們的耳語,以為蕭鸾只是将知府囚禁,卻不想蕭鸾竟然殺了朝廷官員。總兵忍不住又一次地打量了下面前的少年。蕭鸾毫不畏懼,也注視着總兵。
這還只是個少年啊,瘦弱的,還未張開的身形,稚嫩的容顏。曾在京中被傳頌贊美的秀美容顏,也因為連日來的爆嗮以及連軸轉的活計而顯得黑瘦了許多,倒是為她添加了一點英武的感覺。但是蕭鸾的眼神卻比總兵熟悉的少年人又多了許多的堅毅。但這終究不過是一個少年,既沒有手握權柄,也沒有經年累月沉浸出來的氣勢。
“那麽殿下打算待到什麽時候呢?”總兵狀似恭敬的問道,說的話卻并不那麽客氣,“我們的兵是聖上挂記殿下,特意調出來的精兵,這每日的錢糧消耗,将士們的日常訓練等等,都是不能落下的。”
蕭鸾眯了眯眼睛,随後又笑道:“總兵說的有道理。但我私自斬殺朝廷命官,調用衛所軍士,已經是犯了大罪。此時百廢待興,又沒有主事者,若這麽一走了之……”蕭鸾嘆了口氣,說道,“總兵說的也是,五千人太多了,東明府也支撐不了一下子多出來的這麽多人口。”橘氣gl文公衆號:see-gl
總兵點了點頭,頓覺蕭鸾孺子可教。不料蕭鸾施施然地開口道:“不如總兵就留下一千精兵,讓其餘人回京去吧。這是為了百姓的好事,我想父皇也會諒解的。”
總兵一愣,拂袖怒道:“不必了!”
蕭鸾也不攔着,只攏着袖子盯着總兵的背影。直到對方一直出了門,她才不甚開心地輕哼了一聲。齊霁真一直在旁邊低眉順眼地聽着,直到聽到蕭鸾這一聲哼,這才忍不住笑了起來,安撫着氣呼呼的少女:“六郎莫要生氣。”
“五千人就是太多了……”蕭鸾顧忌自己的身份,不敢像兩人私下裏那忌憚的撒嬌,只是輕哼了幾聲。
齊霁真忍着笑意,說道:“我聽說周邊也有叛亂,既然總兵不走,這五千人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來使使。”
Advertisement
蕭鸾像個小大人那般摸着自己的下巴,皺着眉頭思索了片刻,又道:“雖然也可以用,但我也怕他們随意砍殺流民,用平民的頭顱充當軍功。這樣的話反倒是我們的不是了。如今朝廷的聲望正盛,可不能因此又壞了名聲。”
兩人齊齊嘆了口氣,她們兩還太小,處理這樣的事也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沒什麽好的經驗。而京營中的士兵是各地提拔的精銳,又或是京中權貴子弟,過來混一混資歷的。如今不過是代替衛所本來的軍士做些事,就已經怨聲載道了,而若是拘着他們,更容易生事。蕭鸾皺眉苦臉的,只好跑去問了陳瑾。
陳瑾正與一幫打了雞血一般的官員處理州府事務。如今東明府初定,蕭鸾雖是在此地壓陣,讓其他人不敢亂來,但畢竟不熟悉政務,這些就交到了陳瑾等一批官員的手中。此前是怕與王獻沆瀣一氣的官員們做手腳,而今進士們對手上的活計越發的熟悉,更何況,他們走在路上,還有許多得了恩惠的民衆朝他們招呼或道謝,于是虛榮心暴漲,此刻仿佛體會出了滋味,反而是主動自覺地去幹活去了。
陳瑾當然沒有被沖昏頭腦,只是人在官場中,自然也要做足姿态的。她也不得不跟同僚們日日泡在衙門裏。
“此事麽……”陳瑾輕輕地吹開茶盞裏的茶梗,潤潤幹渴的唇,她放下茶盞,看着面前盯着自己的蕭鸾。成王殿下有雙和中原人不太一樣的大眼,這雙眼睛看上去真摯又誠懇,就像一頭充滿了好奇的小鹿。陳瑾覺得她實在是跟她的姐姐和兄弟們都太不一樣。當然,若說誰更好,眼下裏,也是看不出來的。
陳瑾一邊胡思亂想,一面說道:“此事我不便開口。”非議上司,是官場大忌,陳瑾又沒有投靠在蕭鸾那處,讓她出主意,于情于理都并不合适。蕭鸾見陳瑾的模樣,也頓時明白了過來。此前他們沒有其他人,最大的就是蕭鸾,而且當時環境險惡,一不小心,也許會把命都賠上,當然要衆志成城。而眼下已經完全不同了。
蕭鸾想明白了,她心中雖然惋惜,卻也沒有太過失落,對方肯實話實說,而不是找借口推辭,已經是很好的了。蕭鸾點點頭,說道:“是我思慮不周。”她聽着隔壁的廳堂裏傳來的聲音,又有些歉意,“我耽誤了陳傳胪的事。還望陳傳胪見諒。”
“得殿下看重,是陳瑾的幸事。”陳瑾推辭道。
蕭鸾也沒有太多心思跟陳瑾客套,很快就要離開。就在她即将離開的時候,陳瑾的聲音在身後慢悠悠地響起:“這茶茶葉可真多,我得倒出點兒來才能喝。”
蕭鸾靈光一閃,她扭頭看了眼陳瑾,卻見陳瑾沒有看向她,只是低着頭慢悠悠地飲茶。蕭鸾笑笑,便匆匆走了。
京城中,此刻天已經漸漸的有了些涼意,今年的中秋團圓一下子少了好幾個皇子,雖然飯菜也都那樣,但蕭炜還是感覺到了些許的不适。他捏着自己的鼻梁,将筆往一旁一扔,一旁的內侍悄無聲息地收拾着帝王任性的後果。
“朕……是不是也老了?”蕭炜突然開口,“我竟也開始擔心六郎安危。”
“陛下春秋鼎盛,哪裏是老。”內侍是從小在蕭炜身邊侍候的,如今也升任了堂堂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他出去雖然是權勢滔天,但在蕭炜身邊卻是個伏低做小的伶俐模樣。他笑得真心實意,話音也綿軟輕柔,“父親關愛兒子,這是人之天性。這孩子啊,無論走多遠,做父母的總是挂心着。”
蕭炜聞言,微微仰着頭,閉着眼睛。他沒有回答太監的話,而太監也不會主動去問,這房間裏自然安靜猶如深夜。
過了一會兒,有內侍輕手輕腳地走進來,說道:“陛下,謝首輔已經到了。”
“宣。”蕭炜睜開了眼睛。
很快謝準就走了進來,朝蕭炜一拜。君臣兩人随意說了幾句,就很快入了正題。蕭炜朝謝準遞出一封信,說道:“首輔看一看。”
謝準看了眼信封,見上面寫的是蕭鸾的名字,上面行文嚴謹,這并不是兒子給父親的家書。既然蕭炜讓看,謝準也不會客氣。謝準一目十行的看完,他的手指微微顫抖,很久後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附身拜倒,将信雙手上舉,說道:“臣的錯,讓下面的人欺上瞞下,做出這樣的事。”
“蓮華教盤踞當地百年,自然不能說是首輔的過錯。”蕭炜接過了書信,他看了一眼書信,看着蕭鸾寫的字,都說以字識人,蕭鸾年歲尚輕,下筆力度不足,看上去似乎就如她的相貌那樣清秀,但轉折之間又帶着倔強,裏面一點勾帶都沒有,坦蕩明光,就好像這封信中所寫那樣。蕭炜露出了一點笑容,說道,“六郎這孩子,把設計誅殺東明知府一事也寫了。就不怕禦史參他麽?真是老實。”
一句真是老實,可算是誇獎了。謝準心中盤算着,看來這默默無聞的成王,也終于經由此事,走進了聖上的眼中。
“首輔也看到六郎信中所說,你覺得此事他辦得如何?”蕭炜再問,讓謝準起身。
蕭鸾并未像當初蕭鸑那般直接上書應該怎麽做,而是直接寫了自己的做法。蕭炜也看得十分新奇,又不至于像蕭鸑那般,有對于兒子面對老子的指手畫腳的尴尬和惱怒。
謝準揣測聖意,道:“以成王的年紀,做事難免有年輕人的沖動和不周,但平定叛亂,實為大功。”
蕭炜嗯了一聲,這才道:“六郎尚在游歷之中,其餘諸事就得勞累首輔了。”
謝準應了是,在心中盤算起來。這一出後,該賞該罰的,而成王所奏的事,許多朝廷并不清楚,這奉元也該天翻地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昨天太熱情了,吓得我趕緊再更了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