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吓唬

銀光院占地不小,五間重檐歇山的大屋,覆了琉璃明瓦,峻拔陡峭,披映月光。

院中仆人不多,除了令容帶着的宋姑和枇杷、紅菱,便只姜姑帶着兩位做粗活的丫鬟,另有兩名婆子照看堂上屋下的燈火等事。

這會兒夜色已深,廊下燈籠已熄,甬道兩側的石燈中尚有昏弱光芒。

整個院裏,除了東廂房廊下正放窗上厚簾的婆子外,不見半個人影。韓蟄行至屋前,自掀簾進去,繞過四扇繪花鳥的紗屏,就見外間燈火已熄了大半,姜姑同宋姑坐在一處,正整理令容的衣裳。內室裏人影晃動,是令容帶來的那兩個丫鬟,卻不見令容的身影。

“少夫人呢?”他問。

姜姑擡頭見了是他,微覺意外,忙回道:“少夫人還在側間瞧書,準備待會就歇下呢。”聲音卻比平常拔高了些,盼着令容能聽見,趕緊将那食譜放回去。

側間中,令容倒是模糊聽到了她的話,卻是左耳進右耳出,半點也沒進心裏——

她正翻着的是一道竹筒蒸山雞的食譜,用料做法都與她從前知道的不同。因瞧得入神,心思全撲在上頭,即便聽見姜姑說話,也只當是她平常般安排人鋪床,根本不曾細想。

是以韓蟄走進側間時,便見她還坐在圈椅中,左手書卷,右手茶杯,瞧得認真。

書案旁的燈火比別處明亮許多,映照她披散在肩的滿頭青絲,如黑緞柔亮。姣美的側臉神色專注,膚白如玉,眉眼婉轉,年紀雖有限,側面瞧過去竟已有幾分妩媚。

她身上穿的是海棠紅的寝衣,繡的花樣也是兩枝海棠,因領口微敞,可瞧見胸前雪白的肌膚,露出些許嫩色抹胸。柔順貼身的寝衣将身段勾勒得恰到好處,如初綻的花苞,雖不秣麗濃豔,卻令人遐想。

這身段還是有點看頭的,韓蟄勾了勾唇。

燭光靜照,她全然未察覺有人進來,茶杯湊到唇邊抿了一口,留下潮潤痕跡。

握茶杯的手也很好看,嫩如春筍,有纖秀之姿。

韓蟄将這美人夜讀圖看罷,負手輕咳一聲。

這咳聲卻如驚雷貫入令容耳中,她循聲瞧過去,看到昏暗的簾帳旁韓蟄負手而立,墨青色的披風尚未脫去,烏金冠下神色淡漠如常,不辨喜怒。深邃的目光瞧過來,似乎正落在她手中書上。

Advertisement

心中頓感不妙,握着茶杯的手一抖,險些灑出來。

令容忙擱下茶杯站起身,将食譜掩了放在桌上,“夫君回來了。用過飯了嗎?”

“用過了。”韓蟄踱步過來,瞧了那食譜一眼,神色微動。

令容便軟聲道:“這食譜寫得有趣,我睡前無事拿來瞧了瞧,還望夫君勿怪。”

韓蟄只點了點頭,将那食譜放回書架,道:“今日舅兄來過了?”

“嗯,哥哥要赴明年的春試,提早上京來準備。因怕我新婚住不慣,順道來瞧瞧。”

“那你住得慣嗎?”韓蟄解了披風,回身往內間走。

令容想伸手去接,見他已随手搭在旁邊椅背上,想是等着姜姑幫忙收拾,便也沒動,只含笑道:“金州離京城不遠,風土也相似,況且母親十分照顧,當然住得慣。這些天裏,令容很是感激。”

韓蟄颔首,也沒再多說,自去內間盥洗罷,将寝衣松松垮垮地穿着,上榻歇息。

屋內安靜,韓蟄仰面而睡,呼吸平穩仿佛不打算追究食譜的事。

令容閉目躺了片刻,仍覺得不安。

這人久在錦衣司,城府既深,心思又難測,面上瞧着風平浪靜,心裏還不知是何主意。

今日她擅動書架還被捉了現行,按姜姑的說法,韓蟄必會生氣。可他卻只字不提,仿若無事,莫不是将不滿攢在心裏,過陣子清算?

令容稍加思量,便半撐起身子來,“前兩日收拾屋子時姜姑曾特地提醒過,說這些物事都是夫君用慣的,不好輕易挪動,我也沒敢碰。我知道私自碰夫君的物事,尤其是書架,着實無禮,只是那食譜實在有趣,才會擅自取了來瞧。若有冒犯,還請夫君勿怪,往後我再不敢了。”

說罷,輕咬唇瓣,面帶歉疚。

韓蟄半擡眼皮,有些詫異地将她打量。就見她半趴在身旁,胸口的盤扣早已系緊,唯有滿頭青絲滑落下來,襯得容貌愈發精致,那張臉上的歉疚不安倒不像是裝出來的。

“你喜歡看食譜?”他問。

令容就等他問呢,忙道:“不怕夫君嫌棄笑話,我平常沒旁的喜好,就只愛瞧食譜,叫紅菱做出種種飯食來,慰勞五髒廟。人生苦短,吃喝起居上能夠順遂,于願已足,旁的事也就不足挂懷。”說罷,垂眸淺笑,露赧然之态。

韓蟄“哦”了聲,“姜姑可曾跟你說,擅自動我書架的人當如何處置?”

令容眨了眨眼睛,搖頭。

“左手碰過,斬斷左手。右手碰過,斬斷右手。兩手都碰過——”他盯着令容,緩緩道:“一齊斬斷。”

令容聽見,神色微變。

“夫君……”她讷讷開口,想解釋求情。

韓蟄瞧着那雙黑白分明的漂亮眸子,将其中驚恐瞧得一清二楚。

他的唇角動了動,似是在笑,轉瞬即逝。

“不過你是少夫人,自與旁人不同。随意取用,無需顧忌。睡吧。”他輕描淡寫地說罷,阖了雙眼,随手從旁邊琉璃碗中摸了兩粒細珠,揚手撲滅燭火。

屋中霎時暗下來,唯有月光從厚實的窗簾中漏入些許,昏暗寧谧。

令容仍保持半撐身子的姿勢,片刻後才吐了口氣,輕手輕腳地躺回錦被中。

“多謝夫君。”片刻後,她低聲道,唇角微微翹起。

……

次日起來,韓蟄暫且得空,同令容一道去楊氏處問安。

到得楊氏居住的靜宜院,韓瑤早已到了,身上穿着金絲織錦對襟衫,底下是烏金雲繡裙,腳底下蹬着羊皮小暖靴,打扮得幹淨利落,似要出門的樣子。楊氏則是家常衣裳,發髻中只插了支金簪,正同韓瑤站在缸邊,瞧裏頭養的烏龜。

見夫婦二人同來,韓瑤先叫聲“大哥”,便朝令容笑了笑,不冷不熱。

楊氏卻是“哎喲”一笑,道:“前些天都是令容過來,不見你的蹤影,只當你還忙着,也沒備你的碗筷——魚姑,叫人添一副。”

韓蟄端然問安畢,稍露笑意,道:“兒子待會要去外書房見祖父,母親留着用吧。”

“能有什麽十萬火急的事,用了早飯再去。”楊氏行至側間,往桌邊坐下,那上頭擺了火腿粥,另有麻油甜餅、八珍糕、翠玉豆糕、灌湯籠餅及幾樣精致小菜。

丫鬟們盛了粥,擺在各自面前,令容因先前常被留着用早飯,也不拘束,慢慢的吃。

韓蟄本不欲吃這些甜膩之物,見她腮幫一鼓一鼓的吃得歡喜,竟也起了些食欲,用過兩碗粥,還取了四只籠餅吃了。那籠餅是韓瑤愛吃的,難得楊氏肯做一回,卻被韓蟄搶着吃光,氣哼哼的跟楊氏抱怨,說往後只能留令容用飯,不能留大哥來搶。

用罷早飯,韓蟄自去外書房。

韓瑤因受邀去赴公主府的賞梅之約,先走了,剩下楊氏跟令容往慶遠堂陪着太夫人坐了會兒,便仍回靜宜院。

這些天相處,令容在靜宜院待得久了,便覺楊氏也是喜好吃食的人,每回令容提起有趣的吃食,總能勾得她多說幾句話。恰巧今日廚房裏有新送來的鲅魚,令容嘗試着提議做道五香熏魚吃,楊氏當即贊同。

靜宜院是韓墨和楊氏居處,院內寬敞,東角搭了個小小的廚房,裏頭只設廚具竈臺,一應食材都從大廚房取來,方便又潔淨。

令容雖甚少親自下廚,對食譜卻過目不忘,有紅菱在旁幫着,要做菜也不算太難。

待仆婦取來了洗淨的魚,她便叫紅菱切成半指寬的薄片,烘得幹爽些。竈間有靜宜院的丫鬟照看,令容親自挽袖,将花椒焙幹,待出了香味兒,再加蔥姜、桂皮、香葉等佐料,拿小火熬開,盛入碗裏倒些酒調成汁,熱騰騰的香氣四溢。

小廚房不大,楊氏頗有興致在旁瞧着,聞見撲鼻的香味兒,再打量令容時,眼睛的喜歡幾乎快溢出來了。

鍋裏油已燒熱,令容小心翼翼地将一方魚片煎得金黃,撈出放進熏魚汁中腌着。

剩下的事兒都交予紅菱,她只等那魚片腌好了,盛給楊氏嘗。

金黃的魚肉鮮香細膩,外酥裏嫩,楊氏嘗了,笑意更濃。

婆媳倆先回屋中坐着,過了會兒,紅菱将餘下的盛來,婆媳倆一處品嘗。楊氏還分了小半兒出來,讓姜姑拿給衆人嘗嘗,都連聲誇贊——少夫人年紀雖還小,卻生得漂亮可人,能在廳堂蘸墨揮毫,也能往廚房烹饪佳肴,這般百裏挑一的妙人,何處去尋?

楊氏自打初見令容時就喜歡,有意照顧,而今更是歡喜,自從珠寶匣中取了串頗珍愛的珊瑚手钏給令容戴着。因兩人投契,還親自挽着令容的手送到屋門。

這在楊氏跟前是極罕見的。

相府就那麽大,楊氏又有意張揚,事兒便迅速傳開。

先前韓蟄獨自栖于書房時,仆婦丫鬟們還暗自揣測,覺得這少夫人門第不高,不太得夫君歡心,意有怠慢——拜高踩低,上自皇室宮廷,下至市井民間,哪裏不是如此?

等這事傳開,風頭就又變了。

太夫人上了年歲,府中內務都是楊氏在管,因她行事周正和氣,頗得人心。楊氏明擺着疼愛少夫人,旁人還不得看眼色行事?

楊氏有心之舉,自然也落入有心人眼中。

譬如慶遠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