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的道路

豬筒骨粉葛湯是一道非常簡單又帶着滋補的湯。這次大隊從分了這麽多粉葛,程曉燕就盤算着要怎麽處理了。

家裏拿回來的粉葛都攤在院子裏晾曬,程曉燕直接跑到院子,找了根不大不小的,拿起一旁的柴刀剁了一半下來。粉葛這玩意兒又硬又重,但是味道非常清香。黑色的柴刀刀身都被染上了很多白色的粉葛槳水,味兒散了出來。

等她把粉葛的皮削幹淨、剁碎後,林啓生也回來了。夫妻倆一個準備中午飯,一個在剁豬筒骨。一時之間廚房充滿了溫情。

中午一家人上桌吃飯後,林啓生這才把今天去公社賣粉葛的經過說了一遍,最後感嘆道:“要不說糖廠真是個福利好的單位。我去他們食堂送粉葛,食堂大師傅看我身後跟着負責采購的人,估計是以為我們倆是親戚,硬是給我塞了根豬筒骨,怎麽推都推不掉。”

林大嫂聽到這話,驚訝道:“那他這不是拿公家的東西送人?”

“哪能呢?人家大師傅說了,這豬筒骨是肉聯廠送的搭頭,沒花公家的錢,算不上占公家的便宜。”

程曉燕倒是非常羨慕糖廠的職工,這食堂聽着裏面的夥食就不錯。

林啓生繼續說道:“這糖廠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們職工買糖方便啊……”

這話一出,大家都覺得口中的飯不香了。糖啊,無論是白花花的白糖,還是香噴噴的紅糖,對他們農村人來說都是難得的好東西。這糖廠的職工,怕不是整日都聞着甜味兒睡覺的。唉,真是羨慕……

等到程曉燕下午去上工的時候,已經有消息靈通的,知道他們上午去了趟公社的糖廠。

這不,程曉燕正彎腰剁着粉葛藤,就有一起工作的婦女圍了過來。

“曉燕,聽說你們上午去了公社的糖廠。怎麽樣?這糖廠是不是滿地都是白糖紅糖啊?”說話的是林家的隔房親戚林大娘。

“大娘,哪裏來那麽多糖?人家糖廠生産的糖也是要成本的。”

“唉,我就沒去過糖廠。聽人說那裏頭,連空氣都帶着甜味的。你們想想啊!這一吸氣都是甜味,多幸福啊!”這人說完,閉着眼睛用力吸了口空氣。看樣子是在想象自己置身于甜香的世界了。

只是,她這一用力吸氣,馬上就幹嘔了起來。

“哈哈!馬大姐,你就別鬧笑話了。在糖廠吸氣那是甜味兒,在養豬場這麽用力吸氣,是什麽味兒啊?”

Advertisement

馬大姐被這幾個人笑得有點惱羞成怒,把手中拿着的菜刀往粉葛藤處剁得砰砰作響。其他幾個人立刻有點讪讪的。

他們這會兒都在大隊的養豬場裏面,程曉燕是新安排進來,跟着六位大娘嬸子一起,負責大隊一共二十頭豬的喂養工作。

這工作雖然味道不好聞,但是算得上是非常輕松的。

程曉燕只需要每天跟着一起上山打豬草,回來後把豬草剁碎,混合着其他諸如谷糠啥的喂豬。這豬一天就喂兩頓,其餘時間就是看看豬有沒有哪裏出狀況的。

至于養豬場的清潔工作有其他男同志專門負責。這個工作要不是因為他們家跟大隊長關系密切,而且家裏有三個壯勞力,她還争取不到這個工作。

這會兒她這個新來的,看到這些大娘嬸子鬧別扭,只能裝傻充愣,扯開話題,笑着說道:“這公社的供銷社聽說過兩天要進一批新料子。我今天在公社的時候,就聽到有人在說了。據說是從大城市來的料子,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看到。”

其他幾人立刻紛紛開口:“大城市來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曉燕,有聽說是哪一天嗎?我手裏可存了一整年的布票,有三尺布那麽多了。到時候我去供銷社扯布,順便見識一下大城市來的好東西。”

三尺布,其實是非常少的。估計扯回來,也就夠一件打底衫。但是程曉燕看着這位說話嬸子那驕傲的表情,再看看其他人羨慕的神色。想想剛剛馬嬸子被人取笑的樣子,心裏忽然有點酸酸的。

這都是窮鬧得!

“嬸子,應該兩天後就有了。剛好兩天後公社初中不是放假嗎?到時候可以坐大隊的拖拉機出去,順便下午還可以接孩子們回來。”

這些人一聽,好幾個眼睛發亮:“對啊!剛好可以坐大隊拖拉機出去。到時候,還要辛苦你家啓生了。”

程曉燕趕緊低頭裝作不好意思的樣子:“反正我家也有三個學生要去接。再說呢,這拖拉機是公家的。接的都是咱們大隊的孩子,這算什麽了。”

“哎,還是要辛苦啓生的。這要不是他開拖拉機送孩子,咱們大隊也沒幾戶人家有自行車接孩子的。”

程曉燕笑了笑,繼續手中的動作。

整個紅星大隊上初中的孩子其實人數并不多,只有十八個,其中大部分還是男孩子居多。這些孩子家裏只有兩個是有自行車的,其他人上學都是靠兩條腿走路。後來,林啓生畢業後,他們大隊從公社分了臺拖拉機,這種靠着兩條腿的日子才算告一段落。

當然,這拖拉機接孩子也不是免費的。這來回費的油錢,需要啓生自己兜底。所以,每個月到孩子放假的時候,林啓生會開着拖拉機上公社接人,順便帶上一些想一起的村裏人。從中間收點三瓜兩棗貼補一下油錢。

等粉葛藤都剁碎拌好後,程曉燕跟着本家的林大娘一起,一人提着一個木桶就往豬欄走去。

豬欄裏頭的黑皮豬看到她們走過來,就開始哼呲哼呲地叫喚着。程曉燕一邊往食槽倒豬食,一邊上下打量着這些豬的身體。

嗯,這豬的豬蹄看着肥壯有力,紅燒的話肯定嚼勁失足。那只豬的耳朵可真是大,适合做成鹵豬耳朵。再看看前邊奔跑過來的小豬仔,那肚子圓滾滾的,特別讓人羨慕。

程曉燕已經開始腦部了十八種豬肉的吃法。不過現實就是,這些豬大部分是任務豬。等年底的時候,要跟交公糧一樣交上去,剩下的才會整個大隊分配。要是哪裏養不好的話,說不得大隊還得往裏頭倒貼錢。

“哎,哎,曉燕。”

程曉燕回神,看向林大娘:“怎麽啦?大娘。”

林大娘小聲問道:“你家有聽到風聲嗎?據說我們大隊今年的桃子不賣給公社的收購站。”

程曉燕搖搖頭,這是哪裏來的謠言。這大隊的桃子不送到公社收購站還能送哪裏呢?總不能全都分給大隊的人吃吧!

林大娘看她一副不清楚的樣子,一臉高深莫測:“我聽說你們這次出去跟糖廠搭上線了,大隊長這不是想着讓你們看看能不能把桃子也弄去糖廠那裏。”

程曉燕:“大娘,這事兒你是打哪裏聽來的?”

“聽說的,聽說的,好幾個人都聽到大隊長媳婦跟人家說的。”

程曉燕心裏疑惑,沒有再問。等下工後回到家裏,看到林啓生就準備問問他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屋裏,程曉燕一邊把今天上工的衣服換了下來,一邊把下午林大娘的話說了出來,“啓生,怎麽沒聽你說要咱們大隊的桃子今年要賣給糖廠的?”

林啓生彎腰把她換出來的衣服整理好,聽到這個話,倒是笑了:“這村裏的人耳朵可真靈。這事兒八字還沒一撇了,我這不是想着事情談妥了,再跟你們說嘛!”

說着,他把今天上午回來後跟大隊長說的那些事兒簡單說了一遍。

公社的糖廠最近幾年效益太好,糖廠賬上錢不少。只是這生産紅糖白糖都需要原材料甘蔗。這甘蔗的産量是固定的,糖廠再怎麽擴大生産也擴大不到哪裏去。總不能跑到隔壁幾個省去找甘蔗。

所以,糖廠的廠長就想着拓寬一下産品種類。就地取材,也不搞什麽新産品,直接想做水果罐頭了。

他們省是水果大省,除了甘蔗外,還有其他諸如桃子、橘子、荔枝、龍眼、芒果等等品種的水果。時下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所以糖廠想着去底下的大隊尋摸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質量好的桃子。

“你也嘗過大隊後山的那些桃子,雖然個頭不大,桃核又粗,一個桃子沒多少桃肉。但是咱們這裏的桃子口感就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甜脆汁多,特別适合用來做水果罐頭。”

聽到這話,程曉燕贊同地點頭。他們大隊的桃子跟其他地方的品種不一樣,特別好吃,唯一的缺點就像啓生說的,桃肉太少。也因為這樣,每年送到收購站的價格并不高。不過,這個缺點,在做成水果罐頭後,就不再是缺點了。

林啓生接着說道:“上午那李同志就随口說了一下糖廠準備去底下大隊考察一下水果,我這不是聽了一耳朵,回來跟大隊長一起琢磨琢磨,看看咱們大隊的桃子有沒有可能被糖廠看中?”

程曉燕心中微動。

這一切好像在那本回憶錄裏面沒有提過,這是不是意味着這是一條全新的、适合他們大隊的道路。

想到這兒,程曉燕伸手握住林啓生的手:“啓生,後天我跟你一起去公社。我們一定要把這事兒辦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