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黎明點燃天空, 繁華熱鬧的繁都上空被風吹着跑的雲朵紅似火,旭日灼熱的初吻把他們吻成了緋紅。
今日休沐,不用上朝, 石忞習慣性的早起後去校場晨練、騎馬、射箭, 每次來校場她都會想起邢博恩他們,這裏有他們一起灑下的汗水和足跡,現在卻只剩了她一人。
作為朋友, 她很想他們陪在身邊,可作為領導, 她不得不讓他們去地方歷練, 不是她狠心, 為他們好, 也為自己好, 不得不如此。
随侍一旁的路關初看到陛下拉弓後半天沒放箭, 已經猜到一二,想說什麽終究還是沒開口, 反而靠近凡秋小聲道:“你速帶人去準備沐浴和早膳事宜”,今天喜夏休息, 原本兩個人的事自然都落在了凡秋的身上。
凡秋欣然領命離開, 就算路大總管不吩咐, 她也準備再過一會就去安排,因為一般射箭是陛下在校場練習的最後一個項目,最多一炷香, 而現在已經開始了一會。
其實無論是路關初, 還是她們,都只是安排加監督而已,具體事宜自有宮侍去做, 除了近身伺候陛下之外。
凡秋離開後,石忞終于放了手,一百米開外宮侍查看後搖藍旗,箭難得的沒有正中紅心,路關初準備好喝彩的話又硬生生吞了回去,麻溜的遞上一支箭。
箭出手的時候,石忞就知道沒中,再次接過箭,搭弓,拉弓,瞄準,放手,這次搖的紅旗,正中紅心,“陛下的箭法真是越來越好了”路關初笑眯眯的恭賀道。
石忞若看了路關初一眼,接過箭,緩緩道:“難為你了”,難為你恭維得這麽沒有誠意,剛剛那箭沒中直接被忽略就算了,搞得她登基前能騎馬射中移動目标的事也不知道一樣。
“微臣多嘴,陛下恕罪”路關初收起了笑臉,略顯急迫的告罪道,雖然知道陛下輕易不會發脾氣,但要是真的發脾氣,不是她能承受之重。
拉弓放手,再次命中紅心,擡頭,太陽有些刺眼,“好了,起來吧”,把弓遞給路關初,轉身去了涼棚,一坐下就有兩位拿扇子的宮侍上來扇風。
“謝陛下”見陛下沒真生氣,路關初臉上又恢複了笑容,把弓遞給宮侍收好,麻利的跟上去倒茶,“陛下請用茶”。
校場北側邊緣中間搭得有涼棚,足夠容納幾十人,雖擋不了東風,但遮夏日、避雨雪還是很實用的,即方便她休息,也是觀賞臺。
這次是她第二次休息,練了一早上,原本幹淨清爽透氣的夏季綢緞便服背後、胸口都已經被汗水濕透,這會是又累又渴,喝了一杯茶還不夠,又喝了一杯才好點。
“啓奏陛下,原丞相軒轅墨特來向陛下辭行”就在她喝水的時候,有個宮侍匆忙從校場門口跑了過來。
石忞聞言站了起來,“宣文宣殿外等候,好好照顧”,“是,陛下”宮侍領命離開。
Advertisement
“回鳳德宮”她現在這個樣子不方便見大臣,必須回去洗漱換衣服。
也是來到這裏,她才知道皇帝、皇室人員和官員都不是随時随地穿得像電視裏演的那樣裏三層外三層,而且從頭到尾差不多都一個類型一個款一種料子,皇帝穿皇袍已經成了固定印象。
其實,不然,能稱為皇袍的只有吉服、朝服和喜服,吉服就是她登基時候穿的那套,一般只有重大祭祀才會穿;朝服是正紫色、前後雙肩繡九尾翎羽的圓領長袍,上朝和重大活動時穿,接見大臣可穿可不穿。
喜服和朝服一樣只是是大紅色,就結婚穿一次,對應的皇冠、腰帶、配飾和鞋子也都有配套的。但她穿的最多的是便服,便服沒有那麽多講究,顏色、款式都可以随她心意,穿着舒服就行。
她的穿衣風格比較偏樸素大氣,所以便服大部分都是純色,只有邊緣簡單的繡一些花紋,不像先帝那樣喜愛金邊,也不像武宗那樣喜歡繡各種花紋。
所以一般下朝後,她都會換上便服,戴小冠,不用戴皇帝厚重的冠冕,不被拘謹于皇袍之中,可以想坐就坐想站就站,不用擔心前後各十二串冕旒因為步子不穩,站姿不對而亂晃動,有損儀态。
除了款式之分外,還分春秋裝、夏裝和冬裝,春秋裝厚度适中一般穿三層,冬裝厚重保暖,一般穿四層,夏裝輕、薄、透氣,一般只穿兩層,到夏季一般百姓還會穿木屐。
皇室、勳貴和官服的話就沒那麽多款式,只分朝服、喜服和便服,喜服和朝服一樣,只是顏色不一樣,是大紅色,一般面聖、出席重大活動才會穿朝服,在家也都是穿便服。
所以她見過的大臣,除了秘密召見的那些都督明令才沒穿官服之外,其他的都是穿着官服,只是因為季節不同料子不一樣而已。官員初任官職可到吏部領春秋、夏、冬各兩套官服,之後則每年只發繡圖案的補子,也是各兩塊。
至于官員是拿去給裁縫鋪制成官服,還是給家人制成官服就随他們自己了,其實華朝一開始是全包的,到武宗時期因八王之亂曾出現短暫財政危機,武宗就果斷的改成了只發補子圖案,為此節約了一筆開支,後來就成了定例。
要不然就算武宗沒改,到了她這裏她也會這樣改,因為節約錢啊。等她洗漱完換了一套幹淨的便服趕到文宣殿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
再次見到軒轅老師,她才發現老師比當丞相之前的時候老了很多,兩鬓斑白,額頭上的皺紋清晰可見,這是她為相四年辛苦的見證。
但辛苦和功勞并不一定對等,軒轅墨滿腹才華,當她老師很好,但當丞相還是缺乏一些魄力和果斷,加上她慢慢刻意的架空丞相職權,自然做不出什麽大的成績,“老師準備何時動身?”。
陛下當朝宣布文官年滿六十五就可告老還鄉後,已經年過七旬的她立馬又上了一道請辭告老還鄉的奏疏,這次陛下沒有留而不發,第三天就批了準奏。
現在的她是無官一身輕,臉上從未有過的輕松,穿的也是舒适的便服,花了三天時間交接工作和打包行李,昨天總算全部完成,所以今天一早就特意來皇宮向陛下辭行。
“老臣準備下午動身,此一別恐再難見陛下鳳顏,老臣唯有在家中遙想,為陛下祈福,以盡忠”軒轅墨說完已經哽咽,要不是在陛下面前恐已淚流滿面。
石忞是她唯一的學生,她幾乎看着她長到這麽大,她喜歡這個好學、尊師、有禮的學生,她放在她身上的精力和心思遠比自己孩子多;她也是她的君主,堅毅果敢有魄力的皇帝,她想在朝盡忠,但以她對陛下的了解,離開才是她能做的最大盡忠。
“老師,辛苦你了,有時間,朕一定會去看你”石忞沒想到老師會因為以後見不到自己這麽難過,心裏很不好受。
“陛下一國之君,怎可貿然離開繁都,還請陛下斷了這個念頭,否則老臣就算離開也難心安”軒轅墨突然站起來大聲勸谏道,生怕陛下真的會去看自己。
看到這樣的軒轅老師,石忞仿佛又回到了在思學房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嚴厲認死理,上課的時候都是一本正經,連忙安撫道:“老師別激動,朕不去就是了”。
得到确切答複,軒轅墨才再次坐回去,眼卻看着豐神俊朗、神采奕奕的陛下,心想:‘陛下,老臣是看着你長大的,你的隐忍,你的抱負,你的能力,老臣都看在眼裏,丞相一職看似風光,實則為皇權所忌憚,自任丞相一職以來,老臣無不戰戰兢兢,唯恐出錯,妄為人師、人臣。
老臣知道你有取消丞相一職的打算後,就寫了請辭奏疏,沒想到你會留而不發,後來幾次也是一樣,再後來老臣慢慢被架空,才明白時機未到,老臣不怨你,反而為你驕傲。老臣相信你以後會是位好皇帝,而離開是老臣能為陛下做的最後一件事了,雖遺憾,但心甚慰’。
把老師想法看得一清二楚的石忞,即感動又慚愧,她确實有取消丞相一職的打算,所以才會刻意慢慢的去架空丞相,從頭到尾老師都很積極的配合,她原以為是老師一心想着告老還鄉才如此,沒想到會是這樣!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概說的就是現在的她吧,她起身走到軒轅墨面前,“請老師受我一禮”,不知道她要做什麽的軒轅墨聞言吓的連忙站起來準備阻止,卻被陛下“朕命令你站在那裏,不準動”定在了哪裏,生生受了陛下鞠躬之禮。
石忞賞了軒轅墨一支禦筆、十兩金子,又留她一起用了早膳,兩人說了很多話,她才知道老師沒有變,變得一直都是自己,忌憚猜疑的也一直是自己,懷着愧疚之心,她親自把老師送到承天門外,久久不能忘懷。
對于像軒轅墨這種即使受了委屈,也任然忠心不二的大臣,她是由衷的欽佩,這裏的人,除了司空慊、楊志宏之流,大部分人都懷着一顆忠君愛國之心,百姓要的很少,吃飽穿暖,該得的正義,她必傾盡一生為之奮鬥。
除了軒轅墨以外,因年齡請辭告老還鄉的朝中還有十多位,地方官目前已經收到三十三份,根據吏部核查的人數,符合請辭條件的官員一共有三百五十八人,告老還鄉後,他們還可以領取在職時一半的俸祿,雖不能大富大貴,但小康加衣食無憂是綽綽有餘的。
天福四年七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一路勞累奔波,風塵仆仆,飽受夏日炎熱的顏一諾和步千雪總算抵達繁都,被當犯人對待的王沛銘和畢冶更是瘦了一圈,黑了幾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