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雖然皇帝在皇家園林山莊小住不用上早朝, 但早上辰時還是要在靜心宮正殿進行聽政,加上歷年來的規律作息,第二天同樣卯時剛過沒多久石忞就醒了。
洗漱完畢的她一邊配合這宮侍們更衣, 一邊問道:“昨天救的那個孩子醒了嗎?”, 路關初手上動作不停,“還沒醒,聽說傷的挺重的”。
“讓呂院使好好治療”也不知道是誰下的死手, 連個孩子都不放過,“傳令下去, 朕即已到, 伴駕就從今日算起”, 半年啊, 也不知道祖宗們怎麽想的, 定下這個伴駕期限。
“是, 陛下”路關初麻溜的把腰帶系好,再挂上陛下穿便服時喜歡佩戴的佩飾玉墜、香囊和荷包。
香囊和荷包皇奶奶和母後各給她做了一個, 香囊裏裝的也都是對身體有益處的中草藥,荷包裏一般裝五兩銀子防身, 只要穿便服她都會戴上, 包括微服出巡也不例外, 玉墜多是鳳凰圖案,故而一般只在宮中戴。
華朝上下無論男女老少都有戴腰間佩飾的習慣,除了象征身份地位的一些佩飾不能僭越亂佩戴以外, 其他都可以戴, 只要你喜歡。
一日之計在于晨,她深以為然,故而每日起床後都會自學半個時辰, 祖宗遺訓是必學科目,除了先帝駕崩倉促沒留下只言片語之外,其餘的先祖少則幾句,多則上百字,多是她們當了一生皇帝所感所悟,讓她受益良多。
自選科目則由她自己喜歡,有時候是劄記、傳記,有時候是野史、詩詞,尤其是近期流行于文人士族間的詩詞和讀物,她尤其偏愛。
自學完以後方才用早膳,自從她改革宮內用度後,早膳就從原來的滿滿兩大桌膳食縮減成了十八道,且多偏素食,最貴的也就數燕窩做的粥品或湯品。
用完早膳後,她便踩着點前往正殿,靜心宮的正殿就像縮小版的承天殿,她到的時候,內閣3人,軍密處3人,六部尚書,其餘各部門一把手、武将都已按部就班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她過來,整個朝廷班子自然也跟着過來了,除了必要的低階官員留守繁都各衙門以外,胥吏也大多一起跟了過來,就連內、外禁軍也分批過來了三分之一,因為現在這班朝廷官員大多是她後來提拔的,所以大多都沒有在此置辦得有府邸,幸好建在渡河城內的驿館夠大,容納得下所有官員。
這裏不僅驿館是按大規格建的,金正門和貴德門之間也類似一個縮小版中景,建有各衙門辦事處,若無召見和聽政,大臣們就在此辦公。
以前在此置辦得有府邸官員也大多随着獲罪抄家一起查封了,除了繁都的府邸留存不動以便封賞有功之臣以外,其餘各地,包括渡河的府邸都被拍賣折成了現銀充裕國庫。
看到陛下駕到,大臣們連忙行禮道:“恭請陛下聖安”。
石忞坐下後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立馬開口,而是舒展眉頭掃了全場一眼,見衆官員都穿着冬制官服,佩戴整齊,方才開口道:“衆卿免禮,有事皆可奏報”。
聽政比不得上朝那麽正式,所以她可以憑喜歡穿便服或者朝服,但大臣們不行,不過稱呼卻可不按正式場合來,一般只有在上朝、祭祀和重大場合才會稱呼皇上,三呼萬歲,其餘場合稱呼陛下,請安即可。
Advertisement
“謝陛下”衆臣起身就看到身穿便服頭戴紫色小冠的陛下雙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清一切迷霧。
已經升為內閣大臣的文淵站在文臣序列第三位,出列行禮道:“啓奏陛下,按陛下旨意,兩月來臣多方打探,願舉薦當代墨家大墨雲鼎凡為內閣大臣”。
萊朝末年,戰亂頻發,也是個思想文化大爆發時代,有了諸子百家,和地球的大體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也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而且其核心思想也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創始人不再全是男性,女性也有不少。
比如先賢中以長子結尾的就代表這個人是女性,而子字結尾的就是男性。增加了一家學派叫愛家,創始人愛長,核心就是弘揚自由戀愛,并鼓勵大家找到自己愛的也愛自己的,所以這裏沒有包辦婚姻一說。
神朝采用法家為主流思想治理天下,其餘各家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壓。渠朝采用先道家、後儒家為主流思想治理天下,其餘各家亦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
小家小派也因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道家也演變成了道教,唯剩最強的道教、法家、儒家、墨家和愛家一直延續到了本朝,她覺得這些教派之所以能保存流傳下來和他們核心思想中直接或間接弘揚忠君愛國思想有一定關系。
忠君愛國只是他們核心思想之一,道教崇尚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法家崇尚的是法制,儒家崇尚的是禮制,墨家崇尚的是實用制,愛家崇尚的是仁愛、博愛,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本朝吸取前兩朝的經驗教訓,并沒有确定那一家為主流思想,而是将各家所長進行了收集整理,形成了法制為主,道家、儒家、墨家和愛家為輔的博采衆長多元主流思想體系,所以在朝官員中,崇尚各家的都有。
忠君愛國是幾家的共性之一,也是從神朝以來各朝大力推行弘揚的主流思想,也是一個從強制被接收到主動接收的過程,到現在已深入大部分人心,司空慊、楊志宏之流畢竟少數。
文淵會推薦當代大墨,她一點也不奇怪,“顏一諾、趙程凡可有舉薦人選?”當初她可是把這個任務給了現在的三個內閣大臣。
她殺的大臣不算少,也都是該殺之人,自不會手軟,被貶職流放的更是多不勝數,登基的前兩年可以說是官不聊生,不如此,無法震懾清洗官場,更無法剎住貪婪奢靡之風,亦無法臨危扭轉局面。
就算皇位不易主,也十有八九會大權旁落,那不是她想要的,所以不得不如此。幸好本朝多年科舉攢下的候官進士人數亦不少,被她全部啓用填補了不少空缺,舉人也選用了不少,甚至軍功出身的官員也有不少得到了她提拔。
作為一個現代人她深刻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增設了舉薦制,七品及以上官員都可以向她舉薦人才,一旦被她任用,舉薦者可獲得适當賞賜,相反,若被舉薦者獲罪,舉薦者亦會受到牽連。
“臣舉薦北地省省首吳禮立”顏一諾早有準備,被點名也不慌張,穩重出列行禮道,她和吳禮立有過幾面之緣,為人穩妥謹慎,北地又在其治理之下日漸繁盛,故而舉薦。
“臣舉薦當代大儒言子邱協”趙程凡本來是不想舉薦的,但另外兩位內閣大臣都舉薦了,他又被點了名,便把自己認識的覺得尚可的舉薦了。
已經當了幾個月的內閣大臣,無論是文淵,還是顏一諾和趙程凡都深刻的明白了自己的職責,就是陛下的智囊團,典型的明升暗降,無甚實權,除非接到臨時任務獲得實職才有權,但也只是暫時的,畢竟內閣大臣兼任有明确規定,唯一的好處就是離皇帝近。
一開始所有的大臣都以為陛下設置的內閣和軍密處就是替代丞相的,那自然也會和丞相享有相同的權力,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陛下壓根不按常理出牌,和丞相權力沒有多大關系,就是個智囊團。
三人舉薦的都不是一個人,他們心裏想的她也看了個明白,這個趙程凡還真是不負責任,內閣大臣都随便舉薦,看來當初把他提上來明升暗降做的很對啊,“甚好,但朕不能光憑爾等一面之詞就枉下決斷,還是見一見的好,宣三人盡快來見朕”。
“是,陛下”文淵三人領命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啓奏陛下,九區都督府皆已建成投入使用,武将和兵員亦按陛下旨意已于去年底之前各安其位,臣建議今年萬聖節在繁都舉行大比武以揚國威”軍密大臣谷運籌出列道。
萬聖節說得好聽,實際上就是她的生日,也是各藩屬國來朝的時候,大比武就相當于上一世的大閱兵,又得花不少錢,但自從她登基以來就沒有舉行過大比武,狩獵也暫停了,确實該舉行了,今年如果不出意外還會成親,索性一塊辦了,節約錢,“準奏,半個月拿出具體方案”。
“是,陛下”谷運籌也是看到去年國庫充裕不少,才提的,本以為以陛下愛惜國力的作風十有八九還得再提,這會倒有些喜出望外。
“啓奏陛下,農耕大事,乃國之根本,按慣例每年春初需舉行春耕大禮,經臣夜觀天象,建議于三月二日在皇田舉行春耕大禮”欽天監監正朱達言辭懇切,難得的沒有再當隐形人。
欽天監的工作比起其他部門專業性比較強,相對的事也少一些,除了制定指導農耕的恒歷每年年底下發各省縣外,就是觀察星象預測吉兇和天氣,十有八九都不準,最重要的就是春耕大禮。
“準奏,按程序籌備”雖然她覺得春耕大禮就是走過過場,但是以此倡導農耕意義重大,所以就算是走過場,她也得按程序每年走一次。
“啓奏陛下,北江、南江下游支流衆多,從高祖時期至武宗時期就多興修水利工程,以灌溉農田和防止洪澇,現已大部分年久失修,汛期将至,恐有洪澇之憂”新上任才一個多月,其中還有半個月是休息的工部尚書木長青出列行禮道。
她之所以将木長青升為工部尚書,就是因為在她治理下的建同省從未發生過損失重大的洪澇災害,而且治安、經濟都發展的很不錯,相比其他同在北江、南江下游的省份或多或少每年都會有洪災且損失不小的情況,真的是特別木秀于林,想讓她不注意都難。
第一次見到木長青的時候,她是有點驚訝的,因為她理所當然的以為這麽能幹的能臣應該是個很幹練的中年女人,實際上卻長着一張娃娃臉,四十多歲的人看上去才三十多歲。
“水利工程乃國之大事,不可廢,盡快派人實地勘察,及時呈奏疏于朕”年久失修到什麽程度,需要多少錢,多久能修好,這些都沒有,她不可能盲目的撥錢。
自她登基後第一年基本上忙于平亂,之後三年雖然也有興修或維護水利工程,但都是針對雨水量較少的西南和西北地區,每年撥給漕運司等衙門的銀子也都是差額下撥,确實該好好修繕一下了。
“是,陛下。臣還有本奏,陛下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現今國庫充裕、政通人和,臣以為帝陵修建之事不可再延誤,還請陛下示下”木長青知道大部分帝王都忌諱死,一個不好就得丢官罷職,可她身為工部尚書沒得選啊!
石忞聽了确實有些不高興,雖然她心裏年齡已經四十多歲,可實際年齡才二十多歲,年紀輕輕的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寝,真是晦氣,古人這視死如生的思想還真是讓她無奈,各種借口拖了快四年,今天看來是拖不過了。
“那就按程序開始籌備吧”她雖然不高興,但不會因為自己的情緒遷怒別人,得到準許的木長青提着的心總算落了下來,她入朝不久,理所當然的認為伴君如伴虎。
其他伴君日久的大臣、內官和宮侍們卻是知道陛下并非因言語、喜怒亂罷免或殺戮大臣的人,也知道陛下最痛恨的就是大貪官和圈占土地,怕死的幾乎不敢踩地雷。
自去年陛下大力整治貪官和圈占土地以來,及時退出收手的最多被降職、降爵,死性不改的一旦被查出被舉報,降職、降爵都是輕的,重的直接查抄流放。現在已經沒有勳貴、士族敢亂圈地、占地,以前被侵占的也都大部分低價退了回去。
查抄獲得的田地拍賣或變賣的時候,石忞有授意戶部偏向受戰亂、圈地、占地影響沒有田地的農民、流民,但不會低價,按市場價交易,沒錢的就寫欠條,每戶額度有上限,且償還年限也有規定,只要好好種田,每年就算繳納賦稅和還款後也足夠他們過日子。
她平生最讨厭的就是不勞而獲,若是低價賣給他們,讓那些真正努力生活的人情何以堪?誰的錢財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啊!哪怕她是皇帝都有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所以她會給,但不會白給。
陛下這招一出,之前為了保命保官位只希望迅速脫手,便低價轉賣給親戚朋友的官員們後悔不已,他們咋就沒想到賣給窮人然後收欠條這招呢,白白便宜了親朋好友,還求着他們買,臉面都沒了,真的是腸子都悔青了。
有事啓奏的大臣按序一個彙報完,下一個繼續彙報,石忞聽的很認真,能當堂決斷的就當堂決斷,一時決斷不了的就壓後重議或讓大臣上奏疏。
忙碌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就過了大半個時辰,一直等待彙報的戶部尚書元直木見沒人再出列,才出列行禮道:“啓奏陛下,《串告令》已下發各省,為确保法令快速得到落實,臣建議由九區督察府負責督促落實”。
“準奏,內閣盡快拟出旨意”《串告令》是元直木拟的初稿,她最終定的稿,就是專門針對財産稅漏稅、瞞稅、不報稅而出臺的一項法令,自然是越快落實越好。
“是,陛下”元直木和被點到名的內閣大臣們出列領命道,內閣大臣們回隊列的時候元直木卻沒有跟着他們一起回去,而是繼續開口道:“陛下,臣還有本奏,為避免國庫再次入不敷出,臣建議各省凡用銀五百兩及以上皆由聖批,另外各省留存現銀不得超過兩千兩”。
“啓奏陛下,臣認為元大人所奏不妥,歷來皆是一千兩及以上方需聖批,改為五百兩恐會加重地方各省和戶部工作量,工作繁瑣易出差錯”左都禦史呈亭出列進谏道。
“啓奏陛下,臣曾任建同省省首,若一省之現銀只留存兩千兩,恐日常開支都難以為繼,請陛下三思”木長青雖然長着一張娃娃臉,但膽子卻是極大,什麽都敢說。
有了她們兩個帶頭,其他有異議的大臣也都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少數贊同,大多數都是反對的,石忞等他們都發言後才一錘定音道:“五百兩及以上聖批,準奏,各省銀兩留存數量根據近五年來各省報銷賬目平均數來設定,戶部負責盡快落實”。
“陛下英明”衆大臣還算滿意這次踴躍進言的結果,他們已經習慣了陛下有主見的同時又适當采納他們所言的理政風格。
沒有大臣再奏報,今天的聽政便随着路關初的“陛下移駕文書殿”而結束,直到陛下走遠後,大臣們才離開正殿回了各自的辦事處。
文書殿就在正殿後面,步攆什麽的都不用坐,沒走一會就到了,一坐下她便馬不停蹄的開始批閱奏疏、密信,有時候還得檢閱聖旨、政令之類的,沒問題就蓋印,有問題就畫圈打回去重新拟。
玉玺可不比現代的那些印章只是一個小圓形,一只手都拿不穩,所以無論是歷代帝王還是她,一般都不會親自蓋印,而是讓身邊內官在目之所及處負責蓋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