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這時崔成的詩也有了,他揮筆将最後的詩作謄寫出來,才發現謝舒那邊已成,心中又是一驚,他原以為自己在詩作上已經少有人能及,沒想到謝舒的詩情更高,竟是一揮而就,不免嘆服。

不過崔成素來是有自信的,何況他剛才這首詩,下了十分功夫,超出平日的發揮,想來也不會被人比下去。

這時既然兩人已經寫完,一炷香的時間也到了。

顧元科先走到崔成那邊,慢慢念道:“山桃綴雲霞,春風逐水流。沉浮千古盡,莫問萬事休。”

他一說出來,衆人不禁叫好,紛紛道:“不愧是崔成,果真是詩鬼才能想出來的!”

前面那句描寫桃花盛開到凋零,原本以為是表達傷春之感,後面那句卻陡然拔高了整首詩的意境,好一個“莫問萬事休”!

顧元科笑着贊嘆了幾句,又走到謝舒的旁邊,将宣紙托起,高聲吟道:“丹彩含露态,和嬌爛漫紅。求得一芳菲,占斷滿春秾。”

他話音落下,衆人一時沒有言語,但明顯神色卻是贊賞有加的。

其實剛才謝舒作完後,就有不少人湊上去,看到詩稿之後,衆人便只剩下了一個想法,原來謝舒此人的詩作竟是如此風流別致!

要知道這些年來,文人的詩作一般都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物傷懷,少有這樣盡情肆意地描寫事物的體态,還描寫的如此之好,如同眼前的畫面一般。

而文人表露情感,也向來以家國情懷、古今世事為主,如此顯得格局大氣,視野恢弘。

但謝舒此詩卻完全從桃花下筆,最後一句也只是表達對桃花的喜愛以及一種爛漫情懷,然而其中語言溫潤清麗,更側重于兒女風情,乃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新奇之感。

而沉默不過片刻,當一個人叫了一個“好”字,很快衆人都連連贊嘆起來。

顧元科也難掩心中的驚豔,他雖然文才普通,不過畢竟師從大儒,鑒賞能力是有的。

在這短短一炷香之內,根據他的主題做出一首五言絕句已經并不容易,謝舒的詩句中卻用詞細膩,字字珠玑,可見此人才學卓絕。

既然如此,謝舒完全可以換一種主旨,就像崔成那樣,恐怕名聲更甚,再無懸念。

Advertisement

但謝舒并沒有這樣做,反而一如之前,只是渲染桃花之美,光一枝芳菲,便可獨占春色!

因此顧元科判斷,謝舒當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

如此一想,他更覺得謝舒之前的經歷必有原因。

這時,兩首詩念完卻迎來了一個難題。

衆人七嘴八舌地争論起來,不知該品評哪首為上,有人道崔成的那首意境更深遠,有的道謝舒的這首更絕妙,一時文人意氣,争執不休。

顧元科原本打算開口,不過想到什麽,他看向旁邊的邵祯,用眼神示意道:“我一時也分不出這兩首那首好壞,不如子期你來說說。”

聽到顧元科叫他,邵祯回過神來。

此時邵祯也十分意外,沒想到他臨時出的難題不僅沒有難倒謝舒,反而還讓他做出了這樣一首好詩來。

這謝舒,難道真是什麽能人不成?

而邵祯又哪裏看不懂顧元科的暗示呢?他是叫自己将詩魁給謝舒。

可邵祯握着手中的玉佩卻并沒有立刻開口,一直以來,邵祯在宮中都順風順水,父皇母妃給他的東西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沒有什麽區別。

因此邵祯在沒來詩會之前,曾想過自己要招攬一些什麽樣的人物,就算不像京城中的清流名士,也需得是個滿腹才華之人。

但邵祯未曾料到,他第一眼看中的人,竟然和他的預想相差極大,只是一個富商的贅婿罷了!

現在,邵祯雖然對此人有所改觀,但他還是做不到心無芥蒂。

不過邵祯倒也清楚的是,自己還有大事要成,便是招攬此人又如何?

只是像這種私德有虧,貪慕富貴的人,想必也無需費心,不如恩威并施,先敲打一番再加恩便是。

這麽一念轉過之後,邵祯才揚起笑容,他沒有看顧元科,目光掃向謝舒,但最終卻落在崔成的身上道:“若論字詞格律,确實是謝公子的好,不過論含蓄渾厚,終讓崔公子。”

他這番話說出口,在場的人神色各異,顧元科暗自嘆息,崔成好似十分意外,唯有謝舒仍舊面色淡淡,若有所思。

不過大部分人倒是認同起來,畢竟現在的詩詞主流仍然是以崔成那首為先。

因此衆人不僅再無争議,且還覺得這位鄭公子真是深藏不露,又為人大方,是個可以結交的人。

邵祯也頗為自得,但他并沒有注意到,被他贊美的崔成并沒有多少喜色。

在崔成看來,自己這次其實是輸給了謝舒。

剛才聽了謝舒的詩,崔成才知道這世界上原來還有這般辭情蘊藉的詩作。

他既不如謝舒一氣呵成,又不如謝舒情感真摯,反倒失于意境了。

因此崔成聽到是自己贏了之後,其實還有些羞愧。

這時當邵祯将玉佩遞給他的時候,崔成猶豫了一下,縮回了手,他開口道:“鄭公子,這詩魁我受之有愧,還是給謝公子吧。”

這一刻,邵祯的面色微變,他哪裏想得到這崔成竟然是這麽一個榆木腦子,連到手的東西居然也不要,還落了他的面子。

不過既然崔成不識好歹,邵祯也沒有再堅持的道理,直接給謝舒便是,想必謝舒會很樂意笑納。

邵祯剛這樣想,謝舒此時已走了過來。

只是謝舒完全沒有要注意這位鄭公子的意思,在謝舒看來,這位鄭公子确實出手闊綽,身份不凡,不過想到之前郎君的叮囑,謝舒并不打算和顧元科身邊的人結交。

他對着崔成開口道:“崔兄,不必如此,你我詩詞風格不同,也無需多想什麽長處短處,日後我們再互相探讨便是。”

崔成眼睛一亮,沒想到謝舒竟是這樣一個心性豁達開朗之人,而且他正要提,謝舒卻比他先提及兩人探讨,崔成自然連連點頭。

這時謝舒話鋒一轉道:“崔兄,這枚玉佩合該給你才是,只是我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崔兄可否把顧公子的承諾讓給我。”

這個崔成當然也無所不應。

而一旁的邵祯暗自皺眉,如他所想,這個謝舒真是心思頗深,所圖更大,不過等他得知真相,怕是會後悔吧。

現在衆人也被謝舒所言吸引了注意力,謝舒到底想要顧元科什麽樣的承諾呢?

顧元科此時也想到了什麽,如果真是他所想的那樣,那麽他忽然覺得邵祯今日做了一件錯的不能再錯的事情。

果然只見謝舒客氣有禮地說道:“顧公子,今日我來西園之前,看到門外有株桃樹極美,想摘一枝桃花回去觀賞,只是沒問過主人,因此未免有些顧慮。”

他這話一出,衆人愕然,他竟然朝顧三公子提出這樣可謂是微不足道的要求。

同時不少人也感嘆起來,這謝舒果真是愛花之人!

只有顧元科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顧元科露出寬厚笑容道:“這有何不可?不過謝公子就要這麽一枝桃花帶回去,未免說我顧某小氣,況且西園外面的桃花又哪裏有西園裏面的好?不如我讓人親自移植幾株過去。”

聽到這話,誰不心生羨慕,如此一來,豈不是和顧家搭上了橋!

然而謝舒卻微不可查地一頓,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錯覺,謝舒覺得顧元科似乎在有意和自己交好。

不過謝舒仍是搖搖頭,他幹脆直言道:“不必如此,我這桃花其實是為家中的郎君帶的,他只要那一枝便好。”

在謝舒看來,自己定然是要拒絕顧元科的好意的,只是借口難找,倒不如實話實說來的痛快。況且這本來就沒什麽不好說的,郎君知道了應該也不會生氣。

但謝舒并不知道,當他這番話說出來,在旁人眼中,又是什麽樣的感覺。

謝舒是虞家贅婿的事情,知道的人還不少。

而除了徐勝凱以外其他人雖然嘴上不說,不過心裏誰不曾為此恥笑一番,畢竟謝舒到底是為了什麽,大家也不是不清楚。

可誰也沒有想到,謝舒竟然會這般坦然地提到他的夫郎,言辭中,好像不乏真意。

等等,衆人再回想他剛才寫的那首詩,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這詩句前兩首雖是描寫桃花景色,可未必不是指人。

衆人這時才恍惚想起一件事來,這虞家郎君确實性子厲害,但曾聽人說他長得極美,用桃花作比,倒也恰當。

再看謝舒的後兩句,這“求得一芳菲,占斷滿春秾”,若真有如此夫郎,可不就是占斷春光嗎!

到底是顧元科先反應過來,他想起之前種種,不免心中暗嘆,原來如此。

顧元科到底不好再開口了,倒是崔成這個慣來在詩上有些癡的好奇道:“謝兄,你那詩,不僅是寫景,竟還是寫了人。”

謝舒本想搖頭,可他想起自己落筆之前,的的确确,想到過郎君。

之後的詩會,謝舒沒有再多留,畢竟這場詩會,他已經十分盡興了。

再加上謝舒知道自己剛才大出風頭,最好不要再惹上其他的是非,于是便折了一枝開的極好的山間桃花回城了。

謝舒回城的時候,已是黃昏,天色将晚,燦爛的夕照被投射在謝舒手執的桃花上,那層朦胧花影如籠罩了一層淺淡的霧紗。

虞楚息從二樓書房的窗扉邊瞥到了這一幕,他忽的站了起來。

等謝舒剛到閣樓,正好看到郎君立在階前。

一看到他,郎君便眯起鳳眼,輕輕笑了。

這一瞬間,仿佛攝于他昳麗無雙的容色,謝舒手中的花枝在和煦春風中微微顫了顫。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