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拾麥穗的小姑娘

林家灣三面環水,孩子們都是泡在水裏長大的。春天裏趕鴨子,夏天裏紮猛子,秋天裏捉泥鳅,冬天裏溜野冰——林中月就在這清水碧波裏肆意撲棱着,出落成一個眉眼彎彎的伶俐丫頭。

林成孝和柳豐瑞說到做到,完全将小月視如己出,既無偏心,也不一味溺愛,和小雲、小旭一樣的疼愛着,教養着。

一家人的生活雖清貧卻溫馨,姐妹三人相親相愛,形影不離,竟比其他家的姐妹們還要親密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月雖無憂無慮,不覺清貧,卻也目睹着父母在田地裏謀生的艱辛。

所以很早就跟着哥哥姐姐拔草、撿柴,在竈臺前惦着腳尖給勞累的父母盛飯、端飯。

每到吃飯的時間,門口大楊樹下的飯場子都聚滿了人,家長裏短,七嘴八舌……

林成孝呼嚕呼嚕一碗撈面條下去,不等招呼,一旁蹲着吃飯的小月立馬放下飯碗,上前接過大海碗碗就回屋盛飯了。

看着小月離去的身影,鄰居們不由得羨慕,“老二啊,你可真有福氣,這小閨女又聰明又勤快,還這麽孝順……”

“才五歲就能指望上了,真是沒白養啊。這閨女長的好看,身條也順,将來給小旭做媳婦也般配。”

張美鳳也忍不住插話了,順便把手裏的空碗遞給蹲在一旁的林大亮,“兒子,去給媽也盛一碗飯。”

“要吃自己盛去,我上學了。”大亮厭煩的瞪了她一眼,起身走了。

“這瓜娃子,就你考那幾分還上個啥學?學會寫自己名字了就回來幫你爹放羊吧……”張美鳳氣急敗壞的對着大亮遠去的背影罵着。

“別罵了,才剛上三年級,你不讓他上學幹啥?”柳豐瑞忍不住說了她一句。

“他就不是學習那塊料,白花錢!哪像你們小雲和小旭,回回第一名,尖子生,那獎狀都把你們牆糊滿了吧?”張美鳳沒好氣的把空碗撂在地上,說話都冒着酸氣兒。

“那快了,等小月上了學,瞧這聰明伶俐勁兒,絕對又是個尖子生,到時候獎狀就要貼不下喽!”林成孝故意氣她。

Advertisement

“你說也怪了,是不是你家的祖墳風水好啊,怎麽這孩子一個個都這麽聰明?自己親生的就不說了,連撿來的孩子……”

張美鳳說到這裏,林成孝遠遠的看小月過來了,重重的咳嗽了一聲。衆人趕緊收了剛才的話題,談論起即将來臨的農忙大戲——收麥。

——

收麥是農村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農事活動,連學校也會給孩子們放麥假。

整個麥季十天左右的時間,盛夏搶糧,一家老小全民參與齊心協力,割麥、拉麥、打麥,曬麥,每個流程都是一場硬仗。

其中以「打麥」最為熱鬧,攤場、碾場、揚場、裝場,夏日的暴雨說來就來,要在一天的時間內把麥子顆粒歸倉。

林中月最喜歡這個時節,因為在她看來,收麥是全村人一年一度的狂歡,打麥場就是她和小夥伴們的樂園。

淩晨四五點,小月還在香甜的睡夢中,家人就起床了。母親煮幾碗荷包蛋,小旭幫父親磨鐮刀,三人吃了荷包蛋,趁着田裏還有露水就下地開工了。

12歲的小雲留在家裏做早飯,洗碗,還要喂牛,喂豬,照顧家裏的各色家禽。

等小懶蟲小月起床的時候,已經天色大亮,兩人一起扒拉點飯,就挎着竹筐去田間送水送飯了。

送水送飯就是年幼的小月在整個麥季裏最重要的工作。

可是今天,要強的她非要逞強,學大人拿着鐮刀去割麥,父親拗不過他,只得手把手教她。

不過他剛走開,小月一根麥子沒割下來,鐮刀就刨到了腳指頭,頓時鮮血直流。

林成孝趕緊放下手中的鐮刀,撿個煙頭揉出煙絲摁在傷口上,再把破舊的上衣扯下一縷布條給她纏上。

然後,小月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休息了。林成孝怕她曬着,用幾個麥稭稈在地頭搭成一個小棚,小月兒就翹着腳坐在裏面,看着家人們割麥子。

毫無疑問,父親割的又快又好,留下的麥茬又低又平;

母親不甘示弱,緊随其後;哥哥小旭10歲了,已算半個大勞力,割麥也挺快,不過他幹活毛糙,留下的麥茬深淺不一;

小雲雖然穿着母親破舊的藍布襯衣,頂着一頂大草帽,也難掩少女清秀的姿色,她揮汗如雨,手起鐮落,也不甘落後……

看着他們越行越遠,聽着空中小鳥的叽叽喳喳,不知什麽時候小月就睡着了……等到一縷陽光照進眼睛,小月忽然醒來,發現一壟麥子已經割完,他們正在往回割……

小月趕緊跳起來,拎着水壺跛着腳跑過去送水……

人多力量大。一大塊田的麥子,一家人不到一個上午就割完了。割完的麥子,要裝車運到打麥場裏。

裝車可是個技術活,其他人用木杈往車上挑,林成孝站在車上均勻鋪裝,最後再用麻繩捆好。

因為配合默契,林老二家的麥車,總是裝的最高最穩的一個,一車的量頂了別家兩車的量。

裝車的時候,小月終于有活幹了,她拎着小籃子,在空地上撿那掉落的麥穗。

将近中午,日頭暴曬,小臉曬得通紅,汗水流過火辣辣的疼,可是任憑父母喚她去歇歇,掉落的麥穗不撿完,她絕不停下……

小月怎會知道,她的勤快和懂事落在了一個人的眼裏,竟打起了自己的主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