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上山

許是太激動了,謝嬸剛到未時三刻就過來了。

宋新桐揉了揉臉頰上午睡時壓出的紅痕,然後拉着謝嬸坐到堂屋裏的八仙桌上,“謝嬸先坐一會兒。”又給她倒了一碗金銀花煮的茶水,推到了她的身前,“嬸兒,喝茶。”

雖然倒茶的動作和旁人沒什麽分別,但謝嬸還是覺得新桐做出來就是特別好看,“是嬸兒太激動忘了時間了,擾了你睡午覺了。”

“剛好睡醒了。”宋新桐已經睡了小半個時辰了,已經睡夠了,“嬸兒等我一下,我先去洗把臉。”

“好勒。”

宋新桐洗了個冷水臉,去掉了渾身的困意之後才回到了堂屋裏。

謝嬸已經把一碗金銀花茶都喝完了,“新桐,你這什麽茶?有花香,還怪好喝的。”

“這是金銀花,山上就好,待會兒上山了我帶嬸兒去摘一些。”宋新桐在藥鋪外面經過的時候就瞧見有人拿了金銀花去賣,想來只是謝嬸兒她們不認識而已,“這花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有些藥方裏也有這一味藥,應該是叫忍冬,而且最适合這種夏日裏飲用了。”

“噢噢,忍冬啊,我聽說過聽說過,原來是長這樣子,以前可從來都沒聽說過,新桐你懂得可真多。”謝嬸兒眼睛都亮了,當下看到了商機:“那我們也可以采這些花去藥鋪賣,新桐你可還認識其他藥草?。”

宋新桐搖頭,“不認識了,我也是機緣巧合知道忍冬長這個樣子罷了。”

謝嬸有些失望,不過很快又想開了,“你謝叔他們上工的地方很熱,喝這種茶可以吧?”

“可以的。”宋新桐點頭,“不過夏日裏解署還得是綠豆湯。”

“這倒是。”謝嬸拿手做扇給自己扇了扇風,“這天熱的,也不知何時才下雨,下雨了才能涼快一點。”

宋新桐喝着茶水說道:“我可不希望下雨。”

“為什麽?”謝嬸不解。

宋新桐指了指漏風的屋頂。

Advertisement

謝嬸往屋頂看去,隔着茅草屋頂都能看見天了。

“要下雨也得等我請人修整過屋頂了再下。”

“這有啥難的,過兩日你謝叔忙完了活計就歇了,到時候讓他給你弄一弄,你這不到四間房的屋頂,只是修補的話也只需小半日就可以了。”

“那就麻煩謝叔了。”

“這有啥麻煩的,之前就說要替你們家整屋頂了,但一直做工都沒空下來。”

“多謝嬸兒了。”

兩人背着背簍往後山走去,沿着記憶的路線穿過翠綠疊翠的山間樹林,抵達了那片豐裕的草地,“嬸兒,就是這裏了。”

謝嬸看着溪流邊長着的一片郁郁蔥蔥的野草,驚愕的合不攏嘴,“這些都是?”

“不是,這有這一片才是。”宋新桐指着被挖過一片濕地,“像這種有穗狀花的才是,它的葉子都是有點圓的,下面的根都是白的,不過挖的時候注意別挖斷了,咱們主要就是吃它的根,葉子話也可以吃,不過我沒有賣給酒樓,怕他們容易找到了就賣不起價格了。”

“我懂我懂。”謝嬸看着宋新桐之前丢在一邊的葉子,“這些得挖個坑埋了,到時候被別人發現了可不好。”

宋新桐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還是嬸兒想得周到。”

“新桐丫頭,那我開始挖了。”謝嬸脫了鞋就站到了濕地裏,熟練的揮着鋤頭挖了起來,不到兩刻鐘,就挖了一大堆,“這也太容易挖了,比采蘑菇這些還輕松。”

“可不是,這種折耳根到處都有,河邊、地裏或者田埂邊上應該都有。”宋新桐說道。

“那以前還真沒注意到,晚些時候去地裏的可得注意一下了。”

宋新桐看着謝嬸興致勃勃的樣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提醒道:“嬸兒,這山裏的長得好,又長又圓潤,賣相好一些才值得高價。”

謝嬸不是愚笨之人,很快就明白過來了,“你說得對,還是這山裏的好。”

不到半個時辰,兩人就挖完了一百斤,不僅清洗幹淨了還把葉子都埋了起來,比之前一個人挖的時候剩下了不少的功夫。

“有了謝嬸就輕松多了。”宋新桐将只裝了三四十斤的背簍擡到了石頭上,坐在一旁休息了起來。

謝嬸在水邊洗了洗手,“你也不差啊,幹起活來利索得很。”

宋新桐看着兩背簍折耳根沒有應話,其實原本還要更早處理的好,但謝嬸刻意放慢了速度,不想占太多便宜才硬生生将時間延長到了半個時辰。

等謝嬸回來,宋新桐指着一叢茂密的灌木,金銀花藤就纏繞在上面,白色或泛着黃色的金銀花開滿了枝頭,遠遠看上去極為好看,“謝嬸,那邊有金銀花,我帶你過去采。”

“這花兒還真香,不過也挺難找的,進了後山這麽遠才發現一株。”謝嬸将采下的金銀花都用衣服兜住,繼續往林子裏鑽去。

“對,這也是我在後山裏發現的第二株。”宋新桐将一把金銀花放到了謝嬸的衣兜裏,“可能往深山裏更多吧。”

“你可別往深山裏去,裏面可是有大蟲的。”謝嬸耳提面命的告訴宋新桐,“十幾年有幾個不知好歹的小子往深山裏去了,結果只出來一個,剛送到醫館也死了。村裏老人們都說裏面可危險得很,就連伸手敏捷的獵人都不敢輕易進去。”

宋新桐原以為那就是哄人的故事,沒想到是真的,“兩背簍怎麽也得一百多斤,你一個人能背的動麽,要不要我送你去縣城?”

“嬸兒地裏的活計忙,不用送我去的,這一來一回至少得耽擱一天,我晚些時候去找李大爺讓他明早捎我一程便是了,一百來斤,我應該能背的動。”宋新桐其實沒有底,但到時候可以請個人幫忙背一段路便是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多背兩趟。

“那我早上給你送村口去,到了縣城再花幾文錢找個挑夫幫個忙,”謝嬸說。

“嬸兒不用擔心,我能行的。”宋新桐點了點頭,踮着腳尖将灌木頂尖開得極為漂亮的花一把折下,“謝嬸,你可知道陸夫子的學堂又開了麽?”

“知道啊,村子裏好些人家都在想趁着夏日農忙的時候多賺一點,等八月農假過後就送過去念書呢,陸夫子家都是心善的人,束脩也只是其他學堂的一半。”謝嬸說起學堂的事兒就話多了起來,“原本還不感謝能送狗蛋兒去學堂的,不過現在有了新桐你提供的賺錢法子,忙乎上兩個月再緊一緊荷包,應該也夠狗蛋兒念一年的學了。”

“大寶和小寶也該去識字了,你可要送他倆過去?”

“要的。”宋新桐點頭。

“也是,你們幾個都像你們的娘,都長得好看,以後一定會有大出息的。”謝嬸真心誠意的說道。

任誰被誇好看了都會很高興,宋新桐也不列外,忍不住抿嘴笑了起來,“那托嬸兒吉言了,希望他倆以後能有個好出息。”

摘完了金銀花之後,兩人就下了山,又把折耳根稱了稱,謝嬸一共挖了八十斤,按四文算便是三百二十文。

“嬸兒,我明日回來再給你分錢。”宋新桐說。

“好。”謝嬸高興的合不攏嘴,還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賺了三百二十文,都能抵孩子他爹做九天的活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啊,你秋婆婆還在家等我下地去呢。”

“嬸兒慢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