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節

打出來,做好這些後用一個绔将它任意一邊寬的正中間固定在一個鉚釘上面,讓它可以圍繞這個鉚釘作圓周運動但不會從鉚釘上脫落,然後将鉚釘固定在一個大小和長度都适中的竹竿上,用竹竿可以減輕整個鏈架的重量便于使用,這樣鏈架就做好了。

做好後可以握着竹竿的一端試試将鏈架高高的揮起來看看這個長方形的木框是不是還可以繞着鉚釘轉起來,如果不行的話就要做适當的修正使它能轉起來。只有保證它能繞鉚釘轉動揮起落下後才有很大的沖擊力使谷粒脫落。

***

于是王琳看着王大山說:“爹我不久前去李秀才家找李秀時聽李秀說他爹以前在書上看到過一種叫鏈架的東西可以用來脫谷,這種鏈架比石攆用起來省力不說還很快,可以同時用幾個鏈架一起來脫谷,只要利用的适當可以保證把谷粒脫下來的同時谷粒還不會被打壞。而且她還告訴我了這種鏈架的做法和用法。喔對了爹,這種鏈架可以直接在咱家院子裏用,如果将稻谷直接攤在竹墊上脫谷,這樣谷粒中就不會有泥和小石子。反正咱家這幾天也輪不上用石攆,我們就可以在爹做鏈架和竹墊的時候把稻谷攤在院子裏曬曬,曬幹後這谷粒脫起來就更快更好。”

王大山和王劉氏聽後都滿臉的高興,這書上寫的肯定都是好的,可以先做兩個鏈架來用用,說不定真的好用,那以後稻谷脫粒就不用愁沒有石攆了。

想着王大山扭頭對王劉氏說:“他娘,明天你就和小琳小萍在家把稻谷攤開曬在院子裏,然後把家裏的竹墊都找出來到時脫谷用起來也方便;我明天就上山去砍做鏈架用的竹竿、木棍和藤條,先做兩個鏈架到時我們兩個可以同時脫谷,這樣快點,希望趕在下雨前将谷粒曬幹放進雜物房裏,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了。”

王劉氏幾個都點頭說好。

等吃罷早飯王大山就上山去了,王琳幾人在收拾了廚房,喂了豬和雞後就将稻谷搬出來曬在院子裏。今天王琳就沒有将雞放出雞舍,不然雞就會吃曬在院子裏的稻谷。今天太陽特別大,等王劉氏三人晌午翻稻谷時發現今天就能把稻谷曬幹。

晚上在太陽下山前王大山就将兩個鏈架做好了,只等明天脫谷粒了。

4準備嫁妝

第二天,一家人早早的起床吃了飯,等一切做完後把兩床竹墊在院子裏拼好鋪平,将曬好後收進屋裏的稻谷抱一些出來鋪在竹墊上,為了保證把谷粒脫幹淨,所以王琳他們只在竹墊上鋪了一層稻谷,這樣分三四次就可以将所有的稻谷脫完。

鋪好稻谷後王大山和王劉氏就隔着兩步遠的距離并排站着脫谷,由于鏈架工作起來只在很小的空間範圍內運動,所以不用擔心打到周圍的人。剛開始王大山和王劉氏不熟練,将一些稻粒打的飛濺出來,後來慢慢掌握了用力的技巧再也沒将谷粒打飛而且速度還很快,一天下來就脫了三分之二的稻谷。

晚上吃飯的時候,王劉氏和王大山都誇王琳:“小琳,你說的辦法真不錯,這鏈架用起來很是順手,雖然一天下來把手臂揮的很疼,但真的比石攆好用,最好的是脫稻速度快,脫得也幹淨,明天我和你爹就可以把所有的稻谷脫完,真是太好了。”王大山也笑着附合。

王琳見自己的法子真能幫上王大山兩口子的忙,心裏特別高興,“爹娘,今天辛苦你們了,多吃點菜。”笑着給王大山兩口子夾菜,王萍和王小山也一邊說着爹娘辛苦了,一邊給王大山夫婦夾菜。

“好好,你們不要只顧着給我們夾菜,自己也快吃。”

晚上大家都早早的睡了,養足精神,明天好繼續脫稻。

Advertisement

兩天時間王琳家就将所有的稻谷收拾妥當了。

****

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村裏有幾戶人家的稻谷都淋了雨,但幸運的是處理的及時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晚上當王琳要進屋休息時王劉氏叫住她:“小琳,再有二十多天你就要成親了,現在稻谷已經收割完,咱家兩畝旱地的玉米要等到你成親後才收,我和你爹就準備開始給你置辦嫁妝,你也知道咱鄉下人不會大戶人家那些個刺繡,村裏的女人出嫁都是扯幾尺紅布簡單地做一身紅嫁衣,不用在上面秀什麽。我們明天就去鎮上買一匹紅布給你做嫁衣,剩下的就做成被面,再買兩床棉絮。你看看你還想買什麽?”

王琳想家裏本來就窮,不用買多少東西,“娘,咱家的錢就留着你們自己用,等小山再大一點就把他送去學堂念書,你給我買匹紅布就行,不用買新棉絮,咱家不是有舊的嗎,給我一兩床就行。”

“小琳,我知道你是為咱家着想,上次李大石送來的十兩銀子給小山看大夫用去了二兩,還剩下八兩,後來你爹又賣了一石麥子得了一兩銀子,所以現在家裏還有九兩銀子,給你置辦這點嫁妝的銀子還是有的,我和你爹商量私下再給你五兩銀子。”

“娘,你不用另外再給我銀子,都給小山留着吧。”

“小琳,咱們女人就是要有點壓箱底的銀子,不然會被婆家看不起的,雖然李大石家就他一個人了,但這壓箱底的銀子也是萬萬不能少的。”

王琳見王劉氏堅持也只能接受了,但最後只要了三兩銀子。王劉氏拿王琳沒有辦法,想着等明天去鎮上買東西時給她買好點的。

****

第二天,王琳和王劉氏早早就去村口等馬三的牛車,想早點去鎮上。到村口時已經有三四個婦人在那等着了,一個胖嘟嘟的婦人看見王劉氏,說道:“他嬸子,你和小琳也要去鎮上嗎?”

“是呀沈嫂子,這不小琳馬上要成親,我和他爹就商量着去鎮上給她置辦點東西。到時候大家可都要來家裏熱鬧熱鬧啊!”

幾個婦人都點頭說:“那是一定的。”曉得王琳是個面薄的,也不打趣她,便開始東家長西家短的聊起來,王琳看着這些人一會兒東家的兒子做了什麽事,一會兒西家的媳婦怎麽樣,不得不感嘆古人的娛樂精神啊,比現在的狗仔隊有過之而無不及。

等了大概一刻鐘左右馬三的牛車來了,一人交了一文錢,等衆人都坐上牛車後就出發去鎮上了。

王琳看王劉氏和衆人在牛車上說說笑笑半個時辰很快就過去了,到了鎮門口王劉氏和馬三約定了回去的時間,就領着王琳進鎮了。

王琳自從來了這個時空還是第一次來鎮上,禮廟鎮是禮縣最繁華的鎮,整個鎮分東市和西市,東市是有錢人去的地方,那裏酒樓林立,街道兩旁的房屋也要比西市好一些。西市就有點像現代的平價市場,東西都很便宜。

王琳覺得這個禮廟鎮和以前在古裝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小鎮特別的像。東市的布莊一般都只賣綢緞,最差的綢緞也要四五兩銀子一匹,王琳他們買不起,就算買了鄉下人下地幹活也不會穿綢緞衣裳的,所以綢緞對鄉下人來說就很不實用。

***

王琳和王劉氏走進西市的一家布莊,布莊不是很大,但是布的種類很多,有棉布、麻布,還有質量差的綢緞,但也要兩三兩銀子一匹。掌櫃的看見王琳和王劉氏走進來,連忙笑着招呼:“客官,買布嗎?我這裏種類齊全,價格公道。”

王劉氏指着一匹紅色印花的棉布問道:“掌櫃的,這匹布怎麽賣?”王琳也很是喜歡這匹布的花樣,用來做被面很好看,但是做衣服就太豔了,所幸嫁衣只穿一次就不穿了。

掌櫃的見王劉氏很喜歡那匹布,便道:“這位大姐真是好眼光,這是我們昨天才來的新貨,質量絕對好,只要二兩銀子一匹。”

王劉氏在心裏合計了一下,一匹布100尺(這裏一匹等于十丈,一丈等于十尺,一米等于三尺,一尺等于10寸,一匹布就是33米),幅寬5尺,給王琳做一身衣裳要8尺,做兩床被面22尺左右,那只要半匹布就夠了, “掌櫃的,我要半匹,在給我一匹白棉布,有棉絮賣嗎?”

掌櫃的看今天遇到一個大主顧高興地回答:“有的,大姐要什麽樣的,我這裏有舊棉絮、新棉絮,新棉絮又有三種:低等棉花三斤一床的只要80文,五斤的要150文,十斤的要280文;中等棉花三斤的要100文,五斤的要200文,十斤的要350文;上等棉花三斤的要150文,五斤的要300文,十斤的要550文。我給你的都是實在價。”

“我要兩床中等棉花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