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章節

,其他的都做成辣椒醬吧,只要不沾油,用點烈酒,保存一年不成問題,你看行不行?”買來時辣椒有30斤左右,給了王劉氏5、6斤,選了7、8斤的老辣椒出來,剩下的嫩辣椒大概有16、17斤,再留一斤出來,大概有15斤左右的辣椒可以用來做醬。

“媳婦兒,是不是上次你叫我研的那個?你想做就做吧,我來幫你研辣椒,我們成親時買的酒還有,那酒好像就挺烈的。”只要是王琳說的,李大石一定不會反對。

“是的,那我去把辣椒洗了,你去把研窩搬出來洗幹淨,再到雜物房拿一個大小合适的陶罐,洗幹淨後再用烈酒裏裏外外都洗一洗,然後放在太陽底下多曬一曬,記住千萬不要沾油啊。”

“嗯。”

等辣椒上的水幹了後王琳就開始讓李大石研辣椒,因為辣椒不用研的太細,半個時辰後辣椒就研好了,又研了點生姜和蒜,研好後把它們放進辣椒醬裏,再放适量的鹽巴和少量的酒,一起混勻。王琳才将混勻的辣椒醬裝進陶罐裏密封保存,如果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幾天後辣椒醬就可以開封食用了,在取陶罐裏的辣椒醬時,陶罐裏的辣椒醬也不能沾油,取後應立即将陶罐密封好。

“大石,來把陶罐搬進雜物房的角落裏放好,雜物房比竈房要陰涼幹燥些,等辣椒醬做好後,要吃去雜物房裏取就行了。”

王琳又進屋去拿線想将嫩辣椒一小把一小把的用線綁起來,綁成一串,挂在房梁下曬幹,取用幹辣椒時方便。

做好辣椒醬才巳初過了一刻(即早上9點15分),他們卯正(即早上7點)就開始收拾辣椒和生姜,大概幹了一個多時辰,自己現在真是太勤勞了,王琳感嘆。

“大石,辛苦你了,現在沒什麽事,你去找李大哥耍耍吧,我等一下也去找嫂子。今天咱們晌午就不吃飯了,晚上做好吃的,你把李大哥叫來咱家吃飯吧。”

“好。”

剛把家裏收拾好,李張氏就帶着李小花和李小河來了,“嫂子,來了,快屋裏坐,我正說到你家去找你呢。”

李小花和李小河乖巧的叫人:“嬸子。”

王琳看見兩個小蘿蔔頭高興的說:“今天晚上就留在嬸子家吃飯吧,嬸子給你們做好吃的,好不好”

李小河聽見王琳要給他做好吃的高興地不得了,“呵呵,好,嬸子你真好!”

李張氏看自家小子這樣,不好意思的說:“弟妹,這怎麽好意思。”

王琳不在意的說道:“看嫂子說的,我們兩家還分什麽你我,就這麽說定了,今天晚上嫂子一家就在我家吃飯,我已經叫大石給李大哥說了。嫂子要是不答應,那就是怪我這麽長時間沒去找你耍。”

Advertisement

李張氏聽後嗔了王琳一眼,“看你說的,嫂子知道你們忙,我家也忙着種麥,今天才可以歇一天,明天又要開始秋收了。”

王琳笑笑嘻嘻的說:“只要嫂子不怪我就好。”

“那就不好意思了。”

李小花聽娘答應了,也高興地笑了,但還是乖巧的和李小河坐在李張氏身邊,也不去玩。

看李小花和李小河很是乖巧,從不像村裏的其他孩子一樣到處去瘋玩,王琳奇怪的問道:“嫂子,小河和小花怎麽不去村裏找夥伴耍啊?”

李小河聽後,立刻氣呼呼的說:“我才不和他們一起去耍呢,只知道打我,嫌我跑的慢,我只和狗蛋耍。”

李張氏聞言摸摸李小河的頭,向王琳解釋道:“村裏那群孩子一個比一個皮,見咱家小河斯斯文文的,就喜歡欺負他,所以我就不準他在去和村裏的孩子耍了,他自己也不去,他就喜歡和咱們對面的王嫂子家的狗蛋耍,狗蛋這幾天去他外婆家了,所以小河就整天呆在家裏。”

李張氏想起王琳還不知道王嫂子是誰,便說道:“王嫂子她們一家就住在咱們對面,山河對岸不是還有5、6戶人家嘛,從橋上過去第一家就是她家,咱們住在山上的人家平時磨面磨豆腐都去王嫂子家磨,她家有個石磨,每次磨了給個一文錢就行,山下村裏也有一個磨坊,但咱們都覺得遠不想去。”

“喔。”

見王琳不說話又轉移話題,“弟妹,你是不是給大石兄弟做了幾身新衣裳和新鞋子?”

王琳奇怪的問:“是啊,怎麽了?”

李張氏想起李大石那得意的樣子,就笑出了聲,說:“呵呵,你不知道昨天大石兄弟穿了身新衣裳到咱家去找小花他爹耍,他向小花他爹炫耀說你給他做了幾身新衣裳,怎麽怎麽的好,還時不時的撣撣身上的衣裳問娃他爹見沒見過這樣的衣裳,好不好看,把娃他爹酸的不行。大石回去後,小花他爹直嚷着要我也給他做一身那樣的衣裳,說也要去酸酸大石兄弟。今早我來時看見大石兄弟穿着一雙新鞋到我家去了,那樣式我也沒有見過,這衣裳和鞋子你是怎麽做的啊?”

“都是我自己瞎捉摸的,嫂子要是想學,我教你就是。”

其實那衣裳王琳是照着前世中山裝的樣子做的,只不過做成了休閑裝的樣式,沒有那麽正式,胸前也沒有那兩個口袋。這個時代的農村男人的衣裳和前世陝北漢子穿的那種衣裳很像。

鞋子王琳就是照着前世老北京千層底棉布鞋的樣式做的,只是鞋幫裏面沒有塞棉花(冬天穿的棉布鞋王琳才會塞棉花),把整個腳背都包着,這樣腳不冷,不像這裏的布鞋不管天冷天熱腳背都露在外面。

李張氏爽快的答道:“那就麻煩弟妹了,等秋收後我就來學。”

王琳點頭答應。

王琳和李張氏一直說到申正(即下午4點)才去竈房準備晚飯,李張氏幫忙看火,李小花和李小山被王琳叫去叫李大石和李河回來吃飯。

等李大石和李河回來時飯已經做好了,一大碗紅燒五花肉,一大碗生姜炒瘦肉,一大碗紅燒茄子,一大碗素菜湯,一大鍋大米幹飯。

李河看今天的菜特別豐盛,不好意思的說:“弟妹,破費了,随便做兩個素菜就行了。”

“李大哥,哪裏話,我怕做的沒有嫂子好,不和你胃口。”

“弟妹做的聞着就香,肯定好吃。石頭都和我炫耀了好多次了,說他媳婦兒做的飯是最好吃的。”說罷還取笑似得看着李大石。

李大石不好意思的說,“咳,嫂子、媳婦兒快吃飯。”說完自己就将頭埋在碗裏猛扒飯,偶爾還很不好意思的觑王琳兩眼。

大家都裝作沒看見的動筷吃飯。

李小河吃了一筷子紅燒肉,激動的說:“嬸子,你做的飯真好吃。”

王琳又給他加了幾筷子紅燒肉,才說:“好吃小河就多吃點,好快點長高。”

李小山天真的回答道:“嗯,嬸子我知道。”于是猛吃飯。

李張氏也說:“弟妹,你做的飯比我做的好吃多了,我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飯。”

李河也贊嘆道:“真的很好吃。”

李大石見衆人都誇獎王琳,得意的說:“我就說吧,我媳婦兒做的飯好吃。”說完一副神氣樣,好像大家誇的是他一樣。

大家見李大石這樣都笑出了聲。

飯後,李張氏幫王琳收拾好了碗筷才和李河帶着李小花和李小河回去。王琳和李大石也洗漱幹淨,早早的進房睡覺了,明天還要早起去地裏收玉米。

15秋收

早飯後,李大石正想去準備收玉米用的背簍,王琳便叫住了他:“大石,等一下,到堂屋來我給你說件事兒。”

李大石依言到堂屋坐下,問道:“媳婦兒,什麽事?”

“我想咱們收玉米時能不能将玉米棒子大,玉米粒飽滿,玉米杆又壯又矮的玉米包分開放着?這種玉米粒做玉米種子最好,它的杆長得又矮又壯就算吹大風時也不容易倒,大石,你看怎麽樣?”

聽後李大石驚奇的說:“媳婦兒,你怎麽想到的,我看這樣肯定能行,咱們就這樣辦吧,以後吹大風時我就不用再擔心咱家的玉米被吹平(即全部被吹到)了。”

“好,那我就專門來掰這種玉米包,你來掰其他的,呵呵。”

“行,媳婦兒,你把你掰的玉米包倒在一邊就行了,我來把它們背回家。”

“嗯。我就把我掰的玉米包都倒在地邊堆着,你把它們背回家單獨倒在堂屋裏堆着,到時候我再來整理。”

“媳婦兒,沒問題。”說完就去雜物房拿背簍去了,專門給王琳找了個小一點兒的背簍,看來應該給媳婦兒專門編個小背簍,這些背簍對媳婦兒來說都太大了。

兩人背着背簍就向玉米地去了,到了玉米地王琳和李大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