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馬佳.采薇想到着, 她當時求皇帝的話。
馬佳.采薇如今想來, 當時她真的暈了頭。
如果細細琢磨, 馬佳.采薇松一口氣。還好皇帝當時拒絕了她的請求,若不然的話, 想想後果……
如果沒有皇帝下達封口令。
如果漏出一言半語,那可能被人誤解成她不敬皇太後,心懷歹意。
到時, 就真的是百口莫辯, 百死難辭。
孝之一字,會要人命。
特別是被背上惡名後。
馬佳.采薇知道,她往後做事當更加的謹慎。
馬佳.采薇由此,更想到她的小格格、小阿哥。
這一遭出宮避痘看似是一個法子。有完美的借口,有完美的理由,但是, 馬佳.采薇在琢磨着牛痘一事就不能再拿出來。
這一樁大功勞在康熙年間,絕對不能成為馬佳府上的功勞大白于天下。
若不然,皇帝會多疑的。
馬佳.采薇知道的, 皇帝只要起上一點疑心。不光是她和小格格、小阿哥會遭殃, 就是馬佳府上都會惹來皇帝的怒火。
皇帝是一個念舊情的人, 皇帝亦是一位明君。
君王的心胸,與常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隐瞞在君王的眼中,就意味着不夠忠誠。
Advertisement
偏偏對于一個臣子而言, 忠心比能力更重要。
馬佳.采薇輕輕嘆息一聲。
她當然不後悔, 她為小阿哥謀的這一遭活命之舉。
想一想第一世時, 那夭折掉的四個兒子。
想一想這一世啊,同樣夭折的承瑞、賽音察渾。
馬佳.采薇很清楚,她真的不後悔,她隐瞞了牛痘的事情。
比起馬佳一族的富貴榮華,比起皇帝的大業,比起牛痘傳開後的功德無量,馬佳.采薇沒有野心,她更在意她的孩子。
“等等,再等等……”馬佳.采薇勸着自己。
她想,第一世時沒有牛痘,這世道還是照樣好好的。日升日落,沒瞧着缺了什麽,就是鬧變天?
馬佳.采薇只是想,康熙朝之後,在下一任的君王上位時,再拿出牛痘來。那時候應該會更穩妥。
如果她的子嗣能上位,那就是新皇的政績。
如果她的子嗣沒能耐坐上那一把龍椅。獻上牛痘,表示臣服,就當是給新君賣好。不求旁的,但求一個平安富貴,想來以牛痘的功績,應該能求到的。
馬佳.采薇的小阿哥,尚是一個小嬰兒呢。
那幾十年後的事情,馬佳.采薇已經在鋪路。
同一個莊園裏。
小格格尼楚赫是一個活潑的孩子,她醒來就是吃奶。吃飽了,讓奶嬷嬷哄一哄,然後,就呼呼睡覺。
小格格尼楚赫是一個乖巧的孩子。
至于出痘成功的小阿哥長華?
長華這些日子裏,那是心中百轉千回,他受到的沖擊蠻大。
特別是這一兩日,他見不着額娘馬佳氏……
長華小阿哥明明還是小嬰兒,他小眉頭都要皺到一塊兒。
長華小阿哥在擔憂他的額娘。
在心中,長華小阿哥很自責,他在想,他是不是天生克母?
這一個心思敏感的孩子。
特別是關于“額娘”的這一個問題上,長華小阿哥顯然被前世的夢魇給唬住,一時間思想有些走入牛角尖。
紫禁城。
乾清宮。
皇帝當然清楚皇莊上的一舉一動。
長華小阿哥出痘成功,皇帝是非常欣喜。但是,當馬佳庶妃染上天花一事傳到皇帝耳中時,皇帝一聲嘆息。
對于這一樁事情,皇帝都是有些無奈的感覺。
在疫病面前,在天花面前,皇帝貴為天子,他也是凡人。
皇家供着痘娘娘,在治療天花時,就是祈禱神仙的庇佑。
皇帝能做的,就是多差遣太醫到皇莊,多賞賜藥材到皇莊。總之,皇帝心中還是盼着皇莊裏的母子三人早日回宮。
除此之外,皇帝親手抄寫經文。
一卷一卷,皇帝還是非常虔誠。
等待晌午後。
皇帝去一趟慈寧宮。
在慈寧宮中供着一尊痘娘娘。
這一尊娘娘像從先帝順治爺時期,一直供奉到現在。
皇帝到慈寧宮,太皇太後自然親自見了孫兒。
祖母二人一時間聊一些宮廷裏的日常。談話之時免不了的,就談到皇莊裏的馬佳氏母子三人。
“朕親自為小阿哥抄寫經文,盼着孩子平安回宮。”
“皇瑪嬷,朕想把這些經文供在痘娘娘的神尊前,盼得一些庇佑。”皇帝示意一下,皇帝身後的小太監恭敬的遞上經文。
那一卷一卷的經文是仔細着疊在木托之上。
太皇太後的身邊,蘇麻吶姑上前接過來木托。
太皇太後說道:“蘇麻吶姑,你去,你親自去把皇帝的這一份心,好好的供在痘娘娘神尊前。”
“是。”蘇麻吶姑應下話。
蘇麻吶姑去辦事差遣,皇帝就擺擺手,示意侍候的宮人全部退下。
得皇帝的吩咐,殿中宮人全部告退離開。
皇帝對太皇太後說道:“皇瑪嬷,皇後的産期将近,朕把一切托給您了。”
“皇帝且寬心,哀家尋問過太醫,皇後的平安脈一切穩妥。你啊,就等着做皇阿瑪。”太皇太後說到皇後赫舍裏氏要生産的事情,那是臉上多有笑容。
顯然中宮嫡子嘛,太皇太後是看重有佳。
“宮裏最近不太平。等皇後生産後,朕決定好好的清理清理。”皇帝的目光變得有些深邃。
“皇帝你自個兒拿主意就好。這些事情你不必與哀家說說。哀家想着你到應該與皇後說說,後宮的宮務歸皇後管着。你跟皇後是夫妻,你們說說,莫要夫妻之間存上心結。”太皇太後話到這兒,還是目光幽悠悠。
“莫要像皇瑪嬷當年……”
太皇太後一聲嘆息,說道:“當年就是哀家與先帝存了心結,最後鬧得母子失和。哀家現在想來,哀家真個的後悔了。”
“皇帝,至親至疏,莫過于皇家的親情。”太皇太後執起皇帝的手,輕輕拍拍,說道:“你是哀家見過的,最智慧過人的好孩子。你是注定會青史留名的明君,哀家信你。”
“皇瑪嬷。”皇帝瞧出來,太皇太後這時候有些傷感。
皇帝當然不會再多提一些不高興的事情,皇帝只想撿着好聽的講。
“今年大選,蒙古八旗的秀女朕想皇瑪嬷多挑些好的。朕會栓婚,宗室裏不少出色的子弟要娶福晉。”皇帝一提這事。
太皇太後聽後,那精神就變得好些。
“這是好事兒。”太皇太後高興起來,說道:“滿蒙一家親,皇帝做得對。”
太皇太後那當然是想蒙古八旗的秀女多留些在京城。
那樣的話,就是傳喚些命婦進宮說說話,也能多聽聽蒙古的鄉音。
特別是皇太後那兒,皇太後可是念着草原上的往昔自在日子。
若是多些蒙古八旗的秀女,太皇太後覺得壽康宮的皇太後那兒肯定能多些牌搭子,多些說說話的牌友。
“好,這事情是一樁好事。哀家就應下了。”太皇太後不拒絕把事情攬上身。
皇帝也很滿意。
這賜婚的事情,有太皇太後撮合,也是再好不過。畢竟,皇後馬上要生産,再加上坐月子。
等待大選之時,皇後怕是無暇分身。
皇帝總不想累着自己的中宮皇後。
皇帝還是多為皇後着想的。
至于皇帝的美意?
在坤寧宮跟皇後赫舍裏氏提起後,皇後赫舍裏氏是笑容依舊。
“皇上說這般好,這般自然極妥當的。”皇後沒異議。哪怕皇後赫舍裏氏的心中,還是覺得這些栓婚,她來做更能收買人心。但是,皇帝的話,也是真有道理。
收買宗室的人心重要嗎?
重要。
可得跟什麽比?
皇後腹中的皇嗣,肯定比收買人心更重要。
大選是朝廷大事。
南邊三藩亂着,越是如此,大選越不能擔擱。
皇家還得拉攏人心呢。
皇後也覺得她如果給皇帝誕下一個嫡子,中宮有一位皇阿哥,那肯定更重要。
“只是要累着皇瑪嬷了。”皇後還是微微有些歉意的說道。
“皇瑪嬷說了,你給生一個皇阿哥,她老人家再受累,那也是萬萬願意的。”皇帝伸手,輕輕撫上皇後的腹部。
這一刻,皇帝真盼着添一個嫡子。
皇帝想拉攏蒙古。
皇帝同樣想拉攏滿漢之間的距離。
前朝之時,立嫡立長就是國策。
從周朝開始,這一片大地上立嫡立長就是周禮。
皇帝拉攏讀書人的辦法,就是想順應民心,想立中宮嫡子為儲君。
如此的話,是穩定朝綱。更有利于皇帝提出禦駕親征之事。
皇帝的心中有打算。
當然,皇帝做事不會莽,皇帝肯定得步步為營。
當晚,皇帝歇在坤寧宮。
皇後的産期将近。皇帝在坤寧宮歇下,更多的是想體現着,皇帝待皇後的看重。
純粹就是夫妻同榻而眠,那是各蓋一張錦被,這般純結的睡覺。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
這一日的晨昏定省,嫔妃們早早到來。皇後的身影卻是遲遲不見。
昭妃、佟妃等人安坐如山。
庶妃們哪怕有些小聲議論,人人也是小聲嘀咕,沒誰真敢大聲嚷一嚷。
時辰一點一點過去。
在佟妃擱下茶盞,臉上有些不悅神色時。
坤寧宮的管事嬷嬷來傳話。
嬷嬷一來就行禮,臉上有些異樣的神情,似乎是一些着急的模樣。
“奴才請昭妃娘娘安,請佟妃娘娘安,請各位小主安。主子娘娘要生了,各位娘娘還請在殿中等候。”這一位坤寧宮管事嬷嬷的話,真的抛出一顆大雷。
皇後要生了,是一個小格格?還是一個小阿哥?
在場的嫔妃們,人人都得揣測一二。
一時間,殿中的氣氛也是變得有些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