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種種地

很快王老板就帶着人來砍樹,山上的油鋸聲響了大半天,所有的泡桐都被砍下運走。

雖說還剩下些灌木野草和不知名的雜樹,但都比較低矮,此時盛夏還好,但到了秋冬,可想這片山林會有多荒蕪。

得盡快把雞養起來!

并不急于聯系孵化場購買雞苗,畢竟陳果對于這方面可以說一竅不通,他打算先查查資料,然後計算一下手頭的成本夠養多少雞。

第二天他特地跑到了和寧縣,四十萬常住人口的縣城大大小小有五個菜市場,各個菜市場裏基本都有出售肉雞和土雞的商販。

肉雞大概9元一斤,散養土雞大概20元一斤。

基于品種和食料的不同,肉雞約60天出欄,但風味和營養比不上土雞。而土雞則要至少要100天。

本地因山水秀麗,在國內也算小有名氣的旅游地。不管是游客和當地居民,在吃的上面都不吝啬,土雞雖然稍貴,但願意吃,也吃得起的人并不少。

按陳果的想法,他有那麽一座山頭,自然是想養土雞的。

雞苗的價格不算高,但還需要建雞舍,還要做疫苗,100天的飼料費用也是大頭,算來算去,手裏的三萬五只勉強能夠養1500只雞。

1500只雞出欄時的重量也就是6500斤左右,批發給商販的價格大約是12,也就是說,他的收益大概在八萬左右。

這個收益算是比較可觀,就是雞舍的成本不太夠,只能先建一個簡易的湊合用,等以後賺了錢再升級。

雞舍可以湊合,但保溫房不能湊合。

剛孵化的雛雞非常脆弱,需要在保溫房裏待一個月左右,這個保溫房陳果打算建得好一點,他并不打算只養這一批,建好了以後還能用。

還有喂食器喂水器這類零零碎碎的支出,可見陳果接下來的日子得過的緊巴些了。

好在家裏有糧食,還有陳母時不時送來的肉蛋菜,再買點生長快的蔬菜種子種在院子裏——解決了吃的問題,那他就沒什麽其他的花銷了。

Advertisement

正好在縣裏,他于是找了個種子店買了些豇豆、蘿蔔、白菜、絲瓜、番茄、黃瓜之類的種子,也就花了幾十塊。

又打探了一下玉米的價格,還好他們當地就産玉米,價格比較低廉,陳果負擔得起。

确定玉米作為主要的雞飼料,那還得配備一個粉碎機才行,陳果掏出手機在購物網站查找了一番,确定小型機器的價格并不太貴後總算安心。

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接下來就要開始建雞舍和保溫房了!

坐上回村的公交車,駛到途中手機卻響了起來,是陳母。

按下接聽鍵,卻聽見陳母焦急的聲音:“小果,你去哪兒了!?你可千萬別再想不開啊!!”

陳果一愣,而後無奈,小聲解釋道:“媽你胡思亂想些什麽呢……我沒想不開,我去了趟縣裏買點種子。”看來原主絕食這事給陳母造成了挺大的陰影,只是人沒在家就能腦補出他想不開。

“啊……那就好那就好。”陳母有些尴尬,轉移話題問道,“你什麽時候回來啊,我給你炖個鲫魚湯。”

“在車上呢,快到村裏了。” 陳果道。

“好好,那你路上小心,我弄飯去了。”陳母挂斷了電話。

陳果無奈地輕輕搖頭,嘴角卻勾起弧度。

二十分鐘後,冬豐村到了,陳果下了車往村裏走,不時和村裏人打打招呼。

原主因為常年住校,和村裏人關系并不很密切,平時遇見只是禮貌問好而已。但陳果打定了主意要在村裏長久生活,所以對待村民格外熱情,路上還順路幫一個奶奶背了裝滿南瓜的背簍。

“謝謝你啊小果,這個拿去嘗嘗,糯着呢!”将人送到家裏,奶奶順手送了個早熟南瓜給他。

在農村互相送個瓜果蔬菜很正常,陳果也不推辭,道聲謝收下了,拎着回家。

家裏陳母已經做好了飯菜,這次她又拿來了一些菜,還拿了鲫魚和豆腐炖了個湯。聽見腳步聲就探頭招呼:“回來了,正好,快洗個手準備吃飯。”

陳果答應着,把手裏東西放在桌上,自去廚房外的水龍頭那裏洗手洗臉。

“咦,這南瓜哪來的?”屋裏陳母注意到了南瓜。

“三奶奶給的,路上碰見,我幫她背了下背簍。”冬豐村以陳姓人家居多,大都沾親帶故。

“這瓜不錯,蒸了肯定好吃。”陳母贊了句,給陳果舀了一碗魚湯。

陳果一邊喝一邊把自己收到三萬多泡桐款,打算養雞的事說了。

倒不是非要征得陳母的同意,只是覺得應該交代一下。

陳母喝湯的動作一頓,有些擔憂地擡起頭來:“小果,這養雞可不是那麽容易的,成本先不說,有些人家剛養起來一個倒黴碰上瘟病,賠的血本無歸呢。”

“沒那麽誇張吧,現在雞用疫苗也很成熟,只要做好疫苗,不爆發新型傳染病就不會有事的。”陳果道,“我已經算過成本了,手上的錢足夠養1500只土雞到出欄,也就三個月多點的時間,我覺得可以試一下。”

“萬一失敗了……”陳母還是猶豫。“小果,何必冒險呢?這筆錢留着上大學多好!”

“媽,高考一年比一年難,我今天沒考上,明年估計也懸。”陳果順勢給陳母打起了預防針,“就試一下呗,如果成了,明年我考上大學各種費用都有了,還是沒考上的話也有個穩定的收入。如果不成,上大學我可以用助學貸款啊,沒考上我可以去工作,也就三萬多,打幾年工就回來了。”

陳果說着掏出手機,挨個把成本和利潤都算給陳母聽了聽。

陳母本以為陳果想養雞這事是突發奇想,心血來潮,所以這才給他潑了冷水。沒想到這孩子還真下過功夫,聽着他估算成本,分析網絡上學習的養殖技術,計劃要購買的設備,陳母也漸漸覺得這事可行了。

看着兒子兩眼發光的樣子,他不禁想起了陳文。

當年陳文計劃着承包山林種泡桐的時候,也是這麽閃耀的樣子。

她笑了,伸手握住陳果的手腕,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媽支持你,錢如果不夠的話,跟媽說。”

陳果心裏一陣感動,但很快又有些難過,如果陳母知道自己其實不是陳果……

不,她不會知道。陳果回握住他的手,看着她的笑容,在心裏默默發誓,他絕對不會讓陳母知道他不是陳果的。

喝完了鮮美的鲫魚豆腐湯,午餐結束。陳果從雜物中翻找出了鋤頭,拿上新買的種子走到院子裏。

從院門到屋子的這一段鋪着碎石,但屋後和牆根下卻都是土地,因常年不種植的關系土地板結着,地上雜草叢生。

感謝原主給陳武家幹活的經驗,這具身體還殘留着使用鋤頭的記憶,陳果很輕松地将土地翻刨起來,把帶根的雜草丢到一邊。

陳母收拾完也趕來幫忙,陳果不讓她幹體力活,只說自己不會播種,讓她幫忙。

豇豆、絲瓜和黃瓜這類會爬牆的陳果種在了牆根,到時候搭個架子引着它們往牆上爬。屋後比較大塊的空地被他切割成幾個小塊,分別撒上白菜和蘿蔔,陳母把帶來的蔥、蒜、芫荽之類的調料也在地裏種了些,番茄不适合現在播種,陳果便收了起來。

只是為了自家食用,所以母子倆也沒打算施化肥或者打農藥,澆了點水就算完事了。

忙活到天黑,小菜園總算初見雛形,雖然現在還是光禿禿的,但可預見幾天後就會有嫩芽生出。

“咱家這土不夠肥,現在糞肥也不好找,你要有空可以去山上弄點帶爛樹葉的土,那個不錯。”陳母把雜草拾到院門邊,一邊道。

陳果依稀記得這叫腐殖土,是森林裏的落葉殘枝腐爛發酵後而成的,對植物來說很有營養。

于是他點點頭,打算明天一早就去山上弄一些。

惦記着明天要做的事,陳果洗了澡便早早睡下,一覺起來陳母已經走了,桌上有粥和煎雞蛋,微信裏留言說過兩天再來看他。

他昨天換下的衣服已經被刷洗幹淨,正在太陽下曬着,陳果嘆了口氣,又是心酸又是感動。

三兩口吃完飯,他翻找出一只蛇皮袋上了山。腐殖土不像泥頭那麽死沉,他裝了滿滿一袋都覺得可以輕松抗下山。

上次在山上逛了沒多久就遇上陳武和王老板,山也沒逛全,這次他打算徹底轉轉這山頭,路上也正好看看有沒有蛇、黃鼠狼之類會傷到雞的野物。

泡桐樹都被砍了,視野一下開闊了不少,陳果一邊走,一邊發現這山上還有不少山撚和覆盆子。

此時剛好都是果實的成熟期,山撚黑褐,覆盆子通紅。

如果是上輩子的陳果可能還感點興趣,不過現在的他可不愁食物,覆盆子太酸,山撚雖然甜但吃多了會便秘,于是他也只摘了幾個吃着玩。

走走停停,當再次轉到那眼泉水旁時,太陽已經到了他的頭頂。

用泉水洗了把臉,他在這邊平緩地帶仔細看了看,又拿手機拍了幾張照片,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家吃飯。

作者有話要說:

唉,明明自己家以前養過雞,還滿世界找資料,記性不好啊~

同類推薦